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于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隶属于中匡l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站,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太湖站自1991年开始,对太湖...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于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批准建立,隶属于中匡l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站,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太湖站自1991年开始,对太湖进行水文、气象、生物、水化学、底质等生态和环境要素的长期监测和调查,逐步成为太湖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数据中心.野外观测以及分析样品的能力由最初简单物理要素和水化学观测发展至湖流垂直剖面观测、无机与有机水化学和有毒有害物质等复杂微量物质分析,生物镜检和细胞分子等不同尺度鉴定与生理生态测定.监测对象由单一水体发展至气体、底泥沉积物以及多种不同类型生物,空间由湖泊向流域及其周边城市不断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 太湖 湖泊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观测试验站 有毒有害物质 长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落户乌拉特后旗
2
作者 张斌 贾昆峰 《内蒙古林业》 2011年第10期48-48,共1页
经过近2年的考察,中国科学院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落户乌拉特后旗。研究站位于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西侧,计划建设标准气象站1个、实验室1座,面积2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2层;建设观测场3000亩。
关键词 生态系统研究站 乌拉特后旗 中国科学院 荒漠草原 面积200平方米 综合办公楼 气象站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介
3
《高原农业》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林芝站)始建于1985年,1992年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国家林草局CFERN),2005年纳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部CNERN),依托单位为西藏农牧学院。林芝站所在藏东南山地植被垂直带完整,是青藏高原森林的典型代表区域,具有全球唯一性。自建站以来,林芝站致力于高原森林生态科学前沿研究,重点关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高寒植物多样性、森林退化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等领域。按照国家观测研究的规范标准,开展了野外科学试验研究,通过长期的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据,并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林芝站 西藏农牧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会同生态站)于1978年正式建站,1982年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林业部重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00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建设,2006年通过...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会同生态站)于1978年正式建站,1982年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林业部重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00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建设,2006年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验收评估,纳入国家生态网络建设和管理。会同生态站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广坪镇境内,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离会同县城15km,距怀化市120km,长沙市63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科学观测 湖南会同 杉木林 国家林业局 观测试验站 网络建设 林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发布
5
作者 王建兰 《湖南林业》 2006年第6期39-39,共1页
近日,由中国林科院王兵、陈步峰起草的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由国家林业局首次发布并正式出版。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技术 建设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科院 行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6
作者 夏尚光 《安徽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51-51,共1页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建的安徽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项目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该站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观测场位于黄山区九龙峰自然保护区,辅观测场位于东至县梅城林场。... 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由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建的安徽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项目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该站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观测场位于黄山区九龙峰自然保护区,辅观测场位于东至县梅城林场。建设总投资为405万元,分3个阶段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安徽黄山 建设项目 林业科学研究 国家林业局 自然保护区 组成部分 观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通过验收
7
《广西林业》 2017年第11期33-33,共1页
2017年11月3日,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项目通过了林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生态站于2014年9月开工,投资489万元,是全区首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站点,也是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的刚性站点。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定位站 漓江 陆地生态系统 网络建设 国家林业局 建设项目 林业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0年豫东黄河故道冲积平原区土壤含水量变化数据集
8
作者 任文 刘婷婷 +8 位作者 雍蓓蓓 谢坤 陈金平 王广帅 郭成士 赵永鉴 刘安能 丁大伟 李中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410-420,共11页
土壤水分是分析陆地水资源形成、转化、消耗等过程的重要媒介,也是评价耕作及灌溉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对分析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农田水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位于黄淮海... 土壤水分是分析陆地水资源形成、转化、消耗等过程的重要媒介,也是评价耕作及灌溉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对分析土壤盐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农田水质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商丘站)位于黄淮海平原核心地带(由黄河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地貌),在土壤含水量长期观测工作中,严格执行《陆地生态系统土壤观测指标与规范》中各项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确保相关人员流程的规范性,从而实现数据质量在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方面达到要求。本数据集收集、整理涉及商丘站2008-2020年6处典型农田耕地的不同深度土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及80-100cm)土壤含水量数据。本数据集可为豫东旱、涝、盐、碱及轮作模式耗水规律等技术问题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区域内耕作、施肥及灌溉制度的确立提供更为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土壤含水量 长期定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林右旗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站通过专家论证
9
作者 张武文 《内蒙古林业》 2009年第6期48-48,共1页
5月27日,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论证,并被纳入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关键词 赛罕乌拉 巴林右旗 专家组 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国家林业局 陆地生态系统 赤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森林生态站专家野外考察会在沙滩召开
10
作者 董金林 刘江林 《甘肃林业》 2011年第5期45-45,共1页
8月23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委托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管理中心并由该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兵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牛香、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侯小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德祥等组成的专家组,深入舟曲林业局沙滩林场对甘... 8月23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委托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管理中心并由该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兵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牛香、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侯小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德祥等组成的专家组,深入舟曲林业局沙滩林场对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生态站基本情况的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白龙江 专家组 野外考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沙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岩土组构对岩溶碳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维均 杨开萍 +3 位作者 王彦伟 陈佳 贾玉鹤 王世杰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8-214,共7页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率高、土层浅薄且分布不均,这种特殊的岩土组构如何影响水文过程对于准确估算岩溶碳通量具有重要意义。水化学径流法是计算流域尺度岩溶碳通量的常用方法,其中流域面积和流量作为2个重要参数在喀斯特地区往...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岩石裸露率高、土层浅薄且分布不均,这种特殊的岩土组构如何影响水文过程对于准确估算岩溶碳通量具有重要意义。水化学径流法是计算流域尺度岩溶碳通量的常用方法,其中流域面积和流量作为2个重要参数在喀斯特地区往往难以准确获取。在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设计了一组岩土比(1∶1和4∶1)和一组土层厚度(5,20,100 cm)共计5种岩土组构的模拟试验场。通过一个完整水文年的流量和水化学监测,定量研究了岩石裸露率和土层厚度对水文过程以及岩溶碳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个模拟试验场岩溶碳通量平均值为(17±3)gC/m^(2)/a,受渗漏量控制,雨季(5-10月)约占95%;岩石裸露率(2组岩土组构之间)对渗漏量的影响可达14%,且随着岩石裸露率增加,入渗系数也相应增加;土层厚度对渗漏量的影响仅在1%~2%之间。此外,对8个野外流域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入渗系数与岩溶碳通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说明入渗系数是喀斯特地区不同岩土组构地质背景影响和控制岩溶碳通量的主要因素,同时这种影响可能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即入渗系数并非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通量 岩石裸露率 岩土组构 土层厚度 入渗系数 喀期特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纳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序列
12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共1页
关键词 观测序列 太湖 生态系统研究站 外科学 科学观测 平台建设 科技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局公布32项林业行业标准
13
《新疆林业》 2006年第1期11-11,共1页
2005年9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1626—2005)等32项林业行业标准。这32项标准自2005年12月1日起执行。32项标准见下表。
关键词 国家林业局 行业标准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林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召开首批省部级野外站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14
作者 邓扬 杨小宇(摄影)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2025年8月12日下午,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长江江源站)和湖北丹江口引调水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丹江口站)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 2025年8月12日下午,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长江江源站)和湖北丹江口引调水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丹江口站)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一级巡视员倪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胡甲均,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局长王迎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处长张智及野外站学术委员会委员等50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杨文俊、姚仕明参加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委员会 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成立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