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评价 被引量:22
1
作者 曲超 刘桂环 +1 位作者 吴文俊 王金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环境效率是考量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可以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水平、变化... 环境效率是考量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可以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差异性进行评价,通过线性数据转化方法对非期望环境负产出进行处理,并识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等背景变量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能源投入产出的影响显著(t值检验达到5%显著性水平),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人口密度等因素对各项投入产出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17年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在剔除背景因素和随机干扰前后未发生变化,但纯技术效率均值由调整前的0.94升至调整后的0.96,规模效率均值由调整前的0.94降至0.92,表明纯技术效率对提高环境效率起主导作用.③上游4个省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与中下游7个省市(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生态补偿环境效率均值差距较大,其中,云南省的环境效率最低.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从上游到下游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在提高综合技术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评价 三阶段DEA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重置成本法的森林生态补偿价值计量分析
2
作者 余波 李莲洋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3期47-51,共5页
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是精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问题,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评价,选取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 生态补偿价值计量是精准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测算问题,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评价,选取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等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构建评估模型,核算2022年该区域森林生态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2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总价值为17600万元,其中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土壤保育功能价值分别为6447.01、9235.55、169.59和1770.32万元。森林生态补偿以各县森林平均增长面积及覆盖率增速为依据,ML县的森林平均增长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因此可以根据分配权重获得一定的生态补偿资金;J市和MH县的森林平均增长面积为负,但其森林覆盖率较高,应根据其森林质量、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提供灵活的补偿。综上,该核算结果符合区域林业生态建设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此,提出制定合理生态补偿标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等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和优化该地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重置成本法 森林生态补偿 价值计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 被引量:58
3
作者 邓远建 肖锐 严立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安全的产地环境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和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业生态补偿是通过综合利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破坏的个人和组织的负外部性行为进行收... 安全的产地环境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和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业生态补偿是通过综合利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破坏的个人和组织的负外部性行为进行收费(税),对恢复、维持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的正外部性行为给予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为了了解区域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以武汉市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东西湖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分析法,以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价值取向,构建了包括职能指标、效益指标、潜力指标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体系,对东西湖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西湖区在实施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生态补偿政策前后效益变化分值差都在30以上,最低变化值为31.42,最高变化值为59.75。其中,政策目的设计、政策战略规划、政策反馈指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行政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变化值都在50以上,政策实施管理指标、资源利用、农业生态补偿技术的变化值都在3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生态补偿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为此,要加强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管理,提高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生态资本利用效率,提升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生态补偿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产地环境 生态补偿 绩效评价 东西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效率分析在制浆造纸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菲凤 刘文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简要阐明生态效率的基本思想,提出资源效率、新水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4个生态效率指标的意义和具体计算方法,探讨将工业生态效率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制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清洁生产分析、生产方案优化设计、环保措施经济技... 简要阐明生态效率的基本思想,提出资源效率、新水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4个生态效率指标的意义和具体计算方法,探讨将工业生态效率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制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清洁生产分析、生产方案优化设计、环保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等方面,旨在为同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项目的建设和环保管理提供具体和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环境影响评价 制浆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超 郭廷忠 张丽君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91-92,94,共3页
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保护的有效经济手段,但目前生态补偿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需寻求具体操作的程序。论述了生态补偿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探讨了当前生态补偿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障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环境影响评价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燕云 刘花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00,105,共4页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 以规划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基础,以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为依据,采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确定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后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规划文本,实施规划,并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反馈,不断修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降低规划实施带来的生态损失,实现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生态影响,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构建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喻光明 鲁迪 +3 位作者 林小薇 车懿 陶文星 景高了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02-1706,共5页
