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AT的沁河流域水压力指数计算及生态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全志淼 左其亭 +1 位作者 王鹏抗 张羽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生态脆弱性是综合反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属性,而水资源是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从水资源领域评估流域生态脆弱性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应对流域水资源短缺压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具有... 生态脆弱性是综合反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属性,而水资源是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从水资源领域评估流域生态脆弱性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应对流域水资源短缺压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SWAT模型,引入水压力计算公式,从蒸散发量的角度,量化分析沁河流域2010-2016年生态脆弱性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SWAT模型经过率定与验证后,纳什系数E NS和相关系数R 2均符合模型精度标准,表明该模型在沁河流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②流域年际水压力指数值随时间递减,表明沁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及生态系统状态逐年好转,蒸散发量是主要影响因素。③流域水压力指数年内变化大,本年度12月到次年度2月的生态脆弱性较强;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认为降水和冰雪天气是主要影响因素。④流域整体生态脆弱性状况逐年改善,但流域内部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化呈现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水压力指数 生态脆弱性 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I方法的流域生态安全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2
作者 王让会 宁虎森 +3 位作者 王海东 刘春伟 张志军 罗青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 阿克苏河流域山水工程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旗舰项目,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产品质量、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耦合原理以及环境效应机制,在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与生态安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由4个子系统20个指标组成的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EFI方法,分析各指标及子系统对EFI的贡献及其生态效应.EFI正指标数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低;EFI负指标数值绝对值愈大,生态安全性愈高.采用实际监测、实验分析、模型模拟、遥感制图以及逻辑推理与经验分析等途径,获得了1998年度及2023年度各指标的多源属性数据,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及其阈值;通过归一化处理等方法,规范生态安全评价的数据基础.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是错综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流域生态安全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滞后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2)阿克苏河流域25年间生态安全处于稳定趋好状态,1998年、2023年EFI值分别为0.08及0.06.通过评价标准可知,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减弱,生态安全程度持续增强.3)各子系统生态安全程度及其对流域生态安全效应的贡献程度各不相同.水资源子系统各指标基本维持稳定并逐渐趋好,子系统脆弱性稳中趋弱,生态安全特征表现出稳中趋强的演变规律.土地资源子系统中相关要素的正负效应共存,特别是受盐渍化指数波动的影响,生态安全改善的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物资源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的EFI值均在大幅度降低,生态安全程度明显增强.在揭示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风险防控、格局优化、过程调控、生态修复及管理模式,为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指数(efi) 生态安全 阿克苏河流域 山水工程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系统 柯柯牙 绿洲-荒漠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地区域生态脆弱性研究——以四川省康定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苏悦 刘洪 +4 位作者 杨武年 欧阳渊 张景华 张腾蛟 黄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5,共10页
该文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vulnerabiliy-scoping-diagram,VSD)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主成分熵权法对康定市2011—2019年共3期数据进行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通过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驱动... 该文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vulnerabiliy-scoping-diagram,VSD)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主成分熵权法对康定市2011—2019年共3期数据进行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通过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驱动力分析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以及驱动机制,以期为康定市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期间脆弱性以潜在脆弱和微度脆弱面积增加、重度脆弱面积减少为主要的变化趋势,整体属于中度脆弱,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向好,且具有西部、东南部高-高聚集,中部及东北部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康定市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由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其中植被状况、生物丰贫程度、水土保持条件、气象等自然驱动力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AHP-PCA熵权法 莫兰指数 地理探测器 康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CA和遥感指数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动因分析——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70
