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若男 刘艳萍 要振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最大的农牧业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养分循环、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放牧作为草原管理中的一种常见措施,是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主要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最大的农牧业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养分循环、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放牧作为草原管理中的一种常见措施,是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主要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就“放牧”和“草原生态系统”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了放牧对草地植物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土壤性质以及养分循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放牧更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草原管理措施。并提出了未来放牧与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应多注重草原自身特性,选择适宜的放牧强度,并多关注放牧对地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更好地发挥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介
2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林芝站所在藏东南山地植被垂直带完整,是青藏高原森林的典型代表区域,具有全球唯一性。自建站以来,林芝站致力于高原森林生态科学前沿研究,重点关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高寒植物多样性、森林退化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等领域。按照国家观测研究的规范标准,开展了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通过长期的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据,并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西藏林芝 定位观测 科学前沿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开放共享 藏东南 野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系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舒帆 叶少文 +2 位作者 徐军 黎明政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2-1413,I0004-I0010,共19页
基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鄱阳湖禁渔前后(2018和2021年)的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比较了两个时期生态系统规模、食物网及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系统稳定性等特征的变化,以评估"十年禁渔"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十年禁... 基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鄱阳湖禁渔前后(2018和2021年)的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比较了两个时期生态系统规模、食物网及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系统稳定性等特征的变化,以评估"十年禁渔"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鄱阳湖生态系统规模扩大了8.07%,总生物量增加了35.7%;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效率由10.7%增长到11.3%,能够恢复到1998年水平;生态系统成熟度、稳定性增强;食物网的高营养指标从28.6%增长到35.7%,食物链长度从3.63增长到3.86。综上所述,禁渔之后鄱阳湖生态系统规模扩大,各功能组间的营养交互关系变强,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转速度和物质再循环的比例升高,复杂性、稳定性和成熟度增加,表明"十年禁渔"政策已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十年禁渔 ECOPATH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渔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开发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雷冬梅 徐晓勇 +1 位作者 胡斌 张星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401-16403,16406,共4页
作为尺度较大的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由水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组成,易受人为剧烈、长期的干扰。该文从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入手,总结了水电开发对其的影响。最后指出关于水电开发对流域自然生态系... 作为尺度较大的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由水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组成,易受人为剧烈、长期的干扰。该文从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入手,总结了水电开发对其的影响。最后指出关于水电开发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就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流域自然生态系统 大坝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的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特色专栏序言
5
作者 韩博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与保护对策制定... 物种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基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估与保护对策制定的基础工作。尽管生物多样性从一开始就定义在广泛的生物组织层次上,但经典的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主要是基于物种水平,并认为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是独特的,物种的功能是由物种身份(Identity)和数量(Abundance)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栏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 组织层次 生态系统结构 对策制定 功能性状 核心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学累功 鸿业远图: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欣 唐建军 +2 位作者 李萍萍 杨武德 骆世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生态学(ecology),传统上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侧重研究生物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种群增长规律、群落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调控等,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随着学科发展和社会推动,生... 生态学(ecology),传统上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侧重研究生物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种群增长规律、群落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调控等,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随着学科发展和社会推动,生态学逐步拓展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综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不但重视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国,自2011年起,生态学成为服务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交叉学科 生物个体 人文社会科学 生态农业 一级学科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生态渔业发展策略与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少文 杨洪斌 +4 位作者 陈永柏 刘家寿 胡征宇 毕永红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体资源丰富、水生态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问题较严重、鱼类群落结构有待调控、水生生物资源未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现状,阐述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途径和绿色产业的必要性与...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体资源丰富、水生态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问题较严重、鱼类群落结构有待调控、水生生物资源未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现状,阐述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途径和绿色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认为三峡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应以生态安全保障和水质养护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种移植,以土著鱼类自然繁殖保护和捕捞管理为主,动态调控放流增殖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为辅,建立以鱼类群落合理配置和食物网结构优化为手段的水库生态系统调控技术体系,促进高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环境保护和渔业增效的双赢。作者围绕渔业放流增殖、野生鱼类资源保护、捕捞管理、局部库区渔业调控、渔业生物控藻、社区渔业协调管理、生态渔业总体规划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三峡水库生态渔业的重点研究任务与关键技术,同时建议加强相关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技术示范和成果应用,为三峡水库"以渔养水"、"渔-水和谐"的综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大型水库 生态调控 渔业增殖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物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生态与环境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96
8
作者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55,共11页
本文着重就太湖水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太湖沉积物及其内源污染问题和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蓝藻水华等热点问题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在水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太湖这样大型浅水湖泊的研究方法... 本文着重就太湖水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太湖沉积物及其内源污染问题和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蓝藻水华等热点问题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在水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太湖这样大型浅水湖泊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沉积物悬浮过程的研究,把风浪与水体光照透明度、内源释放、水土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等过程和要素联系起来.获得了太湖理化要素随深度变化的内部结构特征,确立了三维水动力模拟模型在太湖应用中的必要性.建立了太湖光照和透明度与悬浮物的关系,及基于悬浮物浓度的太湖初级生产力计算模型.在太湖沉积物与内源污染问题上,初步弄清了太湖沉积物分布与污染物质分布的特征,太湖沉积物悬浮的动力作用的来源与大小.太湖水动力对内源释放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适于太湖内源污染控制的判断方法.对于太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蓝藻水华问题,在蓝藻水华爆发过程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营养盐阈值、休眠孢子复苏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完善.研究还发现了富营养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趋于小型化且多样性下降的现象,营养盐循环速率加快,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一步通过附着生物的研究,揭示了富营养化导致草型生态系统向藻型生态系统转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恢复应该首先降低营养盐负荷、其次才是生态恢复的新观念,以及湖泊治理必须先控源截污、后生态恢复的新思路.最后,就这几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动力 沉积物与内源污染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蓝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英语教学——评《生态、空间与英语教育教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幸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03-I0004,共2页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在不断丰富,同时,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就包括生态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代生态学理论是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对象,将其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推动对...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在不断丰富,同时,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就包括生态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代生态学理论是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对象,将其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推动对新时期的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构建,同时以生态学理论视角寻求教师、学生与教学相关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生态、空间与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宁云中,中国戏剧2018版)以生态学研究为主要内容,运用生态学与空间相关理论,优化英语传统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对英语专业生态失衡与生态重构以及英语学科之间课程融合教育进行生态化讨论,以解决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二章分别就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中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第三、四章则重点分析生态、空间与大学英语教学和教育生态下的英语专业教学,第五章探讨生态学视角下英语课程教学融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理论 中学英语 生态重构 现代生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失衡 英语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