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地生态灾害系统及灾害应急能力建设——以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许振宇 王克林 +1 位作者 汤恒 贺建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生态灾害。根据多年调查,将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系统按照其起源分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生态灾害。根据多年调查,将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系统按照其起源分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大类;同时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如何应对生物病害和生物入侵,如何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提高部门应灾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研究区应灾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灾害系统 应急能力建设 国家自然保护区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许振宇 贺建林 张邵和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并计算出研究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R尺为77.467,介于70...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AHP法确定了能较综合反映研究区灾害应急能力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并计算出研究区湿地生态灾害应急能力R尺为77.467,介于70-80之间,说明研究区生态灾害应急能力属于良好,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针对如何人为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培养、注重部门平时救灾演习的成绩提出了6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灾害系统 应急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黄河尾闾河道变迁的人文驱动及生态影响
3
作者 贾国静 《社会科学辑刊》 2025年第5期187-196,共10页
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后,利津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在短短50余年间即冲淤出面积广阔的大扇形河口三角洲。其原因不只在于黄河水沙特性、海洋动力顶托以及新河道所处地势南高北低等自然因素,更与晚清政局急剧动荡之下清政府采取的新河道治理方式... 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后,利津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在短短50余年间即冲淤出面积广阔的大扇形河口三角洲。其原因不只在于黄河水沙特性、海洋动力顶托以及新河道所处地势南高北低等自然因素,更与晚清政局急剧动荡之下清政府采取的新河道治理方式,特别是对尾闾河段屡议不举有密切关系。其影响深远,此前大清河汇入渤海造就的水资源环境发生巨变,河口三角洲形成灾害性生态系统,黄河作为其中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不断改造水土环境并使其呈现新的同质化特征,官绅百姓不得不在应对水患的同时从物质、精神与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调适。受灾害不确定性与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新区域社会发展的内部存在一定的动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闾河道 河患治理 晚清政局 河口三角洲 灾害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