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颜世强 范继璋 石玉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1,共3页
为了遏制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势头,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资源与生态农业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运用地质科学、农业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认为黄河三角... 为了遏制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势头,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资源与生态农业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运用地质科学、农业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认为黄河三角洲是在海洋动力与河流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受特殊的海、陆、河与湿地相互交替演化且相互制约的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尤其是不科学的掠夺性资源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引发了土壤盐渍化、土壤沙化、土壤沼泽化、水土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海咸水入侵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改变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甚至方向。采用专家模糊聚类法把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划分为3种类型、11个地质环境单元,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环境治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监测等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灾害 环境演化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调控防治艾比湖流域沙尘天气灾害的设想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 陈正江 高凡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4,共3页
针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灾害,分析其成灾原因及发生规律。从改变水量分配时间格局的角度,分析入湖水量季节调控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方案。具体为通过人工引、蓄水设施将秋、冬季入湖地表径流蓄积起来,在春季大风、沙尘多发季节注入湖中,... 针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灾害,分析其成灾原因及发生规律。从改变水量分配时间格局的角度,分析入湖水量季节调控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方案。具体为通过人工引、蓄水设施将秋、冬季入湖地表径流蓄积起来,在春季大风、沙尘多发季节注入湖中,减少此时沙尘天气的发生。确定春季所需补充的水量,先以湖区地形图为基础建立湖区数字高程矩阵,然后回归计算湖面面积与湖水体积对应函数,此时根据实测的当年春季湖面面积即可算出达到预定湖面面积所需水量。按照此方案修建人工引、蓄水设施并实施调控后,既可以治理流域沙尘天气,又可最大限度节省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调控 生态环境灾害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城市雨水资源利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莹 李鹏 《山东水利》 2005年第10期4-4,6,共2页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雨水资源利用 地下水位下降 生态环境灾害 地面下沉 城市建设 雨水资源化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持续发展机理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向东 《规划师》 1995年第3期30-34,共5页
一、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哲学思考1.人类该从生态环境灾害恶梦中惊醒。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尼亚出现人类聚居地,就是古城市刍形。那时人类活动极为有限,对生态环境损害“微不足道”,维系了环境清新,生态苍葱。步入现代,科技猛进,工业倍增... 一、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哲学思考1.人类该从生态环境灾害恶梦中惊醒。约6000年前美索不达尼亚出现人类聚居地,就是古城市刍形。那时人类活动极为有限,对生态环境损害“微不足道”,维系了环境清新,生态苍葱。步入现代,科技猛进,工业倍增,城市数量增加,规模膨大,在与自然对抗观念误导下,走上“物欲至上,精神低下”迷途,必然加大自然资源耗用强度;加之用后排放“三废”的“叠加影响”,势必超出“环境容量”“生态载力”限度而呈环境生态破坏加剧态势。“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持续发展 环境容量 良性运行机制 抗灾建设 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灾害 生态破坏 “软”环境 生态环境损害 子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荒漠化的预测及防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峰 尚永升 刘玲 《山西建筑》 2006年第21期80-81,共2页
解释了土地荒漠化的概念,介绍了荒漠化的国家评价尺度,根据土壤荒漠化的现状,阐述了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地质灾害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