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模型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多情景预测——以陕西段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艳 李骏南 潘博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5-1946,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长期供给与最大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应准确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基于多源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构建等方法理论,综合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 生态系统服务长期供给与最大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应准确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基于多源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构建等方法理论,综合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PLUS模型对2035年其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值整体表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各生态系统服务优势区域同样集中在研究区南部。(2)2000—2020年研究区内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值表现为先降后升,且提升明显,高值区域由南到北不断扩大;除土壤保持服务外,其余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值在研究时段内均有一定提升,且各生态系统服务间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3)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面积提升显著,研究区中北部服务等级提升明显;建设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长,沿黄水系服务等级降低区域聚集明显;可持续发展情景下林地和建设用地均有扩张,研究区北部服务等级提升明显。研究结果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黄河流域 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划分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甜甜 李杨帆 向枝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50-3860,共11页
以围填海活动为代表的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利用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地区的自然属性,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定位于我国大陆沿海的围填海区域,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我国大陆沿海围填海区域的矢量数据,基于围填海活动... 以围填海活动为代表的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利用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地区的自然属性,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定位于我国大陆沿海的围填海区域,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我国大陆沿海围填海区域的矢量数据,基于围填海活动影响下海岸带区域的景观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评估结果,识别我国海岸带的生态脆弱区和重点保护区,提出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的划分方法。通过分析可知:(1)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区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的分布特点;(2)景观生态红线区主要分布在人工湿地和残存自然湿地中。围填海区域是进行海陆统筹研究的关键区域,而景观生态红线作为识别其重要生态功能区,并进行二次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将为我国海岸带生态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景观生态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与评价
3
作者 蒋斯怡 郑文俊 李秀群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7-1219,共13页
以漓江流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优化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感知与评价体系。通过爬取社交媒体数据,结合环境因子数据识别CES指标,利用历时性数据模型与spline插值函数预测CES总量与潜力,应用... 以漓江流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优化漓江流域乡村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感知与评价体系。通过爬取社交媒体数据,结合环境因子数据识别CES指标,利用历时性数据模型与spline插值函数预测CES总量与潜力,应用CES“总量-潜力”分布模型对漓江流域文化单元分类。依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对乡村CES供给空间提供管控策略,指导CES提升及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漓江流域乡村CES总体水平最高的文化单元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反映上游村落存在开发不足或缺乏适应性发展模式的问题。②结合CES时序变化和指标量分析可知,漓江流域不同文化单元之间服务带动发展的能力不足,部分文化单元如岩口老村、旧县村、遇龙村,展现出全面的高CES功能,部分区域则侧重于单项的高CES功能。③依据CES“总量-潜力”分布特征将漓江流域乡村CES供给空间分为4类:高总量-高潜力类型作为核心供给区,总量最高、发展趋势良好;高总量-低潜力类型作为潜力开发区,应作为CES重点发展的第二区域;低总量-高潜力类型作为更新发展区,具有最大的改善与利用空间;低总量-低潜力类型为重点提升区,强调场地内基础设施的提升。本研究基于长时间序列视角,从CES总量与潜力两个维度出发,构建CES感知、预测与分类方法,可为漓江流域乡村的CES与管理提供明确、普适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乡村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 CES“总量潜力”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视角下哈尔滨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评估
4
作者 李婷婷 吴远翔 +1 位作者 潘宥承 孟德惠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84-9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空序列下水-能源-粮食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影响,为哈尔滨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弹性和供需比的评估框架,以水... 【目的】探讨不同时空序列下水-能源-粮食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影响,为哈尔滨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弹性和供需比的评估框架,以水-能源-粮食纽带为切入点选取供需指标,应用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测度与之相关的产水、固碳、粮食生产服务匹配程度和供需比,进而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结果】1)中心城区粮食生产服务在研究期内由赤字转为盈余状态,固碳和产水服务均为赤字状态;周边地区粮食生产服务大多为盈余状态,固碳和产水服务为赤字状态。产水服务供需匹配度基本处于不变状态,固碳服务呈下降趋势,粮食生产服务呈上升趋势,且各个服务间供需相关性均呈正相关关系。2)健康状况较差和一般的地区面积增加了16.97%和52.59%,较好和好的地区面积分别减少64.35%和5.13%。3)3种服务导致供需赤字,加剧其健康状况的恶化程度。【结论】1)3种服务供需指数均呈“中心城区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在中心城区供不应求,这与其周边地区供需匹配呈较大差异,且各服务间呈两两协同的关系。2)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中心城区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主要以较差、一般、较好和好为主;2000—2020年,健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3种服务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有直接影响,对传统评价结果起到修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评估与制图以德国盖尔森基辛市沙克尔协会地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罗静茹 张德顺 +1 位作者 刘鸣 哈拉尔德·策普 《风景园林》 2016年第5期41-49,共9页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高城市韧性、维护城市健康、保育生物多样性起决定性作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定量评价,可以探索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机制和影响因子,从而更好地维持和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德国北威...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高城市韧性、维护城市健康、保育生物多样性起决定性作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定量评价,可以探索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机制和影响因子,从而更好地维持和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德国北威州盖尔森基辛市沙尔克协会(Schalker Verein)地区为例,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重新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引入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矩阵(ES Matrix)将专家评分和城市土地覆盖/利用(LULC)变化相联系,结合德国生境制图法(Biotope Mapping),对场地进行定量化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指标通过GIS进行可视化制图,划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提供、受益、连接区域,成为了景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矩阵 生境制图 专家评分法 土地覆盖/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生态补偿--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30
