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徐绮阳 王永瑜 杨燕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16,共6页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可为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文章依据SEEA-EA明确可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来源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可为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文章依据SEEA-EA明确可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来源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负面影响,以进一步核算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并结合区域社会发展阶段和地方财政补偿能力,对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的核算结果进行调整,以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并以甘肃省的数据为例,具体测算各市州的生态补偿标准,以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值核算 SEEA-EA 计量范围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胡玉盼 陈艳萍 《水利经济》 2015年第2期11-14,75,共4页
将水源地保护和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2种方法结合起来,在测算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时,将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列入补偿范围,扣除水源地不放弃发展引起的对下游地区的补偿。结果表明,文中测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因为存在上游地区补偿下游... 将水源地保护和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2种方法结合起来,在测算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时,将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列入补偿范围,扣除水源地不放弃发展引起的对下游地区的补偿。结果表明,文中测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因为存在上游地区补偿下游地区的情况,低于常见的根据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确定的生态补偿标准。补偿模型的尝试性改变减少了补偿数额,降低了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积极性,但是考虑的内容更为全面,同时也对水质监测和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生态补偿熵增曲面模型方法验证研究
3
作者 张伟 周业晶 +2 位作者 周敬宣 章乐 张书锦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5,共13页
国内的横向生态补偿多限于单要素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补偿,如何进行多要素、系统性的综合补偿,仍缺少有效解决方法。“熵增曲面模型”是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符合生态系统服务流内涵的调节服务价值扩散曲面模型。该研究旨在对基于“熵增... 国内的横向生态补偿多限于单要素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补偿,如何进行多要素、系统性的综合补偿,仍缺少有效解决方法。“熵增曲面模型”是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符合生态系统服务流内涵的调节服务价值扩散曲面模型。该研究旨在对基于“熵增曲面模型”的生态补偿方法开展验证研究,采用情景设定和相关性验证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优化。结果显示,曲面未充分扩展前比充分扩展后的模型相关性较好,服从生态中心偏态分布的曲面比服从区域几何中心正态分布的曲面相关性更好。气体调节、气候调节、环境净化、水文调节4种服务最好的相关性结果依次为0.42、0.45、0.36、0.59。该验证研究是对模型合理性、有效性的重要支撑,为方法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横向补偿标准 生态系统服务流 价值曲面模型 最大熵增原理 验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分类模型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一个离散选择实验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欣 Michael Burton 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36,共10页
确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标准是建立和提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本文对当前我国运用选择实验法对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估算多假设受访者同质性偏好的现状,运用潜在分类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研究武汉市不同类别特征的市民对农田生态... 确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标准是建立和提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本文对当前我国运用选择实验法对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估算多假设受访者同质性偏好的现状,运用潜在分类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研究武汉市不同类别特征的市民对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保有意愿情况,并进一步运用Gold Latent软件测算基于市民支付意愿的武汉市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发现:193.5%的武汉市受访市民愿意为保有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一定额度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支付,但仍有部分比例的受访者对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全面认知还不够(如空气质量)。2武汉市不同受访市民对农田生态属性的偏好存在异质性,93%的受访市民属于正常偏好型。另有7%的受访市民属于空气质量偏好型。受访者的收入水平、对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意识程度和是否愿意进行一定额度的农田生态补偿支付三个变量是影响其类别归属的决定性因素。3正常偏好型和空气质量偏好型市民对于农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分别为6 888.74元/hm^2和518.50元/hm^2,计算得到基于武汉市市民平均支付意愿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为7 407.24元/hm^2。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武汉市农田保护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合理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初步的科学依据,还可以为农田生态补偿筹集到除了中央政府财政转移之外的来自于农田生态服务受益者的资金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选择实验模型 潜在分类模型 异质性偏好 农田生态补偿标准 武汉市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测算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穆贵玲 汪义杰 +3 位作者 李丽 马金龙 王建国 唐红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58-2664,共7页
为响应政府号召、提供水源地保护环境经济手段支撑,在对现有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测算模型,并应用于鹤地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测算模型是把生态补偿过程分... 为响应政府号召、提供水源地保护环境经济手段支撑,在对现有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测算模型,并应用于鹤地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测算模型是把生态补偿过程分为试行?修复?稳定3个阶段,根据阶段特点及目标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测算方法:试行阶段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修复阶段采用基于总成本修正模型和水资源价值法的博弈模型,稳定阶段采用水质污染赔偿法.结果显示,鹤地水库生态补偿试行阶段期限为2015年~2017年,补偿标准总额为14.4亿元;修复阶段期限为2018~2020年,补偿标准总额为89.4亿元;稳定阶段为2021年后,需每年计算补偿标准.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动态测算模型实现了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动态化,且该模型采用的具体核算方法认可度高?应用广泛?计算简单,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标准 动态测算模型 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研究——以广东省东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强 彭晓春 +2 位作者 周丽旋 洪鸿加 张杏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生态补偿作为解决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协调保护方和受益方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补偿标准是决定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选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广东省东江流域... 