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增加生态补偿设计以减少负面影响。生态补偿的程度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是衡量土地整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是一个新的课题,其理论与方法体系均... 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增加生态补偿设计以减少负面影响。生态补偿的程度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是衡量土地整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自然生态补偿评价是一个新的课题,其理论与方法体系均有待探讨。文章结合土地整理实践探讨了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定量性与可比性的原则,以递阶层次综合评价法为基础,从生态结构合理性、生态功能稳定性与生态环境适宜性3方面选择17个指标量对土地整理规划中的自然生态补偿进行了评价。结合土地整理实践确定了指标权重与分级标准,并将生态补偿效果分为5个基本等级。该研究建立的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综合反映土地整理规划中的生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性、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系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补偿 生态环境评价 AH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辉民 高菊红 李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借鉴现有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提出适合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即区域生态风险受体确定,评价终点选择,暴露途径和方式,暴露剂量分析与计算,风险表征以及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有风模式中,鸟类的不可接... 借鉴现有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提出适合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即区域生态风险受体确定,评价终点选择,暴露途径和方式,暴露剂量分析与计算,风险表征以及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有风模式中,鸟类的不可接受风险范围最远可达下风向7km,蛙类的不可接受风险最远可达下风向27km。大部分敏感点的蛙类急性暴露剂量都超标,处于不可接受风险水平;80%的敏感点的鸟类处于不可接受风险水平。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从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环境监测和生态补偿4个方面制定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措施。该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为同类型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区域生态环境 风险评价 风险受体 评价终点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碳排放计量与生态效率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钟永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2,共2页
气候与旅游关系的研究是当前国际旅游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且逐步由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转变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政府、专家学者以及民众已经意识到旅游业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而且也是贡献者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在纷繁复... 气候与旅游关系的研究是当前国际旅游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且逐步由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转变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贡献的研究。政府、专家学者以及民众已经意识到旅游业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而且也是贡献者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中也一直备受关注。在2015年9月举行的历史性首脑会议上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 效率评价 国际旅游 缔约方 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 生态效率 国际政治 首脑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效率评价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令娟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6-160,共5页
生态经济效率同时考虑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比较了各个组织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定义,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模型并将其... 生态经济效率同时考虑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本文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比较了各个组织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定义,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中,针对生态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率 评价模型 西部地区 经济价值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价的核心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赖敏 欧阳玉蓉 +1 位作者 陈肖娟 陈克亮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7,共9页
绩效评价是保障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总体框架,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同时暴露出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制定... 绩效评价是保障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总体框架,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同时暴露出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判断生态补偿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实际偏差,识别政策执行不到位、影响效力发挥的短板,是未来生态补偿理论探索的重要方向和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剖析了生态保护补偿绩效的主要评价内容,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的角度入手,讨论了生态保护补偿绩效的影响因素;结合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内容与进度、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区的共同特点以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等,探讨了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监管机制,以期为提高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质量贡献新思路,为完善与优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保护补偿 海洋生态补偿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巍 谢卧龙 +1 位作者 王尧 孙东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8-182,共5页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重点和技术程序,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检验所建立的分析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其应用于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以此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对规划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原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对规划实施的环境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分析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产业链 生态效率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林河流域下游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计算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汤洁 斯蔼 +1 位作者 李昭阳 汪雪格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34,共4页
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对霍林河下游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净能值产出率与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和环境承载率进行了计算;以净能值产出率与环境承载率的比值作为能值可持续性发展指数(ESI),在建立能值可持续性分级基准的基础上,定量... 文章运用能值分析法对霍林河下游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净能值产出率与投入率、人均能值用量和环境承载率进行了计算;以净能值产出率与环境承载率的比值作为能值可持续性发展指数(ESI),在建立能值可持续性分级基准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为9.15×1021sej,以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为主;总产出为10.61×1021sej,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全区平均ESI为0.17处于不可持续范畴,针对该区实际情况和能值分析结果,提出调整能值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等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 环境承载率 可持续评价 生态补偿 霍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仁桥 钱丽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文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从科技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建立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年安徽省各地市的农业数据,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对安徽省各地市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进行评价,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状态进行全面分析... 本文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从科技经济、生态环保等方面建立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年安徽省各地市的农业数据,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对安徽省各地市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进行评价,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状态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对DEA无效地区进行投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整体水平一般,区域差异明显,只有黄山市实现了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环保的协调发展,投影分析发现,农业科技经济投入指标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农业财政支出指标的冗余率相对最低,专利申请量指标产出严重不足,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创新系统 DEA 效率评价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生态—经营”测度的江苏农业现代化时空耦合 被引量:4
