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态环境损害预防与救济中的行政代履行:功能定位与规范调适 |
徐以祥
马识途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4
|
|
2
|
浅析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策略 |
胡滢紫
|
《绿色中国》
|
2025 |
0 |
|
3
|
从损害救济到风险预防: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中禁止令制度的适用范式重构 |
赵世博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25 |
0 |
|
4
|
公、私法协动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检视——基于6省“磋商办法”与30份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
高伍俊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25 |
0 |
|
5
|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行政主导的局限及其优化 |
刘启源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1
|
|
6
|
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之主体制度 |
楚道文
唐艳秋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0
|
|
7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问题分析与路径探究 |
包美玲
张强
洪慧
裴云霞
邓俊
孟凡瑶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8
|
我国生态环境民事预防性救济体系的建构 |
曹明德
马腾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6
|
|
9
|
国有自然资源损害与生态环境损害诉讼救济方式的整合与重塑 |
冯汝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23 |
6
|
|
10
|
论生态环境损害的行政命令救济 |
徐以祥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9
|
|
11
|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体系化构建——以公私法协动为视角 |
彭中遥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9
|
|
12
|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仲裁 |
王岚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13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优先论”之思辨——兼论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顺位问题 |
朱谦
谌杨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6
|
|
14
|
中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模式选择 |
郁兴康
|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
0 |
|
15
|
跨界海洋环境损害预防性救济的体系整合 |
马得懿
陈璐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6
|
反思和厘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本真”--以其适用范围为切口 |
李树训
冷罗生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17
|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模式与难点 |
赵小姣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8
|
人工影响天气损害的法律救济与预防 |
张勇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9
|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程序构造--从损害救济模式向风险防控模式的转向 |
苏和生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7
|
|
20
|
预防性不作为诉讼研究 |
章志远
朱秋蓉
|
《学习论坛》
|
2009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