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龙 徐丽 +1 位作者 于名召 贺桂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0-1012,共13页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热点。基于动态视角的服务流动评估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以提高人类福祉。总结目前已有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文献,阐述了水生态系... 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是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热点。基于动态视角的服务流动评估可以帮助更好的分析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以提高人类福祉。总结目前已有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文献,阐述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义和分类、尺度特征、载体特征、国内外研究区域分布和研究对象。目前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探讨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概念,一个是强调流动路径,另一个强调流动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角度使得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相关概念尚未统一。梳理了目前水生态系统服务流评估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供需计算、水生态系统服务物质流评估和价值流评估,接着总结了目前水生态系统服务流应用方向,包括区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流域生态补偿以及洪水管理。论述了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不足:(1)可用水生态系统服务流分析模型较少,现有网络模型缺陷较多;(2)缺乏水生态系统服务流与其他服务流的权衡与协同分析;(3)对水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尚未充分开展。最后对未来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进行展望:(1)开发适配程度更高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流模型;(2)多尺度整合研究;(3)进行水生态系统服务流耦合分析,以期促进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朝着更加系统以及科学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评估 生态安全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核算研究:以海南岛18市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念龙 李南恒 黎兴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科学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及核算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岛各市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出区与输入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流确定生态服务流动的范围及强度,... 科学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及核算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岛各市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的输出区与输入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流确定生态服务流动的范围及强度,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意愿等因素建立生态补偿模型,最终确定海南岛各市县的生态补偿金额。结果表明,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存在明显空间分异,海南岛中东部区域琼中、白沙及万宁提供了海南岛超过70%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2000—2022年间海南岛以市县为单元的生态受偿与支付主体比例由10∶8变化为9∶9,存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补偿 标准核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运动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流空间传导机理研究
3
作者 吕悦风 吴次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43-5052,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被认为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流动形式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进行空间传导,继而在异地发挥其服务效用。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对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理论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研究多套用“服务供给—服务流动—服务需求”的基础框... 生态系统服务被认为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流动形式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进行空间传导,继而在异地发挥其服务效用。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对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理论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研究多套用“服务供给—服务流动—服务需求”的基础框架展开,更关注于生态系统服务在地理空间上的静态截面变化,欠缺对人类生态福祉享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动态认知。将流体力学的基础性理论引入经典框架,扩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流“形成—驱动—位移”的三阶段运动过程,通过机理识别分段解释生态系统服务流为何形成、受何驱动、如何位移的基本问题。研究梳理表明,服务流的形成源于开放系统中的物质与环境基础支撑,表现为异质性空间格局中因服务供需错位所呈现出的“梯度势差”;服务流驱动的实质是运动过程中力与能量的变化,根据呈现形式大致可以被归纳为三种驱动类型与五种驱动因素;服务流的位移可被抽象为质点在地理三维坐标中的变化过程,是人地耦合系统内生态系统服务格局-过程-尺度的动态呈现。面向运动过程阐明人地耦合系统内部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现象背后的共性规律与特性差异,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空间传导 运动过程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生态系统服务流供需关系时空变化分析
4
作者 张佳瑛 丘海红 韩海荣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5-1386,共12页
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关系,明确服务流动态机理,对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土壤、地形、气候等多源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碳固存、粮食供应、产水服务、... 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关系,明确服务流动态机理,对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土壤、地形、气候等多源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对碳固存、粮食供应、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进行评估,以风向、河流及道路廊道为生态系统服务流路径,连接供给与需求区,对碳固存、粮食生产、产水、土壤保持服务流变化和流量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粮食生产、产水和碳固存服务供给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22%、12%和2%,土壤保持服务供给量减少27%;粮食生产、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固存服务需求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152%、16%、225%和22%;粮食供应和产水供需指数分别增加51%和19%,碳固存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分别减少71%和46%。土壤保持和产水高服务流主要分布黑河、青海湖水系、石羊河等西部流域,碳固存高服务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服务高服务流主要出现在东部黄土丘陵区,区域各项低服务流分布在清水河与苦水河流域。未来过渡带发展中,建议加强碳固存服务、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区的保护与需求区的恢复,优化区域供需平衡,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系统服务流 InVEST模型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重庆市巴南区生态廊道识别
5
