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其生态储存估算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笑然 白中科 +3 位作者 曹银贵 赵中秋 卢元清 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38-5048,共11页
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在人为干扰下具有特殊的演变过程。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描述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生态水平变化,旨在为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朔州市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2000年、201... 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在人为干扰下具有特殊的演变过程。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描述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生态水平变化,旨在为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朔州市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2000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研究区近30年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矿区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同时利用生态储存模型定量分析矿区生态系统在研究时段内所处的水平。结果表明:(1)1986—2013年耕地和林地大幅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和采矿造成的损毁土地面积迅速增加;(2)矿区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用地之间的转化均较为活跃,城镇扩张、采矿活动加剧、损毁土地复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可划分为原地貌阶段、损毁阶段、重建阶段;(4)研究区生态储存状态呈恶化趋势,生态储存转化表现为逆向过程,生态储存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储存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史上生态系统演变谈当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作者 俞剑华 边立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89年第1期86-88,共3页
地球的表面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其中生物圈的发生和发展与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和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圈包括若干个生态系.生物圈的发展历史就是生态系不断增加和日趋复杂的历史.46亿年前地球大概还处于融化状态,至40亿年前出... 地球的表面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其中生物圈的发生和发展与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和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圈包括若干个生态系.生物圈的发展历史就是生态系不断增加和日趋复杂的历史.46亿年前地球大概还处于融化状态,至40亿年前出现了原始地壳,同时也出现了岩石圈。40亿年这个时间和月球表面岩石多数年龄值相符.同时,这一时间也标志着地球由天文演化阶段进入地质发展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演变 大气圈 发展历史 生物圈 岩石圈 演化阶段 光合作用 密切相关 海洋生态系 水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对固碳释氧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温宥越 孙强 +3 位作者 燕玉超 肖敏志 宋巍巍 杨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482-8493,共12页
基于CASA模型、碳税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了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固碳释氧量及其价值,并结合ESA CCI-LC产品探讨了2000—2015年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及其导致的固碳释氧量和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城市扩张明显,主... 基于CASA模型、碳税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了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固碳释氧量及其价值,并结合ESA CCI-LC产品探讨了2000—2015年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及其导致的固碳释氧量和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城市扩张明显,主要表现为城镇用地侵占农田和草地。(2)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91.03%固碳释氧量及其价值集中在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2000—2015年陆地生态系统演变造成区域内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减少了53.49 G g和518.65 G g,对应固碳释氧价值损失量分别为1.79亿元和2.06亿元,合计3.85亿元,91.57%损失量是由城市扩张导致的。(3)城市覆盖面积与固碳释氧价值呈现强负相关,其扩张会促使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逐渐减少,林地覆盖面积与固碳释氧价值呈现强正相关,其比重增加将有利于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的培育。本文利用"邻域代理法"获得了研究区多类陆地生态系统演变情况及其对固碳释氧服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应该优化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合理控制城市扩张,保护森林和农田资源,减少人类活动作用,增强生态系统自然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系统演变 固碳 释氧 邻域代理法 植被N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昌邑市潍河湿地生态系统演变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翟会芳 孙俊桥 《现代园艺》 2011年第05X期120-120,共1页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湿地的存在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受到当代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山东省昌邑市淮河流域湿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针对...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湿地的存在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受到当代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山东省昌邑市淮河流域湿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针对湿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淮河流域 湿地 生态系统演变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立侨 刘影 +3 位作者 杨再福 陈勇 周忠良 刘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6,共8页
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动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的化学水质逐渐下降,湖底淤积层厚度逐步增加,浮游藻类的密度不断增大,种类数逐渐减少,且明显趋于小型化。高等水生植物在50年代以马来眼子菜为主,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挺水... 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动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的化学水质逐渐下降,湖底淤积层厚度逐步增加,浮游藻类的密度不断增大,种类数逐渐减少,且明显趋于小型化。高等水生植物在50年代以马来眼子菜为主,但进入90年代后,随着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逐步扩展,沉水植物的覆盖率和生物量日益降低,湖底的淤积和部分湖区沼泽化的进程加快。从1959年起到80年代后期,太湖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进入90年代后,由于网围养殖的迅速发展和过度捕捞,软体动物的资源量急剧减少。太湖的渔业总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自1983年网围养殖出现后,网围养殖经历了从粗放粗养型到精养模式的过渡,由常规养鱼向特种养殖的转化,从污染量大向污染量小的方向发展。目前必须加强太湖的综合治理,进行生态修复与重建,使太湖生态系统的演变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生态系统演变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山地山口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演变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展耀 张靖天 +3 位作者 黄炜惠 翁南燕 张含笑 霍守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4-1213,共10页
