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比分析整治区与未整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净收益和依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收益、调节服务收益、文化服务收益、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收益分别增加33.20%、5.34%、35.09%、32.12%和33.23%,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53.06%、5.40%、33.33%、49.33%和42.40%,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6.46%、5.25%、38.89%、8.24%和27.02%,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17.01%、4.66%、22.34%、16.85%和22.98%;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指数、调节服务指数、文化服务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总指数分别发生-28.60%、-21.05%、-6.45%和-26.91%的变化,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36.57%、-24.69%、-16.24%和-34.52%的变化,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18.97%、-17.27%、+16.42%和-17.59%的变化,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发生-8.34%、-13.39%、-4.10%和-8.36%的变化。这表明农地整治是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和降低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有效途径,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仍有上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农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启示。展开更多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部分市(县)483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部分市(县)483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平原和山区农户的IDES分别为0.181和0.241.②平原农户的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高于山区农户,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微高于山区农户.③土地经营面积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家庭存款、家庭资产、家庭借贷难易程度、劳均受教育年限、劳均技能水平、劳均健康状况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劳动力比例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倒U型关系;住房条件和是否加入社区组织与平原农户的IDES无显著关系,而与山区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展开更多
牧户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并且影响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研究揭示草原牧区牧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关系的特征规律对实现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牧户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并且影响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研究揭示草原牧区牧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关系的特征规律对实现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指数模型分析了喀拉峻190个样本牧户调查数据,探讨了外出务工、经营旅游业、畜牧业生产及旅游畜牧兼业4种生计策略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度;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讨论了4种生计策略牧户生计资本对IDES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得收益差异显著,经营旅游业牧户获益差距最大,其从文化服务中获益最多,户均15564元,从调节服务中获益最少,户均482元;2)不同生计策略牧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旅游畜牧兼业>经营旅游业>外出务工>畜牧业生产;3)不同生计策略牧户的生计资本与IDES的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异,其中社会资本与IDES存在强关联,其他生计资本与IDES存在中度关联。基于此,提出鼓励牧户适度兼业,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健全草原旅游参与机制,增强文化服务依赖性;提高牧户社会资本,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关联性等建议,从而推进生计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展开更多
文摘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比分析整治区与未整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净收益和依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收益、调节服务收益、文化服务收益、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收益分别增加33.20%、5.34%、35.09%、32.12%和33.23%,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53.06%、5.40%、33.33%、49.33%和42.40%,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6.46%、5.25%、38.89%、8.24%和27.02%,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17.01%、4.66%、22.34%、16.85%和22.98%;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指数、调节服务指数、文化服务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总指数分别发生-28.60%、-21.05%、-6.45%和-26.91%的变化,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36.57%、-24.69%、-16.24%和-34.52%的变化,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18.97%、-17.27%、+16.42%和-17.59%的变化,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发生-8.34%、-13.39%、-4.10%和-8.36%的变化。这表明农地整治是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和降低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有效途径,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仍有上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农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启示。
文摘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部分市(县)483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平原和山区农户的IDES分别为0.181和0.241.②平原农户的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高于山区农户,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微高于山区农户.③土地经营面积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家庭存款、家庭资产、家庭借贷难易程度、劳均受教育年限、劳均技能水平、劳均健康状况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劳动力比例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倒U型关系;住房条件和是否加入社区组织与平原农户的IDES无显著关系,而与山区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
文摘牧户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并且影响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研究揭示草原牧区牧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关系的特征规律对实现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指数模型分析了喀拉峻190个样本牧户调查数据,探讨了外出务工、经营旅游业、畜牧业生产及旅游畜牧兼业4种生计策略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度;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讨论了4种生计策略牧户生计资本对IDES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得收益差异显著,经营旅游业牧户获益差距最大,其从文化服务中获益最多,户均15564元,从调节服务中获益最少,户均482元;2)不同生计策略牧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旅游畜牧兼业>经营旅游业>外出务工>畜牧业生产;3)不同生计策略牧户的生计资本与IDES的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异,其中社会资本与IDES存在强关联,其他生计资本与IDES存在中度关联。基于此,提出鼓励牧户适度兼业,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健全草原旅游参与机制,增强文化服务依赖性;提高牧户社会资本,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关联性等建议,从而推进生计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