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姜昀 王文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均属建立区域空间分区体系的举措,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衔接内容和衔接技术不清晰等问题,亟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均属建立区域空间分区体系的举措,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衔接内容和衔接技术不清晰等问题,亟须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管理要求、技术逻辑、主要成果等方面的异同,分析总结地方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衔接实践。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的基本理念相同,共同维护发展保护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各有侧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管控目标是环境质量,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目标是用途管制,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和用途管制成果,可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和管控要求完全一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分析结论、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成果,可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在优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时更多考虑生态环境约束,在政府招商引资阶段,二者协同发力,共同保障项目选址科学、布局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国土空间规划 底线约束 用途管制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实践探索——以邹平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燕 杜超 +4 位作者 刘军 林靖华 王龙飞 胡丙鑫 郭二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是“双碳”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邹平市为例,评估研究区域内重点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用清单网格化的方式识别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双高值区域,构建碳...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是“双碳”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邹平市为例,评估研究区域内重点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用清单网格化的方式识别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双高值区域,构建碳污一体化清单;运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手段开展碳汇空间研究,识别碳汇重点区域与重点种类;针对重点行业,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措施库,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分级指数法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性,提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建议。结果显示:2020年邹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约为5867万t,热电联产、炼焦、铝冶炼加工等为重点行业;全市在韩店镇、魏桥镇、长山镇、高新街道等重点区域存在4处碳污高排放物网格,电解铝、焦化等重点企业集中了大部分碳污排放;2020年邹平市平均植被碳汇强度为364 t/(km^(2)·a),年植被碳汇量为45万t,碳汇主要集中在九户镇、码头镇、魏桥镇和临池镇,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系统类型,在各管控单元中应根据区域行业特点与植被碳汇类型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工艺升级改造、林地碳汇提质增效等措施。本研究提出的减污降碳协同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技术路径,为减污降碳协同要求结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源头防 分级指数法 准入清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实践探索——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3
作者 薛强 于雷 +5 位作者 李敏辉 牛韧 廖程浩 蒋楠 路路 秦昌波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是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融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基于GIS空间统计方法构建了大气污染物... 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是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融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和成果基础上,基于GIS空间统计方法构建了大气污染物和CO_(2)排放清单,使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大气污染物和CO_(2)的减排量,使用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相对程度评估方法评估了措施协同性,构建了本地化的减污降碳措施库,使用CMAQ模型评估了措施优化后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效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减污降碳协同管控重点区域位于增城区南部,重点行业包括热电联产、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摩托车整车制造等。2)基于产排污系数法、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相对程度评估指数等方法,定量评估了措施的协同减排量和协同性,构建了12项本地化的减污降碳措施,其中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涂装工艺升级、低氮分级燃烧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等措施展现出较好的综合减排效益。3)基于GIS空间映射识别方法,识别了5个有待优化的环境管控单元,重点和一般管控单元分别为3个、2个。4)通过CMAQ模型对清单优化前后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了纳入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后的直接减排效益和间接的空气质量改善效益。SO_(2)、NO_(x)、颗粒物以及VOCs的减排量分别为76、288、58、139 t,CO_(2)减排量为53万t。空气中PM_(2.5)、SO_(2)、NO_(2)浓度分别下降了0.254、1.844和2.893μg/m^(3)。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减污降碳 协同管控 技术路径 准入清单优化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的动力机制、运行模式与优化进路
4
作者 司林波 萧欣茹 高林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7,共17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三线一单”为基础框架,形成覆盖全域、贯穿全程、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黄河流域在坚持管控单元内精细化治理的同时,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是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基于PSR模型、SFIC模型...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三线一单”为基础框架,形成覆盖全域、贯穿全程、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黄河流域在坚持管控单元内精细化治理的同时,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是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基于PSR模型、SFIC模型和空间治理理论构建“压力结构过程空间”四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的多维动力源及互动逻辑。研究发现,压力维度通过生态承载阈值与政策刚性约束形成原始驱动力,结构维度依托制度设计实现治理网络重构,过程维度通过动态传导链推动管控工具创新,空间维度作为情境调节器提升地理属性与治理策略的适配性,四维动力通过“压力输入结构重构执行反馈空间调适”的互动逻辑形成非线性协同动力机制。通过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段及全流域层面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实践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黄河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生态红线+制度刚性约束型”“资源约束+政策压力驱动型”“空间优化+数字赋能驱动型”三类协同模式,黄河流域整体宜采取分区差异化管控协同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从具有全流域普适规律特征的一般共适路径和适用于不同区段的差异化情境路径两个方面探寻优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三线一单”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管控协同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整体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应然逻辑与实践进路——基于“结构—功能—过程”的分析框架
