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长三角核心-边缘区比较实证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 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利用集对分析法、向量自回归、系统动力学仿真等多元集成方法,对比分析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演化机理和路径差异。研究发现:①旅游业能够推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一体化均衡发展,恢复力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②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协同有序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互为非线性动态因果关系,在此非线性复杂自组织力作用下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良好发展趋势。③通过复杂系统多情景模拟,核心区乡村旅游地发展路径以协调发展型或生态保护型为主,边缘区以旅游优先型为主。④驱动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恢复力演化的要素系统具有差异性。在系统层面,生态系统对核心区影响程度最高,社会系统对边缘区的影响程度最高;在因素层面,生态因素是影响核心-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的共同要素,核心区能够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生态韧性,边缘区能够利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而均能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地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演化差异 核心-边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阈值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雷逸甦 粟晓玲 +2 位作者 褚江东 张特 刘雨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56,共12页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latitude of ecosystem resilience,LER)的月尺度生态需水评估方法计算19822020年植被月适宜生态需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及相应的生态缺水量,并与土壤水分特征值法(characteri... 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latitude of ecosystem resilience,LER)的月尺度生态需水评估方法计算19822020年植被月适宜生态需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以及相应的生态缺水量,并与土壤水分特征值法(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oil water,CVSW)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的水分盈亏关系。结果表明:LER法和CVSW法计算结果相近,但LER法具有更大的生态需水阈值区间;天然降水基本可以满足植被的基本生存,但无法满足正常生长需求;LER法的适宜需水条件下,各植被生长期总体处于缺水状态,缺水严重程度排序为灌木林>其他林地>疏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有林地,全部植被生长期总适宜生态需水量为3.7×10^(8)m^(3),亏缺水量为1.2×10^(8)m^(3),同一植被亏缺水量基本符合春秋多、夏季少的规律;最小需水条件下,只有其他林地存在生长期缺水情况,全部植被生长期总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8×10^(8)m^(3);在缺乏土壤水分数据的干旱地区,LER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生态系统恢复力 干旱区植被 石羊河流域 PENMAN-MONTEITH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娇 陈海 +1 位作者 王佳宇 白晓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县级行政单元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根据恢复力测度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元(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及三元(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从区域层面揭示其2000—20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进一步探究二元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变化的数量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陕西省社会、经济恢复力增长显著,生态恢复力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由0.303上升至0.779。(2)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均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子系统南高北低的协调发展差异减弱,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子系统形成中部低南北高的协调发展格局,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维持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二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在数量及空间上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有较大的正向关联性,以高-高、低-低类型评价单元在省域北部、中部的集中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协调发展 双变量相关性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庚 曹银贵 +3 位作者 罗古拜 况欣宇 黄雨晗 王舒菲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508-513,共6页
当前全球危机频发,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使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如何应对这些威胁,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目前对生态系... 当前全球危机频发,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使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如何应对这些威胁,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目前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内涵、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做出总结。关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大多为概念研究与案例分析,相关概念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根据其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开展恢复力评价是案例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遥感为获取指标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在评价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定量化问题、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恢复力 内涵 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时空分异研究--以安徽境内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王群 杨万明 +1 位作者 朱跃 杨兴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0-1038,共9页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2008—2017年安徽境内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采用障碍度模型揭示恢复力影响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1)时序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中低阶...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析2008—2017年安徽境内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过程,采用障碍度模型揭示恢复力影响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1)时序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中低阶段。其中,社会子系统恢复力整体微升,局部年份有突变;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发展逐年提高;生态子系统恢复力"上升-下降-上升"反复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2)空间变化上,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上呈"极低-较低-中等"递进发展,各县(市)由分化到趋同,中部最快,南北均衡并进。其中,社会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相对较弱,部分相邻区域阶段一致,总体北部快于南部;经济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较强,连片提升,进度相似,总体南部快于北部;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空间关联性居中,部分区域短时间内步调一致,总体南慢北快。(3)旅游发展、人地关系、生态环境是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县(市)越临近,影响因素相似度越高,但随地势复杂性增加,相似度由北至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安徽大别山区12个贫困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新北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
