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保护地规划中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探究
1
作者 孙润隆 赵林林 +3 位作者 庄鸿飞 曲方圆 王宗灵 张朝晖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76-184,共9页
海洋保护地是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科学有效的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能够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护。探讨面向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估(Object-oriented simulator of marine ecosystem exploitation,OSMOSE)模型在... 海洋保护地是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科学有效的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能够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护。探讨面向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估(Object-oriented simulator of marine ecosystem exploitation,OSMOSE)模型在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分析模型原理、关键过程和研究进展,以及结合模型特征及其功能实现,对模型在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中能够发挥的多方面优势进行了重点探究;同时与现有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方法的对比以及与实际海洋保护地案例结合,探讨了OSMOSE模型与现有的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技术方法的异同及有机结合的潜在可能。结果表明,OSMOSE模型在模拟海洋生态系统动态、预测管理策略效果方面展现出的显著优势,模型对多物种相互作用以及时空分布的精准模拟,可以为海洋保护地空间规划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模型的合理应用不仅为我国海洋保护地建设提供了新视角,还有助于提升海洋保护地的空间规划合理性与管理措施有效性,对促进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地 空间规划 生态系统模型 面向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回顾 被引量:10
2
作者 毛嘉富 王斌 戴永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3-771,共9页
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通过能量通量、水汽通量、物质交换相互影响、作用。作者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总结了当代5类主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即生物地理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森林林窗模型... 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通过能量通量、水汽通量、物质交换相互影响、作用。作者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总结了当代5类主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即生物地理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森林林窗模型、陆面生物圈模型和动态全球植被模型,以及它们与气候模式耦合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动态全球植被模型及其与气候模式耦合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未来模拟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 气候系统模式 耦合 动态全球植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辉 rose.nsfc.gov.cn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1-346,共6页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is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forDeeanology and Linmology and pubished by Science Press (Beijing). Its pubication commenced in1957. It is one of the leading academic journals in ...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is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forDeeanology and Linmology and pubished by Science Press (Beijing). Its pubication commenced in1957. It is one of the leading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it is also intemationally influential.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is a multi-disciplinary academic journal in thefield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The first Chief Editor was Professor ZENG Cheng-kui (C KTseng), a famous marine algologist who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and a Fellow of the Third Worid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second Chief Editor was Professor LIURui-yu (J Y Liu), a famous marine biologist who is a Member of CAS and a member of theNational Committee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or QIN Yun- shan, afamous marine geologist and Member of the CAS, and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of Chnese Societyfor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is the present Chief Editor. The present Associate Editors arewell-known scientists among whom are Professors LIU Jian-kang (C K Liu) and WEN Sheng-chang(S C Wen), both Members of CAS, Professor ZHOU Ming-jiang,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Oceanology of CAS, Professor QI Yu-zao,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JinanUniversity and Professor WANG Ying, Director of State Pilot Laboratory of Coast & IslandExploitation, and the Dean, School of Geo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Subject topics of the journal cover hydrology, meteorology, physics, chemistry, geology,geophysics, aquatic environmental science, biology and their branches applied to the earth’shydrosphere and instrumntation. The journal consists of a number of sections including ResearchPapers, Notes, Reviews, Discussion, New Techniques, Book Reviews, Scientific News, andScientists’s Profile.Papers on the achievements which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or present new academic viewpoints, will have a priority to be published. Paprs of foreign scientistswill be welcome. It is pubished bimonthly, and is distributed by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Trading Corporation (GUOJI SHUDIAN, P. O. Box 399, Beijing, China). Its journal number is:2421(home), BM69 (abroad).Address of the Editorial Office: 7, Nanhai Road, Qingdao, 266071, China. Tel:0086-0532-2879062-2528, E-mail: bsunms.qdio.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生态系统模型 模型分类 生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流域水文模型耦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彭辉 贾仰文 +1 位作者 龚家国 郝春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08-213,共6页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它与流域水文循环通过复杂的生理学过程和水文学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流域水文模型的耦合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将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分为基于静态植被和动态... 