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不同生态地理区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静 王鹏 +1 位作者 赵文智 刘任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98-2310,共13页
阐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预下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空间驱动机制是理解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和有效应对变化环境冲击的科学基础。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年际变率与变化趋势,量化了黄河流域不同生态地理区草地生态系统敏感性、适应性... 阐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预下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空间驱动机制是理解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和有效应对变化环境冲击的科学基础。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年际变率与变化趋势,量化了黄河流域不同生态地理区草地生态系统敏感性、适应性和脆弱性,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整体较高,其中,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占比达61%;空间分布上,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变化趋势。(2)黄河流域不同生态地理区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河套与内蒙古西部中平原荒漠草原区、内蒙古东部中平原草原区、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脆弱性最高,华北山地落叶阔叶林区、黄土梁峁与山地草原区、华北平原栽培植被区、祁连青东高山盆地针叶林、草原区次之,汾渭盆地与黄土高原南部落叶阔叶林、栽培植被区、鲁中低山丘陵落叶阔叶林、栽培植被区、华北山地落叶阔叶林区的脆弱性最低。(3)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导驱动因子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年均降水,且所有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影响作用显著增强。(4)年均降水、NDVI和海拔整体和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均以负相关关系为主,NDVI对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空间非平衡性。研究表明,地理气候带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态本底的生产力高低属性特征直接决定了黄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脆弱性 净初级生产力 黄河流域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地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的典型岩溶区生态治理分区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兆鑫 罗为群 +2 位作者 蒋忠诚 吴泽燕 汤庆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71,703,共12页
文章以广西平果果化石漠化生态修复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成因-结果”模型选取7个指标建立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通过单参数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贡献率,分... 文章以广西平果果化石漠化生态修复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成因-结果”模型选取7个指标建立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通过单参数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贡献率,分析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36.43%、33.90%、18.91%、9.34%和1.43%,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轻度、中度脆弱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重度、极度脆弱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退化。依据评价结果,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坡度、地块面积等条件,划定生态治理分区并制订相应治理措施。其中,封山育林区应禁止一切人为破坏活动;人工造林区可在植被盖度较低的地块种植阳性树种,在植被群落高度较高、盖度适中的地块种植中性和阴性树种;林下种植区可引进赤苍藤、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植物;草地改良区可引进桂牧一号、菊苣草、甜象草等优质牧草;园地改造区可在现有经果林下套种赤苍藤、金银花等矮杆经济作物;特色经济植物种植区可引进赤苍藤、树仔菜等常绿经济植物;退耕还林区因地制宜造林种草;矿山修复区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复垦复绿;非治理区保持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生态治理分区 果化示范区 环境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D模型的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思杨 刘瑞娟 +1 位作者 张晓辉 熊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9-587,共9页
为探明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乐清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了2010—2012、2015—2017、2020—2022年... 为探明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乐清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了2010—2012、2015—2017、2020—2022年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生态系统在3个阶段均处于“中度脆弱”水平,综合得分逐渐降低,呈逐步改善趋势。3个阶段中,暴露程度总体变化不大,敏感性逐步改善,适应能力逐步提升,主要人为胁迫因子为工业产值占GDP比例、滩涂围垦面积占海湾面积比例和海水养殖密度,主要敏感因子为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和水生境综合指数。为提升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应优化产业布局、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加强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立法、加大生态监管力度和提高公民参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湾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脆弱性 模糊综合评价 VSD模型 乐清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庭康 王军邦 +2 位作者 叶辉 赖文钦 张秀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70,共17页
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基本机制是适应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决策基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以通过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行量化。采用1982—2018年青海省境内基于遥感的现实净初级生产力(NPP_(R))和气候驱动的潜... 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基本机制是适应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决策基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以通过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行量化。采用1982—2018年青海省境内基于遥感的现实净初级生产力(NPP_(R))和气候驱动的潜在净初级生产力(NPP_(C)),量化了高寒生态系统的敏感性(Sensitivity)、适应性(Adaptability)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然后探讨了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变化,并分别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其基本机制。结果表明:(1)基于NPP_(R)和NPP_(C)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度脆弱的模式,脆弱性从东南向西北由不脆弱依次递增到极度脆弱等级。(2)耕地的脆弱性较低,基于NPP_(R)和NPP_(C)的指数分别为-1.31和-0.93,这是由于其适应水平较高而敏感性较低;森林次之,指数为-1.18(NPP_(R))和-1.06(NPP_(C));草原的指数为-0.17(NPP_(R))和-0.17(NPP_(C));而荒漠的脆弱性较高,指数为0.77(NPP_(R))和0.78(NPP_(C)),这是由于其敏感性较高,适应性较低。(3)基于NPP_(R)的高寒草地的脆弱性有两个温度阈值(-2.2±0.8)℃和(5.5±0.8)℃,一个降水阈值(387±45.6)mm,两个干旱指数阈值为(14.2±20.2)和(78.2±20.2)。而基于NPP_(C)的脆弱性也发现了同样的阈值,并且数值相似。阈值表明最佳气候条件下,生态系统将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较低的敏感性,即较低的脆弱性。但如果气温较低或较高,或者降水较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将会更高。(4)人类活动对东部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但就整个青海省的生态系统而言,这些影响在区域平均水平上较小。这项研究表明,在高寒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气候条件决定了脆弱性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这应该被视为生态保护决策的理论基础。此外,本研究发现的阈值将为生态系统生态学提供一个案例研究,并应在世界各地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广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脆弱性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脆弱性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陆沿海地区1986—2015年极端气候指数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5
