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发展研究——以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理论为分析进路 被引量:17
1
作者 单云慧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在生态补偿领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利益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而单一的生态补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保障生态功能区或资源供给地因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在生态补偿领域,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利益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而单一的生态补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保障生态功能区或资源供给地因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而付出的成本以及无法矫正利益分配的不公。为了实现生态环境利益分配公平正义的法治目标,解决利益分配失衡的问题,从法律经济学角度以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理论为分析进路,通过比较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前后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得出其具有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结论。为了更好地实现卡尔多—希克斯改进,需要在纵横交错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损益各方自愿协商的谈判平台、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妥善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利益的和谐让渡,促使其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雪梅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0-47,共8页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转移支付 国内外实践 运作机制 配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帮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3,29,共4页
三江源区作为“两江一河”的发源地、我国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涵养区,近年来出现了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我国现行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退耕还林还草、公益林保护等财政政策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资金规... 三江源区作为“两江一河”的发源地、我国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涵养区,近年来出现了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我国现行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退耕还林还草、公益林保护等财政政策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资金规模小、考核激励和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备等弊端。建议从明确横向转移支付的主体和对象、界定转移支付的范围和标准、拓宽转移支付的路径和方式、完善转移支付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建立三江源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以作为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补偿 横向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横向支付制度的构想
4
作者 徐智 刘沛勋 +1 位作者 王强 李雅娴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4-6,共3页
甘肃省生态补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劣、时效性差、补偿标准单一等问题。结合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现状,建议将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划分为水源涵养类、土壤侵蚀类、防风固沙类、流域治理类四大类,基本包括了甘肃省水土... 甘肃省生态补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劣、时效性差、补偿标准单一等问题。结合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现状,建议将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划分为水源涵养类、土壤侵蚀类、防风固沙类、流域治理类四大类,基本包括了甘肃省水土流失的全部类型,也囊括了大部分地区和城市。根据“谁破坏谁赔偿,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建议构建由中央主导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并引入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以此作为区域间横向转移支付的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支付 区域划分 水土保持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财政生态转移支付的民生与环境协同激励效应——以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5
作者 鹿洪源 马婕 陈旭东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共16页
以我国财政生态转移支付体系中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利用2007—2021年七大流域中1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水平的... 以我国财政生态转移支付体系中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利用2007—2021年七大流域中1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水平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政府层面的环保支出力度、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层面的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提升;激励效应仅在财政收入分权程度较低、税收竞争强度较高、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和低碳试点城市显著;横向生态转移支付与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在促进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提升方面可以发挥正向联动作用。因此,应加快健全重点区域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多元主体参与民生保障与环境保护事务的财政激励,健全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生态转移支付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多主体共治 民生质量 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的法治实现——以横向转移支付为切入点
6
作者 柏怡霖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9-73,138,共6页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流域生态保护领域横向补偿的适用正当性,旨在以横向转移支付手段解决流域内区域间利益冲突的补偿问题,但我国《预算法》确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缺乏对横向转移支付的直接规定。为了将流域生态保护横...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流域生态保护领域横向补偿的适用正当性,旨在以横向转移支付手段解决流域内区域间利益冲突的补偿问题,但我国《预算法》确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缺乏对横向转移支付的直接规定。为了将流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纳入财政法治化范围内,应当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证成出发,明确流域横向补偿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为了保障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和法律实施的便利,宜在未来推动《区域合作法》立法和区域协同立法,协调中央政府及作为区域利益代表的地方各级政府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中的权责划分,做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保护 横向转移支付 区域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齐云 汤群 《地方财政研究》 2008年第12期35-40,共6页
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性,区域性生态服务的各受益地区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分属于不同级次的财政,因此,协调处理好区域内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破解这个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建立基于生态补偿的政府间横向转移支... 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性,区域性生态服务的各受益地区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分属于不同级次的财政,因此,协调处理好区域内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破解这个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建立基于生态补偿的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 生态补偿 跨区域性 生态环境 行政区划 生态服务 区域内 政府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理论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德凡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但目前单一的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应对大规模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立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支付体系... 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但目前单一的中央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无法应对大规模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建立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支付体系对于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基于此,立足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从我国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遇到的问题出发,在探究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的区域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恰逢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转移支付体系 生态补偿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中文 刘虹利 +2 位作者 许新宜 王红瑞 刘和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6-332,共7页
从介绍水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入手,分析了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想.采取以纵向补偿为主、区域间横向补偿为辅的补偿机制.在纵向补偿中,增加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项目,一般... 从介绍水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入手,分析了目前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套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想.采取以纵向补偿为主、区域间横向补偿为辅的补偿机制.在纵向补偿中,增加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项目,一般性转移支付考虑增加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比重;横向补偿中建立区际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基金,采用横向补偿纵向化的方式实行区际间的水生态补偿.最后,提出了完善水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设计 横向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区域生态补偿的维度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永甫 弓蕾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地方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不仅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纵向转移支付的必要补充。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地方政府间的对口帮扶以及对口支援政策具有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意蕴,但基于生态补偿的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不仅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纵向转移支付的必要补充。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地方政府间的对口帮扶以及对口支援政策具有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意蕴,但基于生态补偿的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着缺乏政策依据、地方政府协商和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构建基于生态补偿的地方政府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珠江一西江经济带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方式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314-12316,共3页