4
作者 郭泽呈 魏伟 +3 位作者 庞素菲 李振亚 周俊菊 颉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58-2572,共15页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特征和遥感数据快速、客观、大面积观测的特点,采用遥感模型计算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等指标,并构建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石羊河流...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特征和遥感数据快速、客观、大面积观测的特点,采用遥感模型计算湿度、绿度、干度和热度等指标,并构建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石羊河流域2000和2016年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遥感指数空间分布来看,湿度和绿度指标均值在17年间呈增长趋势,证明该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变好,植被覆盖率变大;干度指标均值有所下降,表明该流域地表裸露程度有所降低;而与植被和水资源关系密切的地表温度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该流域水热平衡差异进一步增加,对未来生态脆弱性影响显著;(2)从全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来看,该流域主要以强度和中度脆弱为主,17年间生态脆弱性整体上呈缓慢降低趋势;(3)从不同的海拔生态脆弱性分布来看,中山区(1000—2000m)最高,高中山区(2000—3000m)次之,高山区(>3000m)最低,17年间中山区生态脆弱性有所下降,而高中山区与高山区却呈上升的趋势;(4)从不同的行政区划生态脆弱性来看,金川区、凉州区、永昌县、民勤县和古浪县整体上处于中度和强度脆弱水平,而天祝县和肃南县处于轻度和微度脆弱水平;(5)从生态脆弱性的演变动因来看,4个指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性影响均为显著。2000年生态脆弱性的主导影响因子依次为热度>湿度>绿度>干度,而2016年为热度>干度>绿度>湿度。总的来看,石羊河流域生态脆弱程度近年来有所降低,但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的遥感方法和分析思路对该流域生态脆弱性保护及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遥感指数 空间主成分分析 时空演变 动因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73
5
作者 周永娟 仇江啸 +2 位作者 王姣 王效科 吴庆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726-6733,共8页
在对脆弱性的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运用ArcG IS的空间叠加分析,分别进行了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污染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 在对脆弱性的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运用ArcG IS的空间叠加分析,分别进行了消落带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污染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分析;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这一特殊地理区域上生态脆弱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崩塌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和景观脆弱性均以中轻度脆弱为主,分别占消落带总面积的82.06%,72.23%和74.59%;污染脆弱性为轻度以下脆弱为主,占消落带总数的74.59%;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叠加结果表明:70%的消落带至少面临一种生态问题,其余部分则同时面临两种以上的环境问题,四类环境问题皆是极脆弱的消落带有3%。总体而言,消落带是一个高度脆弱的生态系统,威胁着库区的生态环境安全。管理者应根据消落带的基本特点,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的加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消落带 指标 指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19
6
作者 乔青 高吉喜 +2 位作者 王维 田美荣 吕世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7-123,共7页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形成了综合指数方法、层次分析法和RS/GIS相结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滇北农林牧交错带为例,根据区域特征选取17个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分析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评价 综合指数 生态敏感性 生态弹性 生态压力 川滇农林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永娟 王效科 欧阳志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5-167,189,共4页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和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系统脆... 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和减缓环境恶化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笔者的理解,并提出应规范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命名,以加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综述了国内外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侧重点以及可供借鉴的评价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同时应积极探讨适合研究区域的更准确更方便的评价方法;最后,探讨了该领域研究面临的挑战,而这也是今后脆弱性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脆弱性 环境恶化 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茹春 阳小兰 +1 位作者 王瑞君 高士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078-18079,18200,共3页
选取14个表征生态脆弱性的具体指标并赋以权重,通过计算生态脆弱性指数对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坝上湿地整体脆弱性程度为中度接近于强度脆弱,以县为评价单元的脆弱程度状况为尚义>张北>康保>沽源,... 选取14个表征生态脆弱性的具体指标并赋以权重,通过计算生态脆弱性指数对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坝上湿地整体脆弱性程度为中度接近于强度脆弱,以县为评价单元的脆弱程度状况为尚义>张北>康保>沽源,主要的脆弱性因素是水资源及植被状况。以上结果说明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脆弱化现象严重,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湿地 生态评价 生态脆弱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潜江市土地生态脆弱性时空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倍慎 周勇 +2 位作者 徐理 聂艳 于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0-85,共6页
