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形成型指标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成虎 刘菊 +2 位作者 苏宏新 廖南燕 陈明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417-7430,共14页
厘清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DIES)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户DIES的影响机理可为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金花茶... 厘清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DIES)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户DIES的影响机理可为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金花茶保护区)为例,基于323份农户问卷数据,对比距离自然保护区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DIES差异,使用SmartPLS 3.0构建形成型指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自然资源禀赋、农户家庭特征、地理位置以及自然保护区建立等影响因素直接或者通过生计策略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对农户DIES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金花茶保护区周边农户DIES平均值为0.326,处于较低水平,农户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对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依赖较低。(2)距离自然保护区不同位置和生计策略类型显著影响农户DIES,金花茶保护区内、附近、保护区外农户DIES平均值分别为0.404、0.330和0.294,保护区内农户DIES平均值显著高于自然保护区外农户;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DIES平均值分别为0.593、0.366和0.151,三者之间差异显著。(3)对农户DIES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生计策略类型、家庭特征、自然资源禀赋和自然保护区建立,总效应分别为-0.564、-0.305、0.235和0.135,其中家庭特征对农户DIES仅有间接影响,即通过“家庭特征→生计策略→DIES”这条路径产生,自然资源禀赋对农户DIES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农户DIES仅有直接影响,而地理位置对农户DIES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兼业化和非农化生计转变是改善农户生活且降低其DIES的有效途径;调整农户DIES结构,鼓励农户从高度依赖供给服务转变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组合依赖;或以不损害生态系统的方式获取供给服务,更有利于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依赖度 结构方程模型 形成型指标 生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保护地社区多元化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1 位作者 隋玉正 张朝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7-3171,共15页
海洋保护地在主要承担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自然资源自然遗迹和人文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普遍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间的依赖⁃冲突关系,探究社区... 海洋保护地在主要承担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重要自然资源自然遗迹和人文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等多重任务,普遍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间的依赖⁃冲突关系,探究社区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依赖关系,对实现海洋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长岛海洋保护地的415户社区居民的调研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模型,分析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DES)的特征,进一步结合多元回归模型探究生计资本对IDES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区居民生计资本得分呈现出由渔业主导型向务工主导型、旅游主导型、渔业兼业型递增的总趋势,且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结构具有较大差异;(2)渔业兼业型和旅游主导型社区居民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收益显著高于其它居民,IDES总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渔业主导型、旅游主导型、渔业兼业型、务工主导型,且渔业主导型生计的供给服务依赖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文化服务依赖度最低;(3)生计资本对不同类型居民的供给、文化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海上养殖规模、渔业作业范围、接受政府技能培训次数、生态补偿政策、社会组织参与程度、旅游扶持政策惠及程度等指标是平衡居民生态系统服务依赖结构的关键。基于此,从不同类型居民以及当地政府多个角度提出提高长岛海洋保护地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水平,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依赖结构的建议,以期为实现海洋保护地与社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地 社区 长岛 生计 生态系统服务 依赖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双重视角:融合实地测量与遥感数据新方法
3
作者 吴婧慧 王云琦 +5 位作者 袁雨 刘玉芳 傅开 李丹青 焦鹏 李俊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437-6453,共17页
生态系统价值服务评估的关键难点在于量化困难和评估精度不足及生态系统内复杂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准确评估其服务价值尤为困难,这进一步阻碍了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 生态系统价值服务评估的关键难点在于量化困难和评估精度不足及生态系统内复杂生态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准确评估其服务价值尤为困难,这进一步阻碍了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在生态补偿与交易中的应用。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构建了系统化的实地核算指标体系以精准计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通过InVEST模型处理遥感数据,量化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及驱动因子。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与随机森林(RF)模型对初始计算的GEP与ESI进行偏差校正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GEP核算总值为28.41亿元,1984—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水平较高且稳定,81%的森林生态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2)空间聚类分析将保护区划为四类服务簇与三类功能分区,道路和人口密度对生态服务质量有负面影响;(3)初始高偏差区域占保护区面积的48.79%,RF优化精度优于GWR,优化偏差61.56%。提出了一种从实地数据获取到模型校准的系统方法,为量化山体—城市(KMCs)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能力提供新视角,以应对生态服务评估的复杂性,并为“实地-模型”结果校准和生态服务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生态系统服务指数(ESI) 生态系统服务 山体-城市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演变的杭州长安沙圩田生态优化策略
4
作者 李伟成 沈实现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2,共8页
【目的】圩田是一种具有遗产和生态价值的传统农业土地利用形式。以长安沙圩田为代表的中小尺度传统圩田系统,正面临景观破碎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亟须探究优化策略,以应对生态转型挑战,并为地域景观研究提供新的启示。【方法】基于... 【目的】圩田是一种具有遗产和生态价值的传统农业土地利用形式。以长安沙圩田为代表的中小尺度传统圩田系统,正面临景观破碎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亟须探究优化策略,以应对生态转型挑战,并为地域景观研究提供新的启示。【方法】基于遥感数据与GIS绘制2000、2009与2022年土地利用图,分别利用Fragstats 4.2和InVEST模型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生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的耦合关系。同时,模拟不同生态设计策略,评估其优化效果。【结果】长安沙圩田系统趋于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强,连通性下降,整体碳储量下降,而生境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碳储量越低;形状复杂性越强,生境质量越高。基于此,从提升异质性与复杂性、优化斑块与廊道配置、发展基塘循环耕作系统3个方面提出生态设计策略。【结论】揭示了圩田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验证了生态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为圩田景观的优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法路径,推动其可持续转型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设计 圩田系统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交互特征
