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肇庆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探究
1
作者 韦灵 王建文 +1 位作者 陈俊杰 张杰 《广东蚕业》 2024年第5期93-96,共4页
为了促进肇庆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对生态环境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路径分析,探究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水土流失面积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可吸入颗粒物(PM_(1... 为了促进肇庆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对生态环境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路径分析,探究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水土流失面积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可吸入颗粒物(PM_(10))平均浓度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PM_(10)平均浓度对人均GDP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文章研究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耦合模型和灰色关联系数法的定量分析表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等级最后呈现出中度失调衰退类环境损益型。而且农药施用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耦合模型 灰色关联系数法 肇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苒 曹明明 +1 位作者 胡胜 姬巧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1,共7页
研究榆林市近15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动态演变过程。以榆林市1997—2012年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交互作用下的两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协同论的思想... 研究榆林市近15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和动态演变过程。以榆林市1997—2012年统计年鉴和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交互作用下的两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进而评价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1997—2011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平均每年下降0.02个点,经济发展指数平均每年上升0.03个点,研究期末耦合协调度为0.406。榆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类型为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榆林市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建设其生态环境,以期达到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 耦合协调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梁勇 闵庆文 成升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泾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泾河流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协同论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泾河源头地区在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背景特征,论述了该地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和产业... 泾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泾河流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协同论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泾河源头地区在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背景特征,论述了该地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和产业基础,提出树立流域系统协调发展的观念、高效利用自然、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流域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产业基础 生态环境 泾河 流域开发 河源 流域系统 河流 源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丁金梅 文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3,共8页
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陕北农牧交错... 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区域生态稳定,以及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等诸多问题。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5年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基本保持在良好协调类型,呈现稳定的态势。协调发展度评价结果显示,1996年以前,该区域发展主要受经济滞后制约;1997-2003年表现为生态与经济同步协调状态;2004年以后,主要表现为生态滞后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主成分分析 协调发展 陕北农牧交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军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2,共3页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形成和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进行城市区域的综合性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章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保定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林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6,共5页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因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二者的关系,可...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因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翠燕 孙传国 王鹏程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新疆地区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波动状态,并且呈...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新疆地区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波动状态,并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耦合发展度从协调发展、低水平发展、轻度失调发展、低水平协调发展再度更替为协调发展,2000~2002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现协调发展,2003~2009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从低水平发展到轻度失调发展更替变化,其中2004年耦合发展度达到最小值,2010~2013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再次过渡为协调发展,耦合发展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经济体系促使两者耦合趋于协调,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经济系统 耦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常巧素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3,共1页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生态环境 经济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美玲 陈春丽 高岗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章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呼和浩特市2000-2013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 文章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呼和浩特市2000-2013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总体来说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由2000年严重失调衰退类发展到2001-2003年的中度失调衰退类,到2004-2006年轻度失调衰退类,到2007-2009年和2012年为濒临失调衰退类,到2010-2011年和2013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但在此期间两者的协调发展类型及其协调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异;2000-2004年、2006-2008年和2010-2011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均为经济滞后型,2005年、2009年和2012-2013年发展类型为环境滞后型,但两者相差不大。预计未来生态环境与经济会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06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赵霞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1,共12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但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水资源低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制约了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W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发...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但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水资源低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制约了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W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发现:一是WEE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省会城市普遍高于非省会城市”;二是从时间路径来看,东部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为稳定,而中西部城市波动较大;三是从时空跃迁来看,大部分城市保持在“协调型”或“失衡型”状态,少部分城市实现跃迁,空间锁定效应明显;四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密度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耦合协调水平,而第二产业比重和政府干预对其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的跨区域溢出效应不显著。通过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水资源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等政策措施,可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
11
作者 杨万全 魏媛 熊霞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5期43-52,共10页