研究目的: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提供借鉴方法,构建扰动力指数和适应力指数耦合关系的评价模型,研究县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时空演化状况。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方法、景观指数分析法、RS/GIS。研究结果:2000—2009年潜江市... 研究目的: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提供借鉴方法,构建扰动力指数和适应力指数耦合关系的评价模型,研究县级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时空演化状况。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方法、景观指数分析法、RS/GIS。研究结果:2000—2009年潜江市土地生态扰动力指数由0.449上升至0.546,石油天然气产值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是首要影响因素;土地生态适应力指数由0.663持续下降至0.337,其中分离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是关键因素;土地生态脆弱性指数由0.380上升至0.617,脆弱性不断升高。研究结论:"十五"、"十一五"计划期间,资源开采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环境的压力明显,土地生态的适应力和脆弱性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脆弱性 景观指数分析 集对分析 RS/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东乡族自治县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荣明 米晓梅 +2 位作者 竞霞 苏瑞鹏 任乐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东乡族自治县是黄河流域典型的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为研究其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基于RS和GIS技术提取遥感生态距离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标、土地利用等8个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东乡族自治县2009年和2020年的生... 东乡族自治县是黄河流域典型的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为研究其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基于RS和GIS技术提取遥感生态距离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标、土地利用等8个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东乡族自治县2009年和2020年的生态脆弱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2009年、2020年遥感生态距离指数均值分别为0.3677、0.5057,综合生态脆弱性指数分别为3.2118、2.4263,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研究期极度脆弱和重度脆弱类型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有极大改善;2009—2020年研究区大部分区域高生态脆弱性等级向低生态脆弱性等级转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生态脆弱性指数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生态脆弱性 生态环境 民族地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七里海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秦磊 韩芳 +4 位作者 宋广明 李立伟 王志刚 张宝华 江胜国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生态健康学及水文地质学理论,选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选取人口密度、人类干扰指数、初级生产力、分维数、破碎度、斑块形状指数、湿地弹性度指数、湿地服务功能、湿地变化面积等9个评价... 利用"3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生态健康学及水文地质学理论,选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选取人口密度、人类干扰指数、初级生产力、分维数、破碎度、斑块形状指数、湿地弹性度指数、湿地服务功能、湿地变化面积等9个评价指标,以200 m×200 m栅格点状单元为基本单元,分析评价七里海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研究结果为:七里海湿地中度脆弱区面积最大,约为28.85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30.37%;其次是一般脆弱区,面积约为21.68 km2,占22.82%;再次是重度脆弱区,面积约为20.17 km2,占21.23%;最后是轻度脆弱区和潜在脆弱区,面积分别为16.36 km2和7.94 km2,占17.22%和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PSR模型 生态脆弱性指数 七里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市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及生态因子作用识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彦彬 王跃雄 杜雪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探究生态因子对农业干旱的影响程度,提高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评价精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自然敏感性、社会敏感性、恢复力3个准则层考虑,以安阳市为例选择了包括标准化降水指数、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与生态类因子—温度植被干... 为探究生态因子对农业干旱的影响程度,提高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评价精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自然敏感性、社会敏感性、恢复力3个准则层考虑,以安阳市为例选择了包括标准化降水指数、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与生态类因子—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等在内的8项指标来构建农业干旱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比较评价结果与实际逐年减产率的时空差异来验证综合评价指数的可靠性,并利用因子贡献法分析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在2003-2018年间,该市干旱主要受气候环境因子影响,发生频率较高,大约为63%。