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珠江源区生态功能分区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福荣 税伟 +4 位作者 马永强 巫殷攀 郭梦洁 杨春宇 王子凡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进行珠江源生态功能分区,为珠江源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土地资源精准管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食物供给模型对珠江源区2010—2020年的生境质量、土壤保持、水... 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进行珠江源生态功能分区,为珠江源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土地资源精准管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食物供给模型对珠江源区2010—2020年的生境质量、土壤保持、水源供给、碳储量和食物供给5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运用Python平台实现轮廓系数算法并确定最佳聚类数,通过SPSS软件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并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结合SHAP模型解释法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江源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上呈现退化趋势。生境质量、碳储量和水源供给高值区占据珠江源区大多数地区,土壤保持呈现南北两侧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食物供给与土地利用分布较为一致。(2)生态保育区乡镇数占比不断上升,主要分布在珠江源区北部和东南部的山地丘陵;城镇发展区乡镇数占比保持不变,位于珠江源区中部麒麟区;供给服务区乡镇数占比变化不大,分布在珠江源区中部和西南部平原。(3)坡度、生产总值和人为影响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形成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InVEST模型 K-means聚类分析 生态功能分区 珠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分析的福州都市圈生态保护空缺识别研究
2
作者 李秋蓉 廖凌云 《园林》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圈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以福州都市圈为例,运用In VEST模型评估2020年生境质量、碳固存、土壤保持、水源涵养4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此利用SOM聚类分析福州都市圈的...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都市圈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以福州都市圈为例,运用In VEST模型评估2020年生境质量、碳固存、土壤保持、水源涵养4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此利用SOM聚类分析福州都市圈的生态系统服务簇,识别空间特征和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簇,进而识别福州都市圈生态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2020年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中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2)福州都市圈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3)福州都市圈核心生态系统服务簇为B5簇,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和草地,碳固存、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服务高,水源涵养服务较低,综合生态价值高,其次为B4和B6簇,B2簇生态系统服务较低;(4)福州都市圈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鹫峰山脉和戴云山脉,整体保护空缺率为1.85%。研究结果可为福州都市圈区域生态保护与格局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自然保护地 都市圈 SOM聚类分析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河流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簇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慧 高雨慧 +3 位作者 周强 闫怀春 蔡晨茵 刘志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9,共8页
为识别河流岸带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结构,从河流岸带保护角度选取水资源保护、净化环境、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6项生态服务功能,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估算得到生态服... 为识别河流岸带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结构,从河流岸带保护角度选取水资源保护、净化环境、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6项生态服务功能,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估算得到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进行层次聚类分析识别河流岸带生态服务簇,并应用于太湖流域湖西区溧阳市县级河流——竹箦河作为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竹箦河河岸带6项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性;(2)竹箦河河岸带可划分为5大类生态服务簇,分别为水源涵养型、绿色多元型、经济生态型、生态脆弱型以及耗水污染型;(3)各类服务簇的生态系统服务特点与空间布局分异明显,与岸带实际土地利用结构相协调,揭示了竹箦河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普遍较薄弱的现状。研究结果可为竹箦河及类似平原地区骨干河流岸带功能区划分以及河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系统服务簇 层次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常耀文 吴迪 +3 位作者 李欢 刘霞 王蕴鹏 郭家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44-4557,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优化的关键。量化了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产水量(WY),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生境质量(HQ),水质净化(W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碳储量(CS)7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自组织映射神... 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与优化的关键。量化了2000、2010、2020年淮河流域产水量(WY),水源涵养(WC),土壤保持(SC),生境质量(HQ),水质净化(W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碳储量(CS)7种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FM)识别了生态系统服务簇,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WP,NPP与WC呈上升趋势,WC的增幅最大;CS与HQ呈下降趋势。淮河流域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时空异质性,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多位于西南部山区与东北部丘陵山地地区。(2)识别了5个生态系统服务簇:核心生态服务簇,WP服务簇,WY服务簇,NPP服务簇与生态过渡服务簇。核心生态服务簇与生态过渡服务簇的面积总体增加,流域西南部山区与东北部丘陵山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2000—2020年,WY服务簇与NPP服务簇间的转移面积较大,WY服务簇面积减少达60.09%,NPP服务簇面积显著增加,2020年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7.02%。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清晰认识淮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也为探索淮河流域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与规划决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FM) 生态系统服务簇 淮河流域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子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
5