为探究东北山地湖泊山口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并预测更合理的生态管理方式,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了理化因子对山口湖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使用Ecopath模型对2014年山口湖生态系统数据进行建模,并利用Ecosim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浮游生... 为探究东北山地湖泊山口湖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并预测更合理的生态管理方式,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了理化因子对山口湖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使用Ecopath模型对2014年山口湖生态系统数据进行建模,并利用Ecosim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浮游生物和主要鱼类自2014年开始未来20年的变化趋势,结合相关性分析探究山口湖未来的管理方式。结果表明:山口湖是磷限制型湖泊,水温和总磷对初级生产力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山口湖生态系统生物之间捕食关系复杂,能量流动集中在第Ⅱ营养级以上,关键种为“其他鱼类”功能组,山口湖Ecopath模型的Pedigree指数为0.537,可信度较高。浮游植物的生产率(PD/B)增加显著促进了鲫、鲤和鲢相对生物量的增加,PD/B每年下降超过5%时对上述3种鱼类相对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鲢搜索率的增加会提高鲢对桡足类、枝角类和轮虫等浮游动物的捕食效率,通过营养级间联合作用导致浮游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略微上升。结合情景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增加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会提高渔业产量,山口湖生态系统中鲢控藻效果不佳,要加强对外源营养盐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im模型 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演变 山地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改造的途径和原则
7
作者 史先虎 《生态经济》 1987年第4期13-14,共2页
一、天然生态系统演变的过程与特点地球表面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结果使其不断地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生物(不包括人类)是天然生态系统的核心,它的出现改变了太阳能在... 一、天然生态系统演变的过程与特点地球表面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结果使其不断地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生物(不包括人类)是天然生态系统的核心,它的出现改变了太阳能在地表的迁移转化形式,提高了地表固定太阳能的能力,增加了太阳能在地球表面的贮存,并且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球化学过程。生物在改变无机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地改变着自身,以适应变化的无机环境。千差万别的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了天然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演变 太阳能 无机环境 生态条件 地球表面 天然 地球化学过程 能量 生物量 转化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东海水母暴发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孙松 于志刚 +4 位作者 李超伦 黄邦钦 庄志猛 魏皓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现象,关键问题是对导致水母暴发原因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开展了综合性的研究,对前期的研究进展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发表在本专辑中,涉及水母生活史策略、环境因子对水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水母的暴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新认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潘谢矿区土地与水域演变趋势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雪茜 周大伟 +1 位作者 安士凯 陆春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27-2932,共6页
淮南潘谢矿区为高潜水位煤层群开采条件,随着煤炭大规模开发,引起地表大范围的沉陷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产规划,应用开采沉陷预测技术、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对淮南矿区土地、水域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 淮南潘谢矿区为高潜水位煤层群开采条件,随着煤炭大规模开发,引起地表大范围的沉陷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产规划,应用开采沉陷预测技术、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对淮南矿区土地、水域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沉陷区土地面积占比整体快速下降,而水体面积占比快速上升,到煤炭资源采毕后,淮南潘谢矿区范围内(不包括留设煤柱保护的建筑用地)积水面积相当于100个西湖,达597.6 km2;蓄水容积相当于3个太湖,达143.6亿m3;生态系统结构由陆生生态系统转变为水陆复合生态系统。据此提出一套湿地生态系统重构、生态农业构建等多种治理模式相结合的复垦和生态修复体系,充分利用沉陷区并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沉陷积水区、天然湖泊洼地及水系相通的条件,将沉陷区开发为蓄水工程,为国家"引江济淮"服务,改善区域水资源短缺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潘谢矿区 开采沉陷 高潜水位 生态系统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黄、东海水母暴发机理的新认知 被引量:39
10
作者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基于大量实验结果和大规模海上考察和综合分析,从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机理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水母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时间以水螅体的形式生活在海底;水母种群的暴发是水螅体对环境变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为... 基于大量实验结果和大规模海上考察和综合分析,从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机理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模式:水母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时间以水螅体的形式生活在海底;水母种群的暴发是水螅体对环境变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为了逃避动荡环境、扩大分布范围、寻求新的生存空间,为种群繁衍需求更多的机会的一种生存策略。导致水母种群暴发的关键过程是海洋底层温度的变动和饵料数量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和富营养化是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最重要诱发因素。水母暴发是全球变化下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一种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气候变化 富营养化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的消极利用与积极发展
11
作者 许志峰 《工业技术经济》 1995年第2期33-34,共2页
整个20世纪,人类以前所未有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规模高速度地发展着自己的经济,推动了整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然而,人类与环境、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固有矛盾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尖锐了:人口数量不断膨胀、资源消耗急剧增长、环... 整个20世纪,人类以前所未有的科技水平和经营规模高速度地发展着自己的经济,推动了整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然而,人类与环境、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固有矛盾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尖锐了:人口数量不断膨胀、资源消耗急剧增长、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50~60年代震惊世界的若干起公害事件,引起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强烈反响。为了科学地认识、妥善地保护、有效地改善和合理地利用我们的地球,197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生物资源 平衡态 生态系统演变 城市公园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人工自然 环境质量 生态平衡 人类环境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