生态补偿作为解决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协调保护方和受益方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补偿标准是决定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选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广东省东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现有补偿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保护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从流域水源地保护方和下游受益方的角度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测算,并依据下游用水量对补偿金进行分摊。通过测算,广东省东江流域上游六县生态保护总成本为105.38亿元,其中直接成本5.40亿元,间接成本99.98亿元,引入水质修正系数和水量分摊系数后,下游四市应补偿上游六县的生态补偿额度为24.69亿元。下游四市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总额为5.91亿元,应支付总补偿额度超出支付意愿总额18.79亿元。因此,在充分考虑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成本和下游支付意愿、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利益相关双方通过谈判、协商在生态补偿标准问题上达成一致,对东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饮用水源地 东江流域 补偿标准:测算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型——以三峡工程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1 位作者 于庆东 刘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26-2740,共15页
生态足迹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性分析中,但在生态补偿领域应用的较少。运用生态足迹思想,构建了6类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模型,以此为基础,确立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 生态足迹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性分析中,但在生态补偿领域应用的较少。运用生态足迹思想,构建了6类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模型,以此为基础,确立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型;并进行了三峡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6项正面影响的生态供给足迹为949.96×104hm2/a,换算成总经济价值为619.18×108元/a;三峡工程建设9项负面影响的生态需求足迹为188.98×104hm2/a,换算成总经济损失为123.18×108元/a。(2)发电产品、调蓄洪水和发电环境效益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正面影响,三者经济价值占总经济价值的95.06%;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负面影响,两者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85.56%。(3)三峡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为123.18×108元/a,水电开发业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主要的生态补偿主体,两者承担了95.06%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度;河流生态系统和移民是主要的生态补偿对象,两者获得了91.39%的生态补偿额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构建的模型在三峡工程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 生态补偿标准 评价模型 大型水电工程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类别构成及核算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海鹰 杨桂华 +2 位作者 曾小红 李鹏 游长江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共17页
标准确立是旅游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综合化思维分析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确立的依据、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按照内化旅游开发外部成本和旅游生态保护外部效益的要求,分别从正、负外部性视角审视和分析旅游生态补... 标准确立是旅游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综合化思维分析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确立的依据、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按照内化旅游开发外部成本和旅游生态保护外部效益的要求,分别从正、负外部性视角审视和分析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类别构成。其中,正外部性视角的补偿标准分别包括基于旅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于旅游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以及基于旅游生态保护机会成本的补偿标准,而基于旅游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和基于相关主体生态和经济利益损失的补偿标准则构成负外部性视角的旅游生态补偿标准。以不同外部性视角的补偿标准核算内容为基础,以常用的生态效益法、成本法等为参照,可分别建立针对自然环境、旅游生态保护和建设者、旅游地社区居民等对象的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现实中,旅游地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的转化方式及其价值核算方法、旅游生态补偿对象的受偿需求及补偿主体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以及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性等,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类别构成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核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文洁 常志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0,共5页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对开发过程中损减的生态环境功能,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资源富集区域丧失的发展机会损失进行的补偿。生态破坏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生态资源恢复费用,利用市场价值法或机会成本法计算;采用恢... 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是对开发过程中损减的生态环境功能,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资源富集区域丧失的发展机会损失进行的补偿。生态破坏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生态资源恢复费用,利用市场价值法或机会成本法计算;采用恢复成本法,将治理和防护环境污染的工程费用视同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核算;发展机会损失指油气资源开发给当代以及后代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得地方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或放弃资源地的生存发展权而造成的损失,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进行计量。以陕北为例,对补偿标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北油气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若为销售收入的2%,相当于每吨石油提取120元,每立方米天然气提取0.02元。通过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样的补偿标准在补偿主体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对其它相关行业的价格波动也较小,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实施该标准的可操作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开发 生态补偿 标准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水污染因子的淮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涛珍 宋胜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生态补偿是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是实施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在对淮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和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成份分析确定流域的关键污染因子,以关键污染因子的处理成本为基础,综... 生态补偿是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是实施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在对淮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和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成份分析确定流域的关键污染因子,以关键污染因子的处理成本为基础,综合考虑水质类别和污染因子的超标倍数,确定流域关键污染因子的生态补偿罚数,研究提出建立基于关键水污染因子的淮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体现了生态补偿的经济杠杆调节和激励作用。并以淮河流域界首沙颍河桥省界监测断面为例进行了生态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资金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通过生态补偿实现惩罚高污染、奖励和激励治污减排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新思路,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淮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水污染因子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罚数 补偿标准测算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宁夏盐池县禁牧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空间识别 被引量:25