15
作者 戴军 冯年华 +1 位作者 姚志友 苏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9-248,共10页
基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营管理”复合系统(以下简称PEM系统)视角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耦合协同水平进行研究,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全面转型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江苏省13个... 基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营管理”复合系统(以下简称PEM系统)视角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耦合协同水平进行研究,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全面转型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江苏省13个地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及PEM系统耦合协调度,采用弹性系数模型对省域2006—2018年农业现代化水平与PEM各子系统的依存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平均得分从0.05上升到0.14,年均增长1.09%,高水平地区始终为苏南5市,低水平格局表现为自苏中向苏北、自沿海往内陆推进的趋势。江苏省PEM系统耦合度和系统协调度分别由2006年的0.99和0.37升至2018年的1.00和0.38,PEM系统耦合度均值由0.57降到0.54,下降幅度达5.56%,震荡差异化特征明显。各地市农业现代化与PEM各子系统依存水平的排序是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农业经营管理子系统>农业生产效率子系统,与PEM系统依存类型从单一往多样转变。提出应立足自身资源与发展不足,注重各地市之间农业现代化协同差异化发展和PEM各子系统发展的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经营管理 耦合评价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规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钟朝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4期216-220,共5页
环境绩效评价与财务绩效评价不同,在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和评价目的等方面均有突出特点。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等国际组织和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发布的相关规范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应遵循生命周期观、物质与能量守恒... 环境绩效评价与财务绩效评价不同,在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和评价目的等方面均有突出特点。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等国际组织和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发布的相关规范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应遵循生命周期观、物质与能量守恒观、环境与财务双赢观、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各项环境绩效指标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近年发布的五个有关文件中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可发现其存在末端治理为主、规制导向的总体特点,在各项原理的运用上都还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我国既要建设重视环保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要加强环境绩效评价的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绩效评价 环境绩效指标 评价规范 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三个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家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2-33,36,共3页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问题,二是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机制问题,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实施机制问题。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视角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测度、演进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云 廖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72,共13页
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实现“增长、保供、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发展,基于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效率能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的构建提供新视角。据此,该研究基于网络DEA模型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 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实现“增长、保供、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发展,基于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效率能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的构建提供新视角。据此,该研究基于网络DEA模型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基本格局、动态演进与空间差异,而后探究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各类潜在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1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均未达到最佳前沿面,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农业社会经济产出效率总体高于生态环境补偿效率。(2)仅5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在考察期内达到最佳水平,30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幅度以山东居第一而广西排在最后;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东北地区整体协调水平最优、东部地区其次、西部和中部地区依次排在第三和第四位。(3)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但演进状态却各不相同,其中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省际差异程度有所降低,社会经济产出效率的极化现象逐渐减弱,生态环境补偿效率则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4)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空间差异显著且以缩小趋势为主,其贡献源主要为组间差异。(5)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受到经济、制度、社会和自然等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不明显但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效率且表现出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村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虽有助于农业绿色效率提升但各自的空间溢出效应却为负,农业受灾率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却无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 农业绿色发展效率 社会经济产出效率 生态环境补偿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 被引量:31
19
作者 郑雪梅 韩旭 《地方财政研究》 2006年第10期25-29,共5页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在环境保护中各相关区域(包括流域、行业)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一项制度。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迫切需要通过适当的财政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在环境保护中各相关区域(包括流域、行业)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一项制度。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迫切需要通过适当的财政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维护社会公平,激励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伲进区域性生态暇务的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公平效率 财税政策 环境保护 中国 经济利益关系 区域经济 财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及绿化补偿效应分析——以信(阳)-泌(阳)高速公路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勇 叶永忠 +1 位作者 毕会涛 李红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65-69,共5页
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基础上,研究建设项目对评价区植被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建的信阳至南阳高速公路工程永久占用基本农田449.4hm2,永久占地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约704045kg/a;工程建设将使评价区植被覆盖率减少0.10%~1.35%;公... 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基础上,研究建设项目对评价区植被及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建的信阳至南阳高速公路工程永久占用基本农田449.4hm2,永久占地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约704045kg/a;工程建设将使评价区植被覆盖率减少0.10%~1.35%;公路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补偿植被损失,10%~37%的植被损失可以得到补偿;工程建设将造成评价区生物量损失约68.5672T·km-2·a-1,绿化补偿约12.1659T·km-2·a-1。补偿率约为14.8%~22.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植被恢复和补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生态环境 高速公路 植被 补偿 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