作者 罗雅文 周燕 +2 位作者 禹佳宁 刘梦瑶 徐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485-9503,共19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明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演变和驱动机制,对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梁子湖流域为例,基于FLUS模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自组织映射、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识别流域2010—203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明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演变和驱动机制,对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梁子湖流域为例,基于FLUS模型、Pearson相关性分析、自组织映射、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识别流域2010—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与驱动因素,并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流域生态空间保护的工作框架。结果发现:(1)2010—2030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显著,整体表现为耕地和水体面积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3种模拟情景中,仅生态保护情景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其余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3)流域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权衡与协同关系,且协同关系占据主导地位。(4)流域共识别出6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其中以食物生产为主导功能的服务簇面积占比最大;服务簇的识别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类型较为一致,但同类用地仍可提供多个具有不同主导服务功能的服务簇。(5)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分异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景观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优化景观格局能一定程度上保护流域主导服务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主导生态系统服务 流域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簇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关天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辉蔷 梁小英 +2 位作者 魏峥 朱泳霏 石金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3-1815,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ESB)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特定空间上形成的不同组合,探索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有助于理解ESB的功能变化特征,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以2000-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在量化土壤保持、NPP、游憩服务、生境质量... 生态系统服务簇(ESB)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特定空间上形成的不同组合,探索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有助于理解ESB的功能变化特征,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以2000-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为例,在量化土壤保持、NPP、游憩服务、生境质量和粮食生产5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自组织映射网络识别ESB,并探讨了影响不同ESB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保持、NPP、生境质量和游憩服务4种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出中西部低、南北山系高的空间分布格局,而粮食生产则恰好相反。2)研究区被划分为4种ESB,其中ESB1和ESB2主要分布在秦岭地区,ESB1的土壤保持服务显著高于ESB2;ESB3主要位于关中平原城市建成区和天水市,簇中5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均较低;ESB4则集中分布在关中平原地区,以粮食生产服务为主。3)ESB间的转换主要表现为6种类型,且其主要驱动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即:土地利用对4种ESB的转换均有重要驱动作用,其中以耕地和建筑用地的影响最显著;同时,ESB1、ESB4还受到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ESB2、ESB3、ESB4则多受GDP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簇(ESB) 自组织映射网络 驱动因素 LOGISTIC回归 关中-天水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权衡/协同网络及非线性阈值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婷 李志文 +2 位作者 陈登帅 李辉霞 徐皓帆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8-2291,共14页
非线性关系研究是理解生态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交互作用机理的重要基础。综合运用InVEST、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地理加权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刻画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明确不同服务簇中权衡/协同网络结... 非线性关系研究是理解生态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交互作用机理的重要基础。综合运用InVEST、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地理加权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刻画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明确不同服务簇中权衡/协同网络结构和非线性阈值特征,并据此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建议。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分5种类型,由中部向四周呈圈层分布:都市生态型-生态匮乏型-农业生态型-生态降温型-生态保育型;2)不同服务簇的权衡/协同网络中,碳储存与城市降温维持较稳定的协同关联,其他服务之间则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服务簇的非线性阈值效应中,生态保育型和生态匮乏型最强,农业生态型和生态降温型次之,都市生态型最弱。建议基于关键阈值划定差异化的重点管控区,并结合各服务簇内部关联机理制定针对性的分区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协同 生态功能分区 非线性关系 阈值效应 城市群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33
8
作者 吴健生 钟晓红 +1 位作者 彭建 秦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08-3816,共9页
生态用地功能分类是其生态价值评估及管理的基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联系密切;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研究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态资源管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该区8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兼顾生态与社会成分... 生态用地功能分类是其生态价值评估及管理的基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联系密切;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研究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态资源管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该区8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兼顾生态与社会成分,基于层次聚类法得到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依据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和维护关键生态过程的原则,对其重要性等级进行了划分;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簇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生态用地定义为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关键生态过程或生态脆弱的用地空间,并按重要性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生态用地分类框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涵盖生态用地的功能属性,而且能够在空间上量化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对比例,有助于对用地类型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也可为精细化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功能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簇 小尺度区域 两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的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颂 张浩鹏 +1 位作者 裴新生 王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125,共5页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定量化分析视角,运用长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多种模型算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芜湖市村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特征。