综合评价指数能较好识别干旱,且含TVDI的评价精度比不含TVDI的提高了12.5%;②在时空分布上,评价结果与逐年减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该市干旱主要发生在太行山脉以西的北部平原;③生态类因子在脆弱性指标体系中的贡献程度较高,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在敏感性因子与自然型因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可分别达到10%与23%,在未来农业干旱脆弱性研究中应重视起生态类因子对干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脆弱性评价 生态因子 土壤水环境 因子贡献度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佳辰 高鹏 +3 位作者 董学德 李腾 许景伟 囤兴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2-1030,共9页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模型,进而对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青岛市海岸带景观类型中,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趋于减少,其中,未利用地减少幅度最大(55.18%),城乡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58.99%);(2)未利用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较大,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干扰,林地景观类型脆弱度次之,水域最小;(3)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良好区和重度脆弱区面积减少,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16.24%和16.83%,而轻度脆弱区、一般脆弱区、脆弱区都呈增加趋势,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95%、10.74%和11.24%。生态脆弱性整体呈东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的格局,轻度脆弱是青岛市海岸带的主要脆弱性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景观类型脆弱 生态脆弱性指数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尺度的喀斯特槽谷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谢人栋 赵翠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53,共6页
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槽谷区印江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多种栅格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栅格大小为30 m×30 m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 基于"敏感度-弹性度-压力度"模式,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槽谷区印江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的多种栅格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栅格大小为30 m×30 m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划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等级。结果表明:潜在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较大,2010年和2015年分别为86.60%,87.37%;重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比例较小;其中生态脆弱性较高的地方多分布于人口密度大、植被覆盖度较低、地形起伏较大以及人类活动强度高的区域。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构建的评价模型可以运用于省市级和县级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槽谷区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栅格尺度 指数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态干旱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轩 粟晓玲 +1 位作者 刘雨翰 梁晓萱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了解西北地区生态干旱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趋势,从暴露度、敏感性以及影响力三方面提出了生态干旱脆弱性的概念及定量表征方法,利用熵权法构建生态干旱脆弱性指数,采用莫兰指数评估脆弱性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和脆弱性局部空间聚集情况... 为了解西北地区生态干旱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趋势,从暴露度、敏感性以及影响力三方面提出了生态干旱脆弱性的概念及定量表征方法,利用熵权法构建生态干旱脆弱性指数,采用莫兰指数评估脆弱性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和脆弱性局部空间聚集情况,分析了西北地区1985—2014年的生态干旱脆弱性区域分布、脆弱性程度及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生态干旱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青海南部、青海湖附近、甘肃中部、陕北以及陕西中部等地区,其余地区均处于中等及以下脆弱性等级;生态干旱脆弱性指数局部空间分布相对聚集,呈现出“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干旱脆弱性在研究时段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伊犁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脆弱性改善效果明显,但青海南部、陕北等局部地区脆弱性仍有升高趋势,未来需要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旱 脆弱性评估 熵权法 莫兰指数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7年龙门山断裂带生态脆弱性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圆圆 毛爽 张淑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22-28,共7页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对其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可为该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依据。从地形、地质、土壤与植被、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龙门山断裂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17年...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对其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可为该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依据。从地形、地质、土壤与植被、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龙门山断裂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17年间5个阶段的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2000—2017年的生态脆弱性指数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趋于好转;生态脆弱性指数受地理梯度影响显著,重度脆弱区主要位于>4000 m的高海拔山地;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重度脆弱区周围海拔3400~4000 m的山地,其他的呈点状分布在东部平原市区;西南部及西北部山地更易受降水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影响,东北部丘陵及东部平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龙门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闽三角地区沿海脆弱性评估及响应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紫元 曾坚 《风景园林》 2021年第7期10-16,共7页