6
作者 王女杰 刘建 +2 位作者 吴大千 高甡 王仁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646-6653,共8页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 区域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区域补偿的依据一直存在争议。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生态补偿优先级(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iority sequence,ECPS)作为区域间补偿的重要依据。对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县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进行了计算,从生态区、市和县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山东省开展区域生态补偿的优先领域和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区中处于西部地区的鲁西南平原湖区生态区应优先获得补偿,偏东部的鲁东丘陵生态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应优先支付补偿;在山东省17地级市中菏泽市应优先获得补偿;对青岛、济南、菏泽和东营4个典型市中的各县区进行生态补偿优先级核算,4个城市中补偿优先级最低的均为市区,说明市区是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入和受益地区,而周围县市的补偿优先级较高,是"生态输出"地区,应该得到区域生态补偿,其中东营河口区补偿优先级最高,为典型的高"生态输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优先享受区域生态补偿。本研究提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为开展区域生态补偿提供了较为简单可靠的指标,可为山东或其他地区的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补偿依据 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 区域生态补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2
7
作者 董贵华 何立环 +2 位作者 刘海江 齐杨 李季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5,共5页
阐述了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关键问题,即为生态系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因此,为生态系统管理服务... 阐述了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关键问题,即为生态系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因此,为生态系统管理服务的生态环境评价中,管理者的配合和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方法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且能够连续获得;评价结论尽量真实反映生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的小流域生态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凌美 张时煌 王辉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利用中科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1983年、1990年、1997年和2002年4个时段、比例尺为1:2 000的土地利用图,气候、生物量以及农业等观测与统计调查资料,参考美国学者科斯坦萨(Costanza)等1994年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部... 利用中科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1983年、1990年、1997年和2002年4个时段、比例尺为1:2 000的土地利用图,气候、生物量以及农业等观测与统计调查资料,参考美国学者科斯坦萨(Costanza)等1994年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部分评价指标,应用ArcGIS及Matlab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计算、分析、插值,对该站所在的小流域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结合上下限估计法,计算出该小流域建站初期(1983年)与建站20年后(2002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比得出,该小流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效果明显,森林、农田、水体三大生态系统的7项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该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ARCGIS MATLAB 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7年重庆市北碚近郊区景观结构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分析
9
作者 魏敏 刘聪 王海洋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6期154-159,共6页
以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重庆市北碚近郊区山落地带乡村景观类型进行调查,分析2007—2017年景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北碚近郊区建设用地变化速度最快,达32.19%,2012... 以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重庆市北碚近郊区山落地带乡村景观类型进行调查,分析2007—2017年景观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北碚近郊区建设用地变化速度最快,达32.19%,2012—2017年景观变化剧烈,土地流转频繁;景观类型的空间自然连通性增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强;研究期内草地、农田、林地ESV波动性减少,水体ESV波动性增加,其他用地ESV基本保持不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波动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重庆市北碚近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生态服务的价值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钦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4-778,共5页
以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为例,采用Costanza和Chee的价值替代法对河南省蜣螂的生态服务如生粪便分解、牧草污染处理和氮循环的价值统计,得出其生态服务价值为5.10×109元,阐述昆虫提供的巨大生态服务价值。初步提出了昆虫生态系... 以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为例,采用Costanza和Chee的价值替代法对河南省蜣螂的生态服务如生粪便分解、牧草污染处理和氮循环的价值统计,得出其生态服务价值为5.10×109元,阐述昆虫提供的巨大生态服务价值。初步提出了昆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以期推动昆虫服务价值评价的研究发展,同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政府决策的权衡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态 昆虫 蜣螂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动态评价——以邵阳县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滕耀华 易武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286-10288,共3页
以邵阳县2001和2009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动态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为突出,其他类型变动较小;从利用程度上... 以邵阳县2001和2009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动态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为突出,其他类型变动较小;从利用程度上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明显。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而其他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结合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特殊性等,分析认为人口数量变化、退耕退林退草工程及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土地利用变化 邵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模型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汉瑞英 赵志平 +3 位作者 肖能文 史娜娜 孙光 高晓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2,共8页