依据其演变规律将芜...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定量化分析视角,运用长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多种模型算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芜湖市村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特征。依据其演变规律将芜湖市域分为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稳定供给区和波动供给区2个功能大区,并进一步细分为都市生态修复、长江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维护、丘陵生态保育、生态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和丘陵生态恢复区7个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的生态系统管理建议。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态功能分区客观性和科学性,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簇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系统管理 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生态功能区划及管控策略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颂 谌诺君 董宇翔 《园林》 2022年第3期21-29,共9页
通过建立一种在认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簇实现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以针对生态功能区划提出差异性的管控策略,从而高效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1)采... 通过建立一种在认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簇实现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以针对生态功能区划提出差异性的管控策略,从而高效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1)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了4种用地类型的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探究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3)以K-means均值聚类算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以其为依据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各类生态功能区划管理建议。研究发现:(1)嘉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具备北部高,东南部次之,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除水资源供给服务与食物生产、原料生产、气体调节、维持养分循环服务呈现权衡关系外,嘉兴市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间呈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理论,嘉兴市生态系统服务簇可分为5种类型,相应划分为5种生态功能分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管控措施。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识别区域生态功能,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并为探索协同多项生态系统服务,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分区管控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 聚类分析 生态功能区划 管控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轨迹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冯兆 彭建 吴健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48,共10页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特征,有助于针对性的提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升决策,对于维持和改善人类福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为例,选取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以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对生态系统服务结构特征进行分类,进而...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特征,有助于针对性的提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升决策,对于维持和改善人类福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为例,选取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以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对生态系统服务结构特征进行分类,进而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长时序演变轨迹。结果表明,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簇有6种类型,分别为水文调节主导型、文化支持潜力型、服务枯竭型、水文调节控制型、水源消耗型、生态保育型;1980-2015年深圳市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构稳定,变化明显的地区大多毗邻香港;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演变轨迹类型有8种,以持续型轨迹为主;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演变轨迹与城市扩张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表明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主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轨迹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大清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潘莹 郑华 +1 位作者 易齐涛 李若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04-5213,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中的主导功能表征。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和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为基于主导功能实施分区管理策略、统筹土地多功能性,进而为整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本研...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中的主导功能表征。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空间和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为基于主导功能实施分区管理策略、统筹土地多功能性,进而为整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大清河流域为例,选取6种生态系统服务(水资源供给服务、粮食供给服务、水源涵养服务、水质净化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在乡镇尺度上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依据主导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大清流域可以分为3个生态系统服务簇,生态调节服务簇(B1),农产品供给服务簇(B2)和人居环境簇(B3);(2)2000—2015年,生态调节服务簇的空间格局变幅最大,乡镇变化率为19.6%,而农产品供给服务簇和人居环境簇的空间稳定性较强,变化率小于5.0%;生态系统服务簇类型发生转化的区域主要位于服务簇交界处;(3)尽管服务簇在空间上有变化,但生态调节服务簇、农产品供给服务簇和人居环境簇的生态系统服务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高达8.62%;(4)自然本底条件和生态保护政策是驱动生态调节服务簇变化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供给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分别是驱动农产品供给服务簇和人居环境簇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该案例研究结果为管理土地多功能属性、整体提升国土空间功能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空间变化特征 驱动因素 大清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区划的广东省陆域生态系统服务簇与模式识别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海威 龚建周 +3 位作者 陈雅婷 陈康林 吴卓 邱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84-9401,共18页
