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的模糊-改进AHP评价——以盘石头水库为例
1
作者 李建林 胡兴文 +3 位作者 张钰锋 邓晓颖 齐玉峰 郝成元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1,共8页
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与修复效果评价是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设计及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为确定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可行性和修复的综合效果,以盘石头水库为例,对该水库生态修复方案进行综合评... 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与修复效果评价是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设计及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为确定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可行性和修复的综合效果,以盘石头水库为例,对该水库生态修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方法首先,参照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模型,构建由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维护管理共4个准则层和18个评价子指标组成的盘石头水库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可行性和修复效果评价体系;其次,通过最优传递矩阵对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进行改进,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的计算;最后,将改进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盘石头水库生态修复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在盘石头水库生态环境修复方案中最重要的准则层指标是生态效益;在选取的18个评价子指标中,物种多样性、观赏价值、改善城市形象和降低灾害这4个指标的权重较大;所评价的鹤壁市盘石头水库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的修复效果为优,方案可行。结论模糊-改进AHP法为生态环境修复及其方案可行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石头水库 生态环境修复方案 最优传递矩阵 改进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现状及治理对策
2
作者 米娜丝 洪丽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162-164,共3页
鹤岗矿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矿业城市,经历了长期的煤炭开采活动后留下多处废弃矿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调查和分析鹤岗矿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不同生态修复方法的实施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 鹤岗矿山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矿业城市,经历了长期的煤炭开采活动后留下多处废弃矿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调查和分析鹤岗矿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不同生态修复方法的实施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改善矿区周边土壤结构、水质环境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修复 土壤质量 水质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法理学视角下的体系构建与司法实践反思
3
作者 袁伟喆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92-97,122,共7页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体系建构需准确厘定生态环境修复概念及法学价值定位、肯定法律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调适、考虑环境权的二元属性并兼顾公私利益平衡。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性质不明晰、具体损害范围难认定、“一赔了...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体系建构需准确厘定生态环境修复概念及法学价值定位、肯定法律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调适、考虑环境权的二元属性并兼顾公私利益平衡。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性质不明晰、具体损害范围难认定、“一赔了之”的金钱赔偿思路不合理及在具体修复中忽略人与自然的协同关系等问题。应精确明晰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性质,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明确由修复责任到金钱赔偿的顺次标准,在具体修复过程中从技术层与社会层两方面综合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 公私利益 责任性质 顺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的法理分析与规范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挚萍 梁树森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9,共17页
生态环境修复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也是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核心。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具有环境法基本制度应具备的特质,并应当成为《生态环境法典》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已有一定的发展,在宏观尺度与微观... 生态环境修复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也是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核心。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具有环境法基本制度应具备的特质,并应当成为《生态环境法典》中的一项基本制度。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已有一定的发展,在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上皆有建构,并可具体化为法律义务、法律责任和法律措施,进而通过行政机制或司法机制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的法理基础在于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损害担责原则。国家义务的设立宗旨在于回应公民对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诉求、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损害担责原则则是对国家义务的补充,旨在强调一般个体和组织对生态环境必须有合理的关照。在《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中,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应立足国家义务本位,兼顾损害担责原则的实现,建构具体规则,完善制度内容,以体系化的规范体现于法典的对应章节中,继续强化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环境损害 国家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的法典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世进 张春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3,99,共8页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进程,不仅是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体系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生态环境法典结构完整性的必然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应在全面梳理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基本样态的基础上,揭示其现有法律规范难成体系、...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进程,不仅是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体系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生态环境法典结构完整性的必然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应在全面梳理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基本样态的基础上,揭示其现有法律规范难成体系、现行制度尚欠成熟等问题,在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体系化构造的基础上逐步完成法典化的转化,最终形成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中生态环境修复制度基本定义条款、法权配置条款、核心措施条款、与其他制度相衔接的规范表达,以及生态环境法典分则编中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污染防治编、自然生态保护编、法律责任编的规范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 公私法协同 修复责任 法典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司法适用困境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7-91,132,共6页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创新性地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弥补了生态环境破坏后法律救济的缺陷,但该责任在适用上存在诸多困境:一是目前有关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律规定较少;二是生态环境的损害...