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特性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1
作者 杜韩初 王军 +1 位作者 王金满 马颖 《地质通报》 2025年第8期1371-1384,共14页
【研究目的】生态保护修复是应对生态系统退化、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其耦合关系在生态修复中具有关键作... 【研究目的】生态保护修复是应对生态系统退化、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其耦合关系在生态修复中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生态保护修复的研究逐渐从单一功能恢复转向多目标综合评估,而现有研究较少综合探讨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基于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梳理生态修复措施的空间尺度差异,分析生态修复如何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三维特性,并研究生态系统三维特性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生态修复通过改善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能够显著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通过总结已有的评价方法和选取指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耦合关系视角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框架。【结论】未来要深化研究生态系统三维特性内部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生态修复对生态系统三维特性的影响机制,加强并优化基于生态系统状况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研究,提出基于三维生态特性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态修复评估方法,以期为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关系及行为准则 被引量:5
2
作者 钟茂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相关文件,将通过“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约束性目标,对全球各主体经济发展中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目的是...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相关文件,将通过“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约束性目标,对全球各主体经济发展中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一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中应遵循:不可超越生态系统承载力和最低安全标准、重要生态功能区永久禁止开发、生态破坏有效修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防范生态风险、生态友好型生产消费等准则;各关联主体之间则应遵循:分担共同而有区别责任、防范“公有地悲剧”和负外部性等公平准则,并在现实发展中探索落实这些准则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文静 张建伟 +3 位作者 邱崇文 包远远 冯有智 林先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0-717,共8页
为探究稻田生态系统微生物学机制,采集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并以相同土壤母质下长期淹水的藕田土壤以及旱作的果树土壤为对照,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基于零模型的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旱作和水旱轮作两个生态系统,由于频... 为探究稻田生态系统微生物学机制,采集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并以相同土壤母质下长期淹水的藕田土壤以及旱作的果树土壤为对照,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基于零模型的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旱作和水旱轮作两个生态系统,由于频繁耕作以及施肥管理等农业措施形成特定的生态位格局,确定性过程主导群落构建。旱作生态系统下确定性过程占78.6%,随机性过程占10.7%;相对于旱作,由于水旱轮作的淹水条件,土壤肥力积累,水体连通性较好等特性导致内部环境变化缓和,其随机性过程(39.3%)影响增加,确定性过程(50.0%)下降;同理,长期淹水的水生生态系统中随机性群落构建(50.0%)成为主导过程。群落构建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因此随机性生态过程的增强进一步增加了细菌多样性以及物种生态网络的交互度和稳定性,增强了微生物抵抗外部环境扰动的能力,该过程有助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微生物生态 群落构建过程 生态系统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尺度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对施肥的一致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晏汝 张建伟 +2 位作者 包远远 林先贵 冯有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揭示土壤微生物响应有助于评估田间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但区域尺度下的指示物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我国亚热带区的6个野外试验站为研究对象,探究长期施用无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土微生物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降... 揭示土壤微生物响应有助于评估田间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但区域尺度下的指示物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我国亚热带区的6个野外试验站为研究对象,探究长期施用无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土微生物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降噪排除由地理分异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随后分析发现长期施肥因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以及有机质含量,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一致变化,门水平上主要增加了绿弯菌(Chloroflexi)、变形菌(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和绿菌(Chlorobi)的相对丰度。与化肥相比,有机无机配施进一步增加了与大分子有机物转化相关以及喜好富营养环境的物种,即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厌氧绳菌(Anaerobes)、褐藻菌(Ignavi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Firmic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施肥 指示物种 农田生态系统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