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P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思路的转变与规划方法探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王越 林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3,共6页
从绿地生态网络的研究现状入手,梳理近年来生态源地识别,生态网络构建、评价及优化的常用方法,发现现状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存在源地提取主观性较强、忽略结构性景观要素、连通性的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阻力面构建依据不够科学等问题。而... 从绿地生态网络的研究现状入手,梳理近年来生态源地识别,生态网络构建、评价及优化的常用方法,发现现状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存在源地提取主观性较强、忽略结构性景观要素、连通性的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阻力面构建依据不够科学等问题。而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最小路径法的生态网络构建框架综合了现有结构性景观要素识别、连通性分析以及潜在廊道网络构建等方法,以连通性水平作为网络构建的主要依据,为景观格局分析、生态源地的识别与结构性廊道的提取、斑块廊道重要性的定量分析及阻力面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MSPA的生态规划的研究方向,包括MSPA对于尺度敏感性问题的研究、边缘宽度值的设定对于不同物种生态规划的意义、基于MSPA和连通性分析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评估及基于MSPA的生态网络规划对于不同绿地类型生态建设的差异性指导及可操作性探讨,为基于MSPA的生态网络规划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网络规划 生态源地识别 生态网络评价与优化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法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城市背景下太原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敏 梁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0,56,共8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4条路径、3个维度,以太原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游憩需求与绿地影响健康的因素融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中,尝试从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绿廊选线与复合绿地网络优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绿地生态与游憩功能的协同耦合。研究旨在回应健康城市背景下人们日益强烈的游憩需求,探索中心城区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促进游憩的技术路径,并为构建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游憩需求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 技术路径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原理》出版发行
3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11-I0011,共1页
2021年8月,由张浪编著的《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原理》,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ISBN978-7-03-068270-3)。城市生态网络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安全保障,是承载社会生活、居民幸福的重要空间,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021年8月,由张浪编著的《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原理》,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ISBN978-7-03-068270-3)。城市生态网络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安全保障,是承载社会生活、居民幸福的重要空间,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施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编制,是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战略、落实传导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强化城市生态空间网络系统构建新需求的规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规划 城市生态网络 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生态空间 出版发行 安全保障 国土空间规划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和电路理论的县域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滢 苏毅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提升天台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空间连通性,推动县域生态源地保护、生态廊道建设与空间管控的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空间协调有序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浙江省天台县为研究区,应用形态学空间格... 【目的】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提升天台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空间连通性,推动县域生态源地保护、生态廊道建设与空间管控的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空间协调有序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浙江省天台县为研究区,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与电路理论融合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基于“源地分级—廊道优化—节点修复”框架,通过MSPA识别核心生态源地;结合景观连通性指数(dPC)对源地进行重要性分级,构建包含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6类因子的综合生态阻力面;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并识别关键生态节点;通过叠加分析,与现状网络进行对比,验证规划的合理性。【结果】共识别30个生态源地(其中核心源地130.71 km^(2),主要集中在西南部),提取67条生态廊道(其中关键廊道45条,总长86.59 km),确定17处生态节点(其中关键节点12处,分布于水库与溪流周边)。生态源地和潜在生态廊道覆盖研究区大部分区域,重要节点多位于县域建设用地内。【结论】天台县生态本底良好,具备构建高效生态网络的自然基础。由于水网与城镇建设区域高度交织,局部生态过程受阻、景观连通性下降。因此,科学构建生态网络,有助于缓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空间的割裂影响,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连续性。未来需加强对重要生态源地区域的管理与开发,以及对主要河流廊道的保护与生态连通性修复,构建韧性更强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规划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电路理论 天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浪 李晓策 +2 位作者 刘杰 仲启铖 张桂莲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00,105,共5页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内容,阐明了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多层次转型需求、规划定位与衔接关系,并从整体规划框架、多元体系构建、城乡要素统筹、分级分类划定、空间控制实施5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 体系构建 实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