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对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238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张彦博 陈亚宁 刘晓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以中国2011—2019年238个城市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简称环保垂改)对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垂改不仅直接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还通过抑制地方政府对属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治... 以中国2011—2019年238个城市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简称环保垂改)对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垂改不仅直接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还通过抑制地方政府对属地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干预,促进环保支出增加而间接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相较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因经济发达、环保倾向高及较多的环保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受环保垂改的影响更为显著;省会城市因更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环保垂改的实施效果优于非省会城市.地方政府应加快推进环保垂改,健全环保垂直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公众环保参与途径,提高环保支出效率,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垂直管理改革 属地管理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多期双重差分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的森林火灾灾后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凌云山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贺志龙 宫渊奇 +1 位作者 周亚旭 张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110-114,共5页
以凌云山火烧迹地为例,基于过火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地方意愿,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的角度,提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林区、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区、商品林区三大功能分区,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模式的生态修复方式,以期达到异龄复层混交... 以凌云山火烧迹地为例,基于过火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地方意愿,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的角度,提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林区、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区、商品林区三大功能分区,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模式的生态修复方式,以期达到异龄复层混交、地力改良、适应性修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多重目标,为森林火灾灾后生态修复模式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火烧迹地 生态修复 凌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倩 孙铖 +2 位作者 李山勇 嵇莹 林爱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9-295,302,共8页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指数,对湖北省2004—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湖...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指数,对湖北省2004—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湖北省历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盈余,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空间格局不匹配;(2)湖北省水资源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对湖北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3)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存在负的空间关联,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的LISA集聚类型出现HH,HL,LH和LL共4种类型,其中HH型仅占全省市州总数的1/17,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生态承压能力空间分布不协调。加强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与完善,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协调度,是实现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压能力 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3
4
作者 邓红霞 李存军 +1 位作者 朱兵 丁晶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8,共4页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新理念。利用集对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的新方法,用联系度来描述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的同异反程度,评价结果清晰地显示了集合之间的关系结构,并动态地给出综合关系数。并用该方法对盐城滨... 集对分析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新理念。利用集对分析法建立了评价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的新方法,用联系度来描述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的同异反程度,评价结果清晰地显示了集合之间的关系结构,并动态地给出综合关系数。并用该方法对盐城滨海湿地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实例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与该地区实际情况相符,与径向基函数法分析的结果一致,且集对分析法对信息的描述更全面、直观,其概念明确,计算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联系度 生态承载能力 综合评价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参与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力建设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偲 海米提.依米提 李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971-9973,共3页
引入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概念,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对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与行为的调研,提出应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倡导社区共管机制,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能力建设。
关键词 社区参与 生态旅游能力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企业生态创新能力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韵 钟书华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4期21-26,共6页
企业的生态创新能力可分为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绿色营销创新能力和组织生态创新能力。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加大绿色产品研发投资;强化绿色技术研究;与产业链内其它企业加强合作来实现。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的形... 企业的生态创新能力可分为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绿色营销创新能力和组织生态创新能力。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加大绿色产品研发投资;强化绿色技术研究;与产业链内其它企业加强合作来实现。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绿色战略制定;员工绿色创新意识培养;绿色工艺创新支撑平台的建立等。绿色营销创新能力可通过树立生态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构建消费者的环境知识;加强绿色服务创新来提高。努力创造绿色组织文化;强化面向绿色发展的组织学习;及时测量和报告开展生态创新的环境绩效,则有助于组织生态创新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生态创新 生态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生态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路径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银花 《北方经济》 2023年第3期74-77,共4页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针对生态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应建立健全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政策体系,协同治理体系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态...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针对生态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应建立健全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政策体系,协同治理体系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态安全监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加强生态安全教育,提升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安全能力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全面提升淮河流域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冬顺 《水利发展研究》 2023年第9期29-33,共5页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总结了淮河流域河湖概况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夯实河湖管理基础、强化河湖保护治理、推动河湖“清四乱”常...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总结了淮河流域河湖概况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夯实河湖管理基础、强化河湖保护治理、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数字孪生淮河智慧河湖监管系统建设等方面,对加快复苏淮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全力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提出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生态环境 河湖长制 幸福河湖建设 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预测分析--以江苏盐城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朱高立 饶芳萍 +1 位作者 李发志 邹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6,共7页