识别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结构模式,是揭示人地系统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基于中国气候区划、农业自然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成果和三级流域单元,并遵循统一性、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等规律,坚持尽可能保持自然与行政边界完整性的原则,对... 识别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结构模式,是揭示人地系统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基于中国气候区划、农业自然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成果和三级流域单元,并遵循统一性、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等规律,坚持尽可能保持自然与行政边界完整性的原则,对广东省陆域进行自上而下为主的地域区划,以最大化保持流域单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按照区划单元测算粮食供给、原料生产、水资源供给等12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和z-score分值,最后运用K-均值聚类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簇与模式识别。得到以下结果:广东省陆域涵盖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边缘热带3个自然地带,可划分为9个经济片区共34个自然的流域单元,形成了“3+9+34”的三级地域区划方案;识别出水文调节保护型、水土保持调节型、生态保育公园型、生态宜居和谐型、综合协调供给型共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结构模式,展示出广东省陆域生态系统服务簇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空间对称分布模式;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各具独特的地形和地理特征,承担着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异。基于这些结果,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簇模式的差异化生态系统管控措施,为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结构模式 综合区划 K-均值聚类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评价的长沙市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 被引量:13
14
作者 蒋红波 覃盟琳 +2 位作者 王政强 罗丁丁 吴欣芋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5-1333,共9页
为快速有效地划分长沙市生态修复优先级,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簇—城市化强度”体系的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研究框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型、聚类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空间统计等方法,识别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簇,对生态系统服务簇... 为快速有效地划分长沙市生态修复优先级,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簇—城市化强度”体系的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研究框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型、聚类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空间统计等方法,识别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簇,对生态系统服务簇综合服务能力演变和城市化强度变化进行空间统计,进而识别出研究区生态修复优先区,并提出生态修复和保护策略。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大量侵占城市周边土地,致使长沙市主城区4个生态系统服务簇在2000—2020年,有1821个网格(占比为20.15%)发生了服务簇类型的改变;城市扩张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致使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簇发展的影响始终是负面的,且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其负面影响愈加明显;生态修复优先区被划分为5个等级,2609个网格(占比为28.87%)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其中Ⅰ级生态修复优先区占比为13.53%,Ⅱ级、Ⅲ级、Ⅳ级占比分别为0.58%、12.53%、2.23%。Ⅰ级和Ⅲ级生态修复优先区应注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Ⅱ级和Ⅳ级生态修复优先区和生态保护区则应注重现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持。该方法能够快速定位高速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受损同时发生的区域,并为不同分区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同时,降低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簇 优先区识别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演变轨迹及其社会-生态驱动的地理探测——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32
15
作者 闫晓露 李欣媛 +2 位作者 刘澄浩 李佳伟 钟敬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734-5747,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内部相互依赖机制识别、实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多种生态系... 生态系统服务簇是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组合,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内部相互依赖机制识别、实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簇的识别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与影响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针对目前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交互作用动态演化分析及其社会⁃生态驱动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以我国北方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大连市为例,选取食物供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景观美学6种关键服务。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借助自组织网络方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进一步分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交互作用的时空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存在极显著的权衡关系(r=-0.45),土壤保持与景观美学存在极显著的协同关系(r=0.50)。②2005—2015年大连市生态保育簇空间格局较稳定,水源涵养簇、食物供给簇与服务枯竭簇之间轨迹变化明显,城市扩张与服务枯竭簇演变具有一致性。③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布的关键自然因素,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地均GDP是影响其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因子间交互作用会强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异特征的解释,特别是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服务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开展基于服务簇的生态系统服务交互关系研究,可以为区域制定针对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地理探测器 可持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宇霞 龚吉蕊 +4 位作者 朱趁趁 矢佳昱 张子荷 宋靓苑 张魏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在维持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分别对2000、2017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游憩潜力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 生态系统服务在维持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分别对2000、2017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游憩潜力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识别不同服务簇的主导服务类型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从2000-2017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水源涵养服务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土壤保持高值位于西南部,生境质量和游憩潜力的分布都较随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呈现降低趋势;大部分服务对间表现为协同关系,而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服务对表现为权衡关系,服务对间的相关性程度有所降低;生态系统服务簇分为土壤保持、人居环境、水源涵养三个功能区,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保持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未来的管理要限制放牧数量,通过改变地表植被覆盖来影响土壤可侵蚀性。人居环境区,草地覆盖度高,为人类活动提供优良场所,促进生态旅游等多产业协同发展。