5
作者 司林波 裴索亚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8,共12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美丽中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应该是什么样以及现实怎么样”等基础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解答。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历史...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美丽中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应该是什么样以及现实怎么样”等基础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尚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解答。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历史考察,揭示出逐步走向“整体性”是体系演化的重要趋势。通过结构功能主义与SFIC模型的协作过程构建出“结构—功能—过程”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从系统结构关系、功能维度呈现、动态协作过程三个维度呈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应然图景。但实践中该体系在结构配置、功能耦合与过程协同等关键维度上,仍普遍存在碎片化困境。为此,从构建权责共担的协同架构,夯实集成化的支撑基础,强化反馈导向的协作闭环入手,方能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从“有形”走向“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整体性治理 结构—功能—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基本逻辑、运行样态与法治进路 被引量:7
6
作者 秦鹏 徐燕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共14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特色制度创新,不仅是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实践范例。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逻辑论证和运行观察,发现:作为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的基本性制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根植于空间转向理论,蕴含着深厚的空间治理逻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实现空间正义为价值目标,法治化是其制度发展的应然理路;法制供给滞后、法律内容残缺、配套机制缺失是掣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战略实施和制度转型的主要动因。因此,提出要在明确立法策略的基础之上,按照内外在机理构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法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国土空间 三线一单 空间正义 行政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敏 徐茂蓉 +1 位作者 阳攀登 王丙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8-1542,共5页
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已进入落地实施、体系完善阶段的大背景下,构建一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评估和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区域环境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兼顾科学性、... 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已进入落地实施、体系完善阶段的大背景下,构建一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评估和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区域环境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兼顾科学性、系统性、可量化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生态环境系统改善、资源效率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4个维度15项具体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某沿海城市为案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反映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实施后的主要成效,评价结果可信。研究结果为地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绩效评估指标的体系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视域下中国能源碳减排测度及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慧 耿婷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58,共13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重要方案。为使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地从省域层面因地制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本研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遴选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指标,运用K-...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重要方案。为使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地从省域层面因地制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本研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遴选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指标,运用K-means空间聚类法从“面”上剖析了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分布格局。为提高碳减排分区管控政策的适用性,本研究进一步聚焦“点”上,对经聚类后的5类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测度分析,实现了由“面”及“点”多维度揭示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空间异质性,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分区域推进“双碳”战略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适宜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碳减排 区域差异 空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应用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唐丽云 陈海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3-588,共6页
以“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在应用中呈现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注重空间管控、强调系统管控、筑牢生态优先理念、落实陆海统筹管控5个方面的特点。但是在应用中也面临着缺乏... 以“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在应用中呈现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注重空间管控、强调系统管控、筑牢生态优先理念、落实陆海统筹管控5个方面的特点。但是在应用中也面临着缺乏立法支撑、环境质量底线未有具体环境要素的量化应用、在环评中衔接不足、在环境监督执法中未得到普遍落实、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不顺畅等诸多挑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加快分区管控立法;强化环境质量底线研究;明确“三线一单”在环评中的适用标准;强化“三线一单”在生态环境监督执法中的效力;推进“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进一步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 “三线一单”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政策内容分析