5
作者 赵文静 王承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3,共14页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并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并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网格分析法划分目标单元,探析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特征,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二者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建设用地持续快速扩张,耕地、林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②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为正且上涨趋势明显;偏西北至东南方向城市群轴线的碳排放量高于其他区域,高值区逐年向其东北向扩散;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在空间上呈现西北低,西部、中部高的特征;④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在空间局部集聚上表现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高-低集聚、低-高集聚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莫兰指数 交互特征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拉市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6
作者 赵仁芬 黄念 +3 位作者 张志岩 邓忠坚 向建英 王逸之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2年3期Landsat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率等指标,从长时间序列角度系统分析拉市海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2年3期Landsat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率等指标,从长时间序列角度系统分析拉市海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2年拉市海流域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农田面积持续减少,森林和草地面积呈“先减后增”趋势;在研究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动态转移,其中建设用地转入最多,主要由森林和农田转入,农田转出最多,主要转化为湿地、草地和建设用地;2010—2022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减后增”趋势,2010—2015年减少了2.71×10^(6)元,2015—2022年增加了5.60×10^(6)元;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单项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水资源供给和维持养分循环贡献最小,湿地和森林是贡献的主要因子。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下,拉市海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拉市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来自陕南的证据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聪 康博纬 +1 位作者 李萍 高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23,共9页
为从微观农户视角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对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将农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取的各种收益进行整合和量化,利用在陕南安康地区的入户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搬迁类型和特征家庭的生态... 为从微观农户视角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对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将农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取的各种收益进行整合和量化,利用在陕南安康地区的入户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搬迁类型和特征家庭的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依赖度差异,并进一步检验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搬迁户获得的生态系统总净收益、供给、调节、文化等服务净收益以及社会经济净收益均高于非搬迁户;不同搬迁特征的农户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差异显著;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能有效的降低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参与易地移民搬迁有利于农户收入结构的优化,在降低从生态系统获取供给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经济收入所占比重;自愿搬迁、集中安置和新阶段的移民等特征也在降低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自愿搬迁的农户比非自愿搬迁农户能更好的应对和适应向非资源依赖型生计模式的转变。集中安置的方式能够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和政策溢出,使农户有机会获得更多配套和后续支持,从而提高对外部机会和资源的占有能力,拓宽非资源型收入的途径,此外,新阶段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所提供的惠民措施和补贴力度都较以往零星的自主搬迁有较大提高,同时也强调搬迁农户在非农转变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和引导。本研究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路径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持续推进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移民搬迁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 农户 陕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
8
作者 赵晓冏 苏军德 +1 位作者 刘鹏 马啸宙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2,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空间格局可为生态保护管理政策提供可视化的指导信息。由中国首次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为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严格的政策遵循,但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影响研究还较少。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空间格局可为生态保护管理政策提供可视化的指导信息。由中国首次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为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严格的政策遵循,但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影响研究还较少。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基于2000-2020年的生态系统格局数据,采用生态服务供需评价矩阵,引入相关供需指数指示生态服务匹配状况,定量评估了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自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较低的生态保护红线区供需盈余较多,而人类活动较高的甘肃中部和北部绿洲区,供需比较低,处于或接近赤字状态,出现空间上供需错配;(2)省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赤字总体上均有加剧的趋势,而生态系统服务盈余略有增加,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赤字总体上比省域范围内的小,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盈余水平下降的区域集中在非生态保护红线区;(3)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H-L、L-L格局,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实施以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模式不平衡在逐渐缩小,但是甘肃省中部依然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服务供需格局优化和构建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等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指数 梯度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
9
作者 潘青青 黄小兰 +1 位作者 罗力 王博伟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6,共12页