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未来管理以蓄水保水为主,坚持生态优先,实现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协同关系 荒漠草原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与簇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贤凤 勾容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6-980,共15页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土地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持续减少和林地及草地波动变化,建设用地出现大幅度扩张,3种情景下自然发展情景的建设用地上升最为显著,增幅为25.39%,生态保护情景中林地与草地等主要生态用地得到保护.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在2000~2020年间呈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碳储量的平均值由234.05t/hm^(2)降低到231.70t/hm^(2),生境质量的平均值由0.64降低至0.60;相对而言,在生态保护情景中,除产水量略有下降外,其他生态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尤其是碳储量及生境质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3对)和协同(3对)呈现相对均衡状态;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区域整体环境呈变好趋势.根据聚类结果识别了贵州省4类生态系统服务簇(ESB),2000~2030年研究区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各类ESB存在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协同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18
作者 王思元 胡梓莹 +2 位作者 程瑜佳 李禾 刘昕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粮食供给、碳固存、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休闲游憩5项指标,分别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空间叠置法识别热点区域,采用Spearman指数与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选用自组织映射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不同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优化策略。【结果】(1)大兴区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在西北和东南方向存在差异,其中供给、调节、支持服务都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规律,而文化服务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以供给-调节-支持服务协同聚集为主,集中分布于长子营镇、采育镇及永定河流域。(2)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复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及碳固存-粮食供给协同关系最强,休闲游憩与其他服务多呈权衡关系。(3)大兴区存在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并据此划分为水域生态保育区、都市生态修复区、农业生态供给区、碳汇生态保育区、绿地生态涵养区、均衡生态体验区6个功能区。【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多元指标体系,深入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识别功能聚类,研究结果能够为大中型城市的生态服务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现状问题相似、发展目标相同的区域提供规划基础及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大兴区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簇的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演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天翼 潘洪义 +3 位作者 姚材仪 程建兄 何艳梅 马红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7-1300,共14页
明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格局以及簇内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权衡/协同关系对管理和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土壤流失方程等方法估算2010、2015、2020年3期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并使... 明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时空格局以及簇内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权衡/协同关系对管理和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土壤流失方程等方法估算2010、2015、2020年3期沱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并使用K-means聚类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以服务簇视角衡量服务簇内部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间动态权衡/协同关系,讨论权衡/协同关系及服务簇的时空变化规律,针对不同簇模式提出相应的分区管控建议。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沱江流域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稳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各异。生境质量、产水、固碳服务总量上升,粮食生产、水土保持服务总量下降。固碳、水土保持以及生境质量服务高值区表现为在北部及中北部集中分布,产水服务量由南向北减小,粮食生产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于流域中北部和南部耕地区,文化娱乐服务高值区呈现出显著的城市及城市间网络状连接趋势。(2)根据聚类结果将流域划分为5种生态系统服务簇,各簇存在时空异质性。粮食生产簇占比为72.9%,以粮食生产、产水服务为主;生态保育簇占比为15.2%,以生境质量、固碳服务为主;文化娱乐簇占比为6.9%,以文化娱乐服务为主;多功能耦合簇占比为4.4%,以生境质量、固碳、水土保持服务为主;水土保持簇占比为0.5%,以水土保持服务为主。(3)宏观而言,沱江流域整体权衡关系多于协同关系,服务簇内部各服务协同关系多于权衡关系,应因地制宜采取管控措施。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簇内部各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存在相似与差异性,不同服务簇内各相同服务组合的权衡/协同关系强弱不同,服务簇内部各服务协同关系多于权衡关系,流域整体权衡关系多于协同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沱江流域区域未来生态系统管理与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聚类分析 沱江流域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簇的复合型产业模式设计——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耿傲淼 张贵军 +1 位作者 徐磊 张蓬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439,共11页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特性构建复合型产业模式,为提高山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区域生态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以太行山中段的阜平县为例,选取水源供给、保持土壤等9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评判阜平县土地多种...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特性构建复合型产业模式,为提高山区县的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区域生态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以太行山中段的阜平县为例,选取水源供给、保持土壤等9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评判阜平县土地多种功能空间集聚特征的依据,通过空间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的功能价值簇,并调整形成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分区;在此基础上,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和现有产业发展布局,构建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结果](1)将研究区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空间集聚特征分为6种功能价值簇;(2)调整各簇边界,形成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美学景观+保持土壤区、提供美学景观+水源供给+原材料生产区等6类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区;(3)在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价值区的基础上,设计出“旅游业+文化产业”“智慧农业+旅游业”等7种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可为实现阜平县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结论]复合型产业模式的设计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驱并进,可为解决山区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多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复合型产业 聚类分析 阜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