为诠释贵州省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耦合作用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趋势,探究两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优化路径,文章运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省2013—2022年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状况进行评价... 为诠释贵州省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耦合作用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趋势,探究两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优化路径,文章运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省2013—2022年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和农村经济系统耦合度总体呈现出平稳波动上升趋势,0.8574≤C≤0.9956,十年间均处于良好水平耦合状态;(2)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0.3732≤D≤0.5500,整体处于从2013年轻度失调到2014—2016年濒临失调再到2017—2022年勉强协调的演进状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等级较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整体上未能处于一个相对平稳发展的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农业产业链优化拓展;(2)构建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3)加强政策资金扶持,为绿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4)引进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推广绿色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经济 耦合模型 协调发展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环境设计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闻治江 伍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19-I0021,共3页
地铁以其安全、快捷、环保、大运量等优势,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车站作为地铁系统中最重要... 地铁以其安全、快捷、环保、大运量等优势,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车站作为地铁系统中最重要的节点,其环境设计的质量不仅关乎乘客的出行体验,更关系到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车站环境设计 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3
作者 周泰 贺芷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7-90,159,共5页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区域物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可以为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首先利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科学系统的区域“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子系统...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区域物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可以为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首先利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科学系统的区域“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然后以四川省作为区域研究实例,利用其2005—2021年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显示,四川省物流、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有序度以及“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表明四川省物流、经济和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水平在不断增长的协调发展状态中;最后依据四川省物流、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物流 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结构—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4
作者 岁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0-231,共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资源型经济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导致人口、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人口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已成为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经济走廊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屏障 耦合协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生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路径——以榆林市定边县为例
15
作者 王继平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期52-54,共3页
该文以榆林市定边县南部山区为例,首先介绍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建设的意义,然后探究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最后论述了定边县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举措,以期为山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该文以榆林市定边县南部山区为例,首先介绍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建设的意义,然后探究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最后论述了定边县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举措,以期为山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林业 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定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6
作者 毛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等,进一步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和区域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促进河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综合发展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7
作者 武婷婷 董朕 陈姣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7-41,共5页
为推进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使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商洛市在2013~2022年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关键领域的发展态势及其间的协同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农业经济... 为推进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使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商洛市在2013~2022年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关键领域的发展态势及其间的协同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两系统的耦合程度保持在高耦合状态,但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耦合协调类型主要在轻度失调衰退和临近失调衰退状态间摇摆。最后,从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
18
作者 陈晓红 周方毅 胡东滨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6-2357,共12页
基于2011~2021年省份数据,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化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效能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表... 基于2011~2021年省份数据,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数字化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效能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表现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化显著促进了这种协调发展,即便在考虑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是数字化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中介因素.研究揭示了数字化对于不同区域的影响强度不一,东南部受益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加大对数字化基础建设和技术的投资、强化数字化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制定有针对性的地区发展策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
19
作者 田穗 何怡然 郑海味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7,共9页
数智化、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和基尼系数模型,研究“数智化-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 数智化、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和基尼系数模型,研究“数智化-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全国耦合协调度等级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部和东部地区高于全国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低于全国水平的发展状态;全国耦合协调状态相对稳定,虽然相邻类型的等级转移现象较为频繁,但跨越式的发展相对较少;从区域内差异来看,除东北地区外,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异逐渐扩大;从区域间差异看,东部地区较其他地区在耦合协调度上的优势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养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20
作者 高圆圆 唐潇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53,共8页
康养旅游是应对老龄化挑战、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路径,其发展高度依赖生态环境资源禀赋。论文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8—2022年贵州省康养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测度分... 康养旅游是应对老龄化挑战、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路径,其发展高度依赖生态环境资源禀赋。论文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对2008—2022年贵州省康养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测度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演进规律,再基于岭回归探讨了二者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康养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高度关联,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具有动态性;(2)康养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正向影响因素包括城镇化水平、老龄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保健意识;(3)应结合区域生态资源承载力制定科学的康养旅游业发展规划,推进特色康养资源利用与开发、区域资源整合以及康养服务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旅游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