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生态耕作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董道锋 《当代农机》 2024年第12期39-40,共2页
概述了玉米生态耕作技术、玉米生态耕作技术应用内容,分析了玉米生态耕作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生态耕作技术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桑园保护性生态耕作模式初探
2
作者 张茜 《北方蚕业》 2015年第4期29-33,共5页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桑园存在的水土流失、肥力减退、土壤污染、缺雨少水、植被稀少等土壤环境和生态失衡问题,提出了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耕作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少耕、免耕、微地形改造、作物秸秆杂草覆盖、土壤污染治理、生...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桑园存在的水土流失、肥力减退、土壤污染、缺雨少水、植被稀少等土壤环境和生态失衡问题,提出了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耕作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少耕、免耕、微地形改造、作物秸秆杂草覆盖、土壤污染治理、生物耕作、生态间作套种种植、生态立体养殖、节水滴灌等综合技术手段,可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保护性 生态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土壤耕作生态对木薯生长及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韦本辉 何虎翼 +5 位作者 俞健 甘秀芹 宁秀呈 陆柳英 唐秀桦 韦广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8-671,690,共5页
[目的]大面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木薯单产及品质。[方法]利用水分(雨水)控制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生态类型对木薯生理生长及环境的影响。[结果]与降雨内涝淹水处理相比,降雨时正常排灌疏松土壤的含水量增加44.23%,容重降低17.32%... [目的]大面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木薯单产及品质。[方法]利用水分(雨水)控制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生态类型对木薯生理生长及环境的影响。[结果]与降雨内涝淹水处理相比,降雨时正常排灌疏松土壤的含水量增加44.23%,容重降低17.32%,孔隙度增加38.26%,微生物菌落总数增加384.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65%,光合效率增加55.28%,水、土流失量分别减少83.70%和125.29%,这诸多因素构成了良好的土壤耕作生态,木薯产量达到46 800 kg/hm2;反之,降雨短时渍水处理、降雨内涝淹水处理,因其土壤耕作生态不良,其产量分别为19 125、6 225 kg/hm2。[结论]在合理利用天然降雨、不渍水不淹水而保持良好的土壤耕作生态条件下,木薯种植容易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耕作生态类型 木薯 产量 旱地作物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保护性耕作改良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41-44,共4页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是我国南方紫色土区低产早耕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湖南各紫色土区都有分布,该土壤呈酸性,易水土流失,易漏水漏肥,土壤质地过沙或过粘,有机质和氮素缺乏,抗旱能力弱,作物产量低。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是我国南方紫色土区低产早耕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湖南各紫色土区都有分布,该土壤呈酸性,易水土流失,易漏水漏肥,土壤质地过沙或过粘,有机质和氮素缺乏,抗旱能力弱,作物产量低。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 土壤肥力特征 保护性耕作改良: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田传统农耕技术知识调查与评估——以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谢佰承 陈耆验 +1 位作者 刘富来 陈标新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47-150,共4页
以紫鹊界梯田传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为主题,搜集文献资料并开展专题调研。结果表明:紫鹊界梯田传统农业耕作工具的开发使用、合理的农事安排、耕作种植制度和模式的推行以及传统作物栽培技术,如育秧、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旱地... 以紫鹊界梯田传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为主题,搜集文献资料并开展专题调研。结果表明:紫鹊界梯田传统农业耕作工具的开发使用、合理的农事安排、耕作种植制度和模式的推行以及传统作物栽培技术,如育秧、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旱地穇子栽种等技术,应属保护的农业文化遗产之列。针对紫鹊界传统耕作技术与知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生物基因库、完整档案库和传统农业耕作知识与技术博物展览馆、培训传承人等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鹊界梯田 传统农业 农耕知识 稻作技术 生态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