作者 乔世荣 徐霞 黄奕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6,共9页
基于1986-2015年气象数据、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计算了典型极端气候指数和生态系统脆弱性,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NPP以及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中国内陆沿海地区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不同生态系统脆... 基于1986-2015年气象数据、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计算了典型极端气候指数和生态系统脆弱性,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NPP以及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中国内陆沿海地区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不同生态系统脆弱性对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15年,中国内陆沿海地区呈现偏暖的趋势,平均温度上升1.2℃,具体表现为暖昼时间(Tx90p)、暖夜时间(Tn90p)呈增加趋势,冷昼时间(Tx10p)、冷夜时间(Tn10p)则呈减少趋势,每日气温极值(TXx、TNx、TXn、TNn)呈增加趋势,气温日较差(DTR)呈降低趋势,夜间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日间;极端降水呈现南增北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出显著的地理空间差异性,脆弱性最高的地区位于北部,东北地区中部以及华北地区存在明显的高脆弱性区域,具体表现为该区域恢复力较低. 3)极端气候指数与陆地生态系统脆弱性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日夜温差(DTR)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地区 生态系统脆弱性 极端气候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胁迫下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郭兵 姜琳 +2 位作者 罗巍 杨光 戈大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219-7231,共13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针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特殊地理国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引入了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和极端气候指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和极端降雨日数),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针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特殊地理国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引入了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香农均匀性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和极端气候指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和极端降雨日数),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性遥感评价体系,进而分析和探讨了该地区近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则属于轻-中度脆弱,其分布格局表现为以川滇黔为核心向周边减小的趋势。2000—20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近13年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受人类活动(不同产业GDP和人口密度)、降水、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本研究可以为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脆弱性 动态监测 遥感 西南喀斯特山区 极端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郭兵 孔维华 +1 位作者 姜琳 范业稳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3期96-106,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研究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高寒、冻融侵蚀、盐渍化、水力侵蚀强烈)的基础上,引入了极端气候事件因子(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和...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研究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高寒、冻融侵蚀、盐渍化、水力侵蚀强烈)的基础上,引入了极端气候事件因子(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和人类活动干扰因子构建了青藏高原高寒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进而对研究区近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上属于中度脆弱状态,其空间分布格局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趋势;2000—2013年,青藏高原高寒生态区总体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异格局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人口密度存在显著地相关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脆弱性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人类活动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机制与评价理论体系初探——以辽宁省海岛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云 张笑 +1 位作者 龚艳君 刘明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8,共11页
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优化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综述;以辽宁海岛为侧重... 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优化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综述;以辽宁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成因及表现,建立其影响机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背景下,海岛生态系统响应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和人类对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敏感反应与自恢复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敏感的、难恢复的,具备长期性、差异性和可调控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与人为干扰作用下,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也不同,其驱动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生态系统脆弱性 影响机制 评价体系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钟慧琪 鲍姗姗 +4 位作者 韩宇 杨璐 陈明茹 杨圣云 肖佳媚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研究以"暴露程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框架,构建了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在1986~1990、2004~2006、2010~2012年三个阶段的脆弱性状况开展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罗... 本研究以"暴露程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框架,构建了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在1986~1990、2004~2006、2010~2012年三个阶段的脆弱性状况开展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在三个阶段均处于"中度脆弱"水平,综合评价得分逐年上升,呈现渐脆弱趋势.三个子系统的模糊评价结果表明,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面临的暴露程度不断增大,其主要人为胁迫因子为滩涂围垦面积、临港工业发展和海水养殖密度;其次,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也越来越强,主要的敏感因子有海洋生物质量综合指数、浮游动物和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鱼卵仔稚鱼种类与密度;与此同时,适应能力则呈较好态势.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区域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湾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罗源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基于西北五省区的实证 被引量:21
