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渠道设计中的水体修复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洁 武启辉 +1 位作者 侯世超 郑梅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4期25-26,共2页
我国传统灌区沟渠突出的环境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加剧。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灌区沟渠衬砌的生态健康要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依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通过物... 我国传统灌区沟渠突出的环境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加剧。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灌区沟渠衬砌的生态健康要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依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水体修复技术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并将其原理与结论应用于生态渠道的设计中,改变传统渠道衬砌方式,使渠道既能满足防渗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改善渠道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循环原理 水体修复技术 水体自净 生态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渠道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峥 张亚梅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8期67-69,共3页
针对灌区传统硬质化渠道出现的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借鉴河流生态治理措施而产生的生态渠道技术可极大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和水体自净能力,对于灌区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邮灌区、玛纳斯灌区、... 针对灌区传统硬质化渠道出现的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借鉴河流生态治理措施而产生的生态渠道技术可极大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和水体自净能力,对于灌区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邮灌区、玛纳斯灌区、浑蒲灌区、赣抚平原灌区应用或试验的混凝土渠道衬砌生态处理、植生型防渗砌块技术、植物-工程措施复合护坡、原生态植被防护等生态渠道形式进行分析,可为我国灌区生态渠道建设提供参考,但仍需进一步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渠道 传统渠道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生态渠道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江苏水利》 2020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围绕“节水-生态-景观”型灌溉渠道建设模式、生态渠道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与监测分析方法、典型生态渠道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与分析、生态渠道建设效果评估系统平台及其应用等主要内容开展了理论与实例研究。“节水-生态-景观”型灌溉渠道... 围绕“节水-生态-景观”型灌溉渠道建设模式、生态渠道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与监测分析方法、典型生态渠道建设效果的监测评估与分析、生态渠道建设效果评估系统平台及其应用等主要内容开展了理论与实例研究。“节水-生态-景观”型灌溉渠道建设模式。灌区生态渠道建设要同时满足高效输水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结构稳定性,二是生态健康性,三是景观适宜性。“节水-生态-景观”型灌溉渠道建设模式的具体内容包括:建设原理、生态护坡建设、生态景观改造、生物通道建设和生态渠道管理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渠道 监测分析方法 生物通道 生态保护 生态健康 生态景观 生态渠道 监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灌区生态渠道技术选择研究
4
作者 王峥 张亚梅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9期54-57,共4页
针对哈尔滨市灌区传统硬质化渠道出现的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借鉴河流生态治理措施而产生的生态渠道技术可极大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和水体自净能力,对于灌区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针对4种生态渠道主... 针对哈尔滨市灌区传统硬质化渠道出现的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借鉴河流生态治理措施而产生的生态渠道技术可极大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和水体自净能力,对于灌区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针对4种生态渠道主要形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旨在为哈尔滨市灌区生态渠道建设提供参考,但其实用性和适用性仍需进一步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渠道 传统渠道 模糊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防渗渠道综合评估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阿力木.阿布来提 傅瑜 +2 位作者 冯晓红 徐小明 佘冬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2-26,共5页
【目的】加速渠道生态防渗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推广应用,保证灌区需水和生态安全。【方法】选取渠底土工膜防渗+干垒块挡墙、渠底土工膜防渗+混凝土结合联锁块护坡和渠底土工膜防渗+生态混凝土护坡3种生态防渗渠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目的】加速渠道生态防渗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推广应用,保证灌区需水和生态安全。【方法】选取渠底土工膜防渗+干垒块挡墙、渠底土工膜防渗+混凝土结合联锁块护坡和渠底土工膜防渗+生态混凝土护坡3种生态防渗渠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理论分析,构建了渠道综合评估AHP-FCE模型,评价了渠道防渗、生态和经济3方面综合效益。【结果】3种生态防渗渠道的防渗效益显著高于土渠,渠道水渗漏损失率分别降低63.6%、79.5%和79.5%,渠道水利用系数分别提高18.2%、22.1%和22.1%。3种生态防渗渠道边坡和渠底生物种类和数量低于土渠内生物量,但均显著高于混凝土渠道内生物种类和数量,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结论】生态防渗渠道综合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土渠和混凝土渠道,其中渠底土工膜防渗+生态混凝土护坡生态防渗渠道处在最优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渠道 防渗技术 高标准农田建设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道生态圈中滞态成本的弹性运营 被引量:1