[目的]“双碳”目标下,探究土地利用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的时空互动相关性能够为区域内碳减排及生态-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县域尺度“地均-人均... [目的]“双碳”目标下,探究土地利用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的时空互动相关性能够为区域内碳减排及生态-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县域尺度“地均-人均-经济”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借助脱钩指数测算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互动关系,以“三维魔方”模型综合评判各维度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互动分区。[结果]1)2000—202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均-人均”碳强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经济”碳强度逐渐下降。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也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现象。2)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时空互动相关性,“地均”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由脱钩向负脱钩转变,而“人均-经济”碳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经过负脱钩变化后已重回理想的脱钩状态。3)现阶段以“地均”碳强度一维不理想互动区数量最多,占47.4%,主要集中于南昌市、九江市。三维理想互动区与二维理想互动区的数量有小幅上升,分别占15.8%、2.6%,衰退型脱钩为主要的理想互动关系。[结论]研究结果揭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强度与生态系统的时空互动关系,明确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 脱钩指数 三维互动分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10
作者 张辉 谢涛 +4 位作者 杨张瑜 邢海波 赵巧珍 冯恬 柴茜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为明确西安市高精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在1 km×1 km格网下可视化表达了202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利用ArcGIS 10.8、Fragatats 4.2、GeoDa 1.20软件为支撑平台,研究了西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 为明确西安市高精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在1 km×1 km格网下可视化表达了202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利用ArcGIS 10.8、Fragatats 4.2、GeoDa 1.20软件为支撑平台,研究了西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2022年西安市土地利用面积占比大小顺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2022年西安市高精度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2332988.33万元,其中林地占比达86.58%,起决定性作用;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总体偏低,范围介于[0,0.234],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南部以及中部,高风险区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域及西安市主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呈负相关,Moran’sI指数为-0.121,需高度关注水域和未利用地聚集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有向其他地类转化的风险。西安市林地在生态系统、生态风险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各土地利用图斑碎片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相关性 高精度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非线性影响和阈值调控--以福建省生态高效协同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紫怡 仝照民 +1 位作者 张立亭 刘耀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535-9551,共17页
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间协同权衡关系,摸清协同化背景下景观格局特征与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效益(TES)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明确主控因子和最优驱动阈值,有利于生态决策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有效落实。研究方法: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 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间协同权衡关系,摸清协同化背景下景观格局特征与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效益(TES)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明确主控因子和最优驱动阈值,有利于生态决策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有效落实。研究方法: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RF)+可视化表达算法。结果显示:(1)福建省生态高效协同区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其内部TES整体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的空间趋势。(2)耕、林和建设用地景观特征对TES的影响程度都呈现出面积>形状>空间布局的趋势。其中,耕、林景观面积的影响>斑块面积的影响,草、建设用地斑块面积的影响>景观面积的影响。(3)各景观格局因子对TES的影响存在最优驱动阈值区间和敏感调控区间,当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超过10%后,其对TES的负面影响不再随建设用地扩张而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各景观格局指数与TES间的关联过程是非线性的,其关联过程存在明显阶段性,不能用单一的线性模型拟合。在解决TES与景观特征因子间关联问题上,研究测试了机器学习模型和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其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优异。本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地区和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协同权衡 随机森林 景观格局指数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瑞祥 叶青 郭晓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8,共18页
量化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以及空间分异因素,研究生态-经济协调一致性发展特征,有助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生态功能提升。以福州都市圈为例,基于2001年、2010年、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重... 量化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以及空间分异因素,研究生态-经济协调一致性发展特征,有助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生态功能提升。以福州都市圈为例,基于2001年、2010年、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重心模型、变异系数、协调性指数和一致性指数,结合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测度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并分析其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协调演变特征,最后对福州都市圈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福州都市圈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减后增;其中,福州、莆田先减后增,宁德四县(市、区)和南平三区(市)则持续增加;②第一产业占比、年平均气温和植被覆盖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力较高,在原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下,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更易受人为因子的干扰而扩大;③福州、莆田、宁德四县(市、区)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心具有不断远离经济重心的趋势,二者逐渐割裂;④福州都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冲突尚不明显,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速度落后于GDP增长速度的区域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2001~2020年间福州都市圈形成福州、莆田、宁德城区经济集聚与中部六县生态集聚并存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修正 协调性指数 一致性指数 重心模型 福州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及多层次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迪 陈海 +2 位作者 马羽赫 史琴琴 白晓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79-3089,共11页