10
作者 马贝 徐晗筱 高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2-86,共5页
文章基于"敏感性—适应性"准则,构建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方法探寻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剖析了其作... 文章基于"敏感性—适应性"准则,构建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方法探寻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剖析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7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整体较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2013年以来,西北五省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变化明显。除青海脆弱性未发生变化外,新疆脆弱性降低,宁夏和陕西脆弱性上升。地形、降水、地表植被、农业灾害、水资源以及土地荒漠化是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对区域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经济带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 时空分异 障碍因子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降低稻田生态系统脆弱性为主旨的褐飞虱综防措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小娃 张洁 +3 位作者 袁凤辉 刘杰 黄婕 张润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需要人工干预的开放系统,其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简单,空白生态位较多,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之近年来耕作方式的转变,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其脆弱性增加,更容易受到害虫的攻击。褐飞虱作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稻田生态系统是一种需要人工干预的开放系统,其多样性较低,营养结构简单,空白生态位较多,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加之近年来耕作方式的转变,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其脆弱性增加,更容易受到害虫的攻击。褐飞虱作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内各物种间的调节作用,可持续地抑制其暴发危害。本文结合我们以及广东的工作实践,综述了以降低稻田生态系统脆弱性为主旨的褐飞虱综防措施,包括丰产控害栽培防治、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饱和生态位调控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生态系统脆弱性 综合防治 可持续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动态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兴国 李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753-16754,16778,共3页
[目的]对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生态系统脆弱度,对2002~2008年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2002~2008年大山包... [目的]对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生态系统脆弱度,对2002~2008年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2002~2008年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分别为0.560 0、0.513 7、0.516 4、0.465 4、0.476 0、0.449 2、0.400 6,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生态系统脆弱性由中度脆弱性向轻度脆弱性转变,目前大山包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状态。[结论]该评价方法可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发展变化过程,为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包湿地 生态系统脆弱性 脆弱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兴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40-4142,4145,共4页
大山包湿地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的典型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直观地描述大山包湿地的脆弱性本质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大山包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生态系统脆弱性成因 特征分析 大山包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14
作者 秦趣 杨琴 代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59,共4页
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特征、整体功能和社会环境3个要素建立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对六盘水市明湖国家... 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特征、整体功能和社会环境3个要素建立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对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脆弱性属于微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强脆弱和极脆弱的综合关联度值分别为0.575 0、0.749 9、0.789 0、0.634 6和0.515 2,说明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脆弱性属于中度脆弱等级。通过评价,了解了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脆弱性,为明湖湿地公园的进一步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脆弱性 灰色关联 明湖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总初级生产力的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鹤松 何敏 +2 位作者 闫薇 艾金龙 褚建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729-9737,共9页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测定与评价脆弱性对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包含着山地、荒漠和绿洲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多个不同生态类型的交界过渡区。为定量评...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测定与评价脆弱性对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包含着山地、荒漠和绿洲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多个不同生态类型的交界过渡区。为定量评价该地区生态脆弱性,以植被总初级生产力这一生态系统重要的功能性指标为基础,对该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计算和分级(不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化格局,以中度和重度脆弱为主,极度脆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塔里木绿洲。(2)生态系统脆弱等级大体上随着区域内多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受地表水灌溉的影响,生态系统脆弱性与降水量间并无明显趋势性规律。(3)研究区的生态系统脆弱等级随着区域内的平均海拔以及平均坡度的升高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受自然条件恶劣、过度放牧以及农田过度开垦的影响,目前该地区总体呈现脆弱性严重的状态。研究表明该地区应积极开展生态治理工作,合理规划生态功能关键区,保护好现有草原和湿地等易开垦地区,划定绿洲开发范围的"红线",限制农田的开垦,协调好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研究为使用卫星遥感数据研究生态系统脆弱性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塔里木绿洲 生态过渡带 生态系统脆弱性 总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木巴热克.阿尤普 海米提.依米提 +1 位作者 王智明 迪丽拜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3期30-35,共6页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原始胡杨生长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在研究胡杨对环境约束的适应机制方面提供非常宝贵的资源。