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志强 张光灿 +4 位作者 刘霞 王冰 赵瑜 李欢 吴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分区 适宜性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伏牛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聂斌斌 蔡强国 +2 位作者 綦俊谕 崔普伟 陈晓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为促进修复的作用和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正向前迈进,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引领下,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会有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 适宜性 地带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凤娇 上官周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志意 张永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6,共2页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 在任何自然环境下都会有相应的植物来生存 ,逐步形成植物群落 ,并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替 ;环境对生长的植物进行适应性选择 ,适应该环境条件的植物能够繁衍、演替 ,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这是生态自然修复的理论基础。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就是一个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裸地成因及类型分析 ,二是植物种的选择 ,三是适时加大人工干预力度 ,促进进展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生态自然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地区人口和经济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2,共3页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这一典型的岩溶贫困山区为模式,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口经济与水土保持生态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对水土保持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起着极为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并根据分析结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制定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这一典型的岩溶贫困山区为模式,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口经济与水土保持生态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对水土保持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起着极为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并根据分析结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制定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毕节地区 人口因素 经济因素 生态自然修复 作用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卿太明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5,共2页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封禁治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应同时发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在非重点治理区实施大面积封禁的同时 ,要解决小范围治理的投入问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封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加快吉林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和 年吉刚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是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 新时期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是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分析了依靠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恢复生态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 ,提出搞好水土资源调查、统一规划、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能力 生态自然恢复 水土流失治理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菊梅 《农业工程技术》 2019年第8期43-44,共2页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今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扩大、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的高校管理机制,结合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实现对水土保持的高效管理。文章结合部分生态... 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今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扩大、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相应的高校管理机制,结合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实现对水土保持的高效管理。文章结合部分生态破坏严重地区的生态情况就其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并提出加大宣传提高全民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生态机制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建议,以待生态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2期78-78,86,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发生转变,现阶段广大社会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为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发生转变,现阶段广大社会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了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能够为环境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将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霄琳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大部分都存在着自然生态整体建设不足、水土资源受到破坏等现象,这也使得农村居民没有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要想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和生态建设进行和谐的统一,就需要让农村地区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还需要提高生态自然环境的修复,以此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自然修复 农村水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和创玲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17期69-70,共2页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处理,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环境质量提高可靠保障,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高效处理。同时,...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处理,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环境质量提高可靠保障,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高效处理。同时,应加强不同技术措施的灵活使用,增强生态自然修复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基于此,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 建设目标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亚荣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7期161-162,170,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农村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地区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效的处理生态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指导条件下,对持续化发展进行实现。根据当前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大部分都存在着自然生态整体建设不足、水土资源受到破坏等现象,这也使得农村居民没有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要想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和生态建设进行和谐的统一,就需要让农村地区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还需要提高生态自然环境的修复,以此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自然修复 农村水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生态自然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见
13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2005年5月8日,山西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以晋水保委[2005]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生态自然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见》。2005年5月16日,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保[2005]188号文件下发了《山西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这... 2005年5月8日,山西省水土保持委员会以晋水保委[2005]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生态自然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见》。2005年5月16日,山西省水利厅以晋水保[2005]188号文件下发了《山西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文件,内容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对当前及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现予刊发,供各地遵照执行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 水土流失 综合防治 山西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59