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它与流域水文循环通过复杂的生理学过程和水文学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对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及其与流域水文模型的耦合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将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分为基于静态植被和动态植被两种类型,讨论了两种类型包含的各种模型及其与流域水文模型耦合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阐述了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与流域水文模型耦合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分析指出两者耦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 流域水文模型 耦合 生态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带有栖息地偏好的生态系统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伟 李方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3-626,共4页
为了研究栖息地偏好对物种之间竞争结果的影响,从生物入侵的角度,建立了带有栖息地偏好的模拟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讨论了该模型的性质,并研究了一类新问题,得到某一类物种个体的固定概率与另外一类物种个体固定概率的比值与第一类物种对... 为了研究栖息地偏好对物种之间竞争结果的影响,从生物入侵的角度,建立了带有栖息地偏好的模拟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讨论了该模型的性质,并研究了一类新问题,得到某一类物种个体的固定概率与另外一类物种个体固定概率的比值与第一类物种对第一种植物的偏好、第二类物种对第二种植物的偏好、第一种植物占所有植物的比例,以及前两类物种总数的关系,并且推导出前两类物种的个体的后代占据整个种群的概率公式,进一步利用Moran过程讨论,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受栖息地偏好的影响,该结果对研究栖息地偏好在物种竞争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栖息地偏好 固定概率 MORAN 过程 转移概率矩阵 生态系统模型 物种竞争 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模型中参数空间变化的伴随法反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吕咸青 樊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6-854,共9页
以气候耦合模式FOAM(Fast Ocean-Atmosphere Model)的气候态为背景场,基于参数的空间分布,定量地研究通过伴随同化方法反演空间变化的参数的能力,探讨影响反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孪生数值实验同化浮游植物资料,发现在单独反演1个空间... 以气候耦合模式FOAM(Fast Ocean-Atmosphere Model)的气候态为背景场,基于参数的空间分布,定量地研究通过伴随同化方法反演空间变化的参数的能力,探讨影响反演结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孪生数值实验同化浮游植物资料,发现在单独反演1个空间变化的参数时,两种给定的参数空间变化都可以被很好地反演出来,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在4%以内,说明通过伴随同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空间变化的参数;而当同时反演作为控制变量的五个参数时,各参数变化趋势的搭配对反演结果影响很大,只有当这种搭配与模型中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生态机制一致时,5个参数才能较准确地得到反演。同化含有10%随机误差的观测数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不大,进一步说明了利用伴随同化方法反演参数空间变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模型 伴随同化方法 空间变化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气二氧化碳和羰基硫浓度评估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碳通量模拟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维 江飞 居为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71-4382,共12页
生态系统模型是模拟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工具,但是其在全球不同区域的模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评估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以北美地区为例,利用8个高塔观测站点同步获取的大气CO2和羰基硫(OCS)浓... 生态系统模型是模拟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工具,但是其在全球不同区域的模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评估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以北美地区为例,利用8个高塔观测站点同步获取的大气CO2和羰基硫(OCS)浓度数据,结合WRF-STILT大气粒子扩散模型,评估了CASA-GFED3、SiB3和SiBCASA三种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模拟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通量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SiB3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北美陆地生态系统GPP和NEE的季节变化时相和幅度,在3种模型中具有最佳的模拟能力;CASA-GFED3模型模拟的NEE季节变化较为理想、但对生长季GPP的模拟存在较大的误差,SiBCASA模型在模拟冬季晚期和春季早期的NEE和GPP时表现较不理想。研究证明了大气CO2和OCS在评估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碳通量模拟的不确定性中的作用,为利用大气CO2和OCS观测数据优化计算陆地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碳通量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羰基硫 生态系统模型 碳通量 WRF-STILT模型 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其平衡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庆利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4-45,共2页
本文首先构建了信息生态系统结构动态模型,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然后结合模型中的信息生态因子,探讨了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及其表现,最后就如何构建信息生态系统平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信息生态系统 信息生态系统模型 信息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生长性学校生态系统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希贵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7-47,共1页
近年来,在探索新的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在全体教职工和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十一学校初步构建起了一个以教师、课程、治理结构为显性要素,以教育创新生态系统、学生个性化成长系统、学生学习支持系统为隐性要素的生长性学校生... 近年来,在探索新的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在全体教职工和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十一学校初步构建起了一个以教师、课程、治理结构为显性要素,以教育创新生态系统、学生个性化成长系统、学生学习支持系统为隐性要素的生长性学校生态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十一学校 生态系统模型 生长性 创新生态系统 学习支持系统 个性化成长 育人模式 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模型下校园网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10
作者 谢川 虞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9-102,共4页
校园网的概念从早期单纯的局域网络,发展到目前的数字化校园,对校园网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研究校园网络生态系统模型出发,在分析校园网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校园网络管理对象和管理技术的体系架构,提出了第三... 校园网的概念从早期单纯的局域网络,发展到目前的数字化校园,对校园网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研究校园网络生态系统模型出发,在分析校园网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校园网络管理对象和管理技术的体系架构,提出了第三代校园网技术的要求与标准,并给出了一些具体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模型 校园网技术 用户 网络 资源 网络管理 维护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实验研究