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建设使沿海地区面对自然灾害呈现出显著的脆弱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的沿海脆弱性模块评价闽三角区域尺度的沿海脆弱性和人口风险,从中选取典型高风险的厦门市,从地理特征、气候胁迫和社会经济3个方... 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建设使沿海地区面对自然灾害呈现出显著的脆弱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的沿海脆弱性模块评价闽三角区域尺度的沿海脆弱性和人口风险,从中选取典型高风险的厦门市,从地理特征、气候胁迫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完善指标选取,基于模糊理论反映指标权重的模糊不确定性,细化厦门城市尺度的沿海脆弱性评价,分析模拟当前生境、无生境以及生境修复3种情景下的厦门市沿海脆弱性。结果表明:1)闽三角地区有44.6%的岸线沿海脆弱性较高,其中厦门市的沿海脆弱性和人口风险均较突出;2)自然生境对提升沿海岸线的防灾韧性具有重要作用,缺少自然生境将使厦门市风险高和较高的岸线增至34.7%;3)修复沿海生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岸线韧性,但难以满足高风险岸线的防灾需求,需以工程措施辅助提升岸线防护水平。研究关于提升海岸韧性的规划策略讨论,对沿海韧性防灾和生态修复等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城乡规划管理 沿海脆弱性指数(CVI) 生态修复 海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康养指数和SRP模型的风景区生态康养资源禀赋评价与功能区划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慧 王兵 牛香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1年第2期11-23,共13页
【目的】出行旅游已经成为人类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生态过程与人类社会活动影响相结合,进行生态资源评价和功能区划,表征生态功能供给现状和可持续性,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著名旅游胜地、拥有丰富旅游... 【目的】出行旅游已经成为人类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生态过程与人类社会活动影响相结合,进行生态资源评价和功能区划,表征生态功能供给现状和可持续性,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著名旅游胜地、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五大连池风景区,结合野外观测、遥感数据、归一化生态康养指数和敏感度—恢复力—压力度(SRP)模型等方法,从空气、泉水、地磁、气候、声环境等方面,评价五大连池生态康养功能供给的重要性;从高程、坡度、土壤有机碳、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和距道路距离等方面,评价五大连池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综合考虑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等影响因素,依据主导功能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完成生态康养功能区划。【结果】将五大连池风景区初步划分为生态康养功能利用的4个一级分区和26个二级分区,生态康养功能核心区和主导区主要位于景区南部,生态脆弱区主要位于火山锥附近区域。【结论】建议景区管理者依据五大连池风景区生态康养功能分区特征,实行分区管理,形成五大连池品牌化异质化的生态康养模式,推出引导式生态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康养 生态脆弱性 归一化生态康养指数 地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19
作者 陆建涛 郑江华 +5 位作者 彭建 肖向华 李刚勇 刘亮 王仁军 张建立 《自然资源遥感》 2025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巨大威胁,剖析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ecological sensitivi...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巨大威胁,剖析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ecological sensitivity-ecological recovery-ecological pressure,SRP)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变异系数、Slope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等方法,评价2000—2020年生态系统脆弱性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探究干旱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脆弱性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及空间聚集性特征;SPEI值以年均0.0939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干旱化加重趋势明显;(2)干旱与生态脆弱性呈负相关的面积占比54.1%,即随着区域水分条件改善,大部分地区生态脆弱性降低;(3)生态脆弱性的稳定分布区域面积占比77.8%,以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为主,未来新疆大部分地区(61.3%)生态脆弱性呈降低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化对新疆生态系统脆弱性状况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为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相关性分析 未来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生态功能修正价值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红亮 陈百明 杨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61-2370,共10页
当前的土地生态功能价值变化研究,因未涵盖所有用地类型,区域差异性考虑不够,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归纳总结了所有地类的生态功能理论价值,利用生态脆弱性指标(包括年均降水量、干燥度、灾害天气频率、植被覆盖率、地形起伏... 当前的土地生态功能价值变化研究,因未涵盖所有用地类型,区域差异性考虑不够,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归纳总结了所有地类的生态功能理论价值,利用生态脆弱性指标(包括年均降水量、干燥度、灾害天气频率、植被覆盖率、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土层厚度、组成物松散度、环境容量)设计出修正系数对其地域差异性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年的地均生态功能修正价值及其在1996—2004年间的变化率、2004年的生态-经济脱钩指数等3个指标对河北省各县生态功能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的生态功能状况,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而且生态功能保护愈好的县,其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协调程度也愈高。借助这些指标和规律,对河北省的生态经济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对各县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符合其生态功能保护进行了探索,以期为河北省的生态功能区域统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理论价值 生态功能修正价值 生态脆弱性 生态-经济脱钩指数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