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1
作者 孙欢 李春华 祖发杰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以及能源消耗数据,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并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与LMDI模型来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时序特征来看,2000—2020年洞庭... 本研究基于200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以及能源消耗数据,构建碳排放测算模型,并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与LMDI模型来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时序特征来看,2000—2020年洞庭湖区域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从空间演变特征来看,2000—2020年洞庭湖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空间分布格局稳定,但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分布形状呈扁化趋势;从驱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洞庭湖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地区生态经济区划与产业功能布局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龙 侯鹏珅 +1 位作者 徐芮 林海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8,共11页
生态经济发展是资源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基于县域视角的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与区划模型,运用系统聚类与熵值法,对内蒙古进行双尺度两级生态经济区划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识别影... 生态经济发展是资源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基于县域视角的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与区划模型,运用系统聚类与熵值法,对内蒙古进行双尺度两级生态经济区划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识别影响生态经济区划因素;结合内蒙古优化产业布局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内蒙古产业空间布局及其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生态经济区划分为6类生态经济区和24类生态经济亚区;(2)生态环境因子是生态经济区划的首要影响因素,林地面积占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子作用显著(q值为0.791、0.778);经济社会因子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q值为0.558)与人口增长率(q值为0.516)对生态经济区划结果影响最大;不同因子作用存在显著空间差异;(3)生态经济区划格局呈现较强空间依赖特征,呈现H-H(高)和L-L(低)集聚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区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
3
作者 潘青青 黄小兰 +1 位作者 罗力 王博伟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6,共12页
[目的]“双碳”目标下,探究土地利用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的时空互动相关性能够为区域内碳减排及生态-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县域尺度“地均-人均... [目的]“双碳”目标下,探究土地利用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的时空互动相关性能够为区域内碳减排及生态-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县域尺度“地均-人均-经济”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借助脱钩指数测算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互动关系,以“三维魔方”模型综合评判各维度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互动分区。[结果]1)2000—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均-人均”碳强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经济”碳强度逐渐下降。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也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现象。2)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时空互动相关性,“地均”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由脱钩向负脱钩转变,而“人均-经济”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经过负脱钩变化后已重回理想的脱钩状态。3)现阶段以“地均”碳强度一维不理想互动区数量最多,占47.4%,主要集中于南昌市、九江市。三维理想互动区与二维理想互动区的数量有小幅上升,分别占15.8%、2.6%,衰退型脱钩为主要的理想互动关系。[结论]研究结果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强度与生态系统的时空互动关系,明确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 脱钩指数 三维互动分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4
作者 杨云松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236-240,247,共6页
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可为当地政府开展碳减排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空间统计、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GIS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化特... 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可为当地政府开展碳减排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空间统计、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GIS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碳排放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区内各市碳排放呈现地理分异特征,碳排放量高值区集中在南昌市、九江市和上饶市;②碳排放呈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并形成以南昌市和九江市为核心的高-高聚集;③碳排放量的所有驱动要素与碳排放量呈现正相关性,其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人口规模,最小的是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DMSP/OLS NPP/VIIRS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明月 方萌杰 孙梓瑜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8期130-135,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在3km×3km格网尺度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测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ESV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的重要原因,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在3km×3km格网尺度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定量测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ESV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格局总体稳定,耕地、林地以及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在2000—2020年减少规模最大,建设用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00—2020年,研究区ESV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价值总量共增长10.12亿元,水域和林地是ESV主要贡献者。ESV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部洞庭湖区及四水流域,四周林地为次高值区;研究区ESV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存在显著集聚效应,但ESV空间分异效应逐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实践运行模式研究——基于洞庭湖区益阳、长沙、常德、岳阳四种模式比较
6
作者 曹佩 谭伟明 任可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经济增长潜力较大的板块,破解“三农”问题,对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选取洞庭湖区有代表性的4个县市区、10乡镇、40个村、100户农户、5...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经济增长潜力较大的板块,破解“三农”问题,对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选取洞庭湖区有代表性的4个县市区、10乡镇、40个村、100户农户、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采用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产业结构、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水平、惠农政策落实、政府部门服务、农民利益诉求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厘清农业合作化程度不高、农村集体经济消失、农民增收致富门路不多的原因,为惠农合作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整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惠农综合服务体系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翰林 瞿德业 +2 位作者 陆文静 牛昊源 于亚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8,共13页