11
作者 曹志江 高勍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实验材料 微型生态系统模型 构建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辩证法的民族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12
作者 贾岛 桑卫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民族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已为国内民族生态学者所接受和使用,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莫衷一是,亦缺乏能够涵盖民族生态系统内所有组成的统一模型。马克思主义哲学向来重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自然界... 民族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已为国内民族生态学者所接受和使用,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莫衷一是,亦缺乏能够涵盖民族生态系统内所有组成的统一模型。马克思主义哲学向来重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导向。根据“自然辩证法”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体系模型”,民族生态系统可划分为非生物自然环境、生物界、人与工具综合体、社会活动、意识形态五层,五层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形成紧密的整体。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民族生态系统模型,既能更好地研究民族地区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又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系统 民族生态系统模型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水而定”的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潜力评价——以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为例
13
作者 刘鑫 韩宇 +2 位作者 李永红 李丽娟 刘焱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8-2876,共9页
水约束下的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基于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PML)模型和“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VORS)框架,从土地利用和植被双重条... 水约束下的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基于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PML)模型和“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VORS)框架,从土地利用和植被双重条件评估和预测五种恢复情景下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特征,探究人类活动较弱的SSP126情景和人类活动强烈的SSP545下乡镇尺度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对活力和生态系统服务有较强的正向作用,人类活动较弱的土地利用恢复对组织力影响不大。(2)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健康的积极影响大于土地利用恢复,人类活动越强烈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消极作用越大;土地利用恢复-植被不恢复-SSP126情景和土地利用恢复-植被不恢复-SSP545情景两种情景下分别增加3km^(2)和2km^(2)生态系统健康良的斑块面积。(3)土地利用不恢复-植被恢复情景对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作用更大。生态系统健康提升高潜力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南部,北部和东部提升潜力低。基于“以水而定”的生态系统健康潜力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未来生态恢复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以水而定 旱区 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 PML)模型 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 VO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TURY模型在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辰 王靖 +2 位作者 潘学标 魏玉蓉 冯利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1019,共9页
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及其适应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4种主要草地类型的代表性站点-额尔古纳右旗、镶黄旗、乌审旗... 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及其适应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4种主要草地类型的代表性站点-额尔古纳右旗、镶黄旗、乌审旗和苏尼特左旗,基于牧业气象试验站的长期围封草地生物量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进行了校正和验证。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长季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0,0.60,0.65和0.5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9.65,31.45,25.51和7.90g C.m-2,CENTURY模型能够模拟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敏感的生理参数是草地生长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及潜在生产力系数。对过去50年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模拟显示:额尔古纳右旗与乌审旗的草地年累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在近50年间呈现波动增加,镶黄旗与苏尼特左旗呈现波动减少,但统计上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模型 气候变化 适应性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E观测误差分布类型对陆地生态系统机理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以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黎 于贵瑞 +2 位作者 LUO Yiqi 顾峰雪 张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17-3026,共10页
基于观测数据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参数估计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模拟和预测能力,降低模拟不确定性。在已有参数估计研究中,涡度相关技术测定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数据的随机误差通常被假设为服从零均值的正态分布。然而近年来已有研究表... 基于观测数据的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参数估计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模拟和预测能力,降低模拟不确定性。在已有参数估计研究中,涡度相关技术测定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数据的随机误差通常被假设为服从零均值的正态分布。然而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NEE数据的随机误差更服从双指数分布。为探讨NEE观测误差分布类型的不同选择对陆地生态系统机理模型参数估计以及碳通量模拟结果造成的差异,以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区域,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利用2003~2005年测定的NEE数据对陆地生态系统机理模型CEVSA2的敏感参数进行估计,对比分析了两种误差分布类型(正态分布和双指数分布)的参数估计结果以及碳通量模拟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正态观测误差模拟的总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年总量分别比基于双指数观测误差的模拟结果高61~86gCm-2a-1和107~116gCm-2a-1,导致前者模拟的NEE年总量较后者低29~47gCm-2a-1,特别在生长旺季期间有明显低估。在参数估计研究中,不能忽略观测误差的分布类型以及相应的目标函数的选择,它们的不合理设置可能对参数估计以及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 生态系统模型 参数估计 误差分布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级联评估框架及其规划应用——以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16
