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苦甲天下”之安定区水土生态蝶变的“两山论”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李继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8期71-74,共4页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偏南,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土流失危害严重,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安定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水保立区”战略不动摇,发扬“三苦”精神,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小流域为单元...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偏南,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土流失危害严重,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安定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水保立区”战略不动摇,发扬“三苦”精神,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与系统开发,促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产业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安定区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2021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然而,安定区仍存在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系统性不足、投入保障无法满足治理需求、“智慧水保”建设落后等问题和难点。安定区将聚焦生态安全、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持久战,聚焦产业发展、打好坡耕地治理提升攻坚战,聚焦乡村振兴、打好清洁小流域建设系统战,聚焦机制创新、打好加快绿色发展保卫战,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蝶变
“两山论”
高质量发展
安定区
定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锁生态蝶变密码 践行生态保护使命——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实践
2
作者
李成之
《绿色中国》
2025年第5期124-125,共2页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我国内陆淡水湿地的重要代表,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过去二十余年间,经历了从受损到重生的“蝶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洪泽湖周边圈圩、围网养...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我国内陆淡水湿地的重要代表,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过去二十余年间,经历了从受损到重生的“蝶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洪泽湖周边圈圩、围网养殖和捕捞产业迅猛发展,在保护区内的围网和圈圩养殖面积一度达到35万余亩。过度的开发让大量滩地被蚕食,湿地原生植被群落支离破碎,野生鸟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为了扭转这一生态困局,保护区会同地方党委政府,笃定“生态保护是目标、生态修复是举措、转产就业是关键”的方针,大力推进退渔还湿、生态移民、两船清理、栖息地营造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道路,让洪泽湖湿地重新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保护
生态蝶变
生态
修复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苦甲天下”之安定区水土生态蝶变的“两山论”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李继忠
机构
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站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8期71-74,共4页
文摘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偏南,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土流失危害严重,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安定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水保立区”战略不动摇,发扬“三苦”精神,以生态建设为突破口,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与系统开发,促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产业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安定区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2021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然而,安定区仍存在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艰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系统性不足、投入保障无法满足治理需求、“智慧水保”建设落后等问题和难点。安定区将聚焦生态安全、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持久战,聚焦产业发展、打好坡耕地治理提升攻坚战,聚焦乡村振兴、打好清洁小流域建设系统战,聚焦机制创新、打好加快绿色发展保卫战,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蝶变
“两山论”
高质量发展
安定区
定西市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锁生态蝶变密码 践行生态保护使命——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实践
2
作者
李成之
机构
不详
出处
《绿色中国》
2025年第5期124-125,共2页
文摘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我国内陆淡水湿地的重要代表,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过去二十余年间,经历了从受损到重生的“蝶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洪泽湖周边圈圩、围网养殖和捕捞产业迅猛发展,在保护区内的围网和圈圩养殖面积一度达到35万余亩。过度的开发让大量滩地被蚕食,湿地原生植被群落支离破碎,野生鸟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为了扭转这一生态困局,保护区会同地方党委政府,笃定“生态保护是目标、生态修复是举措、转产就业是关键”的方针,大力推进退渔还湿、生态移民、两船清理、栖息地营造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道路,让洪泽湖湿地重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
生态
保护
生态蝶变
生态
修复
自然保护区
分类号
X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苦甲天下”之安定区水土生态蝶变的“两山论”实践与思考
李继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解锁生态蝶变密码 践行生态保护使命——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实践
李成之
《绿色中国》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