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守法促进路径选择——以执法促规范主义守法之审视
1
作者 黄秀蓉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31,共13页
我国环境守法现有的主要样态是工具主义守法,面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暴露出其内在不足。通过执法过程促进规范主义守法,是因应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而构建执法、守法“一体化”体系的关键,也能有效回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对环境守法... 我国环境守法现有的主要样态是工具主义守法,面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暴露出其内在不足。通过执法过程促进规范主义守法,是因应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而构建执法、守法“一体化”体系的关键,也能有效回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对环境守法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此,环境法有必要在“规划法学”的认识方法论下,迈向“精巧规制”,将说服作为所有执法活动的基础环节,强调守法帮助关系并且发挥第三方参与的守法促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执法 规范主义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转型政策能否改善资源型地区的环境质量?——基于缓解资源依赖的视角
2
作者 田蓬鹏 潘子纯 朱玉春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0,共12页
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的范畴,提出以可持续转型政策缓解资源依赖,推动其绿色转型。文章基于2005—2022年中国112个资源型与171个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识别可持续转型政... 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的范畴,提出以可持续转型政策缓解资源依赖,推动其绿色转型。文章基于2005—2022年中国112个资源型与171个非资源型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识别可持续转型政策对资源型地区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探讨资源依赖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可持续转型政策能够通过缓解资源依赖,改善环境质量;这一过程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大作用机制实现;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政策的环境改善效应有着显著差异,且存在动态异质性。拓展性分析发现,为发挥可持续转型政策的最大效用,应将资源依赖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转型政策 资源型地区 环境质量 资源依赖 环境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志雄 张久玥 陈红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保障。论文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指标体系,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指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保障。论文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治理指标体系,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指标,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保障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具有中介作用。最后建议各地区加大绿色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各部门注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环境治理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现状及治理对策
4
作者 米娜丝 洪丽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62-164,共3页
鹤岗矿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矿业城市,经历了长期的煤炭开采活动后留下多处废弃矿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调查和分析鹤岗矿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不同生态修复方法的实施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 鹤岗矿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矿业城市,经历了长期的煤炭开采活动后留下多处废弃矿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调查和分析鹤岗矿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不同生态修复方法的实施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改善矿区周边土壤结构、水质环境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修复 土壤质量 水质环境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植管理模式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5
作者 李冶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20-123,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不同玉米种植管理模式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作物生长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其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耕作模式虽有较高的产量,但长期使用易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免耕和精... 该文通过分析不同玉米种植管理模式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作物生长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其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耕作模式虽有较高的产量,但长期使用易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免耕和精准农业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水分管理效率,并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此外,还通过探讨不同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适合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管理策略,在农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应根据具体地区的生态特点与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管理模式,以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农田生态环境 土壤质量 水资源利用 生物多样性 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80
6
作者 郭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共5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不同区域间的自然禀赋差异非常大,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存在巨大挑战。首先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土环境和能源环...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不同区域间的自然禀赋差异非常大,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存在巨大挑战。首先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水土环境和能源环境等角度研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状况。其次,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沙空间分布不均衡、环境污染风险加剧和跨区域的综合管控机制不完善等角度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从加快顶层战略设计、建立区域协同治理框架、完善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机制、健全水沙调控机制、推进生态保护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 生态质量稳中向好 被引量:1
7
作者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3-3,共1页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23年,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全面提速增效,开启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2...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23年,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全面提速增效,开启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2.76万km^(2),较2022年减少2.58万km^(2),减幅0.97%,减少量和减幅均有所扩大,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由2022年的18.74%下降到18.43%,水土保持率由72.26%提高到7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状况 水土流失防治 侵蚀面积 生态质量 动态监测 保护治理 持续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启示
8
作者 江华锋 任晓鸿 祁晓岩 《西北人口》 2006年第5期50-53,共4页
日本随着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环境保护职能在以环境省为主体的环保组织体系的成功运作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许多先进经验。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对我国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必要... 日本随着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环境保护职能在以环境省为主体的环保组织体系的成功运作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许多先进经验。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对我国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初步的操作设想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宝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深入探讨了土地整治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多方面作用,包括提高耕地质量与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人居环境以及增强区域应对自然灾害与生态风险的能力。同时,直面土地整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 深入探讨了土地整治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多方面作用,包括提高耕地质量与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人居环境以及增强区域应对自然灾害与生态风险的能力。同时,直面土地整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资金短缺、规划不合理、生态修复难度大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规划科学性、推进生态修复技术创新等。通过全面分析土地整治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旨在为推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环境改善 耕地质量 生态修复 城乡用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城市化质量评估方法优化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舒 穆怀中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5期105-113,共9页