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创新性地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弥补了生态环境破坏后法律救济的缺陷,但该责任在适用上存在诸多困境:一是目前有关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律规定较少;二是生态环境的损害事实认定存在困难;三是生态环境修复目标不明确;四是生态环境修复辅助措施不健全。对此,需要完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立法、健全环境损害认定和评估机制、明确生态环境修复的目标以及健全生态环境修复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 民事责任承担 环境侵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的法典化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史玉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35,共11页
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是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展兴起的新型环境治理制度。目前,理论界对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律属性和实现机制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公私法二元对立思维和传统部门法范式,缺乏以... 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是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展兴起的新型环境治理制度。目前,理论界对生态环境修复制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律属性和实现机制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公私法二元对立思维和传统部门法范式,缺乏以系统论思维对制度进行体系化建构的整体考量。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涉及生态环境修复的规定呈现出碎片化和粗放性的特点,对生态环境修复的责任主体、修复方式、修复标准、修复方案及过程监管等缺乏体系化设计,不能充分发挥为环境监督管理和执法、司法实践提供规范指引的制度功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为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体系的规范整合提供了契机,在法典编纂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改革确认型”基本制度加以确认。法典化的具体实现路径,一是系统梳理、整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的生态环境修复规范,总结、提炼生态环境修复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法典“总则编”设置生态环境修复的基本制度条款,包括生态环境修复的原则、基本制度类型,以及不同主体生态环境修复的职权职责、权利义务等;二是在“污染控制编”“自然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等各编中,根据不同领域生态环境修复的特点和要求,细化规定具体的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和修复规则;三是在“生态环境责任编”规定生态环境修复法律责任和追究程序等。此外,由于生态环境法典颁布后仍将保留部分环境资源单行法,形成“法典法+单行法”并存的模式,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还需要保持与相关单行法,以及其他部门法的外部沟通与协调。由此建立具有内在价值理念、协调有序、逻辑贯通的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 法律属性 制度定位 法典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监测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54
8
作者 李聪聪 王佟 +5 位作者 王辉 胡智峰 江晓光 梁振新 王伟超 杜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1-1462,共12页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源头湿地生态区,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因煤炭开采导致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水系湿地破坏、不稳定边坡和残煤高温异常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扰动和破坏,导...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源头湿地生态区,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因煤炭开采导致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水系湿地破坏、不稳定边坡和残煤高温异常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扰动和破坏,导致矿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了全面分析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明确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向,保障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高效开展,有效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的分析,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划分为4个阶段,即治理前的勘查设计阶段、治理中的地形地貌整治阶段和覆土复绿阶段、治理完成后的后期管护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监测目标,利用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遥感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技术,充分发挥InSAR、热红外和三维遥感的技术特点,结合常规的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因地制宜,探索研究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冻土反演和形变监测方面的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基础地形测量、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生态治理效果可视化评价、工程监管和方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经与实际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构建了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监测模式,高效支撑了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黄河上游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地区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部署和工程监测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煤田 聚乎更矿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修复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237
9
作者 彭苏萍 毕银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1221,共11页
