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评价及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建林 李莉 +3 位作者 浦国佳 金雅薇 马艳玲 苏营营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0期206-208,共3页
针对嘉兴市2017年和2018年的生态环境EI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2018年,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均为良,指数分别为64.4和62.7,影响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原因为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偏低,而污染负荷指数较高。为此,... 针对嘉兴市2017年和2018年的生态环境EI指数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2018年,全市的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均为良,指数分别为64.4和62.7,影响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原因为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偏低,而污染负荷指数较高。为此,提出了在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注重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继续深化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推进结构减排工作;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 嘉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和GIS支持下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宋述军 柴微涛 周万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四川省...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四川生态环境分为5级,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盆地好于山区,三州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大。这与四川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因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也与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理前后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及原因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沛 徐海量 +2 位作者 杜清 赵新风 凌红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4-178,184,共6页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针对和田河流域在综合治理前后生态环境变化的问题,以1990年、2000年、2010年7—8月份三期的Landsat-TM和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为依据,借助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针对和田河流域在综合治理前后生态环境变化的问题,以1990年、2000年、2010年7—8月份三期的Landsat-TM和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为依据,借助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综合治理前后林草地面积及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得到如下结论:(1)综合治理后,天然林草地面积减少幅度加大,人工林地面积快速增加;(2)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下降幅度分别为0.1%和1.19%;(3)耕地大面积的扩张是天然林草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环境状况变差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地面积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耕地扩张 和田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强 陆荫 +1 位作者 杨青 张正煜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6期24-25,共2页
指出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补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调节区域气候等功能。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对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通... 指出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补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调节区域气候等功能。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对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指数计算,得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2017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结果表明: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63.56~72.89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部属于“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甘南 藏族自治州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
5
作者 鲍秋萍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3年第3期14-16,30,共4页
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以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为依据,对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的生态环境... 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以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为依据,对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82.67,总体生态环境状况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一号02C卫星的县域生态环境遥感调查 ——以普格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慧 张景华 张建龙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0期144-150,共7页
以资源一号02C卫星PMS数据为主要的数据源,对四川省普格县开展了县域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工作,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评价指标分析研究区内的生物、植被、水资源、土地以及环境污... 以资源一号02C卫星PMS数据为主要的数据源,对四川省普格县开展了县域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工作,选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评价指标分析研究区内的生物、植被、水资源、土地以及环境污染等情况,建立了针对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的普格县土地利用一级类遥感解译标志.遥感数据调查的结果主要用于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建立.最后评价结果显示普格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82.08,评价等级为优,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佳.研究表明,使用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准确、真实、有效地反映县域生态环境状况;国产卫星数据获得容易,成本降低,其中资源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能够很好的满足县域遥感生态环境调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一号02C卫星 生态环境遥感调查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江仕嵘 童亚文 +2 位作者 刘耀华 张青峰 洪波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88,共4页
为评价秦岭国家植物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分布特征,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EI)和遥感生态指数法(RSEI)对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国家植物园EI为72.80,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功能相对稳定;北部S107省道、... 为评价秦岭国家植物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分布特征,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EI)和遥感生态指数法(RSEI)对秦岭国家植物园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国家植物园EI为72.80,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功能相对稳定;北部S107省道、光头山、田峪河生态环境质量差,首阳山、晏家山生态环境质量好。EI方法分析的结果可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评价,而RSEI方法可对分布状况进行评价,这2种方法的结合可为定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提供良好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评价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TM5卫星遥感影像的江都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8
作者 陈志芳 童桂凤 马德高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5期191-193,共3页
通过对江都市landsatTM5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室内目视判读解析,得到2006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状况,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江都市2006年、201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63.4和66.33,生态环境状况为良好,|△EI|值为2.93,2010年生... 通过对江都市landsatTM5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室内目视判读解析,得到2006年、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状况,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江都市2006年、2010年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63.4和66.33,生态环境状况为良好,|△EI|值为2.93,2010年生态环境状况比2006年略微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植被覆盖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以来我国生态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贵华 王业耀 +3 位作者 于洋 刘海江 王刚 罗海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多源卫星影像融合遥感监测技术,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利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限制指数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以面积加权平均实现尺度转换,采用一... 采用多源卫星影像融合遥感监测技术,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利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限制指数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以面积加权平均实现尺度转换,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斜率(θslope)分析“十三五”以来我国生态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生态质量状况优良、一般、较差的国土面积占比分别为46.6%、22.2%、31.2%。2016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幅度为0.24,其中北京、河北、辽宁、上海、宁夏等省份的增加趋势比较显著,对应的θslope分别为3.01、1.02、1.04、1.89、1.2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呈略微增加、明显增加、显著增加的县域数量分别为271、545、287个,面积占比分别为10.5%、19.8%、5.5%,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黄土高原、三江源地区、秦岭山地、东部平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其中:黄土高原、三江源等地区生态质量提升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整体绿化程度明显改善,林草等生态用地恢复面积显著增加;东部平原地区生态质量提升主要是因为我国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后,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水、气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生态系统胁迫压力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县域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技术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玥 王春霞 何新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9,共6页
以往种植结构优化研究通常以经济效益最大为主要适用条件,对生态效益的侧重度较低,不适用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基于节水灌溉技术下构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以新疆石河子灌区为研究区,以不同灌溉技术比例下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 以往种植结构优化研究通常以经济效益最大为主要适用条件,对生态效益的侧重度较低,不适用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基于节水灌溉技术下构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以新疆石河子灌区为研究区,以不同灌溉技术比例下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农业种植总面积、农业种植用水量等常规约束条件中增加了综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计算,并以此评价优化结果的生态效益,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结果表明,与现状年相比较,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比例的下降,灌区主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少,最低减至2.83×10 4 hm^-2;当膜下滴灌技术应用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为0.84和0.82时,经济效益分别增长了0.05%和降低了0.5%,保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此时综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也较高,分别为22.58和22.94,有利于绿洲灌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此2种膜下滴灌技术应用比例0.84和0.82条件下,灌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分别为:膜下滴灌面积小麦1 100.0 hm^-2、玉米2 373.3 hm^-2、棉花 17 286.7 hm^-2和桃子728.0 hm^-2,其他灌溉技术小麦206.7 hm^-2、玉米453.3 hm^-2、棉花3 293.3 hm^-2和桃子140.0 hm^-2;膜下滴灌面积小麦1 073.3 hm^-2、玉米2 320.0 hm^-2、棉花16 713.3 hm^-2和桃子710.7 hm^-2,其他灌溉技术小麦233.3 hm^-2、玉米506.7 hm^-2、棉花 3 666.7 hm^-2和桃子153.3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种植结构 优化模型 膜下滴灌 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石河子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踔厉守护深圳“绿肺”和后花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林业工作纪实
11
作者 钟家明 金凯曼 《国土绿化》 2022年第10期12-13,共2页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物种类多样。辖区森林面积22515.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49%。辖区内两个陆域自然保护地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和大鹏...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物种类多样。辖区森林面积22515.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49%。辖区内两个陆域自然保护地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和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陆域面积的65%。大鹏新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和“保护优先”战略,选择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全新道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自独立测评以来连续七年在广东省125个县级评价单元中排名第一,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是深圳名副其实的“绿肺”和“后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自然保护地 大鹏半岛 生物种类 大鹏新区 陆域面积 森林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