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6
1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杜素芹 王锐 郭俊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7,共7页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对比分析 城镇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春越 谢永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 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以黄土高原为例,按照生态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3个方面4个层次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克服了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工作中忽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可为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土地评价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土地资源 生态经济适宜性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指标 社会指标 经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和GIS技术的山区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涂建军 华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针对基于单一属性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将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结合起来开展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对象,从耕地质量、耕地环境和耕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等3个层面建立山... 针对基于单一属性的耕地适宜性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将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结合起来开展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对象,从耕地质量、耕地环境和耕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等3个层面建立山区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通过模糊数学分析法和GIS技术手段,对研究区耕地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秀山县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整体较高,生境条件基本满足该县耕地利用方式,适宜性等级属于高度适宜及一般适宜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高达86.62%,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与实际生产情况较符合;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等级的空间分布呈现平坝河谷高、低山丘陵区次之,中高山区最低的特点,说明海拔、坡度等地形条件是影响山区耕地生态经济适宜性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适宜性 生态适宜 山区 耕地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红梅 庞凤梅 杨殿林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年第4期39-41,47,共4页
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义、特征及其认定的前提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借鉴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的选择原理,结合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总结了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 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定义、特征及其认定的前提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借鉴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的选择原理,结合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总结了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对区域生态经济适宜性农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适宜性 农业主导产业 选择原则 选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的启东市农业产业选择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艳娴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5期204-207,共4页
为使农业产业实现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对启东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比较优势指数、人均产值系数、产值比重、规模稳定性4个方面对农业产业的生态适宜性、经... 为使农业产业实现充分发挥产业功能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对启东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比较优势指数、人均产值系数、产值比重、规模稳定性4个方面对农业产业的生态适宜性、经济合理性、社会认同性进行量化分析,综合评价农业产业生态经济适宜性,以期为启东市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方向性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 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市场容量潜势的作物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静 卞新民 胡大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1,共6页
为评价作物生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容量潜势和市场容量潜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各指标阈值具有动态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阈值体系,构建了单生态经济指标适宜性指数及反映最小因子定律的... 为评价作物生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容量潜势和市场容量潜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各指标阈值具有动态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阈值体系,构建了单生态经济指标适宜性指数及反映最小因子定律的综合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表现作物生产现状的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和地区综合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的计算方法。选取江苏12个典型县进行实例分析,得到77组作物地区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和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经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可用于作物在各决策区间进行生产安排优先顺序的指导依据,评价方法可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生态经济适宜性 生态-市场容量 评价指标阈值体系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