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蓝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1,共3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从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从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取向选择
2
作者 王干 孙琨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7,共16页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生...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速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不断优化。“十五五”时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需实现从“污染治理”到“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转向、从“政策驱动”到“法治化、市场化”的制度创新、从“末端治理”到“智慧化全过程管控”的技术驱动转变、从“规则接受者”到“治理引领者”的国际社会角色变化、从“碎片化管理”到“系统化治理”的治理效能转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
作者 吕英宝 张立秋 +1 位作者 贾真 封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 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梳理,系统总结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实践研究,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各省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包括地方法治实践、生态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制度建设、体系有效性4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包括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参与能力3个二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下共设置三级指标17个,四级指标33个。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可以客观评价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状况。并以北京市2016—2021年的数据为案例,对北京市6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关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快速提升,然而地方立法和公众参与仍是发展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式治理视域下中国河长制的创新类型--基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多案例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郝郁青 李靖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0-302,共13页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河流天然具有的流动属性必然涉及跨越区域和超越主体的治理方式。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河流污染所折射出的问题早已超越环境、经济和民生的范畴,但面对各流域发展不平衡、治理主体...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河流天然具有的流动属性必然涉及跨越区域和超越主体的治理方式。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河流污染所折射出的问题早已超越环境、经济和民生的范畴,但面对各流域发展不平衡、治理主体各自为政、监管标准参差不齐等问题,水治理却陷入“越治理,越污染”的怪圈。为此,党中央多次强调“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也提出了环境污染精准治理、统筹管理和协同控制的具体策略。而“河长制”作为水治理的新型行政模式,亦可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小窥大的重要窗口,完全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的发展需要。为更好地探究河长制在实践中的发展,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类型学分析方法,搜集中国各地“河长制”的创新实践,利用质性分析软件RQDA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最终从战略层、决策层、执行层确立法律依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三大框架,并在此框架之下对各地案例进行分类描述,以期归纳总结运动式治理视域之下“河长制”在各地的创新类型及其展开逻辑。研究发现,法律在战略层面为“河长制”机构的设立及其权力运作提供依据,组织结构在决策层面对“河长制”的权限进行灵活调整,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则在执行层面将“河长制”的施政意图落到实处。可以说,河长制在水污染领域的有益探索,在为政府治理与改革总结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运动式治理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特征、推进思路和关键任务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红帅 董战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150,共13页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伴随国家战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推...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任务。伴随国家战略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呈现一系列新特征,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新的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先导性课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强调形成与治理任务和治理需求适配的治理能力,要求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重视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科学精准、加强空间治理、强化法治保障、深化国际合作,具体可遵循“深化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基础支撑”框架确定关键任务,以形成多方共治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 被引量:31
6
作者 丁霖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环境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以威慑式执法为主,执法实践陷入执法者与违法者对立冲突之困境,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向新的执法方式转变和发展。随着环境立法的发展,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 环境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以威慑式执法为主,执法实践陷入执法者与违法者对立冲突之困境,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向新的执法方式转变和发展。随着环境立法的发展,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府管制到政府与社会二元合作模式,再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互动模式的转变,形成了新时期社会共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社会共治理论相契合。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构建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系统提供了互动前提与理论支撑。以此为基础,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行政机关让渡权力空间,以吸纳企业协商和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治理现代化 环境行政执法 社会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行政处罚裁量的规制——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框架 被引量:9
7
作者 丁霖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面对日益激增的环境风险,立法规制局限、司法规制消极、行政规制乏力,难以规制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更增加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难度。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筑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主体结构,为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制提... 面对日益激增的环境风险,立法规制局限、司法规制消极、行政规制乏力,难以规制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更增加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履行难度。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筑的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主体结构,为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制提供了新的框架。在此三元结构框架下,以传统行政理论为基础,可以形成行政自制、协商规制、社会规制,共同作用于环境行政全过程,规范并制约环境行政处罚裁量的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处罚 裁量规制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协商规制 社会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信息披露的融资效应--来自重污染企业的证据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政大 李凤 赵雅婷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环境信息披露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2009-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揭示了其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的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 环境信息披露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2009-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揭示了其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的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债权融资是主要方式,债权融资的来源是金融负债,而非经营负债;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提高企业社会声誉,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外部金融机构的信任,进而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贷款;环境信息披露的融资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点,在高成长性企业、中小企业和弱环境规制地区企业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融资效应 金融债务 声誉效应 投资决策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