6
作者 杨柳 李继光 《现代园艺》 2023年第5期3-6,共4页
选取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植被丰富度等要素,对常州市新北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评价,揭示常州新北区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的空间分异情况,并明确生态系统恢复力较低区域为重点生态修复区。研究结果为新北区识别生态问... 选取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植被丰富度等要素,对常州市新北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评价,揭示常州新北区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的空间分异情况,并明确生态系统恢复力较低区域为重点生态修复区。研究结果为新北区识别生态问题,落实重点修复区域提供一定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恢复力 常州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以水而定”的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潜力评价——以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为例
7
作者 刘鑫 韩宇 +2 位作者 李永红 李丽娟 刘焱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8-2876,共9页
水约束下的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基于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PML)模型和“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VORS)框架,从土地利用和植被双重条... 水约束下的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基于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PML)模型和“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VORS)框架,从土地利用和植被双重条件评估和预测五种恢复情景下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特征,探究人类活动较弱的SSP126情景和人类活动强烈的SSP545下乡镇尺度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对活力和生态系统服务有较强的正向作用,人类活动较弱的土地利用恢复对组织力影响不大。(2)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健康的积极影响大于土地利用恢复,人类活动越强烈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消极作用越大;土地利用恢复-植被不恢复-SSP126情景和土地利用恢复-植被不恢复-SSP545情景两种情景下分别增加3km^(2)和2km^(2)生态系统健康良的斑块面积。(3)土地利用不恢复-植被恢复情景对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作用更大。生态系统健康提升高潜力乡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南部,北部和东部提升潜力低。基于“以水而定”的生态系统健康潜力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未来生态恢复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以水而定 旱区 彭曼-蒙特斯-勒宁(Penman-Monteith-Leuning PML)模型 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Service VO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荒漠河岸林生态恢复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爱红 程勇 +2 位作者 李卫红 朱成刚 陈亚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0-628,共9页
生态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未受损前状态的能力,研究生态恢复力可为有效应对外界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对过去20 a近河岸荒漠河岸林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塔... 生态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未受损前状态的能力,研究生态恢复力可为有效应对外界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对过去20 a近河岸荒漠河岸林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河段4个时期(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和2016—201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均值以及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状况,得到了不同时期不同河段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结果表明:(1)2016—2019年具有最大的NPP均值和最大值,与2006—2015年相比,生态系统恢复力较大,但略小于2001—2005年。(2)上段2011—2015年恢复力最大,中、下段2016—2019年恢复力最大,上、中和下段2006—2010年恢复力最低。(3)输水20 a后,上段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较中、下段好。(4)生态恢复是相对于某种状态而言的,生态输水后前10 a生态恢复力较低,表明生态系统不容易恢复到未退化状态,而后10 a生态恢复力较大,说明生态系统越来越接近未退化状况,植被整体生长状况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恢复力 稳定性 抵抗力 荒漠河岸林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平原地区生态本底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9
作者 兰晓华 丁程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24-29,共6页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3个角度开展泰州市生态本底现状评价,识别泰州市国土空间生态本底特征。研究表明: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生态敏感性高-生态系统恢复力差的地区分布在兴...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3个角度开展泰州市生态本底现状评价,识别泰州市国土空间生态本底特征。研究表明: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生态敏感性高-生态系统恢复力差的地区分布在兴化市里下河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岸线沿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生态敏感性高-生态系统恢复力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靖江市和泰兴市西南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生态敏感性低-生态系统恢复力高的地区分布在兴化市东北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低-生态敏感性低-生态系统恢复力低的地区分布在市域中北部。国土空间本底现状评价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为后续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规划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本底现状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系统恢复力 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