11
作者 仲俊涛 王蓓 +3 位作者 米文宝 樊新刚 杨美玲 杨显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9-1028,共10页
以农牧交错带宁夏盐池县草地为研究对象,综合集成草地植被与土壤调查、草地信息提取、遥感反演、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基于本地化的InVEST模型,选取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3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对禁牧前后(2000年,2015年)草地生... 以农牧交错带宁夏盐池县草地为研究对象,综合集成草地植被与土壤调查、草地信息提取、遥感反演、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基于本地化的InVEST模型,选取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3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对禁牧前后(2000年,2015年)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精准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市场价值法对其价值化,测算禁牧前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以此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并借助冷热点、三维趋势分析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不同尺度的空间识别。结果显示:①禁牧以来,盐池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显著增强,其中碳储量增加45.66×10^4 t、强度增加0.42 t/hm^2,水源涵养量增加9351×10^4 t、强度增加211.14 t/hm^2,土壤保持量增加2091×10^4 t,强度增加44.93 t/hm^2;②草地生态补偿标准县域为309.21元/hm^2、乡镇尺度介于7.25~1146.36元/hm^2、村级介于3.04~2074.56元/hm^2,村级尺度更能体现草地的生态贡献;③补偿标准的三维趋势呈现由西向东提高、南北向呈"U"型分异的特征,补偿热点区集中于盐池县东南部和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补偿标准 草地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损失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与实证分析——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
12
作者 韩璐 邵雅萍 徐保根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351-354,362,共5页
在对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明确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原则,重点探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设计以水资源保护成本-损失为主要依据的水资源保护成本法,并以水资源保护过程中造... 在对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明确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原则,重点探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设计以水资源保护成本-损失为主要依据的水资源保护成本法,并以水资源保护过程中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为依据的水资源保护损失率测算法,将其应用到钱塘江源头——浙江省开化县。经过实例分析,初步认为这2种方法都是现实条件下测算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较可行的方法,但各有其不足;在实践中可将这2种方法测算结果的权重平均值作为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依据;其权重应以这2种方法的科学性、所需资料的可靠性为准则,运用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方法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补偿标准 水资源保护成本法 水资源保护损失率测算 浙江省开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作物减施化肥处理生态补偿标准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维军 李建华 +3 位作者 张耿杰 张建生 陈运春 余建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810-816,F0003,共8页
在将研究区耕地分等的基础上,构建了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模型,并提出了减施化肥处理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结果表明,以经济等为依据进行研究区减施化肥生态补偿耕地等级的划分是合理的;经测算,研究区3种粮食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半... 在将研究区耕地分等的基础上,构建了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模型,并提出了减施化肥处理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结果表明,以经济等为依据进行研究区减施化肥生态补偿耕地等级的划分是合理的;经测算,研究区3种粮食作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半施肥、不施肥处理的补偿标准分别为-4 955.0、3 181.2、9 209.6万元/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不但减少了施肥量,而且增加了农户收入,应加大推广力度;生态补偿标准主要受耕地等级、投入-产出水平及种植制度的影响;研究区右所镇的种植结构相对合理,牛街乡农业种植效益较低,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减施化肥处理 耕地分等 成本-收益模型 生态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光伏扶贫生态补偿标准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城宇 杨洪明 赖明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00-309,共10页
光伏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该研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方法,构建光伏扶贫生态系统服务指标评价体系,以及经济价值与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补偿对象的经济损失得以弥补为目的,补偿主体支付补偿后经济价值仍有富... 光伏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该研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方法,构建光伏扶贫生态系统服务指标评价体系,以及经济价值与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补偿对象的经济损失得以弥补为目的,补偿主体支付补偿后经济价值仍有富余为可行条件,提出3种可行性补偿方案,通过对受益者与影响环境者在经济、环境、社会维度获得的经济价值进行再分配,确定补偿标准,比较判断补偿后的脱贫情况。以炎陵县地面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为例,选取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代表性县域光伏扶贫项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第1种补偿方案,贫困户既是补偿对象又是补偿主体,人均获得补偿净收入1294.09元,无法实现脱贫;第2、3种补偿方案,贫困户仅作为补偿对象,不支付补偿,人均收入达到3527.3元,高于最低脱贫标准;延寿县、水城县和大通县的生态补偿效果与炎陵县一致。结果说明,通过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环境保护和消除贫困将协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贫困地区 模型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方案 农业现代化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研究——以海南省南渡江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庆 王敏英 +1 位作者 葛成军 胡小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目的]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中的可操作性,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保护补偿理念,将其与InVEST模型和ArcGIS相结合,评估南渡江流域内主要生态... [目的]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中的可操作性,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保护补偿理念,将其与InVEST模型和ArcGIS相结合,评估南渡江流域内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角度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结果]①2015—2020年,南渡江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上游地区水源涵养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和水质净化服务能力较强,流域下游地区较低。②2015—2020年,流域内水源涵养价值在205.39~260.76亿元之间;土壤保持价值在19.11~20.39亿元之间;水质净化价值在2782.30~3233.92万元之间。水源涵养变化量价值在11.50~27.32亿元之间;土壤保持变化量价值在1137.16~10365.34万元之间;水质净化变化量价值在7.99~400.59万元之间。③根据3种服务功能价值量计算,南渡江流域2016—2020年生态补偿标准为90.62亿元,年生态补偿标准在11.82~28.36亿元之间。[结论]2015—2020年,南渡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24.81~281.48亿元之间,流域2016—2020年生态补偿标准在11.82~28.36亿元之间。该流域中上游是提供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户受偿意愿视角 被引量:20