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水资源短缺是该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现有技术与方法还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分析... 针对黄河流域煤矿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剖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水资源短缺是该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治理的瓶颈,现有技术与方法还不能支撑黄河流域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将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开采的岩层结构及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地下水资源保护、煤炭开采对水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应结合煤层赋存特点和煤层开采工艺技术,对上覆岩层产生的裂隙发育特征与展布格局,裂隙与地表水和矿井水的导通与耦合关系,裂隙对地表生态发育与退化作用,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描述。提出黄河流域中上游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是水的保护与利用,要采用四维综合监测方法,揭示采矿全周期的地下水、表层水运移及地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要针对黄河流域不同煤矿区开发过程对水土资源受损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研究并形成黄河流域煤矿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构建黄河流域煤炭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及调控模式。要改变传统认为煤炭开采只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旧观念,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对上覆岩层产生裂隙这一类似“松土”的作用动力,减缓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易形成的次生盐碱化现象,积极将人工修复技术和生态自修复作用相结合,实现从被动防治到主动治理,使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范,并为其他行业应用提供借鉴。最后提出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今后工作重点与发展模式,来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煤矿区 裂隙发育 水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诉讼模式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胡静 崔梦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8,共16页
无论采取何种诉讼模式或者获得何种判决结果,只有环境修复活动完成并符合修复目标,才意味着环境修复责任的最终实现。实践中的赔偿款多数并未用于环境修复,有必要研究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以司法为主... 无论采取何种诉讼模式或者获得何种判决结果,只有环境修复活动完成并符合修复目标,才意味着环境修复责任的最终实现。实践中的赔偿款多数并未用于环境修复,有必要研究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以司法为主导并呈现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下,影响环境修复可行性的赔偿金的"认领"和环境修复的专业性这两个难题无法通过其履行手段加以化解,相比之下,这两个难题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下相对更容易化解。因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模式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履行方面更具有可行性。相应地,针对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提起两类诉讼时,从可行性角度考虑,行政机关不能缺席,应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履行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图的生态环境修复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静 毛其智 党安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188-191,共4页
通过对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分布的时空特性,结合超图数据结构的运算特点、USLE方程以及连接机制,利用GIS技术,对生态环境修复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推理,建立了基于移动对象的超图时空推理模型... 通过对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分布的时空特性,结合超图数据结构的运算特点、USLE方程以及连接机制,利用GIS技术,对生态环境修复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推理,建立了基于移动对象的超图时空推理模型,通过该模型在生态环境修复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监测、管理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环境修复 时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空间维度与法治进路——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正爱 张黎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9,共11页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经历了从重视发展到重视保护、从工程修复到整体修复的模式转变,但囿于行政分区分级对流域空间的束缚,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线性思维的制约,也未能基于空间主义形成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空间逻辑。在实践演进中,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经历了从重视发展到重视保护、从工程修复到整体修复的模式转变,但囿于行政分区分级对流域空间的束缚,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线性思维的制约,也未能基于空间主义形成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空间逻辑。在实践演进中,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凸显了纵向空间的行政性削弱、横向空间的从属性制约和要素空间的单一性掣肘,也在规范实践层面暴露出回应流域空间与生态空间耦合的精细化规范不足、针对流域空间与区域空间差异的回应性规范缺失、因应流域空间与城乡空间重叠的差序化规范匮乏等问题。《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专章规定所建构的治理理念、体制机制与制度框架一定程度上蕴含了浅层空间逻辑范式,但其所隐含的空间逻辑更偏向于实质的物理空间规范,亟须在空间关系与空间理论的再审视中重构空间主义。亨利·列斐伏尔以三元空间辩证法为核心创设的空间生产理论引致了社会理论的空间化转向,为反思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权力运行、权益配置、组织机制及其空间结构提供了新的法理方向与方法论基础。基于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应当以空间生产理论为逻辑出发点,重塑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空间结构并在能动与实践中推进其空间化法治转型,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理念的空间转向、主体权责的空间衡平、规范协同的空间构筑以及评价制度的空间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修复 空间生产 法治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思考 被引量:21
13
作者 崔龙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48,52,共4页
本文以华东最大能源基地——淮南矿区为例,基于“三大基地”和“生态淮南”建设背景,贯彻持续发展观,科学确立基于采煤沉陷地生态环境修复的大型生态矿区建设战略思路,及以凸显“一个目标、两个主题、三大分区、四项原则、五类工程”的... 本文以华东最大能源基地——淮南矿区为例,基于“三大基地”和“生态淮南”建设背景,贯彻持续发展观,科学确立基于采煤沉陷地生态环境修复的大型生态矿区建设战略思路,及以凸显“一个目标、两个主题、三大分区、四项原则、五类工程”的采煤沉陷地生态环境修复具体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采煤沉陷地 生态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生态环境修复的探索实践与展望——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立珍 吴卫强 +1 位作者 陆伟 赵明 《中国水产》 2012年第6期35-37,共3页
海洋牧场建设暨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海洋生态产业化的一项实践,对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海洋牧场 生态环境修复 示范区建设 江苏省 海州湾 展望 海洋生态保护 渔业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后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三维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斌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4-1379,共6页
