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智 张小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9-215,共7页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选取生态环境指标与生态服务指标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选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系统,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江苏省县...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选取生态环境指标与生态服务指标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选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系统,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值区集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地区以及苏南山丘和环太湖地区,低值区集聚分布在苏北东北部地区和沿江地区;(2)经济系统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南北梯度分布格局,但呈现出一种以环太湖地区为经济中心的同心环空间分布特征;(3)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高值区主要位于苏北北部、东部沿海以及苏南山丘等地,低值区集聚分布在环太湖地区以及沿江地带;(4)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土地开发强度、区位优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强度和影响方向上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主体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管制政策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协调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情景的福建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时空演变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胜鹏 柳建玲 +1 位作者 林津 范胜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4-241,共8页
模拟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时空演变特征对福建省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回顾分析福建省2000—2018年EEH变化特征,并运用FLUS模型模拟在一般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下2026年福建省土... 模拟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时空演变特征对福建省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回顾分析福建省2000—2018年EEH变化特征,并运用FLUS模型模拟在一般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下2026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分析未来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2000—2026年福建省的耕地、林地、草地向建设用地大幅转换。(2)2000—2026年福建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3)2000—2018年福建省ESV呈负增长,整体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处于低度冲突区,局部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呈现多样性,有3个县处于高度冲突区;2018—2026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ESV呈小幅增长,整体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转为低度协调区,但不同情景下各个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类型有所不同。因此,福建省在持续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的过程中应严控耕地、林地等向建设用地流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协调 时空演变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工程对遂宁市小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淑萍 尹忠东 +1 位作者 李卫忠 唐小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5,共6页
以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遂宁市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 以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遂宁市的3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2003年间,各流域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各流域单项生态服务功能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方面有所增强,在食物生产方面减少8.90万~62.30万元;生态服务总价值和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各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在0.0565~0.8413之间,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应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态服务价值 敏感性指数 生态经济协调度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晓 张学霞 +1 位作者 徐新良 陈德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104,共11页
【目的】定量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旨在正确认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坝上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河北坝上张北、沽源、丰宁3县为... 【目的】定量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旨在正确认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坝上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河北坝上张北、沽源、丰宁3县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果】(1)2000—2015年坝上地区湿地、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分别减少28、26 km^2,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共增加24 km^2,其他土地利用面积稍有增加;草地和湿地主要向农田转移,建筑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农田、湿地的转移。(2)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西低东高'的趋势,低值区主要位于张北西部,而高值区主要位于丰宁南部燕山森林区;15年间,坝上地区85.92%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共增加334.83亿元,其中,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增加最多,增加了90.44亿元,土壤保持、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价值先增后减;草地、森林和湿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率在85%以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最大。(3)坝上地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增加,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09,处于潜在危机区,坝上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结论】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提高,但对坝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重要贡献作用的草地和湿地退化明显,经济发展仍受生态压力的制约,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坝上地区 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