10
作者 魏泽洋 汪自书 +3 位作者 宫曼莉 谢丹 杨洋 刘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核心抓手,通过空间布局约束、污染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控制等维度实现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存在政策文本庞大、管控措施多样、表达构成复杂特点,识别准入...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核心抓手,通过空间布局约束、污染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控制等维度实现生态环境源头预防。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存在政策文本庞大、管控措施多样、表达构成复杂特点,识别准入清单管控的对象、方式与力度是支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实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自然语言机器无监督学习技术对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进行政策词汇模式挖掘并对政策文本设定多维定量化标签,应用自然语言深度学习模型对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措施进行文本分类评估。河北省是我国产业门类最齐全、资源环境问题最复杂的省份之一,其生态环境准入管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河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产业管控措施为例,识别了10类政策关键词特征、64项主要政策关键词,对全清单中对应关键词所在的语句覆盖率达95%;构造了24个管控措施-行业的分类标签,应用并比较了BERT、RoBERTa和ALBERT深度学习模型对政策文本的分类识别效果,预测精度、召回率和F1得分最高分别可达到0.95、0.79和0.86,训练模型可较好地识别准入清单政策内容。结果显示河北省准入清单在管控措施明确化、具体化、定量化方面仍存在不足,产业精细化管控、考核指标型以及时限型内容有待补充和细化。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前景,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沿人工智能方法,进一步提高模型自动处理效率、动态分析以及提供精细化政策调整建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政策文本 自然语言处理(N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探索
11
作者 周亚楠 范东平 +5 位作者 张云珂 洪曼 曾嘉强 周雯 张玉环 张洁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开展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框架研究,探索构建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对噪声源头预防管理、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具有重要作用。按照问题识别—目标设定—分区划分—清单制定的技术思路,综合考虑用地性质、空间布局和噪声影响,划定优... 开展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框架研究,探索构建声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对噪声源头预防管理、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具有重要作用。按照问题识别—目标设定—分区划分—清单制定的技术思路,综合考虑用地性质、空间布局和噪声影响,划定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通过对海口市开展实证研究并进行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声环境分区管控有助于保障城市声环境质量,促进声环境管理差异化、精准化,提升噪声控制的源头预防水平。此外,从推动试点应用完善技术体系、提升管控基础加强能力建设、加强部门合作与公众宣传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环境功能区 空间布局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实践应用与探讨——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庄 刘帆 +2 位作者 杨健 郑立国 王璨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1929,共8页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源于“三线”划定管控成果的集成,是具体到每个环境管控单元落实底线思维和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落地的重要出口。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如何在实际环境管理工作中做到能用、适用、管用,值得深思和探讨。湖南省以园区管控单元...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源于“三线”划定管控成果的集成,是具体到每个环境管控单元落实底线思维和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落地的重要出口。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如何在实际环境管理工作中做到能用、适用、管用,值得深思和探讨。湖南省以园区管控单元为特色,在全国率先发布并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以湖南省为例,系统阐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原则、技术思路与清单实践的特点和落地应用实效,总结问题,提出优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思考与建议:1)明确“三线一单”的法律地位和层级定位,找准功能定位,形成由多部门协同推动的态势;2)强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目标支撑作用,保证科学适用;3)规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形式,协同多要素管控;4)引入配套机制,指导“三线一单”的动态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环境准入清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分区管控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一平 邵晓莉 +4 位作者 杨雪莹 刘哲 李红 欧阳键 王岩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39-244,共6页
该文章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成果为基础,以湖北省16个二级流域为载体,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运用研究。在综合考虑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环境功能、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要求、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等... 该文章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成果为基础,以湖北省16个二级流域为载体,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运用研究。在综合考虑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环境功能、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要求、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等因素前提下,通过研判二级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的功能定位和主要环境问题,总结提出二级流域生态环境分区总体特征和分区分类管控要求,以期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强化环境考量,助力推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治理 流域二级分区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14