为了在城市化质量评估中侧重性体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构建耦合生态环境要素的城市化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辽河流域地区为例,定量分析城市化发展质量并分析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耦合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质量和生... 为了在城市化质量评估中侧重性体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构建耦合生态环境要素的城市化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辽河流域地区为例,定量分析城市化发展质量并分析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耦合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期协同变化趋势不同,辽河流域地区城市化水平逐年递升,生态环境质量则波动式变化;纳入生态环境要素的城市化质量评估能够更为全面综合体现城市化发展状况,并能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生态环境改善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晓莉 《农技服务》 2008年第10期139-139,150,共2页
介绍了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质量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 被引量:4
12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1-791,共1页
生态环境部在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3年以来的空气治理成效和主要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报告》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党的... 生态环境部在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3年以来的空气治理成效和主要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报告》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亲自推动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进程全面提速,通过法制建设、科技支撑、综合减排、管理创新、社会共治等五个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 质量改善 生态环境 空气 大气污染治理 污染防治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意义和途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庆国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4期106-106,共1页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鉴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意义,需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宏观引领作用,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科研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鉴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意义,需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宏观引领作用,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科研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研发速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技术含量;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执法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 农业 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经济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吕晓英 吕胜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4-220,共7页
我国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重大挑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活动和政策制定需要相应... 我国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重大挑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活动和政策制定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撑。因此,系统地探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经济机制,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活动的效果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动因、主体、保障、条件、手段和原则等方面,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经济机制概括为利益驱动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经济约束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和协调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持续发展 经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保护与修复 促进新疆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俊煜 冉丽 《新疆林业》 2022年第4期4-6,共3页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天然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全区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4800万hm^(2)(7.2亿亩,含兵团3000万亩),居全国第3位,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6,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34.4%。草原是新疆陆地生态系...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天然草原面积辽阔、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全区天然草原可利用面积4800万hm^(2)(7.2亿亩,含兵团3000万亩),居全国第3位,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6,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34.4%。草原是新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牧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特定的生存区。本文系统分析了新疆草原资源管理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及建议,为新疆草原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善 草原总面积 草原生态环境 资源管理 天然草原 野生动植物 对策及建议 保护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03
16
作者 徐燕 周华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工作 ,是资源开发利用 ,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 ,进而对当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述 ,总结了国...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研究工作 ,是资源开发利用 ,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 ,进而对当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评述 ,总结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维春 刘明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3766-3767,共2页
在对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分区的基础上,针对各区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具体改善途径。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持续发展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会源 牛萍 白志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31-233,共3页
西北地区水源枯竭,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因素,提出合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经济可行,是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个途径;全民节水,科学配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侧面;理顺管理关... 西北地区水源枯竭,用水浪费,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西北区域经济发展关键因素,提出合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经济可行,是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个途径;全民节水,科学配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侧面;理顺管理关系,优化配置水资源,综合治理,确立生态农业,涵养水分,改善生态环境,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启动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之计,通过以上途径,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支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合理 开发利用水资源 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支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绒山羊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利民 赵虹 +2 位作者 姜怀志 宋亚琴 赵云娇 《家畜生态》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通过对中国产绒山羊的品种及产区生态环境的分析,阐述了绒山羊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提出了我国绒山羊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绒山羊业 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品种 产区 产绒量 饲养模式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草——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20
作者 马志新 《国土绿化》 1999年第5期39-40,共2页
很久以来,人们对种草存在着一种偏见。以为改善生态环境只有种树,往往是一边在种树。一边在锄草。不仅在田同耕作的农民们不断要锄草,学校里的学生、机关里的职员、部队里的战士,每年要在学校、机关、兵营里锄草不止。可见人们对草的偏... 很久以来,人们对种草存在着一种偏见。以为改善生态环境只有种树,往往是一边在种树。一边在锄草。不仅在田同耕作的农民们不断要锄草,学校里的学生、机关里的职员、部队里的战士,每年要在学校、机关、兵营里锄草不止。可见人们对草的偏见是由来已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重要途径 豆科牧草 改善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地上部分 半干旱地区 《吕氏春秋》 人工草地 耕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