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法治创新论纲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忠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9,共8页
我国新时代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面临着三大矛盾,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需求和法治创新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法治创新的需求和法制与治理不平衡不... 我国新时代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面临着三大矛盾,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需求和法治创新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法治创新的需求和法制与治理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法治创新的视角切入,三大矛盾应分别向宪法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实现、行政法上环境事权的分配与再分配、环境法上领域法的系统作为进行转折。生态环境法制的完备化、执法的严格化、司法的专门化、守法的普遍化构成了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法治创新路径的总体谱系,而“生态环境监管委员会组织法”则为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法治创新路径提供了具体承载,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法治创新路径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法治创新 生态环境监管委员会组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石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5,共8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复杂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也走过了40年的历程,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务院整合成立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对...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复杂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也走过了40年的历程,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国务院整合成立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对生态环境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本文从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机构改革、拓宽监管主体、完善政策法规、提高监管费用和加强监管手段等方面全面回顾了40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内容,总结改革成果与经验,分析监管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诸如横向职能分散、纵向监管乏力和监管主体结构失衡等。最后,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从生态环境政策、监管网络、队伍建设和监管主体等方面对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生态环境监管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管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治理 被引量:23
3
作者 方卫华 李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0-227,共8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战略目标。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着不同主体间难以协调、制度难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战略目标。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着不同主体间难以协调、制度难成体系、信息数据不共享等碎片化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以整体性、系统性取向的治理范式,对于解决当下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分析当前生态环境监管中出现的碎片化表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监管理念、监管制度、监管主体、监管技术方面提出我国生态环境监管整体性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管 碎片化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管应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1,共2页
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一直存在价值理念冲突、监管部门职能重叠、职责不清、各方利益争夺难以协调等问题,由此导致监管的"碎片化"。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成由"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需要政府强化生态监... 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一直存在价值理念冲突、监管部门职能重叠、职责不清、各方利益争夺难以协调等问题,由此导致监管的"碎片化"。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成由"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需要政府强化生态监管理念,完善法律机制,整合部门职能,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管 碎片化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研究热点及发展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倪好郎 唐晓岚 高军 《广东园林》 2020年第6期35-40,共6页
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背景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进入体系建设的实操阶段。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建设,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中文文献1485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梳理了文献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 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背景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进入体系建设的实操阶段。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建设,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中文文献1485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梳理了文献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研究现状呈现出政策导向、领域拓宽、信息化监管的特点,同时监管体制、内容、指标、方法不断创新升级。建议重视趋势导向,构建重点区域监管网络;完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内容;加强技术引进,推动监管方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环境监管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湖南省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思瑶 《绿色科技》 2020年第4期30-32,共3页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建立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各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环境监管效率排名靠前的市州是张家界市、湘潭市、娄底市、郴州市、长沙...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建立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生态环境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各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生态环境监管效率排名靠前的市州是张家界市、湘潭市、娄底市、郴州市、长沙市。不同市州可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从监管投入、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管 三阶段DEA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生态环境监管变革的应用与展望
7
作者 周俊 周立万 徐水健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210-214,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在生态环境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正成为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在地市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应用潜能,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执法、环境质量预警监管、“三线一单”管理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在生态环境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正成为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在地市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应用潜能,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执法、环境质量预警监管、“三线一单”管理系统治理等核心应用场景中创新实践的方向。通过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在推进人工智能与生态环境监管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进程中,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分批分步实施、强化人才培养、完善法律规制等针对性措施,对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态环境监管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与监管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卞正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5-350,共6页