作者 冯翰林 林宇渊 +4 位作者 杨厚邦 李银金 孙希宁 任小玉 王立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治理的新型空间类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时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应用。在现有规划环评理论方法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关系理论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明...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时期开展国土空间治理的新型空间类规划,在开展规划环评时需要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创新应用。在现有规划环评理论方法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关系理论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明确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必要性。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技术框架,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方面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用于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体系;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建立了空间适应性评价方法,用于解决空间单元和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冲突问题;给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跟踪监测、执法督察等管理制度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全过程的主要路径。结合海南省部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案例,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环评技术框架在不同类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环评过程中的应用特点,强调了建立部门间互动交流的工作机制和规范评价技术方法是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环评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资源环境承载力 技术框架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以广东省漠阳江流域为例
15
作者 向男 董凯辉 +2 位作者 姚雅雯 王刚 王明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7,共9页
江河源头保护对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取江河源头的关键信息并构建评估体系,是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深入剖析水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中江河源头与人类活动的供需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整合应... 江河源头保护对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取江河源头的关键信息并构建评估体系,是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深入剖析水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中江河源头与人类活动的供需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整合应用到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提出基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划分方法,并以漠阳江流域为案例开展研究,评估识别其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结果表明: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流转格局、水资源供给服务功能量核算、重要性指数计算及分级等研究方法,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叠加运算功能,按行政村(社区)统计水资源自盈余量(SWS)、水资源供给服务路径长(TL)指标,通过SWS、TL可以精准刻画流域内的水资源供需及流转格局,基于SWS、TL加权计算的江河源头保护重要性指数可以有效表征流域内各地区差异。2)对漠阳江流域评估分析,按重要性指数将流域分为极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重要区、生态发展区、城市开发区5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7.8%、36.9%、36.6%、7.2%、1.5%。极重要区主要包括漠阳江从源头至大河水库段集水区、天露山西部降雨高值区等区域,较重要区包括极重要区外围连片山区、潭水河上游连片山区,一般重要区大部分是平原地带的农业区,生态发展区包括上游、中游大型城镇以及下游阳江市主城区周边大型城镇,城市开发区为下游阳江市主城区。划分的5级分区在水资源供给、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统计指标均呈较好的梯度分布,构建了全流域的上游水资源供给与下游水资源利用的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格局。3)建议将漠阳江流域连片极重要区划为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并重点保护百涌自然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加大重点保护植物、特有植物、重点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头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水资源供需 水源涵养 服务流 漠阳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功能改善目标下的青海省“三线一单”编制实践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姜昀 王文燕 +1 位作者 史常艳 李元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3-1299,共7页
根据青海省生态功能定位,以生态功能改善为目标,分析了生态功能改善实现的关键点,包括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保障三江源地区水质和水量,协调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等,运用"原因-效应-响应&qu... 根据青海省生态功能定位,以生态功能改善为目标,分析了生态功能改善实现的关键点,包括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保障三江源地区水质和水量,协调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等,运用"原因-效应-响应"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三线一单"的生态功能改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通过识别生态空间实现生态功能维护和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将全省72. 25%的国土面积识别为生态空间,布局上涵盖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各类保护地等,实现了对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源头区以及青海湖、祁连山诸河源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②通过确立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青海省"三线一单"针对河湟地区生态需水保障问题,对湟水河干支流32个控制断面提出了生态基流控制指标;同时,划分了95个水环境控制单元,确立了各控制单元不同时期水环境质量底线,针对水环境质量超标地区提出了减排目标,以实现水量保障和水质改善.③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划定和准入清单编制实现环境分区管控.青海省"三线一单"共划定563个环境管控单元,其中重点管控单元将工业园区和矿区划为独立管控单元;根据产业园区发展定位和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矿区开采的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实现国土全覆盖、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显示,青海省"三线一单"成果可支撑青海省生态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生态功能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三线一单”实施的成效、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博 刘瑜 +3 位作者 徐婷婷 毛惠萍 张雍 汪丽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3-1236,共4页
浙江省已于2019年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印发实施,目前已步入动态更新和全面应用阶段。通过近5年的实施,浙江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关工作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在总结浙江... 浙江省已于2019年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印发实施,目前已步入动态更新和全面应用阶段。通过近5年的实施,浙江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关工作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在总结浙江省“三线一单”实施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分区管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及实施路径有待进一步明晰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浙江省生态空间管控面临的形势要求,借鉴其他优秀经验做法,从优化分区管控体系、强化数据平台共建共享、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优化实施路径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对策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浙江省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