胡杨(p.euphratica)对干旱,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因此,它是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该保护区是...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世界原始胡杨生长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在研究胡杨对环境约束的适应机制方面提供非常宝贵的资源。胡杨(p.euphratica)对干旱,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因此,它是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该保护区是全国两大胡杨保护区之一,在保持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自然与人类原因,尤其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引起了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的退化。本文基于3S技术与野外考察,分析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由于干旱区特殊的环境、地形地貌条件及其人类对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地表水资源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最后引起了胡杨生态环境的退化。最后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自然保护区 胡杨生态系统脆弱性 胡杨退化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平潭县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佳蕾 黄义雄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9期18-21,共4页
为实现平潭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平潭县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建立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决策分析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平潭县2013年的生态系... 为实现平潭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平潭县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建立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决策分析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平潭县2013年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平潭县生态系统属于中等脆弱。文章对平潭县生态系统脆弱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县 生态系统脆弱性 模糊综合评判法 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脆弱性评估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金龙 马程 +2 位作者 王阳 冯喆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在定义生态系统服务脆弱性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计算2001—2009年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选取9个县市作为训练数据,对区域内164个县市(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潜在影响和人类的适应能力进行定量... 在定义生态系统服务脆弱性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计算2001—2009年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选取9个县市作为训练数据,对区域内164个县市(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潜在影响和人类的适应能力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2001—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价值量降低184.36元/公顷;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影响呈现东南—西北—中部正向影响递减,而负向影响递增的格局。适应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唐山等较大城市及周边地区适应能力评价结果较优。将潜在影响与适应能力通过不同的组合类型得到的脆弱性分级表明,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脆弱性格局为:东部环渤海地区脆弱性程度较低,东南平原地区与西北部森林山区次之,西部太行山地区脆弱性程度较高。统计结果显示,区域内92.4%的人口处于脆弱性分级2~4这一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脆弱性 潜在影响 适应能力 径向基函数网络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局-质量-功能的高寒草甸区生态脆弱性分析——以云南迪庆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子辉 苏湘媛 +10 位作者 田甜 张亚 陈庆松 朱康文 宋丹 张艳军 巴永 陈伟志 董春凤 杨梦娇 侯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3-2285,共13页
以滇西北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格局-质量-功能框架开展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特征评价,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滇西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EVI)格局由北向... 以滇西北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格局-质量-功能框架开展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特征评价,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滇西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EVI)格局由北向南递减.2000~2020年迪庆北部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生态脆弱性性指数最高增加了0.30,中南部绝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脆弱性敏感性显著,气候因子对迪庆北部和南部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性敏感,经济(GDP)、人口(POP)等因子是导致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增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局-质量-功能 生态系统脆弱性 驱动分析 高寒草甸区 云南迪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多源环境因素影响下珊瑚群落的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姗姗 王建佳 +4 位作者 黄锦树 陈彬 刘文华 郑新庆 胡文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60-2369,共10页
珊瑚礁作为典型脆弱生态系统,易受到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源因素的影响。以中国造礁石珊瑚集中分布的最北界——福建东山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将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融入珊瑚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ESA(Exposure-Sensi... 珊瑚礁作为典型脆弱生态系统,易受到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源因素的影响。以中国造礁石珊瑚集中分布的最北界——福建东山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将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融入珊瑚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ESA(Exposure-Sensitivity-Adaptive capacity)模型建立近岸多源环境因素影响下珊瑚群落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评估珊瑚群落生态脆弱性的等级和空间分布,探索环境因素与珊瑚群落状态之间的定量关系,为珊瑚群落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东山研究区珊瑚群落的生态敏感性整体评价值偏高,大多数站位评价值大于0.6,东山湾口、东门屿和澳角周边的珊瑚群落生态敏感性最高。综合而言,生态脆弱性较高的站位基本位于东山湾口、东门屿一带,站位的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均大于0.8,属于中度和高度脆弱站位。生态脆弱性较低的站位位于马銮湾-金銮湾内,站位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均小于0.3,表明该区域珊瑚群落状态较好。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当地珊瑚群落状态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活性磷酸盐浓度、浊度和距海水养殖区距离。根据评价结果,保护区管控、海水养殖区划调整和水质改善等措施可能对降低东山珊瑚群落的生态脆弱性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可从以上方面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有利于消减外源驱动因子,维持珊瑚群落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脆弱性 珊瑚礁 生态系统管理 ESA模型 生态系统评价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