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5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游客感知的沙漠旅游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以图开沙漠旅游景区为例
1
作者 张军谋 左兰 +1 位作者 刘海军 马然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10-5722,共13页
沙漠旅游景区与一般自然风景名胜区和历史人文景区不同,呈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双脆弱”特征。在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战略叠加作用下,文“化”沙漠成为沙漠生态治理需解决的新问题。以图开沙漠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 沙漠旅游景区与一般自然风景名胜区和历史人文景区不同,呈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双脆弱”特征。在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战略叠加作用下,文“化”沙漠成为沙漠生态治理需解决的新问题。以图开沙漠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网络问卷、旅游及自媒体平台评论多源数据,基于游客感知构建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以ArcGIS10.8为研究工具,采用自然断点法制作景区文化服务价值热力图;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分析文化服务价值空间集聚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文化服务价值空间集聚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存在3方面问题:(1)空间布局不均衡、价值链不完整;(2)空间关联性弱;(3)环境影响机制不合理。研究构建了沙漠旅游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和方法,可为沙漠旅游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开发与游客非物质福祉改善提供参考,提高沙漠生态系统对重大文化战略的时空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沙漠旅游 文化服务兴趣位点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东军 钟林生 +1 位作者 杜傲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21-3031,共11页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功能中获得的精神文化惠益。国家公园兼顾科研、教育、游憩等文化服务,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可为国家公园的政策制定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总结生态系统文化...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功能中获得的精神文化惠益。国家公园兼顾科研、教育、游憩等文化服务,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可为国家公园的政策制定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总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内容分类及其价值评估方法,概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主要文化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研究现状,从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转化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分为陈述偏好法与显示偏好法、价值量与物质量方法;国家公园的主要文化服务包括科研、教育和游憩,其价值评估对象及评估内容不断丰富,所用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态势,价值量与物质量的评估结果为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提供多元化视角。丰富多评估对象的案例对比研究、拓展多元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促进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估方法的融合与创新使用,拓展文化服务价值评估的实践指导意义,是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量表研究——基于国家公园游客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良健 章锦河 +3 位作者 马小宾 王培家 王静玮 董盈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310-5321,共12页
国家公园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s)价值的感知有助于从精神层面揭示个体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衡量国家公园CESs价值潜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采用文献回顾、头脑风暴等方法确定... 国家公园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s)价值的感知有助于从精神层面揭示个体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衡量国家公园CESs价值潜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采用文献回顾、头脑风暴等方法确定国家公园游客CESs价值感知构念、指标和量表题项,对所获得的405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生成了“认同学习-情感体验-精神惠益-国家认同”4个子维度和15个题项的国家公园游客CESs价值感知量表。通过实证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研究结果为国家公园游客CESs价值感知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同时可为国家公园生态-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游客 量表研究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经龙 朱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141,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游客提供精神、娱乐等非物质利益是促使游客履行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因素。以...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游客提供精神、娱乐等非物质利益是促使游客履行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因素。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为前因变量,以地方依恋和游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构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是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前因变量;(2)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分别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 地方依恋 游客满意度 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华 付佳琳 +2 位作者 冯艳萍 朱霖 陈雷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4期35-41,共7页
【目的】全面了解天津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和途径。【方法】以天津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绿地分为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采用条件价值法,调查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支付... 【目的】全面了解天津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和途径。【方法】以天津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绿地分为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采用条件价值法,调查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支付意愿;并计算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采用有序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结果】天津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支付意愿率达到了70.57%,平均支付金额为每年59.59元;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总量为9.40亿元,其中,主城区价值为3.42亿元,近郊区为4.08亿元,远郊区为1.90亿元;天津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密度为790元·hm^(-2),其中主城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达到了19783元·hm^(-2),而近郊区为983元·hm^(-2),远郊区仅为249元·hm^(-2);天津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中,占比最高的是休闲娱乐价值,达到了4.98亿元,其后从大到小依次为景观美景价值、教育科研价值、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功能、精神和宗教功能、灵感启示功能;年收入水平、去绿地频率、教育背景、年龄显著影响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论】加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宣传,促进居民对其价值的认识,使居民能够走进城市绿地,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 天津城市绿地 条件价值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VES模型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例 被引量:79
