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黄海燕 唐洁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223-228,共6页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在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也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因此对于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否有效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保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在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也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因此对于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否有效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2年贵州省72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对贵州省72个县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能显著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劳动力要素及资金要素的集聚效应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快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生态经济融合发展;②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方式并促进资金分配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PSM-DID模型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思华 《生态经济》 1987年第6期1-3,共3页
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提出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处于尖锐对立的异常紧张的状态。自然界对人类违背它自然固有规律而干预它原有进程的行为的报复与日剧增,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本身。于是,生态... 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提出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处于尖锐对立的异常紧张的状态。自然界对人类违背它自然固有规律而干预它原有进程的行为的报复与日剧增,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本身。于是,生态经济问题就成为牵涉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繁荣昌盛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经济理论和思潮,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派,一是对人类发展前途持悲观主义观点,即悲观派,一是对人类发展前途持乐观主义观点,即乐观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模式 人与自然 生态系统 人类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案及用水效益 被引量:17
3
作者 方创琳 步伟娜 鲍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00-1707,共8页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调控实验 ,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 -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 (WEP)、水 -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WEH)、水 -生态 -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 (WEE) 3种有效方案。从需水总量与用水结构、空间配水结构、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生态环境保护、投水产出效益等方面对 3种有效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 ,WEP方案耗水总量相对较少 ,利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但经济发展步伐比较缓慢 ,不利于流域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WEH方案耗水量大 ,经济发展步伐快 ,经济效益显著 ,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黑河分水方案的实施 ,WEE方案耗水量介于 WEP和 WEH之间 ,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 ,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 ,不是最好的方案 ,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 ,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确定出 WEE方案为满足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要求和提高用水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方案比选 用水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丁生喜 王晓鹏 +1 位作者 秦真凤 诸宁扬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7,共4页
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揭示青海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一是城镇空间分布与发展不均衡,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地区,三是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不合理,四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最后,提出促... 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青海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揭示青海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一是城镇空间分布与发展不均衡,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地区,三是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不合理,四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最后,提出促进人口-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的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马传栋 《生态经济》 1987年第2期48-51,共4页
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理、高速度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资源最优利用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各... 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合理、高速度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资源最优利用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合理保护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发展战略 资源生态系统 最优利用 生态经济系统 合理保护 生物资源 经济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6
作者 滕有正 李伟兵 《生态经济》 1987年第2期43-47,共5页
一、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草原是以多年生低温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间有灌丛、乔木稀少甚至全无的辽阔地带。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约43亿亩。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 一、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草原是以多年生低温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间有灌丛、乔木稀少甚至全无的辽阔地带。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约43亿亩。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和四川等十个省区,因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的综合影响,形成复杂多样的草原类型,主要有六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产力 草原畜牧业 生态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自然条件 天然草场 牧区 经济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常巧素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3,共1页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生态环境 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海岸带生境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成筠 秦延文 +1 位作者 郑丙辉 张俊耀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16-1818,共3页
依据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型,建立了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系统的框架,以天津市海岸带的滨海新区为实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icrosoft... 依据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型,建立了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支持下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系统的框架,以天津市海岸带的滨海新区为实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技术,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icrosoft C#.net和GIS控件MapObjects开发了该管理系统,并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等。为海岸带生境修复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的、可视化的、动态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海岸带 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管理系统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经济的宏观治理与经济所有权 被引量:2
9
作者 欧阳金芳 吴人坚 《生态经济》 1988年第6期1-3,共3页
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与日益减少的生态资源,面对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给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们在抓生态经济微观调节的同时,开始注意对它的宏观认识,寻找宏观调节和治理的方法。但是,就总的情况而言。
关键词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所有权 生态资源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所有者 综合治理 宏观调节 宏观认识 经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桂芳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2期69-70,共2页
农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农业经济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农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农业经济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但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农业 经济发展现状 支柱产业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经济 路径探究 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体系与调控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党小虎 邓铭江 +5 位作者 李鹏 曹小曙 隋博洋 时鹏 张甜 艾泽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55-1365,共11页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地跨黄河流域和内流河流域的西北“水三线”,如何顺应生态本底、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实2个重大战略,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地跨黄河流域和内流河流域的西北“水三线”,如何顺应生态本底、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实2个重大战略,因地制宜构建区域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框架及协调发展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已有的生态经济理论成果,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系统理念,构建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体系概念框架,识别体系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作用路径,基于核心理论和基础评价,提出适应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系的四大发展模式和四大生态经济枢纽区建设,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布局与农业发展模式总结,明确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基本路径。研究认为西北“水三线”生态经济体系概念框架可为建设西北内陆型生态经济枢纽区及其核心模式、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关键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水三线” 生态经济体系 调控模式 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纪要
12
《生态经济》 1989年第2期54-56,共3页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理事会和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8年12月22日到26日在长沙市联合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同志在大会上做了《用生态经...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理事会和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8年12月22日到26日在长沙市联合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同志在大会上做了《用生态经济思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经济 中国生态经济 会员代表大会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讨论 生态 理事长 生态经济思想 第二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思华教授:科学发展观的成功探索者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江宜 汤尚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刘思华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他全部论著的理论精华。他作为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见证了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全部历程。20世纪90年代,刘教授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运用... 刘思华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他全部论著的理论精华。他作为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见证了中国生态经济学发展的全部历程。20世纪90年代,刘教授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运用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在我国创立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学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刘教授积极倡导对传统经济学进行哥白尼式革命,并著书立说,在实践中进行这场意义深远的经济学革命。刘思华教授还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家,他在创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过程中,履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思华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初探
14
作者 冯贵宗 张微 陈红芬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4-77,共4页
本文从城市生态经济观点出发,分析了呼和浩特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提出了解决呼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峪口型地域”深层次开发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松茂 任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9,共5页
在秦岭北麓地区,"峪口"这一自然因素通过发挥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峪口型地域"。"峪口型地域"开发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峡谷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山前洪积扇水土资源配合较好;回归自然的... 在秦岭北麓地区,"峪口"这一自然因素通过发挥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峪口型地域"。"峪口型地域"开发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峡谷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山前洪积扇水土资源配合较好;回归自然的绿色产业发展指向力强,具有深层次开发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内环境污染加剧、旅游资源无序开发等问题。通过分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峪口型地域"深层次开发的基本思路。同时,提出制定科学的综合开发规划,实现政府行为、部门行为和群众行为的统一,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市场定位宜精品化,以及要在资金筹措、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为深层次开发做好后盾等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北麓 峪口型地域 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