由于环境过度利用、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使我国面临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尤其是大力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笔者从阐述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入手,实证分... 由于环境过度利用、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使我国面临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尤其是大力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笔者从阐述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入手,实证分析了我国现行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纵向转移支付 横向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生态保护补偿与产业结构升级
12
作者 王业强 罗杨帆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61,共11页
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生态保护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生态保护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考察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地方政府视角对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 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生态保护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生态保护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考察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从地方政府视角对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于2010—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磨合”使得政策效果具有两年滞后。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规制背景下纵向生态保护补偿通过抑制生态保护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状况更差、财政压力更大的县域的政策效果更好,资源型县域的政策效果优于非资源型县域。因此,要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协同性,强化纵向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效果;优化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制度,推动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向服务业倾斜;持续增加欠发达地区的纵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促进经济水平差、财政压力大和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生态保护补偿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规制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境内外实践与中国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长健 赵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我国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有着急迫的现实需求,但在现有纵向财政转移支付难以负担的困境下,有必要大力推动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文章针对目前我国横向转移支付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比境内外横向转移支付的发展历程,探索出均衡各方利益、丰富... 我国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有着急迫的现实需求,但在现有纵向财政转移支付难以负担的困境下,有必要大力推动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文章针对目前我国横向转移支付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比境内外横向转移支付的发展历程,探索出均衡各方利益、丰富转移方式、构建执行机构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发展路径,从而确保流域水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长效运行,促进流域内的生态保护和利益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转移支付 境内外实践 生态补偿 转移支付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标准量化范式——基于生态损害成本核算的视角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广达 杜星博 孙笑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0,共8页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重点讨论生态补偿标准定量方法以及相关实施制度设计,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文章基于生态损害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重点讨论生态补偿标准定量方法以及相关实施制度设计,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文章基于生态损害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模型及实施机制。同时,在对流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并建立了跨界流域双向补偿生态补偿定量标准,以期为生态补偿提供可借鉴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横向转移支付 生态损害成本 宏观环境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效果分析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汪海洲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4,126,共7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我国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类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禁限政策,同时对这类区域因开发和建设受限而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通过对政府规制下和基于...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我国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类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禁限政策,同时对这类区域因开发和建设受限而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通过对政府规制下和基于最小安全标准约束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益本分析,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运用这一理论标准考察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分配依据、计算公式、资金使用、考核与激励约束的规定,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效果不显著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绩效 最小安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以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晋宏 孔德帅 靳乐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2,共10页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 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研究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合理的生态补偿区域空间选择方法可以为生态补偿优先地区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定量化依据。综合考虑青海省各市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使用Arc GIS工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o-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方法,分别对青海省各市县生态补偿优先等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效益比瞄准"方法适用于森林、草原等基于要素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空间选择,而"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更适合区域性的生态补偿的空间选择。根据"生态补偿优先级"方法可以得出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优先补偿区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南部,次级补偿区主要位于青海省中部,潜在补偿区主要在青海省东北部。与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比较,海西州内的很多市县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原有的资金分配方式更多的考虑民生因素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在生态补偿区域的空间选择中,要结合生态综合补偿,提出合理的生态补偿绩效考核体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改善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区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系统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等级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来自中国县域的证据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帅 姚顺波 +1 位作者 侯孟阳 翁飞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0—2021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能有效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且政策实施时间越久,促进效应越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财政自给率和经济集聚水平起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中国西部和高人口规模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且该政策具有促进邻近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供给 制度理念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测度与评价——基于横向财力失衡的多维视角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赵桂芝 寇铁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70,共7页
本文以我国横向财力失衡的财政调节效应为视角,采用省级财政收支数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我国各区域人口数据,运用泰尔熵指数模型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 本文以我国横向财力失衡的财政调节效应为视角,采用省级财政收支数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我国各区域人口数据,运用泰尔熵指数模型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横向财力失衡的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呈现多重性、复杂性特征。最后,本文围绕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定位提升、策略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多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横向财政失衡 均等化效应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中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基于公共选择和制度变迁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骁 宋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2,共5页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进行了诸多分析,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分析都忽视了中国现有的财政实情。公共选择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作为分析现实经济的重要理论,可以重新审视并分析现有中国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进行了诸多分析,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分析都忽视了中国现有的财政实情。公共选择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作为分析现实经济的重要理论,可以重新审视并分析现有中国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并不符合中国实际财政现况。这不仅需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技术路线,更需要通过财政法治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公共选择 制度变迁 财政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恩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5,共7页
本文在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特点 ,并借鉴国际经验 ,就分税制体制下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横向转移支付的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横向转移支付 国际经验 政策 中国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