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复杂,区域修复效果容易受到关联信息的影响,导致修复过程复杂,形成修复碎片化,修复效果不理想。为此设计基于激光扫描的地震灾害后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原理,获取自然景观和设施的详细位置原始... 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复杂,区域修复效果容易受到关联信息的影响,导致修复过程复杂,形成修复碎片化,修复效果不理想。为此设计基于激光扫描的地震灾害后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原理,获取自然景观和设施的详细位置原始数据;引入平面特征图像分割方法,对原始数据几何纠正,并完成整体数据纠正匹配,根据修正后的生态环境数据,采用法向量实行最小化,获取拼接匹配信息;根据匹配信息进行重采样,完成三维网格模型的构建,获取区域地震灾害后生态环境整体信息;并依据模型构建地形刷物理区域,修复区域地震灾害后的破损地形环境。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灾区震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验证得出其可控性较强,且修复后的生态环境破碎化与缩小率都低于其他修复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震 灾害后 生态环境修复 三维建模 地形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策略研究——以泉州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金燕 王泽发 陈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1-14,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亟需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分类归纳对泉州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进行现状分析,从生态基底仍需修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欠佳等三个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亟需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分类归纳对泉州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进行现状分析,从生态基底仍需修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欠佳等三个方面总结生态环境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城市双修背景和生态修复相关理论,从统一思想、科学规划、分类实施、加强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策略,为下一阶段各地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城市生态环境修复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大数据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20
17
作者 高云峰 徐友宁 +1 位作者 祝雅轩 张江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44-2153,共10页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作为生态文明的"绿水青山"建设的重要举措,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为了厘清近20年来中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热点、阶段性研究前沿、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为...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作为生态文明的"绿水青山"建设的重要举措,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为了厘清近20年来中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热点、阶段性研究前沿、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VOSviewer和CiteSpace两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2000—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近20年间,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杂志形式发表,且发文量随着年份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通过VOSviewer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土地复垦"、"生态补偿与保证金"、"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地质灾害治理"、"绿色矿山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主题词是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利用CiteSpace特有的时区图谱分析及突现关键词统计功能,发现中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经历了3个研究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多技术融合开展矿山土地复垦与地质灾害治理,矿区水土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集成示范,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绿色矿山、矿山公园建设将是未来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修复 VOSviewer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长制水生态环境修复监控管理平台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宸晖 姜翠玲 鞠茂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1,48,共5页
为了提高河长制的管理效率,满足水生态环境修复监管需求,在深入研究河长制应用管理需求以及水生态环境修复关注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河长制水生态环境修复监控管理平台框架。平台以数据为基础,以流程为核心,以财务风险控制为目标,设计... 为了提高河长制的管理效率,满足水生态环境修复监管需求,在深入研究河长制应用管理需求以及水生态环境修复关注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河长制水生态环境修复监控管理平台框架。平台以数据为基础,以流程为核心,以财务风险控制为目标,设计实现了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态环境责任的实时和量化管理、生态环境风险的预测与管控、生态环境财务的预决算管理等功能,从而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理修复方案。平台的应用为我国提高河长制水生态环境修复监控管理能力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支撑,降低了水生态环境修复的技术和商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生态环境修复 大数据 监控管理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环境修复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
19
作者 洪幼林 《河北渔业》 2012年第5期66-66,共1页
2012年4月20日,渤海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环境修复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农业部渔业局、黄渤海区渔政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有关领导和专家咨询组成员以及渤海沿岸三省一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有关负... 2012年4月20日,渤海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环境修复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农业部渔业局、黄渤海区渔政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有关领导和专家咨询组成员以及渤海沿岸三省一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及康菲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河北省由省水产局韩振九副局长带队,省局海洋渔业监督处、水产养殖处、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由农业部渔业局李彦亮副局长主持,中国工程院唐启升院士主持专家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部渔业局 生态环境修复 专家咨询 资源养护 海生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水产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二元构造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22,共8页
根据《民法典》第1234条关于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规定,法院在作出生态环境修复判决的同时,需要一并判决将来可能发生的代履行费用,由此,形成了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二元结构。通过回溯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独立化过程,对比合同之债的... 根据《民法典》第1234条关于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规定,法院在作出生态环境修复判决的同时,需要一并判决将来可能发生的代履行费用,由此,形成了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二元结构。通过回溯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的独立化过程,对比合同之债的强制履行,可将此二元结构解释为具有公法属性的、作为之债的强制履行。在程序实现层面,原告需提出对现在给付的生态环境修复行为与将来给付的代履行费的合并之诉,法官需要作出生态环境修复与代履行费的顺位裁判,即首位的生态环境修复行为判项包括生态环境修复方案与监管方案,次位的代履行费用判项需采用定期金给付方式,并通过变更判决之诉解决数额不确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请求权 债的强制履行 诉的客观合并 变更判决之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