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都市区城市群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应对策略
1
作者 殷鲁秦 金佳莉 +5 位作者 姜莎莎 古琳 孙睿霖 陈玉飞 史依凡 杨玉坤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综合分析城市组团之间生态空间、森林质量与景观风貌、外来入侵植物、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城乡居民生态福祉、平原村庄风貌等9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群域区生态共建共享共治、中心区生态空间查漏补缺、核心区生态服务能力提升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挖潜4方面的森林应对策略,以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协同、助力美丽杭州湾建设、构建宁波都市区生态安全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都市区 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
2
作者 刘彦良 邱晓坤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3期173-175,共3页
秦岭地区受森林退化、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这些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结果表明,过度开发、采矿、过度砍伐和开垦等活动是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 秦岭地区受森林退化、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为改善这些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结果表明,过度开发、采矿、过度砍伐和开垦等活动是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恢复森林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监管和宣传等方法是解决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生态环境问题 对策分析 水土流失 过度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三峡时代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3
作者 周薛玲 成萧尧 +1 位作者 季亚辉 景晓菊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0期83-86,共4页
随着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标志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建设期正式步入后三峡时代的运行管理期。在后三峡时代,三峡工程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建设期同样艰巨,且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本文根据国内... 随着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标志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由建设期正式步入后三峡时代的运行管理期。在后三峡时代,三峡工程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建设期同样艰巨,且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本文根据国内外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现状和重点,对后三峡时代存在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消落带、生物多样性降低及水体污染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落实库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优化水沙调度方案、加强消落带危岩体动态监测、健全流域生态调度机制、深化水体污染系统防治等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三峡工程延续工作提供借鉴,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三峡时代 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43
4
作者 韩双宝 李甫成 +10 位作者 王赛 李海学 袁磊 刘景涛 申豪勇 张学庆 李长青 吴玺 马涛 魏世博 赵敏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1019,共19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问题 水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煤矸石堆放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综述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伟 赵仁鑫 +4 位作者 孙文惠 包玉英 王立新 高伟男 薛石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6,共6页
综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矸石排放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较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治理煤矸石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在煤矸石山生态重建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环境 草原生态系统 煤矸石 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潜在影响初探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杰峰 王小文 +2 位作者 卓悦 杨楠 来雪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以及工程性缺水对该地区发展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等加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实施居民避让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解决陕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损失估算 潜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原因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33
7
作者 马全林 孙坤 王继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4-68,共5页
石羊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 ,在河西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该流域出现森林面积减少 ,雪线上升 ,水土流失加重 ,地下水位下降 ,水体污染 ,水质恶化 ,荒漠化蔓延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到... 石羊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 ,在河西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该流域出现森林面积减少 ,雪线上升 ,水土流失加重 ,地下水位下降 ,水体污染 ,水质恶化 ,荒漠化蔓延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到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团结。为实现流域生态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应坚持“南保水源 ,中建绿洲 ,北治风沙”的基本原则。对流域大系统 ,要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完善政策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宣传 ,提高流域民众的生态意识 ,加强生态建设工程的科技支撑。对流域南部祁连山区 ,要加强林区管理 ,理顺体制 ,加强山区植被保护和建设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调整水库 ,减少汛期蓄水。对中部绿洲 ,要发展二三产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加大节水力度 ,实施外流域调水工程。对北部荒漠区 ,要恢复、重建退化固沙植被 ,退耕还草还荒 ,严禁新的土地开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 石羊河流域 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蔡德所 马祖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两者生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漓江流域 生态分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子田 郝瑞彬 沈方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生态问题,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膜污染等面源污染问题以及乡镇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生态问题,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膜污染等面源污染问题以及乡镇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环境立法、加强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等几点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科学 可持续发展 综述 生态环境问题 对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岸带研究II——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安鑫龙 齐遵利 +1 位作者 李雪梅 张秀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967-11969,共3页
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是目前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近海富营养化、石油污染、生物资源破坏、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海水入侵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我国海岸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给出了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海岸带可持... 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是目前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近海富营养化、石油污染、生物资源破坏、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海水入侵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我国海岸带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给出了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加快制定并完善一整套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策是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 可持续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东胜 李秀芹 +2 位作者 彭晓鹃 高阳 江志华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主要阐述了大亚湾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策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生物群落组成明显小型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衰退:红树林和珊瑚礁面积锐减,生态服务功能衰退,沿岸滨海... 主要阐述了大亚湾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策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生物群落组成明显小型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衰退:红树林和珊瑚礁面积锐减,生态服务功能衰退,沿岸滨海湿地萎缩:生物生境遭破坏导致生物量下降:营养环境恶化导致赤潮频发.并就因开发建设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调整和控制各种开发活动,为受损海湾生态环境的修复重建和持续利用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问题 调控策略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型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苏维词 张军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45-450,共6页