作者 陈凡 张军梅 +2 位作者 杨子江 马蕊 顾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模型,构建面向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分区管控的评估框架,并将框架应用于昆明市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根据框架,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影响,识别影响因素;依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相关要求,结合土地...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模型,构建面向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分区管控的评估框架,并将框架应用于昆明市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根据框架,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影响,识别影响因素;依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相关要求,结合土地利用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特征和公园功能分区,根据“二级三区”的模式划定二级保护区及3类生态管控单元;基于各单元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服务特征,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景观建设和人为活动4个维度提出各单元管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级联模型 分区管控 详细规划 国家湿地公园 南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研究化学品的整体生态效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玉瑶 高玉荣 +2 位作者 曹宏 任淑智 朱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叙述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应用于评价化学品引起生态效应的可能性。模型塘由8个3m×1m×1m(V=3m ̄3)的玻璃钢水槽组成。每个槽的底部铺设10cm厚的带有水生生物种子、孢子和卵子的河泥,灌注... 本文叙述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应用于评价化学品引起生态效应的可能性。模型塘由8个3m×1m×1m(V=3m ̄3)的玻璃钢水槽组成。每个槽的底部铺设10cm厚的带有水生生物种子、孢子和卵子的河泥,灌注自来水,添加一定量的KNO_3和NaH_2PO_4.使起始氮、磷含量达到中-富营养水平。在室外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实验历时4个多月。经1个多月的培养,各槽即形成结构复杂的沉水植物群落,除各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外,尚有多种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微生物。各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好,藻类、浮游甲壳类及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8.0%和36.0%。群落功能稳定,9月中旬各槽群落总产氧量平均为5.75±0.30g/m ̄2·d’P/R比值平均为1.26±0.07,二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2%和5.6%。经单甲脒农药污染影响实验,本模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及功能产生一系列明显反应。说明草型塘模型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比较复杂,稳定,可比性较强,对药物污染反应灵敏,是生态系统水平上生态效应评价的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生态系统 草型塘 群落结构 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银宝 汪植三 +1 位作者 廖新俤 陈杖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40-2645,共6页
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它进入畜禽体后,会随畜禽的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人工构建的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恩诺沙星在水体的降解及其对水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影响,为其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数据... 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它进入畜禽体后,会随畜禽的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人工构建的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恩诺沙星在水体的降解及其对水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影响,为其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数据。试验设5个浓度系列,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在试验中,恩诺沙星的降解速度很快,经5h后就已降到原始浓度的50%以下,之后随时间推移,降解速度逐步减慢。在试验初始浓度0.2~5mg/L的范围内,恩诺沙星对水体中的好氧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影响。讨论了恩诺沙星进入水环境后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小型模型水生生态系统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银宝 廖新俤 汪植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67-2172,共6页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 兽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已成为目前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恩诺沙星是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它可随畜禽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环境生物产生影响。为对恩诺沙星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利用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研究了恩诺沙星在其中的降解及其对底泥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于室外大棚以自然发生法构建了小型模型水生态系统(水生微宇宙),培育2个月待其稳定后用于试验研究。试验设恩诺沙星0.02、0.05、0.1、0.2和0.5mg·L-15个浓度系列,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恩诺沙星在模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消失速度很快,随时间推移消失速度逐步减慢,并且在低浓度时维持较长的时间;初始浓度越高,恩诺沙星在低浓度时维持的时间越久。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恩诺沙星对淤泥中的好氧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小型模型生态系统 淤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浮游植物分布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昆 李楠 +5 位作者 宋广军 关春江 胡超魁 杜静 邵泽伟 吴金浩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为定量描述辽东湾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以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表征指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辽东湾海区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首先建立海区的水动力模型,然后引入各水质和生态指标变量之间的生化反应过程,构建海区多因... 为定量描述辽东湾海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状况,以水体叶绿素a浓度为表征指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辽东湾海区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首先建立海区的水动力模型,然后引入各水质和生态指标变量之间的生化反应过程,构建海区多因素耦合影响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辽东湾海域202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参数调节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中构建的辽东湾浮游植物分布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各指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均方根误差在15%以内,表明模型精度较高;辽东湾靠近辽河口入海区、葫芦岛和长兴岛附近海区的叶绿素a浓度模拟值明显高于其他海区,辽东湾8月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5月,二者的比值在1.6左右,表明叶绿素a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叶绿素a浓度模拟值在5月中旬达到峰值(13.4μg/L),而后由于藻类呼吸和沉降变化,又引起浓度的显著下降,8月藻类丰度增加,又达到另一个峰值(21.3μg/L),此结果与历年浮游植物观测丰度的分布趋势——双峰结构特征相吻合。研究表明,本文中构建的多因素耦合影响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海区生态系统动力学问题具有较高的重演与预测性能,该模型也可应用于海区的生物资源恢复、渔场建设及赤潮预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叶绿素A 辽东湾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