6
作者 霍思高 黄璐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82-3691,共10页
文化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也是连接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重要桥梁。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以规划应用为导向,以Sol VES模型为基础,以专家调查法为补充,以价值指数(VI)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 文化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也是连接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重要桥梁。以浙江省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为研究对象,以规划应用为导向,以Sol VES模型为基础,以专家调查法为补充,以价值指数(VI)评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中部及北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较高,东北部存在一条价值较高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带;(2)牛头山、延福寺、柳城畲族镇—十里荷花等是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较高的热点地区;(3)受访专家认为美学、文化遗产、康养、消遣娱乐价值较为重要,教育、宗教与精神价值重要程度相对较低;(4)6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均与距道路、水体距离呈负相关关系,林地对应的VI范围最广,农田、水域对应的VI相对较高。将评估结果应用于武义县南部生态公园总体规划,为其提出空间布局与环境要素改善等方面的建议。通过本研究发现,SolVES模型与专家调查法相结合是一种适用于规划应用的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可为管理决策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SolVES模型 价值评估 武义县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的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晓彬 姚娟 付鹏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2-890,共9页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人类的价值观与行为紧密相连,是连接自然生态与人类行为的关键纽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音布鲁克为研究区,探讨游客对不同维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水平,并利用结...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人类的价值观与行为紧密相连,是连接自然生态与人类行为的关键纽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音布鲁克为研究区,探讨游客对不同维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水平,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理、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包括地方感、教育价值和休憩价值,游客感知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休憩价值、教育价值、地方感;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排序为废弃物排放>餐食>购物>住宿;地方感和休憩价值的感知水平对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有着正向影响,但教育价值的感知水平与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水平,进而增强其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地方感 教育价值 休憩价值 消费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雯雯 何帅 +4 位作者 郝林华 李晓莉 李文杰 李衍祥 陈尚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124,共6页
海岛生态系统可货币化的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服务和景观价值。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评估海岛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基于相同等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量化假设,构建了海岛尚未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景观价值评估方法,以位于... 海岛生态系统可货币化的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服务和景观价值。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评估海岛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基于相同等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量化假设,构建了海岛尚未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景观价值评估方法,以位于渤海海峡的长岛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9年长岛海岛文化服务价值为860.83亿元,平均分布密度为1.62亿元/km^(2),其中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占28.23%,景观价值占71.77%;(2)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从高到低排序:南部>北部>中部;有居民定居的海岛的文化服务价值大于无居民岛;(3)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消费者剩余是游客旅行成本的2.31倍,是长岛综合旅游收入的3.56倍。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而且开发严重不足,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对未开发旅游资源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转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生态系统 旅游资源 文化服务 休闲娱乐 景观价值 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芷瑜 聂嘉 +1 位作者 孙馨 郭杰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5,共12页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是联结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类福祉。当前,已有学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基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南京市...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是联结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类福祉。当前,已有学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基于游客感知视角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以南京市秦淮风光带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划分游客感知的景区价值维度,并通过旅行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评估景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游客感知价值主要由景区环境、文化遗产和旅游服务3个维度构成,其中景区的整体环境最受游客关注;景区生态文化使用价值高于非使用价值表明景区内游憩资源种类多、旅游开发强度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大;游客感知视角下秦淮风光带生态文化服务评估总价值大于景区实际旅游总收入,说明景区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基于上述发现,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揭示秦淮风光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结构和特点,提出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优化旅游休闲空间、促进景区环境建设等景区品质提升相关建议,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文化风光类景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价值 价值评估 游客感知 因子分析法 秦淮风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秦岭西安段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超群 弋志强 +2 位作者 员学锋 张硕蒙 张莎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归纳了不同尺度下地均ESV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尺度下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地均ESV总体上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具有小分散、大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随尺度降低,其局部越丰富,但整体性降低;(2)2 km尺度适合进行宏观分析和做整体性布局规划,1 km尺度适合进行水域变化对区域ESV影响的研究;(3)格网尺度越小,各影响因素内部差异增加,其整体性特征减少,局部特征差异凸显,空间分异性增强;(4)人类活动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因素耦合作用显著影响区域地均ESV空间分异,随尺度降低,其影响减弱。[结论]秦岭西安段的生态保护要重点关注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的转变,可继续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管控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制定经济发展的布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 秦岭西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文化创意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理——基于多案例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杨毅 贺浩浩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60,共14页