该研究以2000、2010和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使用基于景观格局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其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使用PLUS模型,结合风险指数质心、标准差椭圆,揭示了2030年不同情景下研究... 该研究以2000、2010和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使用基于景观格局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其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使用PLUS模型,结合风险指数质心、标准差椭圆,揭示了2030年不同情景下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与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成片扩张;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其中高风险区面积最少,降幅最大(22.99%),总体生态风险呈降低态势。(2)与2020年相比,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研究区高风险区与较高风险区总面积同比增加30.36%,生态风险级别升高;城镇发展情景下,其高风险区面积同比增长150%,生态风险级别显著提升;生态保护情景下,其较高风险区面积同比下降了27.76%,区域生态风险等级下降明显。(3)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城镇发展情景下研究区各级别生态风险呈扩散分布状态,生态保护情景下呈集聚收缩状态;不同情景下,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质心移动方向多变,反映了生态风险变化的复杂性。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类似地区的生态风险防范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泰兴市生态经济区划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耿土锁 张京祥 姜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628,共3页
在分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泰兴市进行了生态区划,即东部综合生态经济区、北部银杏产业生态经济区、南部优质稻麦生态经济区和西部滨江工业经济区,并提出各个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 生态产业 生态经济区 银杏产业生态经济区 优质稻麦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碳储量效应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光浴 王志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2-1685,共14页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揭示区域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效应,对于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分析1990-2020年区域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运用In...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揭示区域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效应,对于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管控、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分析1990-2020年区域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运用InVEST模型、国土空间碳储量贡献率与潜在影响指数,采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揭示区域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效应及碳储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土空间类型以农业生产空间与林地生态空间为主,二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以上;研究期内,不同国土空间类型动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农业生产空间与草地生态空间的缩减,以及工矿生产空间与城镇生活空间的扩张。2)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碳储量呈波动减少趋势,30年间共减少8.58×10^(6) t,农业生产空间与水域生态空间、林地生态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导致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区域碳储量整体上呈现出“西部、西南部与东南部高,中部与东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对区域碳储量服务表现为正向潜在影响,且正向潜在影响在不断减弱,碳储量服务脆弱性在不断降低。3)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碳储量时空分异是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境质量与高程为主要驱动因子,且各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及固碳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碳储量效应 驱动因素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规划构建
10
作者 王植 王莉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90-194,共5页
为加快构建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农产品供给、社会生活保障等各因子的基础上... 为加快构建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大而不强的问题,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农产品供给、社会生活保障等各因子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25个市(县、区)进行农业功能分区,在农业分区的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优化调整。结果表明,未来各市(县、区)农业发展空间格局应按照规模化粮油作物示范区、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种养加一体化农业示范区、外围山地林牧区和丘岗低山粮禽林区进行优化调整。从农业产业、科技支撑、生态等方面提出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以保障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发展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规划 构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数智乡村建设研究
11
作者 郭华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数智乡村基于数字乡村,以数智操作系统为核心,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现代化、生活智能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正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洞庭湖区特色,...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数智乡村基于数字乡村,以数智操作系统为核心,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现代化、生活智能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正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洞庭湖区特色,依托国家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结构,构建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基二心三化”的数智乡村建设体系,以期解决湖区数智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智乡村 数字乡村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指数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观格局特征与优化研究
12
作者 戴含菲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5期39-43,共5页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景观格局特征造成显著影响,也影响着区域生态发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图像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其地形指...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景观格局特征造成显著影响,也影响着区域生态发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图像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其地形指数划分的4个级别(低级别、中低级别、中高级别、高级别)所组成的地形分类系统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形以低地形和中低地形为主,分别占44.18%和35.49%;(2)2000-2020年,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3)景观格局随地形梯度变化较大,林地和草地主要集中在中高地形层次,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主要集中在中低地形层次,同时中低地形区的土地利用普遍存在向建设用地的转换;(4)7项景观格局指数均表明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化主要发生在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地形区。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地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观格局的影响提供了一定技术和方法支撑,有助于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指数 景观格局指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思索
13
作者 谢代银 范大路 《重庆社会科学》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 如果说三峡工程现在成败之关键是移民的话,那么,我们要说三峡工程未来的功过得失在于生态环境建设。对此。
关键词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生态环境建设 三峡工程 移民 生态经济区建设 产业结构 生态经济建设 库区经济 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初探 被引量:56
14
作者 任继周 胡自治 +2 位作者 张自和 侯扶江 陈全功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S1期12-22,共11页
根据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尤其是水、热条件的相似性 )、草地类型和景观的相似性、草业系统生产层的结构和生产内涵的趋同性、草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内涵与外延的相似性、草业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的相似性和草业生产区域规划的组织与实... 根据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尤其是水、热条件的相似性 )、草地类型和景观的相似性、草业系统生产层的结构和生产内涵的趋同性、草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内涵与外延的相似性、草业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的相似性和草业生产区域规划的组织与实施的空间可操作性 (即一定级别上行政区划界限的完整性 )等 6项原则 ,我国可划分为 7个草业生态经济区 :蒙宁干旱草原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北荒漠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青藏高寒草业生态经济区、东北森林草业生态经济区、黄土高原—黄淮海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和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以自然条件和草业生产现状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系统耦合 系统相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39
