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测度及驱动力分析
1
作者 周福开 严利娜 +2 位作者 张小红 赵碎洋 冯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78-184,共7页
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西南地区2007—2020年的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其分解成分,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西南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通过... 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西南地区2007—2020年的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其分解成分,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西南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通过GML指数分解,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各区域的耕地生态补偿发展存在明显差异;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驱动因素指标体系中,财政支农水平、农业机械密度驱动因子对西南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具有负向效应;粮食生产能力、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规模化驱动因子对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具有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补偿效率 固定效应 驱动力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效率测度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主要沿岸城市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伟 余兴厚 熊兴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0,共8页
文章在界定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效率概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此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效率产出端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效率。测度结果表明:近10年来,长江... 文章在界定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效率概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此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效率产出端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效率。测度结果表明:近10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综合效率以4.7%的年平均速度上升;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直接效率呈"U"型上升趋势,各城市之间以及河流、大气、土壤三大系统之间的生态补偿直接效率差异化明显;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间接效率显著上升,差异化水平呈倒"U"型变化趋势。产生以下思考: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顶层设计,促进跨行政区域的合作机制重构和政策创新;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效率评价体系,参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选择负向性指标;定期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效率评价体系,参照评价结果适时改进生态补偿机制、市场机制在流域生态补偿不同阶段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主导 AHP-DEA模型 长江经济带流域 生态补偿效率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程臻宇 刘春宏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年第6期26-33,共8页
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补偿效率问题的研究,涵盖了生态补偿效率标准、生态补偿效率的测度方法、有效的生态补偿工具选择与政策设计等多个方面。成本有效性和预算效率都是衡量生态补偿效率的有效标准;基于有效时空分配和预算效率、额外性以... 目前国外学者对生态补偿效率问题的研究,涵盖了生态补偿效率标准、生态补偿效率的测度方法、有效的生态补偿工具选择与政策设计等多个方面。成本有效性和预算效率都是衡量生态补偿效率的有效标准;基于有效时空分配和预算效率、额外性以及生态补偿基线的测度方法是几种比较成形的效率测度方法;生态补偿政策工具的选择对生态补偿效率影响显著,同质性生态补偿工具通常比聚集式生态补偿工具低效;有效生态补偿政策的设计原则对于我国刚刚开展的生态补偿效率研究和实践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效率 衡量标准 效率测度方法 政策工具选择 政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58
4
作者 赵雪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60-1969,共10页
作为一种处理环境问题的政策工具集,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通过将生态系统外部价值转化为对参与者的财政激励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因此,生态补偿项目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就成为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基于国际上生... 作为一种处理环境问题的政策工具集,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通过将生态系统外部价值转化为对参与者的财政激励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因此,生态补偿项目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就成为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基于国际上生态补偿效率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介绍了生态补偿效率分析框架,分析了生态补偿无效率状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影响生态补偿效率的因素,提出应从建立准确的生态补偿基线、进行生态补偿对象空间定位、合理估算真实机会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出发,提高生态补偿效率。提出了生态补偿效率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补偿效率 空间定位 信息租金 生态补偿基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玉周 马彦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158,共6页
基于13个粮食核心区省份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视角研究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基于13个粮食核心区省份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视角研究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人均GDP和人均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具有正效应,区域间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的差异较大。应采取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等多种举措,促进耕地生态补偿效率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补偿效率 影响因素 粮食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高升 王巧玲 陆佳慧 《水利经济》 2023年第1期72-77,105,共7页
为剖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平影响因素,提高流域生态补偿效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18个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VENSIM软件对各影响因素的投入变动进行了敏感性仿... 为剖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平影响因素,提高流域生态补偿效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归纳了影响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18个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VENSIM软件对各影响因素的投入变动进行了敏感性仿真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对于系统整体水平的影响力度,并根据影响力度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关键、重要及次要3个等级,针对3个等级的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提升流域生态补偿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流域生态补偿效率 影响机理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曲超 刘桂环 +1 位作者 吴文俊 王金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环境效率是考量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可以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水平、变化... 环境效率是考量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进行有效测度可以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有益参考.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差异性进行评价,通过线性数据转化方法对非期望环境负产出进行处理,并识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等背景变量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对能源投入产出的影响显著(t值检验达到5%显著性水平),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人口密度等因素对各项投入产出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17年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在剔除背景因素和随机干扰前后未发生变化,但纯技术效率均值由调整前的0.94升至调整后的0.96,规模效率均值由调整前的0.94降至0.92,表明纯技术效率对提高环境效率起主导作用.③上游4个省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与中下游7个省市(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生态补偿环境效率均值差距较大,其中,云南省的环境效率最低.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环境效率从上游到下游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在提高综合技术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补偿环境效率评价 三阶段DEA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视角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测度、演进特征及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田云 廖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72,共13页
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实现“增长、保供、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发展,基于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效率能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的构建提供新视角。据此,该研究基于网络DEA模型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 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实现“增长、保供、降碳、减污、扩绿”协同发展,基于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测算农业绿色发展效率能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的构建提供新视角。据此,该研究基于网络DEA模型对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基本格局、动态演进与空间差异,而后探究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各类潜在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1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均未达到最佳前沿面,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农业社会经济产出效率总体高于生态环境补偿效率。(2)仅5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在考察期内达到最佳水平,30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幅度以山东居第一而广西排在最后;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东北地区整体协调水平最优、东部地区其次、西部和中部地区依次排在第三和第四位。(3)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但演进状态却各不相同,其中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省际差异程度有所降低,社会经济产出效率的极化现象逐渐减弱,生态环境补偿效率则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4)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及两阶段效率空间差异显著且以缩小趋势为主,其贡献源主要为组间差异。(5)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受到经济、制度、社会和自然等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效应不明显但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效率且表现出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村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虽有助于农业绿色效率提升但各自的空间溢出效应却为负,农业受灾率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却无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 农业绿色发展效率 社会经济产出效率 生态环境补偿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