[目的]构建适合北京市区域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为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发展生态安全底线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北京市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功... [目的]构建适合北京市区域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为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发展生态安全底线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北京市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功能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提取生态源地;综合考虑全域多要素指标,运用生态源地扩张阻力面和城镇用地扩张阻力面差值划分生态安全格局(即高水平生态区、中水平生态区、低水平生态区、生态城镇临界区、低水平城建区、中水平城建区和高水平城建区)。同时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区域,从而构建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北京市生态源地总面积为3 568.95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1.7%,集中分布在北京市西北区域,呈包围中心城区态势;北京市重要生态廊道11条,生态节点153个,其中石景山区生态网络密度最大,东城区生态网络密度最小,北京市中心建城区呈“摊大饼”式蔓延,城区的生态廊道断裂程度较高。[结论]北京市生态格局破碎化明显,未来应优化生态节点空间布局,以保护生态源地,规划生态廊道,控制生态城镇临界区建设等方式获得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源地 水土保持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模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复合生态功能识别与分区--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姜芳茗 徐志红 +4 位作者 王建锋 游诗雪 沈少泽 岑庆 邓劲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7-239,共13页
复合生态功能识别与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重点和应用难点,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生态安全保障。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为研究区,构建复合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从生态调节、物质生产和景观文化的视角分析和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 复合生态功能识别与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重点和应用难点,也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生态安全保障。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为研究区,构建复合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从生态调节、物质生产和景观文化的视角分析和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与强度,利用“三维魔方”模型进行空间分区,并提出管控建议。结果如下。1)湖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生态调节服务高值区集中于市域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山区;物质生产服务高值区集中于西部水网平原区;景观文化服务高值区集中于东西中轴地区和北部山区。2)根据生态保护重要性将研究区分为3个等级,结合生态功能将其细分为7个分区。其中:一级划定为重点生态保护,包括核心类生态保护区和重要自然资源保护区;二级划定为生态功能保障,包括一般类生态保护区、生态-生产经济复合区和生态-旅游经济复合区;三级划定为综合利用,包括城镇-旅游经济区和城镇-生产经济区。建议新时代区域发展应考虑为生态保护留底线,给城镇发展设上限;在生态保护空间内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在城镇发展空间内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国土空间分区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 最大熵模型 “三维魔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建设补偿的定量标准--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一期生态建设工程为例 被引量:73
14
作者 蔡邦成 陆根法 +1 位作者 宋莉娟 刘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13-2416,共4页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一期生态建设工程的补偿为例,探讨生态建设的补偿标准。从工程投资和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生态建设的总成本为1.46亿元/年,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并结合...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一期生态建设工程的补偿为例,探讨生态建设的补偿标准。从工程投资和机会成本的角度分析生态建设的总成本为1.46亿元/年,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并结合专家咨询赋权,计算出生态建设工程成功实施后,建设区域所增加的生态服务效益为0.83亿元/年,外部区域所增加的生态服务效益为2.13亿元/年;综合生态建设成本和生态效益,提出了根据生态服务效益分担生态建设成本的补偿标准分析思路,并由此计算得到外部区域对建设区域的补偿标准为1.11亿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补偿标准 建设成本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会经济圈区域生态补偿优先等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贤斌 黄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5,307,共4页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补偿优先领域确定是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2007年遥感图像TM数据,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等级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1)2007年经济圈内六安市所...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补偿优先领域确定是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2007年遥感图像TM数据,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等级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1)2007年经济圈内六安市所提供的非市场价值总量最大,为5市之首,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为六安市>巢湖市>桐城市>淮南市>合肥市;(2)经济圈的六安市为典型的高"生态输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优先享受区域生态补偿。合肥市为高"生态消费"、经济发展水平高,应优先支付补偿。(3)就各市内部而言,市区的补偿优先等级高于周围县域;各县、市区的单位面积非市场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等级差异显著,其中金寨县和霍山县的生态补偿优先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生态补偿 优先等级 安徽省会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29
16
作者 鲁绍伟 李少宁 +2 位作者 刘逸菲 徐晓天 赵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70-6181,共12页
基于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 基于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区典型样地调查和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多年以来对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监测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LY/T 2573—2016),分别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六项功能指标,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物质量与价值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8.92亿元/a,其中以涵养水源(41.15%)、固碳释氧(26.73%)和净化大气环境(17.27%)分项指标的贡献作用较大。比较北京市退耕还林工程行政区间生态效益价值量大小,发现退耕面积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各行政区功能定位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以密云区价值量最大为4.48亿元/a,占北京市退耕还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25.56%。退耕工程区内板栗(29.51%)、仁用杏(13.54%)、核桃(12.57%)所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位列前三。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价值量排序为生态林>生态经济兼用林>鲜果林。因此,建议遵循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政策,并根据各行政区生态价值评估结果确定生态补偿额度和补偿年限,为退耕还林分类补偿政策制定、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和退耕还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功能指标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