15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张凤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3年的0.134(敏感级)升高至2006年的0.269(临界安全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现有土地生态问题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分析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指标体系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评价 被引量:34
16
作者 黄和平 彭小琳 +1 位作者 孔凡斌 张利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07-3114,共8页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衡量和评价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态是当前研究重点和难点。在借鉴经济增长生态指数及生态效率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建设、资源利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衡量和评价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态是当前研究重点和难点。在借鉴经济增长生态指数及生态效率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5个模块在内的生态经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生态经济指数差异明显,其中万年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高,达到55.74,在研究区中生态经济发展状态最优;瑞昌市的生态经济指数最低,只有28.65,即生态经济发展状态最差;(2)生态经济指数得分较高的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在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其他地区应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相结合;(3)生态经济指数得分较低的县(市、区)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的总体得分也较低,只有38.37,处于较差水平,需从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入手。最后就生态经济指数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经济评价 生态经济指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与驱动力 被引量:44
17
作者 赵志刚 余德 +1 位作者 韩成云 王凯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411-8421,共11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生态经济区。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08、2012、2016年的MODIS数据,获得4个对应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参照修订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与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2016-20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生态经济区。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4、2008、2012、2016年的MODIS数据,获得4个对应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参照修订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与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2016-2024年(间隔2 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并对引起生态服系统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2004-2016年间,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但2016-2024年的预测值变化率仅为-0.17%,表明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即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驱动力分析表明,人为综合干扰在空间分布上以中等影响强度干扰为主,城镇化率是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首要驱动力,其次分别为非农业人口、人口密度、第一产业GDP、第二产业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GDP及第三产业GDP。建议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调控,控制城镇化建设用地扩展,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污染,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结构 灰色预测模型 驱动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谢花林 张道贝 +3 位作者 王伟 谢雪 吴箐 程玲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4-221,共8页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耕地利用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GIS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单位,建立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1999—2010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耕地利用效... 为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耕地利用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GIS技术,以县域为评价单位,建立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1999—2010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9—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的综合技术效率为0.844,说明耕地利用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影响,但规模效率对其影响更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耕地利用效率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各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按从大到小排序是:耕地复种指数>农业政策>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单位耕地面积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耕地利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TOBIT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美球 黄宏胜 +3 位作者 刘滨 蔡海生 朱再昱 罗志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3-937,共5页
确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是实施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基本前提。在深入认识鄱阳湖地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总体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人-地-水"为主线,在GIS支... 确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是实施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基本前提。在深入认识鄱阳湖地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总体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人-地-水"为主线,在GIS支持下,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社会经济协作的统筹性及县域经济的依存性等原则,研究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为:南昌市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九江市区(庐山区、浔阳区),景德镇市区(昌江区、珠山区),鹰潭市区(月湖区),新余市区(渝水区),抚州市区(临川区)及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九江县、瑞昌市、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鄱阳县、余干县、彭泽县、万年县、安义县、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东乡县、乐平市、贵溪市、余江县,共35个县(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地域范围 “人-地-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资源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51
20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游和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0,共8页
研究目的: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差异水平,并探讨其耦合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生态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市区耦合协调度整体... 研究目的: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差异水平,并探讨其耦合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生态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市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县域则相对较低;(2)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市区多为环境滞后性阶段,县域则处于经济滞后阶段;(3)耦合度空间分布以湖滨地区为核心以圈层形式呈现向外逐渐递减趋势;(4)经济滞后区域应选择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策略,环境滞后区应选择适应性管理与生态屏障区构建策略。研究结论:基于资源与经济同步优化策略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均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水土资源 承载力 经济发展 耦合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