6
作者 傅璇 《航天工业管理》 2000年第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企业营销 渠道生态 滞态成本 弹性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蒲灌区生态型渠道建设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大治 曹玉宇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6期57-58,共2页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灌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手建设生态型渠道,促使灌区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实现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灌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手建设生态型渠道,促使灌区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从降低渠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发挥渠道的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态型渠道建设的措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蒲灌区 生态渠道 建设 措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生态型渠道与传统型渠道的比较综述
8
作者 钟华 苏安双 +1 位作者 刘丽佳 张家阳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年第3期8-11,共4页
从渠道空间形态、断面形式、材料、结构、尺寸、经济等多方面对生态渠道与传统渠道进行比较,分析生态渠道在寒区应用的优势,既满足渠道基本的工程性能,防止渗漏、提高输水效率,同时又能符合动植物生态宜生的特点,维护渠道生态系统完整性... 从渠道空间形态、断面形式、材料、结构、尺寸、经济等多方面对生态渠道与传统渠道进行比较,分析生态渠道在寒区应用的优势,既满足渠道基本的工程性能,防止渗漏、提高输水效率,同时又能符合动植物生态宜生的特点,维护渠道生态系统完整性,能够改善水质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渠道在经历若干个冻融周期后,具有良好的抗冻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渠道 防渗漏 生态宜生 环境自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防渗技术在灌区改造工程建设中的可持续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君 姜绪安 +2 位作者 俞双恩 佘冬立 李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生态防渗技术在灌区改造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备受关注。以渠底土工膜防渗+干垒块挡墙和渠底土工膜防渗+混凝土结合联锁块护坡2种生态防渗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混凝土防渗和土渠作为对照。从防渗效果、生境变化、施工工艺、投资及管理机制5... 生态防渗技术在灌区改造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备受关注。以渠底土工膜防渗+干垒块挡墙和渠底土工膜防渗+混凝土结合联锁块护坡2种生态防渗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混凝土防渗和土渠作为对照。从防渗效果、生境变化、施工工艺、投资及管理机制5个方面对这4种渠道进行对比研究,建立起渠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得出渠底土工膜防渗+干垒块挡墙和渠底土工膜防渗+混凝土结合联锁块护坡两种生态渠道的综合评价指标数值最高分别为72.55和72.30,其次是混凝土渠道为68.20,最低的为土渠是6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渠道 防渗 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道水力特性的蛙道构建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博 陈菁 +4 位作者 陈丹 洪大林 金秋 王小军 毕利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为有效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耕地利用率,灌区末级渠系普遍采取硬质化建设,又因受到渠道规模和防渗要求的约束,生态化改造相对匮乏。为解决灌溉渠道造成的稻作区两栖动物生境破碎化问题,结合灌区末级渠系输配水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将弯... 为有效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耕地利用率,灌区末级渠系普遍采取硬质化建设,又因受到渠道规模和防渗要求的约束,生态化改造相对匮乏。为解决灌溉渠道造成的稻作区两栖动物生境破碎化问题,结合灌区末级渠系输配水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将弯道水力特性应用于灌溉渠道生物通道研究,通过建立硬质化农渠弯道的三维水流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模拟了不同弯道处于稳定输水条件下的水力特性,分析了水流结构对渠内蛙类运动轨迹的影响,提出了弯段生物通道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水流数值模拟和水头损失计算,评估了设置蛙道对蛙类逃脱效果和渠道输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弯道出弯断面的纵向流速分布和横向环流结构有助于黑斑蛙利用水动力条件逃脱,并由此提出蛙道位置和结构形式的设计方法;结构变化对水流流态和输水效率并无明显影响,水流结构有利于渠内蛙类逃脱,最大沿程水头损失约为3.83×10^(-4)m,能够同时保证蛙类迁移效率和水流安全通畅。研究成果可为灌溉渠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渠道 生物通道 黑斑侧褶蛙 水力特性 生态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美学设计中的景观创意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冠美 《四川水利》 2003年第6期50-52,共3页
水工美学研究的是山、水、水工建筑物的序结构 ,是美学四载体形、光、声、色的最优配置。我们应以诗心、书骨、画意、园趣、乐感、文蕴、哲理去建构水工美学 ,实施水利工程的水景观建设。本文从两处景观设计实例———眉彭干渠生态渠道... 水工美学研究的是山、水、水工建筑物的序结构 ,是美学四载体形、光、声、色的最优配置。我们应以诗心、书骨、画意、园趣、乐感、文蕴、哲理去建构水工美学 ,实施水利工程的水景观建设。本文从两处景观设计实例———眉彭干渠生态渠道试点段设计、东风渠南北闸景点建设分析入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美学 水工建筑物 景观设计 水利工程 生态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