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样带生态环境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岳书平 闫业超 张树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以生态要素区划为基础,依据自然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的特点,运用经验判别法和RS与GIS技术进行生态...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以生态要素区划为基础,依据自然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的特点,运用经验判别法和RS与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综合区划,将中国东北样带分为5个生态环境区,命名方式采用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干湿状况+土地利用组合状况。即:长白山中低山湿润针阔混交林生态环境区、牡丹江-辽源低山丘陵湿润农林交错生态环境区、大青山-大黑山山前台地湿润半湿润农业生态环境区、松嫩平原半湿润半干旱农牧交错生态环境区、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干旱半干旱牧业生态环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区划 区划指标 RS和GIS技术 中国东北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态环境分区的数量化方法─—以鞍山市为例
2
作者 常禹 苏文贵 高俊山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5年第1期60-62,共3页
运用聚类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18个指标和78个分区单元,将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划分成8个区,作出分布图,并分别给出了各分区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生态环境区划 聚类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保护修复格局识别
3
作者 廖常左 李睿达 吴彦灵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范式,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哈尼梯田的精细化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助力实现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元阳县为研究对象,整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 【目的】构建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范式,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哈尼梯田的精细化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助力实现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元阳县为研究对象,整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和景观连通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地,结合生境质量倒数构建生态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及节点,构建其生态安全格局,提出整体性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元阳县共有180个生态源地,面积为552.8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4.98%,集中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县国有林场,是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和敏感区。2)识别323条生态廊道,长度为717.93 km,保障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识别生态夹点91个,总面积为5.49 km^(2),多位于生态廊道间,是未来优先保护区域;生态障碍点100个,总面积为3.45 km^(2),位于生态廊道周边或生态源地边缘,据此划分不同级别的未来重点修复区域。【结论】构建以“青山绿水林田为基础,一带两轴六区多核为一体”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格局,量化“山-水-林-田”要素的协同关系,划定保护与修复区域、提出治理策略,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推广的“系统识别-空间优化-格局划定”技术框架。未来需结合区域特征优化参数体系,构建动态适应性管理模型,重点解决保护修复措施的空间适配性与时序协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农业文化遗产 整体性保护修复 生态环境区划与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生物学
4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有机污染物 生态 制革污泥 红树林区 中科院 环境科学 生态环境区划 污水排放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