作者 喻晓 官冬杰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27-33,共7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廊道布局、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视角定量评估水源供给、气候调节、固碳释氧和生境质...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廊道布局、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与空间优化是促进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域,基于InVEST模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视角定量评估水源供给、气候调节、固碳释氧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模拟各服务流指标的空间流动方向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以及服务流载体的不同,识别巴南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①巴南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需求区多数位于西部城市建设区域,供给区则来自南部山脉丘陵地区;②各服务流指标均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区,水源供给服务流仅满足了对应需求区36.4%的需求量;③识别巴南区生态廊道共18条,其中“保障型”生态廊道7条,“改善型”生态廊道11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廊道 生态优化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关系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
6
作者 雷鸣 马国霞 +4 位作者 於方 唐泽 杨威杉 周颖 彭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468-6480,共13页
生态系统为人类供给产品与服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以及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供需特征与流动关系,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生态补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黄... 生态系统为人类供给产品与服务,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以及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供需特征与流动关系,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生态补偿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了2021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指数,基于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重力模型和城市断裂点理论等多种方法和模型,确定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到需求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路径和流转量。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高于中游和下游地区,黄河流域下游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高于中上游地区,供给和需求呈现空间异质性;2)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关系看,黄河流域上游地区主要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余区,中游的陕西省、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市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区,下游的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赤字区。3)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共计5794.3亿元,其中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2223.9亿元,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1650.3亿元,青海省和甘肃省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流向山西省。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建议优化青海省和甘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4)生态系统服务流转强度会随着传输距离增加而衰减,生态系统服务很难从远距离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传递至需求区,应当加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周边的生态建设,通过增加周边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提高需求区的人类生态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供需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东北地区水安全格局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才志 安志英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27,共10页
基于供水服务“供流需”(供给流动需求)的研究思路构建水安全框架,采用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测度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盈余和赤字状态,提取水生态“源”“汇”区,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源汇”廊道和脆弱节点,进而分析东北地区水安全... 基于供水服务“供流需”(供给流动需求)的研究思路构建水安全框架,采用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测度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盈余和赤字状态,提取水生态“源”“汇”区,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源汇”廊道和脆弱节点,进而分析东北地区水安全格局。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东北地区产水量和需水量均呈增加态势,空间上产水量大致呈东多西少分布,需水量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度一致;整体而言,研究期内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主要表现为盈余状态,且盈余面积逐渐增加;水生态“源”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中部地区的耕地和林地,水生态“汇”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东北地区的水生态“源汇”廊道主要为松花江、绥芬河、辽河、图们江、大凌河、太子河等河流及其支流;辽宁中部、长春、哈尔滨等地多个供水节点较为脆弱,黑龙江中部的供水节点需要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系统服务流 产水量 需水量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进展及对长江流域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官冬杰 和秀娟 周李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全面梳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述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蔓延通过载体传递和流动路径两方... 全面梳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述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蔓延通过载体传递和流动路径两方面改变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流量、流速和流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流总量的减少和空间异质性的增加;城市蔓延的单项指标变化、城市蔓延的尺度以及城市蔓延的多情景模拟是探索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影响过程的主要切入点;城市蔓延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流扩散效应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人类居住模式的改变。已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但在揭示影响机理、剖析影响过程、评估影响效应以及探索生态系统服务流合理分配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在此前提下,未来应基于“机理揭示-影响模拟-效应评估”的研究思路,建立长江流域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影响研究框架,探索长江流域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合理分配方案,实现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长江 城市蔓延 生态系统服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主体的生态系统服务流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苹果供给服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婷 陈海 +1 位作者 贾哲 耿甜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62,共12页
