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模型的武汉市“三生空间”碳代谢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魏嶶
叶长盛
+1 位作者
蔡鑫
肖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43,共16页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020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中碳要素的流向;运用生态网络分析(ENA)模型对“三生空间”碳代谢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后利用互惠指数综合评价“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武汉市整体以负碳流为主导,2010~2015年达到峰值;2005~2015年整体上呈现碳代谢紊乱局面;2015~2020年,碳减排效果显著,正、负碳流较弱,空间上分布零星,后期碳代谢逐渐趋向平衡;②武汉市生态关系以掠夺限制关系为主,生态空间被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挤占,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无生态区域增加,生态关系明显改善;③互惠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互惠指数的平均值为0.77(<1),表明“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平衡的作用仍为消极,武汉市的国土空间利用仍有不合理之处,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
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
关系
空间分布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碳代谢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路昌
王之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90-6101,共12页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碳代谢生态关系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内在联系,为国土空间格局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构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类体系,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模型(ENA)对黄河三角洲2000~2020年的碳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标准差椭圆...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碳代谢生态关系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内在联系,为国土空间格局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构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类体系,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模型(ENA)对黄河三角洲2000~2020年的碳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生态关系变化率(ERCR)评价各空间之间的生态关系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0~2015年生态空间被农业空间占用等现象频发,碳代谢呈紊乱局面,2015年后正碳流显著提高,碳代谢趋于平衡;研究区主导生态关系为竞争关系,碳代谢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西北地区互惠共生关系逐渐增多,国土空间演变重点区域由南向北转变;研究区大部分生态关系变化率满足ERCR>0,生态关系规模增减与空间转移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仍有不合理利用现象,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生态
-农业-城镇”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
关系变化率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模型的武汉市“三生空间”碳代谢特征
被引量:
6
1
作者
魏嶶
叶长盛
蔡鑫
肖蔚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43,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41)。
文摘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020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中碳要素的流向;运用生态网络分析(ENA)模型对“三生空间”碳代谢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后利用互惠指数综合评价“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武汉市整体以负碳流为主导,2010~2015年达到峰值;2005~2015年整体上呈现碳代谢紊乱局面;2015~2020年,碳减排效果显著,正、负碳流较弱,空间上分布零星,后期碳代谢逐渐趋向平衡;②武汉市生态关系以掠夺限制关系为主,生态空间被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挤占,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无生态区域增加,生态关系明显改善;③互惠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互惠指数的平均值为0.77(<1),表明“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平衡的作用仍为消极,武汉市的国土空间利用仍有不合理之处,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
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
关系
空间分布
武汉
Keywords
production space
living space
ecological space
carbon metabolism
ENA model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spatial distribution
Wuhan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碳代谢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路昌
王之语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90-610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230130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1YGL05)
山东建筑大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XNBS1826)。
文摘
为深入探讨黄河三角洲碳代谢生态关系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内在联系,为国土空间格局调整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构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分类体系,利用生态网络分析模型(ENA)对黄河三角洲2000~2020年的碳代谢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生态关系变化率(ERCR)评价各空间之间的生态关系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0~2015年生态空间被农业空间占用等现象频发,碳代谢呈紊乱局面,2015年后正碳流显著提高,碳代谢趋于平衡;研究区主导生态关系为竞争关系,碳代谢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西北地区互惠共生关系逐渐增多,国土空间演变重点区域由南向北转变;研究区大部分生态关系变化率满足ERCR>0,生态关系规模增减与空间转移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黄河三角洲国土空间仍有不合理利用现象,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发展.
关键词
“
生态
-农业-城镇”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
关系变化率
黄河三角洲
Keywords
“ecology-agriculture-urban”space
carbon metabolism
ENA-model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change rate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模型的武汉市“三生空间”碳代谢特征
魏嶶
叶长盛
蔡鑫
肖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黄河三角洲碳代谢分析
路昌
王之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