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3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彦淖尔市积极推进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
作者 白敬 张丽红 《内蒙古林业》 2011年第6期47-47,共1页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第八大淡水湖,湿地总面积600平方公里,库容量3亿立方米。
关键词 乌梁素海 综合治理工程 生态环境 淡水湖泊 黄河流域 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的综合治理技术探析
2
作者 马小龙 《当代农机》 2025年第7期109-110,共2页
为分析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的综合治理技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综合治理技术在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仅凭单一的治... 为分析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的综合治理技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综合治理技术在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仅凭单一的治理技术,难以提升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的效果和速度,应用综合治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河湖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技术 地下水超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 模型的海岛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3
作者 华倩宇 陆雍容 +1 位作者 周志平 熊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0,共4页
我国沿海及岛屿区域正加速推进海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但现有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存在显著缺位,难以匹配海岛水利水电工程快速发展需求,制约绿色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对此,基于生态环境效应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 我国沿海及岛屿区域正加速推进海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但现有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存在显著缺位,难以匹配海岛水利水电工程快速发展需求,制约绿色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对此,基于生态环境效应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包含完整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实现指标权重赋值与生态环境效应量化评估。海南大隆水利枢纽实例应用表明了该体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水利水电工程 生态环境效应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研究
4
作者 宋菲 吴松 《花卉》 2025年第8期154-156,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生态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一直对林业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规模持续扩大,成效显著。因此,...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生态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一直对林业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规模持续扩大,成效显著。因此,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期望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 影响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前后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继鹏 龚磊强 +1 位作者 王晓龙 万荣荣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733,共18页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在洪水调蓄、水资源供给、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前后鄱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三峡工程建...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在洪水调蓄、水资源供给、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前后鄱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后,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鄱阳湖在水文情势方面呈现出枯水期提前、湖区退水速率加快、泥沙由淤积转为冲刷状态、倒灌天数和流量显著减少等特征;湖区水质整体呈稳中向好态势,但局部水域仍存在蓝藻水华暴发风险;水生生物面临鱼类多样性下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趋低的问题;湿地生态方面主要表现出洲滩植被分布向湖心区下延,越冬候鸟总数量保持稳定但少部分种群数量下降。已有研究多为基于湖区周期性的生态观测数据进行的趋势性分析,定量化的分析与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定量甄别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分量及其过程机理方面的研究极为缺乏。因此,极有必要持续开展鄱阳湖水文情势与生态环境长期演变观测与研究,借助多维模型精准评估不同水文情势下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等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大型通江湖泊的科学调控与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鄱阳湖 水文情势 生态环境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晗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3期64-66,共3页
农村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人为开发等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实现农... 农村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人为开发等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落实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简要概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书面参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护好美丽的家园,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余海霞 来勇 +2 位作者 李晓龙 胡斐 曹飞凤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90-94,共5页
以杭州市"五水共治"打造的生态示范河道为研究对象,围绕城市河道治理内容及河道特点,遵循综合性、针对性、代表性、完备性、数据可达性等原则,构建了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并构... 以杭州市"五水共治"打造的生态示范河道为研究对象,围绕城市河道治理内容及河道特点,遵循综合性、针对性、代表性、完备性、数据可达性等原则,构建了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模型;对杭州市5条生态示范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水平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中暴露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 五水共治 生态环境效应 指标构建 效应评估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与应用——源于重大科技工程与新型举国体制的碰撞与实践
8
作者 李海生 王丽婧 +2 位作者 薛婕 张文杰 邹天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7-1096,共10页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的双融合新态势,科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服务解决区域系统性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研究着眼新时...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的双融合新态势,科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服务解决区域系统性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研究着眼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辨析了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概念与时代内涵;立足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巨系统特点,系统阐述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科技工程管理5大基本特征、重大科研活动管理5大壁垒等难点问题;在传统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构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形成“1+X”DSE体系架构及组织方法等理论。京津冀区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相关案例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1+X”组织模式,实现了“大兵团协同作战式”科技攻关,打破了重大科研活动中以往存在的组织、区域、信息、技术和学科壁垒,实现了科技协同创新,促使形成科研紧密嵌入式的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重大科技工程 生态环境 “1+X”模式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小兵 王海滨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16-17,23,共3页
新时期,黄河水利设施对防洪减灾及粮食安全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推动各领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断体现。近年来,我国对黄河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持续增强,建设规模和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的实施... 新时期,黄河水利设施对防洪减灾及粮食安全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推动各领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断体现。近年来,我国对黄河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持续增强,建设规模和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的实施势必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理,则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要使水利设施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必须将水利设施建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从而达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保理念,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被引量:20
10
作者 徐黎 李光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对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现状调查研究后认为 ,丹江口水库上游的生态质量不能满足中线工程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遏制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水源地应当从南水北调大局出发 ,全面启动丹江口水库上游生态治理工程 ,并积极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 对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现状调查研究后认为 ,丹江口水库上游的生态质量不能满足中线工程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遏制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水源地应当从南水北调大局出发 ,全面启动丹江口水库上游生态治理工程 ,并积极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替代产业 ,并建议妥善解决移民问题 ,解决生态建设的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源头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晓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66-168,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工程施工 生态环境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延安市为例探讨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2