为衡量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小,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灰色预测GM(1,1)模型评价了江苏省盐城市2005-2018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预测了其未来10 a的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5-2018年... 为衡量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小,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灰色预测GM(1,1)模型评价了江苏省盐城市2005-2018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预测了其未来10 a的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5-2018年盐城市生态足迹组分以水域和耕地为主,占足迹总量的64%~72%;14 a间,盐城市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保持稳定,但生态系统发展能力增加了70%;盐城市的生态承载力14 a间仅增加了25%,明显低于生态足迹的63%,生态赤字呈逐年扩大趋势,其中,2018年的生态足迹为当年生态承载力的7.8倍;如果继续当前的消费模式,预计到2028年,盐城市生态赤字较2018年增长44.6%,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状况将越发严重。研究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应该从减少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三方面着手,以求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发展能力 生态赤字预测 沿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下库伦旗生态治理能力提升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晓宇 于翠英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4期205-207,共3页
研究多元主体下生态治理能力提升是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为例,分析基层政府、企业、公众在生态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困境,同时深入挖掘能力提升困境产生的原因,并针对... 研究多元主体下生态治理能力提升是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为例,分析基层政府、企业、公众在生态治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困境,同时深入挖掘能力提升困境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政府自身明确主导作用、企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公众充分发挥补充作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能力 协同治理 基层政府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GIS的广东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士银 宾津佑 蔡世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8-365,374,共9页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以粮食调入、人口迁入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区域--广东省为例,运用“国家hm 2”概念下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ESDA-GIS分析方法,对传统模型中的产量因子进行修正,探究了2008—2...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以粮食调入、人口迁入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区域--广东省为例,运用“国家hm 2”概念下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ESDA-GIS分析方法,对传统模型中的产量因子进行修正,探究了2008—2017年广东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17年广东省耕地生态足迹、耕地生态承载力在研究期内总体呈“雁行”波动下降趋势,耕地生态供给出现持续赤字,广东省耕地承压能力指数介于0.500~0.520,处于弱不可持续的状态。(2)研究期间内广东省各地级市耕地生态承压能力指数介于0.440~0.600,耕地生态承压类型均以弱不可持续和弱可持续类型为主,耕地生态承压能力负荷严重。(3)广东省各地级市耕地生态承压能力呈不均衡分布,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但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减弱;Moran散点图表明广东省各地级市耕地生态承压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高或低—低集聚现象。总之,广东省耕地生态承载能力不容乐观,且耕地资源区域禀赋差异明显,因地制宜、分区管控、高效利用是其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承压能力 生态足迹 时空特征 ESDA-GIS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岭市沿海多地形地区绿地生态补偿能力评价及优化对策
12
作者 汤琳娜 赵佳美 鲁小珍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88-96,共9页
以温岭市为例,探索浙东地区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产业结构等差异形成的多样环境下的林地生态补偿应用,将"绿当量"模型作为评价基础,结合市内典型生态问题将降尘、吸收CO2及SO2作为主要补偿目的计算温岭市不同林... 以温岭市为例,探索浙东地区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产业结构等差异形成的多样环境下的林地生态补偿应用,将"绿当量"模型作为评价基础,结合市内典型生态问题将降尘、吸收CO2及SO2作为主要补偿目的计算温岭市不同林地的生态补偿能力。并据此对不同区域如何提高补偿效率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生态补偿能力 评价 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建设视域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13
作者 罗琼 臧学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而完善的制度设计是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关键。目前,领导干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生态意识淡薄、政绩观和发展观错误、责任落实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而完善的制度设计是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关键。目前,领导干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生态意识淡薄、政绩观和发展观错误、责任落实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应建立完善领导干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建设 领导干部 生态文明建设能力 生态价值观 自然资源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地市开放大学中能力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14
作者 张欣怡 盛秦陵 刘源 《现代营销(下)》 2015年第7期44-44,共1页
地市开放大学在体系的构架与地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剖析地市开放大学核心理念及建设内涵,较为客观地提出了地市开放大学十个基本建设设想。其中,能力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更值得人们思考。
关键词 地市开放大学 能力生态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道德能力
15
作者 杨立新 张小蕾 张新宇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9年第6期41-44,共4页
生态道德能力是促使人们的生态道德活动,从精神世界顺利转化为物质世界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思维和实践的双重属性,包含生态道德认知能力、生态道德判断能力、生态道德决策能力、生态道德践行能力和生态道德创新能力等多种要素... 生态道德能力是促使人们的生态道德活动,从精神世界顺利转化为物质世界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思维和实践的双重属性,包含生态道德认知能力、生态道德判断能力、生态道德决策能力、生态道德践行能力和生态道德创新能力等多种要素。生态道德能力的提高,对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德 生态道德能力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视阈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书凯 胡应得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3期77-82,共6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生态城市是美丽中国的坚实载体。从生态城市的总体格局来看,城市间分离严重,中部地区城市明显占优,而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堪忧...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生态城市是美丽中国的坚实载体。从生态城市的总体格局来看,城市间分离严重,中部地区城市明显占优,而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堪忧。必须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规划,积极稳步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美丽中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城市 生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地区主要河流水生态承载能力定量估算研究
17
作者 祁晓红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3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对营口地区熊岳河和大清河流域水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熊岳河水承载能力年均值为2.22 hm 2,呈现逐年递增变化,大清河水生态承载能力均低于熊岳河,年均值为1.78 hm 2。减少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可有效提高营... 对营口地区熊岳河和大清河流域水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熊岳河水承载能力年均值为2.22 hm 2,呈现逐年递增变化,大清河水生态承载能力均低于熊岳河,年均值为1.78 hm 2。减少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可有效提高营口地区主要河流水生态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能力 定量估算 熊岳河 大清河 营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之城 生态之都——牡丹江市多措提升城市生态承载能力
18
《国土绿化》 2013年第11期15-15,共1页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俄经贸城市和旅游城市。近年来,牡丹江市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和提高城市生态承载能力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
关键词 生态承载能力 工业城市 牡丹江市 黑龙江省 旅游城市 城市品位 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重点全面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努力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生态体系
19
《国土绿化》 2017年第4期26-31,共6页
春暖花开,北京进入植树播绿的好季节。进入三月后,首都各地丰富多彩的植树绿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3·12植树节活动、国际森林日植树、共和国部长植树、首都义务植树日植树……一项项主题植树绿化行动,掀起了今春植树绿化高潮。首都... 春暖花开,北京进入植树播绿的好季节。进入三月后,首都各地丰富多彩的植树绿化活动,蓬勃开展起来,3·12植树节活动、国际森林日植树、共和国部长植树、首都义务植树日植树……一项项主题植树绿化行动,掀起了今春植树绿化高潮。首都北京的绿色氛围越来越浓,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首都的生态建设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绿化 首都绿化 生态承载能力 生态体系 造林绿化 花园式单位 城乡绿化 绿化工程建设 国家森林城市 见缝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达到7.856%,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高达15.77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过度耗用;近10年陕西省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且呈现增强的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对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但是2010年已超出其发展潜力,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发展持续性出现矛盾,生态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发展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