地方文化创意生态系统作为多元主体与外部环境耦合形成的区域价值生产体系,可助推在地文化转变为经济增长引擎,然而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发展难题。援借企业管理学畛域的“资源行动”与“价值共创”构念,剖析甘乐文创、鹅岭贰厂、平遥古城... 地方文化创意生态系统作为多元主体与外部环境耦合形成的区域价值生产体系,可助推在地文化转变为经济增长引擎,然而实践中却面临诸多发展难题。援借企业管理学畛域的“资源行动”与“价值共创”构念,剖析甘乐文创、鹅岭贰厂、平遥古城等典型案例,发现其价值共创机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价值共振构筑生态系统,政府与私人的价值主张融汇是构筑系统的基点,而各类“集体纽带”使多元主体表现出同向的集体性资源行动;二是关系情境形塑资源行动,主体需要依据其所处的“资源产权—价值交互”关系情境权变地择取嵌入式适配、协商式交易、割据式垄断、争夺式提取等行动策略,而前两者是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实现路径;三是共享机制激励价值创造,以工具价值与感知价值的综合分配让个体对所处生态位满意,进而激励其持续参与价值创造活动是系统长久存续的必要条件。由此,生态系统的管理者(政府)、组织者(龙头企业)与参与者(小型企业与个人)应采取和而不同的行动策略以谋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价值共创 资源行动 创意管理 商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12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作用及时空差异特征分析,是指导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对张家界市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对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张家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290.1839亿元减至2018年的289.8530亿元,减少率为0.1140%,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特征;权衡协同关系表明,2002—2018年,张家界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主导关系呈现出协同—权衡—协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度 时空变化 湖南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上海市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识别与优化策略研究
13
作者 干靓 汪钊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在国土空间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评估海岸带现有生态环境,以降低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聚焦如何通过探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 在国土空间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评估海岸带现有生态环境,以降低因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景观生态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是海岸带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聚焦如何通过探究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性,为科学构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安全格局提供支撑,本文以上海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150 m×150 m的评价单元,定量评价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二者的局部空间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景观生态风险区”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但受港口、码头建设活动和海洋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景观生态风险区”承载少量生产活动,受周边景观生态高风险地区影响,生态风险可能增加;“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景观生态风险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集,对原有自然环境改造程度高,对区域生态风险影响程度大;“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景观生态风险区”旅游业发达,游客居民活动频繁,但周围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生态修复项目,生态环境良好。基于以上结果,将上海市海岸带地区划分为生态脆弱保护区、生态涵养防控区、生态风险修复区、生态潜力发展区、生态过渡区5类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为超大城市海岸带生态修复精细化分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关联性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过渡带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模拟:以甘肃省为例
14
作者 唐相龙 蔡乐山 张博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65,共14页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区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利用斑块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LUS模型),除常规的自然演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外,结合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强制约束性内容,设置规划干预情景,预测未来203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需求和空间分布。最后,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甘肃省2020年和未来4种情景下的ESV。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主要是荒漠、戈壁)为主,均分别占3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为“林-田-水-草-沙”之间的转化。(2)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幅为36.29%。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长1 790.23 km^(2)。规划干预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幅为19.90%,草地面积增长1 469.47 km^(2)。(3)自然演化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规划干预情景下ESV分别为3 704.47亿、3 698.08亿、3 730.14亿和3 725.56亿元。规划干预情景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有效兼顾甘肃省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需求。甘肃省应当重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差异,强化河西走廊地区防护林、祁连山国家公园、黄河与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源地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过渡带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剑飞 阳文锐 +3 位作者 李晶晶 沈守云 马力 陈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8,共13页
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水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以北京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2003年、2010年2022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当量... 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生态系统服务水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以北京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2003年、2010年2022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采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两轮城市总体规划以来,1km×1km网格下的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时段内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与非建设用地组分变化相对应,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总量增加了109.46亿元,林地和水域的增加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的关键;(2)从生态系统服务四大类型的价值看,调节功能>支持功能>供给功能>文化功能,调节服务是北京市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3)从空间分布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而且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现为正相关和空间聚集分布,局部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大型湿地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冷点分布范围在逐渐向市中心城区收缩;(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受到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共同作用,其中气温的贡献最大,双因子间的耦合作用增强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的解释力。研究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提出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非建设用地管理建议,可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空间分析 敏感性分析 自然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皖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16