我国西部地区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辨析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矿产资源概况与开发特点... 我国西部地区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辨析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矿产资源概况与开发特点,剖析了矿山土地毁损、生态完整性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等主要生态环境损害问题与不利影响,并从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健全国家层面的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制定西部地区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的监测、风险评估、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专项规划,以及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责任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损害 生态环境监管对策 中国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五号”卫星生态环境领域应用前景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少华 刘思含 +2 位作者 吴迪 吴艳婷 刘芹芹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3期115-120,共6页
2018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搭载了6台有效载荷。文章通过研究载荷的指标特征,结合国家生态环境管理的重点工作,分析了"高分五号"卫星在中国空气质量、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大气... 2018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是中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搭载了6台有效载荷。文章通过研究载荷的指标特征,结合国家生态环境管理的重点工作,分析了"高分五号"卫星在中国空气质量、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湖库水质、饮用水源地安全、面源污染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土壤污染地块、矿产开发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程度等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生态红线监管、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监管工作,以及在对中国环保督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环境执法和应急工作中的遥感应用潜力,为"高分五号"卫星发射后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升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生态环境监管 “高分五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首次出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10
《农村百事通》 2022年第8期25-25,共1页
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出台。《规划》将以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打造“绿富美”生态乡村为目标,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记者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出台。《规划》将以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核心,以打造“绿富美”生态乡村为目标,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水平。该《规划》是四川首次出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五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 五年规划 《规划》 新闻发布会 生态乡村 农村生态环境监管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监管系统框架设计与建设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锋 余瑞 +2 位作者 张倩 殷亚秋 黄麟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90-200,共11页
利用智慧化监测手段对国家公园进行实时、长期监测,评估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实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也是国家公园精细化和动态化监管的基础。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国家公园... 利用智慧化监测手段对国家公园进行实时、长期监测,评估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实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也是国家公园精细化和动态化监管的基础。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的资源禀赋与基础设施现状,提出了国家公园智慧化建设框架、监测指标体系及监管体系构建方案。具体包括指标监测、状态评估和系统分析三个耦合模块,即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地面生态、环境、气象等要素站点监测及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围绕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构建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指标监测体系;依托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运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国家公园监测数据分析和系统应用。系统集成应用以监测先行、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为导向;以服务国家公园监管业务创新、构建面向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智慧监管为宗旨,全面推动实现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信息监测体系与管理业务支撑体系“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网络 大数据技术 生态环境监管 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
12
作者 徐立忱 《农家致富》 2024年第24期51-51,共1页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三季度数据,江苏省1.54万个行政村中已有9422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1.2%,较“十三五”末提升30.1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三季度数据,江苏省1.54万个行政村中已有9422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1.2%,较“十三五”末提升30.1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监管 管控 新闻发布会 十三五 季度数据 行政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自然资源审计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基于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25
13
作者 唐勇军 赵梦雪 王秀丽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4,共9页
自然资源审计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应用和延伸,自然资源审计框架的探讨对于自然资源审计技术的形成、指导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并落实自然资源审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自然资源审计对象和内容,构建了企业、政... 自然资源审计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应用和延伸,自然资源审计框架的探讨对于自然资源审计技术的形成、指导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并落实自然资源审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自然资源审计对象和内容,构建了企业、政府、CPA"三位一体"的自然资源审计理论框架,并提出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的自然资源审计实践路径:树立协调理念,发挥企业、政府、CPA协同效应,调整自然资源和生态监管部门职责;树立创新理念,探索自然资源审计新方法;树立绿色理念,开展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跟踪审计和合作审计;树立开放理念,引入现代风险导向观;树立共享理念,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自然资源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新理念 自然资源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十九大报告 生态环境监管 环境审计 政府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梦犀 易小理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立足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共享、自主设计,实地建立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家公园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集全方位、智能化、科技感为一体的“... 立足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共享、自主设计,实地建立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家公园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形成集全方位、智能化、科技感为一体的“一中心、两平台、三网、四系统”架构模式,成为代表云南省自然保护地信息化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领域高水平的的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文中分别对总体框架中“一中心”、“两平台”、“三网”、“四系统”的具体内容和功能进行了详尽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 大数据中心 生态环境监管 数据统计分析 自然保护地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