作者 李贝 张起明 +4 位作者 温倩倩 康晶 王刚 季红超 罗海江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根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为研究区,探讨了2006年以来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双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生空间”变化的... 根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及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为研究区,探讨了2006年以来城镇化与生态工程双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三生空间”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006—2022年,“三生空间”变化的总体特征是林地生态用地增加、农业生产用地和草地生态用地减少,“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整体上呈现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的特点,林地生态用地大范围增加,中心城区的其他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增加明显。受“三生空间”变化的影响,延安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西南部和东南部生态环境质量升幅较大,而以宝塔区为代表的中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下降为主。从生态贡献率看,延安市生态质量的改善大于退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向改善。由此来看,多因素作用下,区域“三生空间”的变化具有鲜明的空间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监测、评估,确保“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城镇化 生态工程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晓杰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3期73-75,共3页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工程建设阶段,需依靠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工程建设对周围地质、水资源、植被的负面影响。首先简要介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水资源浪费、植被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工程建设阶段,需依靠合理的设计方案降低工程建设对周围地质、水资源、植被的负面影响。首先简要介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水资源浪费、植被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接着提出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的策略,包括绿化措施、坡面措施、水土流失控制、完善排水以及水土检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包括构建科学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强对地质与动植物的保护、积极宣传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运用生态修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14
作者 刘伟 白萍萍 张金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8-79,共2页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确保民众福祉安全至关重要,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就可能导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确保民众福祉安全至关重要,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就可能导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如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监管;2)增强环保意识;3)配备完善的生态环保设施;4)加强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5)提升公众环保意识;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监督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关系
15
作者 程兰花 杨显明 王桂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2-201,共10页
论文以青藏高原209个县区为例,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探析人类工程活动强度(H)与生态环境质量(E)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青藏高原整体H与E均提升,西宁市及周边一直是H增长的热点区,2010后逐渐演变为E降低的冷点区,拉萨... 论文以青藏高原209个县区为例,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探析人类工程活动强度(H)与生态环境质量(E)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青藏高原整体H与E均提升,西宁市及周边一直是H增长的热点区,2010后逐渐演变为E降低的冷点区,拉萨市及周边逐渐成为H增长的热点区,2010年前E已明显降低,之后得到缓解;空间上,东南区域为高—高、低—高聚集区,西北区域为低—低、高—低聚集区,高—高、低—低聚集区呈扩张态势,低—高、高—低聚集区呈收缩态势,二者标准差椭圆重心均位于偏东南区域,且重心迁移具有一定同向性;东南部区域H的提升对E的提升产生明显负向影响,西北部区域H长期处于“较弱”水平,多呈正向影响,多数县区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与E呈协调发展态势,但城镇化与E的协调性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工程活动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关系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16
作者 付柯锦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2,150,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水质安全,发展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等举措可以从根源上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基于生态旅游发展论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4个方面对水源区生态旅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水质安全,发展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等举措可以从根源上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基于生态旅游发展论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4个方面对水源区生态旅游创新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水源区生态旅游创新发展要遵循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的四大基本原则,最后从七大方面论述了水源区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 创新发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优化对策
17
作者 顿少忠 李凤丽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49-5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整治工程作为改善河道功能、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各地广泛开展。然而,此类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基于此,该文首先深入剖析了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整治工程作为改善河道功能、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各地广泛开展。然而,此类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基于此,该文首先深入剖析了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质、生物多样性、河道系统等方面;其次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规划与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运行期的生态监测与管理,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一系列优化对策;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优化对策的有效性。该文为实现河道整治工程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工程 河流生态环境 影响 优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措施
18
作者 赵曜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5期56-58,共3页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建设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该文从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水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农田景观破碎化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建设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该文从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水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农田景观破碎化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预防保护、生态修复、监测评估和管理保障的全过程生态保护技术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实践表明,构建系统的保护体系、实施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对于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林业种植工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分析
19
作者 詹进伟 汪云仙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7期16-18,共3页
林业种植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包括土壤管理(松土除草、地表覆盖、酸碱度调节等)、水分与养分管理(科学灌溉、精准施肥、有机质提升)、生长空间优化(合理间伐、修枝整形、多层林分结构构建)、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林业种植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包括土壤管理(松土除草、地表覆盖、酸碱度调节等)、水分与养分管理(科学灌溉、精准施肥、有机质提升)、生长空间优化(合理间伐、修枝整形、多层林分结构构建)、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这些技术要点共同保障幼林成活率,促进森林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林业种植工程 幼林抚育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研究
20
作者 张泽锋 《绿色中国》 202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和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工程建设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在水文循环、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和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工程建设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在水文循环、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策略,旨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平衡,为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