三峡大坝建成及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高达30m的消落带,形成一个巨大的河道型的周期性湿地生态系统。根据三峡水库的蓄水规划及河道型消落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在三峡水库(重庆段)运行过程中消落带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 三峡大坝建成及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高达30m的消落带,形成一个巨大的河道型的周期性湿地生态系统。根据三峡水库的蓄水规划及河道型消落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在三峡水库(重庆段)运行过程中消落带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消落带土地利用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回水顶托区形成近岸污染带,船舶航行造成的水体污染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消落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梯度开发,建设生态屏障带;实施城镇污水、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控制工程,发展环境友好型循环生态农业;建立基于3S技术的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监测预警系统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消落带 生态环境问题 防治对策 三峡水库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城市建设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季斌 孔军 孔善右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阶段性特征。以南京市为例,归纳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了成因。最后基于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艾比湖沿岸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强 陈正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5,共3页
艾比湖沿岸作为新疆干旱区生态系统中内陆封闭绿洲子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大规模的水土开发的进行,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原理为指导,构建基本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果反馈关系,在结构和关... 艾比湖沿岸作为新疆干旱区生态系统中内陆封闭绿洲子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大规模的水土开发的进行,产生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原理为指导,构建基本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果反馈关系,在结构和关系的基础上,对艾比湖沿岸绿洲子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艾比湖沿岸 生态环境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土地整理的时机分析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娟 曹明明 +1 位作者 李双江 孙小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2-354,共3页
在明晰土地整理及其时机分析定义的基础上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对关中地区土地整理的时机做出评价。首先采用位序标准化法和极值标准化法分别处理 ,然后用层次分析法 (AHP)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 ,最后得到各地区的总分值 ,按从高到低的... 在明晰土地整理及其时机分析定义的基础上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对关中地区土地整理的时机做出评价。首先采用位序标准化法和极值标准化法分别处理 ,然后用层次分析法 (AHP)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 ,最后得到各地区的总分值 ,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西安地区 ,咸阳和渭南 ,宝鸡和铜川。认为政府可以此为依据 ,做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政策调整以引导政府以外投资的方向。最后阐述了土地整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整理过程中所忽略的坟茔地整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时机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 坟茔地整理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媛 盛珊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3-157,共5页
为促进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重建,结合我国21世纪的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宏伟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对贵州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水、大气、生活垃圾、人口... 为促进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重建,结合我国21世纪的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宏伟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对贵州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水、大气、生活垃圾、人口和光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贵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喀斯特 生态环境问题 重建对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诚 李进参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0,共5页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具象,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看,其形成机制和根源有经济、文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明确环境产权,培养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多元利益主...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具象,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看,其形成机制和根源有经济、文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明确环境产权,培养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共构的环境制度目标,疏通环境诉求渠道,促进和维护环境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 双重具象 形成机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华章琳 柳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0-155,共6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为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中国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呈现出影响局部稳定的新趋势;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为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中国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呈现出影响局部稳定的新趋势;中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价值观的偏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坚持红色建设的同时加强绿色建设,以及借助于群众的力量,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群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1
19
作者 冯宗炜 冯兆忠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467-469,共3页
分析了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湖水水面下降,水质恶化;草地退化日趋严重,“草原三害”面积不断增大;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项防治对策:(1)提高广... 分析了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湖水水面下降,水质恶化;草地退化日趋严重,“草原三害”面积不断增大;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项防治对策:(1)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2)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概念引入到流域的治理中;(3)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4)大力发展林-草间作,增加植被覆盖度;(5)尽快组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生态环境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春艳 吴佩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0,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学术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围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解决路径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等方面予以综述,以期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和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村 生态环境问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