揭示食物供给服务流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保证粮食安全、确保该服务持续供给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以苹果供给服务为例,首先构建了研究理论框架,随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客商、企业、电商3类主体作用下苹果供给... 揭示食物供给服务流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是保证粮食安全、确保该服务持续供给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以苹果供给服务为例,首先构建了研究理论框架,随后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客商、企业、电商3类主体作用下苹果供给服务流(apple provision service flow,APEF)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APEF时间上呈季节式变化,秋季流量最高,夏季最少,受节假日影响“波峰”型态势明显,不同主体差异较大;②空间上呈“喇叭”状多核心分布,主要流向为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客商呈“南—北”走向的放射状,企业呈“三核三线”状,电商呈“多核心串珠状”;③APEF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苹果产量、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研究结论可为解决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错配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主体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刘慧敏 刘绿怡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32-3242,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流对生态系统服务地形成、输送、转化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搭建起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之间的桥梁,成为近期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需求呈非线性方式增长。人... 生态系统服务流对生态系统服务地形成、输送、转化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搭建起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之间的桥梁,成为近期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需求呈非线性方式增长。人类在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流带来惠益的同时,也给生态系统服务流带来压力。综述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内涵和属性特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义、分类、时空尺度、载体特征和量化属性等。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机制,即积极的与消极的人类活动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单元、传递载体和量化属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具体的生态系统服务流并最终影响人类福祉。探讨了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价值和风险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流保护规划、生态系统服务流恢复与重建等积极的人类活动,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流传输功能的可持续。未来可以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流路径载体衰减效应研究、多尺度分析处理系统的使用和生态系统服务流传输网络动态耦合模型的构建等来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集成管理。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服务流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对退化的生态系统服务流进行保护和恢复,也可为生态系统服务流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人类活动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效用评估到过程测度: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华斌 郭妍馨 +1 位作者 王玥 吴扬睿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0期32-37,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往往难以表征,而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可以有效表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需求”的级联结构与水平过程。首先,在厘清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特征和尺度效应方面...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往往难以表征,而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可以有效表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需求”的级联结构与水平过程。首先,在厘清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特征和尺度效应方面分析其基本特征;其次,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因素和权衡协同关系方面厘清其流动过程,从生物物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视角梳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评估方法;最后,从供需-流动和情景模拟2个层面总结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制图方法、模型等,发现服务路径属性网络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动态量化和路径模拟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经历了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效用评估到流动全过程测度模拟的转变,对生态系统服务流传导机制的理解逐渐深入的同时,生态系统服务流空间的精确识别及优化提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空间制图 情景模拟 评估方法 服务路径属性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湿地削减大气PM_(2.5)的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莫丽春 马蕊 +1 位作者 谢屹 陈建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70-5577,共8页
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沉降和运移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小尺度定量湿地下垫面的颗粒物沉降速度与沉降量以及湿地植物对颗粒物的吸附或阻滞作用。但由于方法的缺失,研究无法在大尺度上定量解释有关湿地对颗粒物的产生、转移... 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沉降和运移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小尺度定量湿地下垫面的颗粒物沉降速度与沉降量以及湿地植物对颗粒物的吸附或阻滞作用。但由于方法的缺失,研究无法在大尺度上定量解释有关湿地对颗粒物的产生、转移、转化和传递过程,这也导致研究结果对政策制定和城市空间规划缺少指导作用。因此,本研究引入了生态系统服务流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颗粒物干沉降与HYSPLIT模型,量化北京市湿地削减PM2.5服务的物理流量、流动路径以及受益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市湿地2015年PM_(2.5)沉降总量为4240 t,单位面积的平均沉降量为8.27×10^(-3) kg/m^(2);2018年为2610 t,单位面积的平均沉降量为4.46×10^(-3) kg/m^(2);(2)2015年和2018年北京市湿地削减PM2.5生态系统服务物理流量最高值均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总体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趋势;(3)2015年和2018年向华北地区迁移的气流轨迹占当季气流轨迹总数的比例最大,京津冀地区与山东省为主要受益区。研究结果既为科学管理湿地资源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也可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相关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PM2.5 生态系统服务流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3
