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加快吉林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和 年吉刚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是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是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生态自然恢复 水土流失治理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锦旗分类推进自然恢复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2
作者 吉雅 杨玉霞 《内蒙古林业》 2015年第12期48-48,共1页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生态自然恢复区区域面积计划达到10033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53.1%,涉及5个苏木镇、20个行政嘎查村、49个社。截至目前,生态自然恢复区区域面积已达到7964平方公里,涉及农村牧区户籍人口9463人,转移农牧户372...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生态自然恢复区区域面积计划达到10033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53.1%,涉及5个苏木镇、20个行政嘎查村、49个社。截至目前,生态自然恢复区区域面积已达到7964平方公里,涉及农村牧区户籍人口9463人,转移农牧户3723户。下一步将继续转移农牧户566户,涉及人口1363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全旗在生态自然恢复区内将村社分为3个类别,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恢复 工程实施 全覆盖 杭锦旗 类推 区域面积 鄂尔多斯市 农村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赣江沙害的流域生态学以及治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昌华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S1期51-64,共14页
江西赣江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河流,流域面积约占省域的一半。目前,其干流、部分支流和部分流域的沙害已极为严重,航运功能已基本丧失。本文对赣江的沙害进行了流域生态学的研究,以探索其流域中的沙源,部分流域的严重生态破坏和粗沙流出的原... 江西赣江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河流,流域面积约占省域的一半。目前,其干流、部分支流和部分流域的沙害已极为严重,航运功能已基本丧失。本文对赣江的沙害进行了流域生态学的研究,以探索其流域中的沙源,部分流域的严重生态破坏和粗沙流出的原因,粗沙的流出量,以及沙害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对沙害的相对完全治理进行了小流域的实验和示范,并提出了相关的推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流域 沙害 生态破坏 相对完全治理 生态自然恢复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植被自我修复与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吴旗县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温仲明 焦峰 +1 位作者 卜耀军 焦菊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吴旗县为例,通过对退耕或封禁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空间立地条件下,植被的演替变化规律不同:阳坡与峁顶的植被演替趋向形成以长芒草为主的群落类型,而阴坡则形成以铁... 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吴旗县为例,通过对退耕或封禁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及其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空间立地条件下,植被的演替变化规律不同:阳坡与峁顶的植被演替趋向形成以长芒草为主的群落类型,而阴坡则形成以铁杆蒿和茭篙为主的群落类型。综合整个植被演替过程,形成这些群落类型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随植被恢复演替,物种多样性大体经历了由高到低而后逐步恢复稳定的变化过程,与其它地带性植被(含森林)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自我修复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要对规划和布局等提供更多依据,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沟壑区 生态自然恢复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