16
作者 徐珂 庞洁 尹昌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CVM),Tobit模型,分位数回归(QR)。研究结果:(1)69.46%的受访农户对现行生态公益林标准并不满意,农户期望的补偿标准为38.54~48.29元/(亩...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CVM),Tobit模型,分位数回归(QR)。研究结果:(1)69.46%的受访农户对现行生态公益林标准并不满意,农户期望的补偿标准为38.54~48.29元/(亩·年),约为现行标准的3.85~4.83倍;(2)农户的个体特征、资源禀赋、主观认知、政策参与均是影响其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其中,林地比重、政策满意度、是否享有政策对受偿意愿的作用明显;(3)若在提升补偿标准的同时制定差异化补偿,相较于新参与政策的农户,应优先提高对原先已参与政策农户的补偿,且林地比重应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研究结论:应参考农户受偿意愿,适当提升公益林补偿标准;可结合农户异质性,探索差异化补偿;加强宣传,提升农户森林保护意识和政策满意度;同时,通过公共建设和产业扶持,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补偿标准 受偿意愿 条件价值法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污成本法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麦菊 刘小飞 刘文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156-160,共5页
[目的]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小洪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为建立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处理资料,选取COD、氨氮和总磷3个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采用治污成本法和统计学方法开展研究。[... [目的]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小洪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为建立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处理资料,选取COD、氨氮和总磷3个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采用治污成本法和统计学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新蔡县的补偿值分别为0.40,0.46,0.58和0.88元/t,与相关研究结果较为相符。[结论]基于治理成本模型的水质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域水污染因子的单位成本,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治污成本法 小洪河流域 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生态补偿方法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建兵 吴永祥 +4 位作者 王高旭 侯保灯 周宏伟 汤绍青 赵宏臻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针对太湖流域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分析太湖生态补偿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湖生态补偿范围和内容,分析了太湖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损益关系,以生态补偿基金为媒介简化了太湖生态补偿关系,基于共建共享理念构建了太湖生态补偿... 针对太湖流域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分析太湖生态补偿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湖生态补偿范围和内容,分析了太湖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损益关系,以生态补偿基金为媒介简化了太湖生态补偿关系,基于共建共享理念构建了太湖生态补偿测算模型,依据现有太湖管理模式提出了太湖生态补偿模式、机制及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生态补偿 测算模型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受偿意愿——以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典型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海燕 蔡银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5-250,256,共7页
以"保护者受益"原则为基础,从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确定状态下政府对农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函数和农户对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意愿函数,得到符合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的取值区间;再以湖北省为例证,利用... 以"保护者受益"原则为基础,从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确定状态下政府对农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函数和农户对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意愿函数,得到符合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的取值区间;再以湖北省为例证,利用条件价值法估算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分析了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制定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对应湖北省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5 541.15~6 778.20元/hm^2,低于这一标准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不足以对农户形成有效的补偿激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2)受访者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的心理期望对于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受访者年龄、家庭劳动力比例和家庭承包地流转情况对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保护 补偿标准 受偿意愿 帕累托改进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庆媛 王文鑫 +2 位作者 周璐璐 李瑶 陆纪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共14页
文献计量分析是了解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手段和重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探究当前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的热点、观点及进展,明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发现:(1)近年... 文献计量分析是了解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手段和重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探究当前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的热点、观点及进展,明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发现:(1)近年来,耕地保护补偿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2000年以来的研究历程可分为探索阶段(2000-2010年)、发展阶段(2011-2017年)和深化阶段(2018年以来),关注度持续上升,研究内容日渐深化与多元化,研究方法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2)耕地保护补偿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内容主要服务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战略保障,具体集中在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及内涵演变、理论阐释、驱动机制、体系构建等方面,为深化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3)当前关于耕地保护补偿的学理解析、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较为薄弱,亟待拓展和挖掘.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耕地保护补偿内涵外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健全概念认知体系,探究完善多元视角下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测算体系,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区域间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经济补偿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补偿标准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