作者 王嘉丽 周伟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13-4222,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耦合的重要桥梁,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科学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从产生、传递到使用的全过程,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况,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提高人...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需求耦合的重要桥梁,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科学理解生态系统服务从产生、传递到使用的全过程,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况,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概念内涵,归纳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量研究方法,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在理论探索与应用案例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从供给区传递至需求区的空间转移规律尚不明晰、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方法不成熟、面向应用的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较为缺乏,以及人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复杂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跨尺度、跨区域的传递过程,加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过程与传递路径的定量分析与模拟,重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应用性研究,尤其是在生态恢复、生态补偿、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并完善人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框架,以期促进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人类福祉 生态系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正忠 徐昔保 +1 位作者 李景宜 梁彩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7-838,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方式,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从自然生态系统流向人类社会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明晰服务质量、方向和分布特征的重要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内涵、理论框架、模型和应用视角出发,利用CiteSp...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方式,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从自然生态系统流向人类社会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明晰服务质量、方向和分布特征的重要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内涵、理论框架、模型和应用视角出发,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筛选的183篇SCI论文和3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相关模型与方法的适用性及案例应用,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重点。目前,在服务流概念探讨、模型方法应用、服务流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生态补偿修复和安全格局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通用框架探索、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选择、多尺度研究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未来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流在生态保护实践与政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立足通用研究框架构建、模型开发与关键参数率定、重点区域和多时空尺度研究以及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等方面,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管控政策制定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胁迫下闽东南地区流域淡水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梓隆 林静玉 黄金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1-1063,共13页
淡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和供需分析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热点。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路径研究鲜有报道,且已有研究较少考虑水质调节服务对于淡水供给服务流的影响。闽东南地区流域受人类活动扰动大,存在典型的水质型... 淡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和供需分析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热点。目前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路径研究鲜有报道,且已有研究较少考虑水质调节服务对于淡水供给服务流的影响。闽东南地区流域受人类活动扰动大,存在典型的水质型缺水问题。该研究选取福建省平和县花山溪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情景设置、供需分析等方法,从子流域尺度和行政区(乡镇)尺度揭示水质胁迫(以氮为例)对淡水供给服务的影响,分别定量并可视化自然状态和供需平衡状态下淡水供给服务的供需情况和流动路径。结果表明:(1)基于子流域尺度的自然状态,累积盈余流量为4.59×10^(8)m^(3),在水质胁迫的情景下削减为9.9×10^(7)m^(3),削减率为78.43%,流向不受水质影响;(2)基于行政区尺度的供需平衡状态,动态服务流量为4.63×10^(7)m^(3),在水质胁迫情景下约为4.02×10^(7)m^(3),削减率为13.17%,水质影响下乡镇间水资源供需差异发生改变,故流向发生变化,霞寨镇从原先的相对供给区转变为相对受益区。该研究成果可为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研究以及闽东南地区乡镇水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InVEST模型 情景分析 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生态补偿区域划分与标准核算——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9
16
作者 刘春芳 王佳雪 许晓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7-165,共9页
厘定补偿边界与明晰补偿标准是流域生态补偿科学实施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流因其可清晰反映流域上下游生态系统服务联系、精准界定生态系统服务供受区范围、客观计算生态系统服务补偿标准,成为生态补偿研究的新切入点。文章以石羊河流... 厘定补偿边界与明晰补偿标准是流域生态补偿科学实施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流因其可清晰反映流域上下游生态系统服务联系、精准界定生态系统服务供受区范围、客观计算生态系统服务补偿标准,成为生态补偿研究的新切入点。文章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基于流域2018年土地覆被、气象观测和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利用供需平衡模型和风沙扩散模型分别模拟了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特征,并据此确定了受偿区、支付区范围以及补偿的标准。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为水供给服务和防风固沙服务,总体呈现出"上游水资源供给,下游防风固沙"的分布格局;(2)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综合受偿区分布在流域上游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和下游的民勤县,综合支付区在流域的中上游县(区)均有分布;(3)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总额度为9.89亿元,其中水供给服务每公顷应受偿/支付357.39元,防风固沙服务每公顷应受偿/支付943.67元。受偿额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民勤县,支付额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游凉州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流 区域划分 标准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流模拟与特征分析——以泾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婷 周自翔 白继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33,共13页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为例,基于SWAT模型模拟泾河流域2003—2018年产沙量,将土壤保持服务划分为减轻泥沙淤积、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三部分,分析子流域土壤保持服务盈亏状态;并以减轻泥沙淤积服务为例,从坡面、河道、... 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为例,基于SWAT模型模拟泾河流域2003—2018年产沙量,将土壤保持服务划分为减轻泥沙淤积、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三部分,分析子流域土壤保持服务盈亏状态;并以减轻泥沙淤积服务为例,从坡面、河道、子流域尺度刻画其空间流动路径并计算流量。结果表明:年际变化上,减轻泥沙淤积、保护土壤肥力和减少土地废弃服务均呈波动增加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好、地形平坦区域的土壤保持服务量较高;各子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盈亏状态受地形约束明显,地形平坦区域多数年份处于盈余状态,地形复杂区域多数年份处于亏损状态;土壤保持服务中的减轻泥沙淤积服务属于定向服务流,依赖土壤侵蚀-搬运-沉积路径自然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土壤保持服务 供需平衡 SWAT模型 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态补偿的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流动的空间耦合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为例