厘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及其多层次影响因素对落实乡村振兴措施、改善农户福祉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以生态脆弱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价值法评估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同时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服务依赖度的村庄差异... 厘清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及其多层次影响因素对落实乡村振兴措施、改善农户福祉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以生态脆弱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价值法评估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同时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服务依赖度的村庄差异和农户差异,最后利用多层次模型揭示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农户的服务依赖度均值为0.673;农户主要依赖供给服务,对调节和文化服务依赖较低;供给服务中主要依赖作物收益,对水果和牲畜依赖度较低。(2)示范村农户的服务依赖度高于非示范村,且各类服务依赖度存在较强村庄异质性。“作物+牲畜+调节服务”“作物+水果+调节服务”与“作物+调节服务”类型农户占比约80%,依赖度分别为0.690、0.835、0.410;服务类型多样化指数为2.882,且示范村多样化指数高于非示范村。(3)环境变量中,土壤保持能力较高的村庄,农户对作物与牲畜的依赖度越高;政府资金投入较多的村庄,农户对水果和文化服务的依赖度越高;海拔与水果依赖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调节服务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依赖度 乡村振兴 多层次模型 米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文高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1-270,共10页
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 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比分析整治区与未整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净收益和依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收益、调节服务收益、文化服务收益、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收益分别增加33.20%、5.34%、35.09%、32.12%和33.23%,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53.06%、5.40%、33.33%、49.33%和42.40%,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6.46%、5.25%、38.89%、8.24%和27.02%,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17.01%、4.66%、22.34%、16.85%和22.98%;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指数、调节服务指数、文化服务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总指数分别发生-28.60%、-21.05%、-6.45%和-26.91%的变化,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36.57%、-24.69%、-16.24%和-34.52%的变化,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18.97%、-17.27%、+16.42%和-17.59%的变化,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发生-8.34%、-13.39%、-4.10%和-8.36%的变化。这表明农地整治是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和降低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有效途径,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仍有上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农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生态 模式 农户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生态系统服务与驱动因素阈值效应的生态安全分区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温婉琴 王强 陈田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2-3156,共15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权衡/协同关系已被广泛用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分区研究中。但现有分区研究多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或权衡/协同关系的某一方面,且在分区过程中较少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对驱动因素的非线性响应。基于此,以西南...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权衡/协同关系已被广泛用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分区研究中。但现有分区研究多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或权衡/协同关系的某一方面,且在分区过程中较少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对驱动因素的非线性响应。基于此,以西南地区为例,在对区域土壤保持、产水、净初级生产力(NPP)及粮食供应四类服务供给量和权衡/协同关系进行估算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数、关系指数和综合指数。在对三类指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剖析的同时,重点探讨主要驱动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间的约束关系,识别临界阈值,进而明确区域生态安全分区及优化方案。结果显示:(1)2000—2020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数呈上升趋势,体现了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追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最大化输出的过程中,造成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增强。因此,有必要将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权衡/协同关系同时纳入生态安全分区中。(2)空间上,三类指数的低值区高度重合,均位于川西高原;但高值区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供给指数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西南角,而关系指数和综合指数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部。(3)自然⁃社会条件、植被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三者与综合指数间呈倒“U”型约束关系,即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且随时间推移,自然⁃社会条件和植被环境条件对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的约束效应略有收紧。(4)研究区以相对修复区为主,其次是重点修复区和相对安全区,生态安全区面积最小。未来可以对不同分区上的限制因素进行调整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最大和关系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综合指数 阈值效应 生态安全分区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超正 陈丹玲 +1 位作者 杨钢桥 方相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部分市(县)483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部分市(县)483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平原和山区农户的IDES分别为0.181和0.241.②平原农户的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高于山区农户,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微高于山区农户.③土地经营面积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家庭存款、家庭资产、家庭借贷难易程度、劳均受教育年限、劳均技能水平、劳均健康状况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劳动力比例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倒U型关系;住房条件和是否加入社区组织与平原农户的IDES无显著关系,而与山区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农户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 江汉平原 武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乾明 郭青海 毛齐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567-9581,共15页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维持、增加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驱动着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演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对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空间格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维持、增加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驱动着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演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也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对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显薄弱。以杭州市主城区239个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以微博数据测算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杭州主城区城市公园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小于0.44的公园,集中在拱墅区、西湖区和上城区,成条带状聚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在0.45—0.54的公园,其空间分布呈现双核心聚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大于0.55的公园,呈现多核心聚集分布特征,并且分布最广,涉及的公园最多。