作者 潘泽江 李彦祺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转移矩阵及修正当量因子法揭示了皖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皖南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增加21.62%),耕地...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转移矩阵及修正当量因子法揭示了皖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皖南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增加21.62%),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别减少4.58%、0.52%、1.04%和1.24%,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大幅增加,增幅分别为61.77%和133.57%;ESV总量波动下降,累计减少5.12亿元,水文调节服务价值降幅最大(-3.37亿元),占总降幅的65.4%;ESV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格局高度耦合,高值区集中于南部林地和长江水系,低值区与建设用地扩张轨迹一致;敏感性分析表明,林地(CS=0.477)和水域(CS=0.382)对ESV变化的贡献率最高。未来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实施差异化生态管控策略,推动皖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GIS空间分析 转移矩阵 修正当量因子法 时空分异 敏感性分析 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振 张宇 +2 位作者 郭杰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区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分别为213471.70,340548.34,384726.67 hm^(2),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25.03%,39.93%,45.11%;相较其他3种情景,多目标协同情景维持中等水平生态安全、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相对较为缓和,耕地年均减少109.79 hm^(2),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年均减少量为184.20,8.21,0.70,18.49 hm^(2),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21.39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6.8954亿元,较2020年仅减少1.9386亿元,下降幅度约为耕地优先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1/2。[结论]不同等级生态安全格局对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用,多目标协同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同时,对粮食和生态安全尚不构成明显威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R-FLUS-MarKov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预测--以漓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何英 何文 +2 位作者 王金叶 杨帅琦 姚月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更准确刻画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精度高达83.57%。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集中区位于桂林市辖区、兴安县和阳朔县,多表现为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化。2030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旅游优先情景分别为218.07亿、225.61亿、222.91亿元,较2020年下降了9.02亿、1.48亿和4.18亿元,并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实施生态优先策略后其下降速度放缓。林地是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来源,占比超过80%,耕地和水域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服务价值。生态优先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旅游优先情景次之,自然发展情景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及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SR-FLUS-MarKov模型 多情景模拟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正阳 李志超 +2 位作者 王顺兴 刘领 王艳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基于2018年洛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对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研究基于2018年洛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38582—2020),对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量为3.21×10^(7)t/a,林木养分固持量为8.52×10^(4)t/a,涵养水源量为6.64×10^(8)m^(3)/a;固碳量为2.03×10^(6)t/a,释氧量为2.37×10^(6)t/a;提供负离子量为1.07×10^(26)个/a,吸收污染气体量为8.49×10^(4)t/a,滞尘量为9.50×10^(6)t/a。2018年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84.76亿元/a,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按大小排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林木养分固持>森林游憩。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空间分布均大体呈现西南部>中部>东北部的格局,西南部的嵩县、栾川县和洛宁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占洛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68.73%,东北部的洛阳市区、伊川县、孟津区和偃师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占全市总价值量的6.35%。不同林分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大小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竹林,乔木林价值量为240.78亿元/a,占总价值量的87.98%。乔木林不同优势树种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栎类>刺槐>杨树>其他硬阔类>油松>柏木>泡桐>针阔混交林>其他软阔类>阔叶混交林>落叶松>其他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物质量 价值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萌萌 杨楠 +3 位作者 王轶 刘琼 李小磊 郅二铨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 【研究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黄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热点分析法和生态经济协调模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的高值和低值聚集分布特征及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和经济协调程度,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整体呈增加趋势,ESV由2000年的40217.3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1135.10亿元,其中,草地的ESV值最大,未利用地的ESV最小。②黄河流域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各地级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稳定,整体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各阶段ESV变化率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③2000—2020年黄河流域GDP的增加率远高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率,生态和经济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水平。【结论】2000—2020年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低于GDP,生态与经济协调度较低,未来需要加强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热点分析 生态经济协调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