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现象学方法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被引量:17
1
作者 曾繁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现象学与生态美学都是通过"直观"悬搁了工具理性的各种观念,产生了生态美学的崭新的"家园意识",是对"无家可归性"、"无机性"与"疏离性"的否弃,走向人与自然统一的"家园性"、"亲密性"、"有机性"与"生命性"等新型的审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直观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家园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现象学:生态哲学的新路向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玲 王现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体论的生态自然观,而且在承认自然固有价值的条件下,能够充分说明人的道德主体合理性。生态现象学在自然观、价值论、方法论方面已经不同于生态伦理学,它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态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态现象学 生活世界 意向性理论 内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作为生态美学基本哲学立场的生态现象学 被引量:7
3
作者 曾繁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5,3,共10页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了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型哲学。从其发展来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早期的生态现象学,到海德格尔已经是成熟形态的生态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是生态现象学的新发展。生态现象学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方法与根本途径,胡塞尔、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也使生态存在论美学逐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生态美学 现象学悬搁 诗意栖居 肉身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价值的疏离与回归--论生态现象学“生活世界化的自然” 被引量:4
4
作者 穆艳杰 胡建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3,共9页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自然”概念——“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将自然原初的被隐匿了的价值意义重新凸显出来,以引导人类走上通往与自然和解的道路。生态现象学的自然观念既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来谈生态保护,也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将自然仅仅看作是工具价值层面“为我而生”的对象性存在。“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在“此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照面的,承载着各种价值意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所真切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生态现象学试图借助“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的“基底样式”,推动人类在“遭遇自然”—“体验自然”—“审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赋予自然以人性的同时,重新唤醒人性的生态化一面,进而引导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的现代人类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生活世界化的自然” 生态审美意识 自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生态美学的方法论基础——对生态现象学方法的补充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丽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自然构成人类限制性条件的理解。在生态美学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可分为人与人、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解决生态美学困境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对话 家园意识 生态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现象学与价值观的生态涵育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6,共7页
生态现象学以现象学为理论基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借助“描述”“悬置”等现象学方法,以消解主客二元对立以及弥合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沟为己任。其立足于人类主体“此在”的生命体验,以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亦即生态价值观引导囿于工具... 生态现象学以现象学为理论基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借助“描述”“悬置”等现象学方法,以消解主客二元对立以及弥合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沟为己任。其立足于人类主体“此在”的生命体验,以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亦即生态价值观引导囿于工具理性的人性向“生态人性”复归,以期达致海德格尔所憧憬的“诗意栖居”的生活世界。可以说,生态现象学所内蕴的价值观念为我们重新看待、处理在世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有机关联提供了新的致思理路,从而使价值观的生态缺失问题得以解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生态价值观 生活世界 意向性活动 生命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生态现象学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现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3,共5页
生态现象学从现象学出发,试图用现象学方法来描述人类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原初经验,这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同时,现象学也试图通过自身的人文主义向度对生态哲学的自然主义倾向加以校正。这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继环境伦理学... 生态现象学从现象学出发,试图用现象学方法来描述人类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原初经验,这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同时,现象学也试图通过自身的人文主义向度对生态哲学的自然主义倾向加以校正。这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继环境伦理学之后,西方哲学所开发出来的看待环境问题的新维度。生态现象学通过把自己的描述建立在经验上,以克服环境伦理学在建立人与自然关系上所遇到的难题。生态现象学在方法论方面还有一些难题,但是它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已经为这门学科的可能性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自然主义 原初经验 遭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视野中的审美经验——以现象学为基点
8
作者 孙丽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0-42,47,共4页
生态视野中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类有限性的终极原因,认为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通过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人类就可达到是人类与自我和解。
关键词 家园意识 生态现象学 有限性 生态环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以身-心关系论
9
作者 支运波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459,465,共6页
生态美学的学科史可上溯到自然美,其生态中心主义观、突破二元论以及认为现象即为美的思想可从杜威和梅洛-庞蒂那里找到理论根据。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以及倡导的公民环境主义等具有生态审美特征,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旨在寻求身体在... 生态美学的学科史可上溯到自然美,其生态中心主义观、突破二元论以及认为现象即为美的思想可从杜威和梅洛-庞蒂那里找到理论根据。杜威的自然经验主义以及倡导的公民环境主义等具有生态审美特征,而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旨在寻求身体在世界(环境)中安置的努力则使生态学获得了现象学的支撑。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范式,也须要批判性地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生态现象学 身-心 杜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美学与道教修炼 被引量:2
10
作者 James Miller 孙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36,共9页
道教修炼可以作为一种培养生态敏感性的方法。在西方重写环境保护主义的传统中,梅洛-庞蒂认为身体构成了现象学经验的基础,但他没有发展出内在身体的观念,舒斯特曼则提倡一种身体美学,以之作为训练身体体验世界的方法。而在道教传统中,... 道教修炼可以作为一种培养生态敏感性的方法。在西方重写环境保护主义的传统中,梅洛-庞蒂认为身体构成了现象学经验的基础,但他没有发展出内在身体的观念,舒斯特曼则提倡一种身体美学,以之作为训练身体体验世界的方法。而在道教传统中,修习者则通过修炼来改进和提高内在身体的体验及其与世界的联系。道教修炼关注内部身体丰富的知觉经验,旨在消融身体与世界之间经验上的界限,并创造出身体与世界彼此融合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成为生态敏感性的美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身体美学 内在身体 生态敏感性 上清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