18
作者 陈昊扬 姚申君 +2 位作者 彭婉婷 蔡文博 蔡永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79-3091,共13页
深入探讨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内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WPS)的供需状况、服务流动路径及其与生态补偿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示范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挑战。针对这些问题... 深入探讨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内水净化生态系统服务(WPS)的供需状况、服务流动路径及其与生态补偿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示范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采用InVEST模型对示范区内氮磷WPS的供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不同子流域和行政区域间的供需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示范区大部分地区存在显著的WPS供需赤字,尤其是在太湖东南侧、示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区域,氮磷净化服务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为进一步理解WPS的流动特性,应用了SPANS算法来模拟服务在示范区内的流动路径。分析发现,服务盈余区域主要集中在示范区的中心地带以及吴江区的北部和东南部。这些区域通过生态服务流动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的污染压力,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生态优势。然而,流动路径的复杂性也揭示了生态服务在不同地区间分配的不均衡性,强调了进行合理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基于供需流动分析结果,提出了示范区生态补偿的优化策略。应优先补偿那些接收大量外来污染负荷、提供重要WPS的区域,确保这些区域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援助,引导资金和资源流向具有潜在供应能力的区域,增强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还建议引入基于供需流动态监测的补偿调整,以应对区域生态服务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研究不仅为示范区WPS的供需状况提供了全面的量化分析,还通过流动路径模拟和生态补偿设计,为区域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这些成果对于改善示范区水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净化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供需空间关联 生态补偿 SPANS算法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需关系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研究
19
作者 徐茜 卢芷欣 +2 位作者 许莹杰 林子晴 杨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53-5768,共16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在空间上存在不平衡关系,促成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厘清其空间流动过程与强度等至关重要。以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权衡博弈突出的广东省为典型案例区,基于InV...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在空间上存在不平衡关系,促成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厘清其空间流动过程与强度等至关重要。以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权衡博弈突出的广东省为典型案例区,基于InVEST、RUSLE、CASA等模型综合测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及其空间匹配特征,进而通过构建断裂点模型和场强模型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过程、范围和流动强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广东省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能力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同“一核一区一带”的空间发展定位相一致,北部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明显较强,珠三角地区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形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核心高值区域,并呈现出放射状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格局特征。(2)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大致处于一个供略大于求的稳定状态,珠三角地区为明显的强需求区,尤其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的广州-佛山城市带和深圳-东莞城市带更为突出,粮食生产及产水服务的主要供给区为粤西、粤北地区,固碳服务也主要来源于粤北地区,土壤保持服务为粤东和粤北地区的主要供给。(3)全省生态系统服务流在空间上形成了以一个以珠江三角洲入海口两侧的城市群为主要强需求区,生态系统服务流入为主,粤东西北地区疏散供给流出为主的空间流动格局。珠三角地区能够被大部分供给区的最大流动范围所覆盖,其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密集,平均流动强度高,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粤西及粤东城市的中心城区也有流入,但流动强度和密度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差异性产生了供需关系的空间联系,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的空间差异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及多因素的远程耦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流 供需关系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泛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特征及冲突识别
20
作者 黄霄宇 李欢欢 +1 位作者 王新宇 王进欣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3-875,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会随着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生态系统服务流能够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联动特征,从而实现其供需关系更为准确的评估。然而,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的定量描述仍有不足。考虑到长时间尺度...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会随着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生态系统服务流能够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应与需求之间的联动特征,从而实现其供需关系更为准确的评估。然而,生态系统服务流动过程的定量描述仍有不足。考虑到长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配置的差异性,运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加权起始-目的地成本路径矩阵等方法,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现状和趋势指标提出了长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冲突识别方法。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流动前的供需赤字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干预程度强烈的13市内部的中心区县,而供需盈余区围绕各市中心需求区分布;1990-2020年,供需盈余强度逐渐减弱,供需赤字强度呈先降后升趋势,2000年的供需匹配情况最优。流动后各年需求区的供需匹配状况均发生正向积极变化,大量供应区从盈余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然而,部分流动前的需求区在1990-2020年会发生供需比和强度上的逆转。近30年来黄泛区供需的高冲突区域主要包括郑州市和扬州市内部的9个县域,区域人口密集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高冲突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通过构建综合价值流动模型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并通过识别长期供需冲突区域,为在快速城市化和区域动态演变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供应和需求 区域生态一体化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