(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公园面积、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公园水景观、路网密度、丰富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是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NDVI、城市公园面积、公园水景观、斑块丰富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有显著正影响,路网密度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有显著负影响。(3)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呈现出不同的正负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市公园面积、NDVI、公园水景观和斑块丰富度指数对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公园水面积占比、路网密度和公园PM2.5浓度对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人口密度、不透水面积占比、斑块数量和蔓延度指数对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具有正负两种影响。对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影响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公园路网密度、人口密度、NDVI、不透水面积占比、公园水景观、斑块丰富度指数、城市公园面积、斑块数量、公园PM2.5浓度、蔓延度指数和公园水面积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空间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生态系统服务:2032年情景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晓庆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59-66,共8页
为了对2012年和2032年汉江流域在不同SSPS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采用FLUS和InVEST模型,对比分析了SSP1和SSP3两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SP1情景下,由于... 为了对2012年和2032年汉江流域在不同SSPS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采用FLUS和InVEST模型,对比分析了SSP1和SSP3两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SP1情景下,由于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在SSP3情景下,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人口增长率较高,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体现为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以及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产水服务和水质净化服务评估显示,产水深度普遍高于2012年,氮、磷元素负荷量普遍低于2012年,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明显影响;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结果与产水服务和水质净化服务的变化趋势一致,证实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综上所述,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揭示了影响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种因素,其中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量和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结果可为汉江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类似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宁波四明山区域森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赖承义 左舒翟 +3 位作者 郑小曼 王卫兵 池毓锋 任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121,共11页
【目的】在以提升森林质量为目标的现代森林可持续管理条件下,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对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探明关键修复区域,而且能为优化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本研究构建了生态系... 【目的】在以提升森林质量为目标的现代森林可持续管理条件下,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对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探明关键修复区域,而且能为优化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本研究构建了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改进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评估体系,精确评估了宁波市四明山区域森林服务功能价值2008—2018年的变化趋势。【结果】森林生态修复政策使四明山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1.0%,苗圃、灌木林减少26.9 km^(2),非林地减少12.2 km^(2),修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2008—2018年间四明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从56.0亿元/a变化为57.1亿元/a,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调节水量、释氧、森林游憩、净化水质和林木营养积累提升价值量超过1000万元。2018年7类服务功能价值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涵养水源(39.3%),森林游憩(16.7%),固碳释氧(14.6%),积累营养物质(9.3%),生物多样性保护(8.5%),保育土壤(6.6%),净化大气环境(4.9%);竹林和阔叶林的单位面积价值量高于其他林型,分别为6.6和6.0万元/hm^(2),两种森林类型的总价值量贡献比例为36.1%和32.0%;在森林资源“量”的提升同时,受景观破碎化影响,四明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下降了12.6%,生态系统健康价值由28.0亿元/a下降为24.5亿元/a,因此,基于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加权的价值评估总量为53.0亿元/a,较2008年下降了5.3%。【结论】结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既能体现景观格局结构和生态恢复力的作用,也能量化和评价森林健康状态的效益,可为生态补偿政策和森林资源经营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支撑和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景观指数 价值量评估 景观结构 生态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户多样化生计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关系:以喀拉峻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继然 姚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00-811,共12页
牧户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并且影响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研究揭示草原牧区牧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关系的特征规律对实现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 牧户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并且影响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研究揭示草原牧区牧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关系的特征规律对实现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指数模型分析了喀拉峻190个样本牧户调查数据,探讨了外出务工、经营旅游业、畜牧业生产及旅游畜牧兼业4种生计策略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度;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讨论了4种生计策略牧户生计资本对IDES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得收益差异显著,经营旅游业牧户获益差距最大,其从文化服务中获益最多,户均15564元,从调节服务中获益最少,户均482元;2)不同生计策略牧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旅游畜牧兼业>经营旅游业>外出务工>畜牧业生产;3)不同生计策略牧户的生计资本与IDES的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异,其中社会资本与IDES存在强关联,其他生计资本与IDES存在中度关联。基于此,提出鼓励牧户适度兼业,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健全草原旅游参与机制,增强文化服务依赖性;提高牧户社会资本,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关联性等建议,从而推进生计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策略 生计资本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依赖度指数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