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株潭市民对长株潭绿心地区游憩服务需求研究
1
作者 詹霓 甘德欣 李小马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6期113-116,共4页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RES)需求作为公众参与景观规划的关键切入点,对于提升人类福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游憩者的社会经济属性背景对其RES需求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根据长株潭绿心的市民游客特征及其对绿心的...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RES)需求作为公众参与景观规划的关键切入点,对于提升人类福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游憩者的社会经济属性背景对其RES需求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根据长株潭绿心的市民游客特征及其对绿心的访问频率,建立负二项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RES需求预测。结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和距绿心距离影响市民对绿心的游憩需求;绿心内的市民需求相较于绿心外的更低,20~30岁与60岁以上的市民需求更高,51~60岁的市民需求最低;RES需求最高值主要位于高度城市化的市中心,研究表明,未来景观规划以及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化需要考虑不同游憩者群体之间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需求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特征及格局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颜文涛 李子豪 +1 位作者 陈卉 万山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生态空间不仅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也兼具重要的游憩服务功能,若孤立处理2种功能的关系,必然会导致过度开发或被动保护。揭示区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匹配特征及空间格局,对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总体布局,推动生... 生态空间不仅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也兼具重要的游憩服务功能,若孤立处理2种功能的关系,必然会导致过度开发或被动保护。揭示区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匹配特征及空间格局,对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总体布局,推动生态空间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总体格局、省级层次供需特征、市县级层次供需关系3个层次,对区域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空间资源较高,但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错位现象突出。不同出行半径范围内生态空间游憩服务显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失配现象,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仅依赖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扩大生态空间服务半径,北部城市的供需失衡现象会更加恶化。长三角城市群各市县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强生态游憩服务跨区域供需协同网络:南部生态资源富足区应延展其游憩服务辐射范围,填补供应空白;城市近郊区应关注连续性游憩廊道建设,整体提升供应水平;北部连片供给失衡区则应进一步挖掘农林复合空间的生态游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空间 生态游憩服务 供需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游憩服务供需匹配性评价与成因分析——基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刘汉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22-3633,共12页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生态空间的游憩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揭示生态空间游憩服务供需匹配性格局及其成因,对于优化城市群公共游憩空间布局、提升居民福祉至关重要。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区域内生态...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生态空间的游憩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揭示生态空间游憩服务供需匹配性格局及其成因,对于优化城市群公共游憩空间布局、提升居民福祉至关重要。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区域内生态空间游憩服务的供需匹配性格局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其成因。研究结果得出:(1)研究区生态空间游憩服务供需匹配性分布特征表现出边缘--核心的圈层式结构,边缘区供需比高于核心区;(2)生态空间游憩服务供需匹配性分布的空间不公平性较大;(3)供需匹配性格局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海拔、生态游憩空间分布,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格局、规划与政策。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和工业化模式造就了环境不公平性的现状,核心区生态游憩服务供给不足,人居环境质量较低。城市群景观生态结构优化应注重进行生态修复,优化生态游憩空间分布。未来新城新区建设时应借鉴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实现生态游憩空间与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生态游憩服务 供需匹配性 两步移动搜寻法 不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游憩和旅游:生态系统服务、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必虎 谢冶凤 张玉钧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在国际自然保护地建设历程中,保护地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各类研究成果和各国举措均表明了保护地游憩和旅游供给的关键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过程中,游憩和旅游定位的演化,并基于新体制和体系建设的文... 在国际自然保护地建设历程中,保护地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各类研究成果和各国举措均表明了保护地游憩和旅游供给的关键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过程中,游憩和旅游定位的演化,并基于新体制和体系建设的文件和报道,指出仍需明确保护地发展游憩和旅游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自然保护地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公共游憩和公共治理等相关研究的梳理,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文章从游憩和旅游供给作为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一种、保护地部门需要履行的法定义务及保护地部门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手段3个方面阐释和强调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游憩和旅游活动的必要性,并简要分析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公民 公园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及其形成——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曾瑜皙 钟林生 +1 位作者 虞虎 周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653-5664,共12页
已有研究主要从规模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游憩服务,较少分析其结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旅游体验理论,基于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提出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的理论模型,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 已有研究主要从规模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游憩服务,较少分析其结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旅游体验理论,基于旅游者的生态体验提出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的理论模型,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验证假设。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包括美感体验、游憩机会与适宜环境3个功能维度,其形成受到地形、地表覆被、独特景观、景观格局、植被、保护地空间类型、天气与海拔等要素的影响。在不同区域,由于生态要素条件、旅游者对生态要素与各功能维度的感知和态度存在区别,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结构呈现出功能和结构差异性。研究解析了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功能维度,深化了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研究,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理论,优化生态要素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 维度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