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城镇优化管理——以福州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阮俊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4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福州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4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福州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区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福州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程度较高,极重要和重要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6%,且空间差异明显,北部较高,南部较低;(2)研究区域可划分为适宜建设区(2 698.06km2)、限制建设区(1 345.06km2)、生态保护区(655.08km2)与重点生态保护区(459.92km2),建议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建设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最小阻力模型 福州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安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俊 郑鹏 +4 位作者 高海力 廖堂清 吴淑芳 张波 练慧雯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
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公益林生态空间结构的合理有序是区域安全的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评价方法识别浙江省淳安县公益林的重要生态源地,分析公益林生态安全空间特征,并提出了... 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公益林生态空间结构的合理有序是区域安全的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评价方法识别浙江省淳安县公益林的重要生态源地,分析公益林生态安全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优化措施。结果表明:①淳安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整体状况良好,其中,高度重要公益林所占比例最大,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41.93%;较重要、中等重要与极重要公益林所占比例相近,分别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17.92%、19.53%与18.27%;一般重要公益林仅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2.35%。②淳安县公益林生态环境敏感性整体状况良好,其中,高度敏感与中等敏感公益林分别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37.28%和31.05%;较敏感和极敏感公益林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分别为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17.05%、11.57%。③淳安县公益林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0160.04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13%,生态源地斑块主要分布在千岛湖西北、东北、东南湖区沿岸,围绕千岛湖形成生态屏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生态源地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城镇开发建设的生态底线,应切实保障现有公益林生态源地资源安全,严格禁止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性-重要性-连通性”框架的神木市生态网络规划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婷 任巧慧 胡泳茵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线-面交汇的生态网络,并对神木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进行分级划定。结果表明:神木市生态源地共22个,面积达536.80 km^(2),多集中在东南部,平均dPC值为7.16,总体连通性不佳;判定出潜在生态廊道46条,廊道总长度365.39 km,多集中在东南部;提取出生态节点124个,包括生态夹点42个、生态障碍点59个、生态断裂点23个。依据生态网络规划结果,识别低质量生态空间,并划分为重点修复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保育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源地、廊道、节点、低质量生态空间的分级管控策略,以期为其他生态脆弱型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景观连通性 神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综合评价的苏南水网乡村生态规划
4
作者 丁金华 刘筠琰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5期57-64,共8页
在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乡村景观格局面临着生境质量下降、生态格局破碎化等问题,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生态规划策略,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章以苏州市吴江... 在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乡村景观格局面临着生境质量下降、生态格局破碎化等问题,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生态规划策略,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长漾片区为例,运用InVEST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分别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两者结果通过ArcGIS平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叠加计算得到“重要性-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长漾片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值区分布较广且斑块形态较为完整,呈现整体生态效益良好的特征;2)长漾片区生态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占比较大,该区域受人工建设干扰较大,乡村生态安全面临较大挑战;3)长漾片区“重要性-敏感性”综合评价高值区域占比较大,该区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良好,但受外界干扰生态敏感性较强,需要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管控分区、生态技术运用3个方面提出水网乡村生态规划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苏南水网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规划 苏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地-平原型城市土地利用冲突区分级识别
5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3 位作者 南昊 雷雅茹 董清榕 姚龙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0-137,149,共9页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叠合分析识别冲突区,并据此制定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长安区共识别生态源地79处(总面积867.57 km^(2)),潜在生态廊道178条(总长258.59 km);2)土地利用冲突类型被细分为12类,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前区域以及主要流域中下游;3)根据冲突区分级结果,划定不同级别的冲突管控区,即一级管控区(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源地等冲突)、二级管控区(与中安全缓冲区冲突)、三级管控区(与高安全缓冲区冲突)并制定相应级别的管控策略。因此,本研究在提升冲突区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土地利用冲突发生,这种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管控实施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平原型城市 土地利用冲突区 分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伽马模型的河南省生态空间辨识与格局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驭航 李玲 +2 位作者 王秀丽 路婕 李珊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1-217,225,共8页
生态空间的辨识与格局优化是保障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明晰研究区内生态空间整体格局,清查研究区整体资源清单,了解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现状,通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 生态空间的辨识与格局优化是保障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明晰研究区内生态空间整体格局,清查研究区整体资源清单,了解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现状,通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依托ArcGIS 10.5平台,根据研究区生态本底状况选择评价指标,基于模糊逻辑理论利用模糊伽马模型辨识生态空间,并提出了生态空间优化格局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生态空间分为生态保护空间、限制约束空间、控制缓冲空间、优化开发空间4种类型,生态保护空间面积为13668.73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限制约束空间面积为19161.78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63%,控制缓冲空间面积9434.67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2%,优化开发空间面积为122480.73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34%。根据生态空间辨识结果提出研究区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方案,将研究区域划定为“三区、两带、3块”,分别为太行山生态红线保护区、大别山生态红线保护区、伏牛山生态红线保护区;沿黄河生态保护带、沿淮河生态保护带;豫东平原生态保护块、豫西丘陵生态保护块和豫北丘陵生态保护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空间 模糊伽马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系统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