14
作者 张成梁 B.Larry Li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在对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其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管理体系、资金来源及使用\技术路线及保障措施。结合实例介绍了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师法自然生态修... 在对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项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其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管理体系、资金来源及使用\技术路线及保障措施。结合实例介绍了美国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工程措施,并重点介绍了"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的新理念及其指导下的生态修复设计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是基于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候等条件,模拟自然的生态修复过程。"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将会对我国的生态修复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 废弃地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鞠金峰 李全生 +1 位作者 许家林 曹志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08,共7页
地下采煤活动显著影响,甚至改变地下水系环境,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矿井安全生产极为不利;研究实施促进采损含水层恢复其生态赋存状态的修复技术和方法对实现煤矿绿色开采意义重大。受采煤扰动程度差异的影响,不同采损条件对应其含水层的生... 地下采煤活动显著影响,甚至改变地下水系环境,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矿井安全生产极为不利;研究实施促进采损含水层恢复其生态赋存状态的修复技术和方法对实现煤矿绿色开采意义重大。受采煤扰动程度差异的影响,不同采损条件对应其含水层的生态功能修复策略也不同。含水层未受采动裂隙或破坏带沟通时,其赋水仅发生区域富集和流场变迁,不出现水体流失,但易出现地下潜水出露地表形成积水的不利局面,多以景观改造对其开展生态治理。含水层受采动破坏时,则形成了注浆封堵采动含水层导水通道以阻隔水源补给或流失路径的修复技术与方法,成功实现了底板采动含水层的加固与改造,但应用顶板采动含水层注浆修复时,常面临注不进、堵不住、成本高等问题;据此利用采动岩体导水裂隙易呈现水渗流能力自然降低的"自修复"特性和规律,探索提出了人工引导裂隙自修复的含水层生态恢复方法。针对已有修复手段侧重以"改造"或"防治"思路,从近自然生态修复角度对采动含水层生态功能修复尚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利用裂隙自修复特性开展含水层引导恢复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含水层修复 导水通道 自然生态修复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保护法》背景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制度调适——以流域中上游地区为规制重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地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实践已开展了七十余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地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实践已开展了七十余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黄河流域系统修复框架下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为解决相关实践在大流域尺度、生态脆弱区域、小流域单元、林草管护领域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在水土保持工作选择性纳入生态修复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自然恢复为主”原则的确立、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的落实、地方河湖长制的职能拓展、适应性管理方法的逐步推广,实现流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制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保护 自然恢复为主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 系统修复 适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左县实施生态修复的条件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 被引量:5
17
作者 孔令堂 于海军 刘文学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年第2期18-19,共2页
据2002年卫星遥感测定,喀左全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800 km2。如按现阶段投入治理进度分析,将需要40 a才能治理完。该县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都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偏大、陡... 据2002年卫星遥感测定,喀左全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800 km2。如按现阶段投入治理进度分析,将需要40 a才能治理完。该县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都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偏大、陡坡开荒地面积较大,是实施生态修复的不利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应大力推行封山禁牧,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实行生态修复私有化经营,加速退耕还林还草进程,实行生态自我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等措施,修复中应本着“大封禁,小治理”的原则,做到生态修复与重点治理和退耕还林相结合,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自然资源 土地利用 结构调整 生态自然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被引量:8
18
作者 鄂竟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4,共3页
晋陕蒙甘能源开发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区域,近年来,有关4省(区)、6市及神东公司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法强化预防监督,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大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不断探索生态... 晋陕蒙甘能源开发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区域,近年来,有关4省(区)、6市及神东公司对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法强化预防监督,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大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工作,不断探索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的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内进一步搞好晋陕蒙甘能源开发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预防监督 生态自然修复 生态补偿 沙棘 晋陕蒙甘能源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小尺度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子铖 王琦 +3 位作者 赵进勇 彭文启 刘昌军 韩会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106,共4页
为解决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划分过程中参考指标模糊和划分方法不明确的问题,对三道防线的内涵、措施体系布设和现有划分方法等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合北京市典型清洁小流域建设情况调研,提出并实例验证了小流域三道防线小尺度划... 为解决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划分过程中参考指标模糊和划分方法不明确的问题,对三道防线的内涵、措施体系布设和现有划分方法等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合北京市典型清洁小流域建设情况调研,提出并实例验证了小流域三道防线小尺度划分方法:坡度是确定生态自然修复区范围的关键性指标,25°是划分标准;由河道管理范围及河湖滨岸缓冲带宽度、截污工程宽度确定河湖库周边生态保护区;生态自然修复区和河湖库周边生态保护区之间的范围即为综合治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三道防线划分 生态自然修复 河湖库周边生态保护区 综合治理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 被引量:27
20
作者 孙羽 张兵 +1 位作者 孙东坡 付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09,共8页
以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使河道整治与河流生态需求相协调为目标,以分析河流形态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重点,研究滩、槽边界改变对河流生境产生的影响、传统河道整治对河床演变的干扰及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胁迫。探讨了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 以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使河道整治与河流生态需求相协调为目标,以分析河流形态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重点,研究滩、槽边界改变对河流生境产生的影响、传统河道整治对河床演变的干扰及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胁迫。探讨了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原则、整治理念、综合整治模式,提出现代河道整治规划应考虑河流系统的生态平衡需求,掌控对河道边界干扰的"适宜度",同时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两个典型治理案例表明,基于生态协调的河道整治理念与方法,采用透水生态型护坡、在河漫滩建设湿地保护区、在河道水陆交错带设置过渡缓冲区、沿河道两岸建立绿色廊道景观等措施,使治理河段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河流结构和功能评价值均有明显改善。新型生态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能力、结构柔性及整体稳定性,是实现生态协调河道整治的重要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河道整治 生态协调性 适宜度 联锁块 河道生态治理 自然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