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我国生态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宁清同
-
机构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154,共4页
-
基金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资助项目(编号:Hjsk200423)部分成果
-
文摘
生态法治建设不仅需要生态法理论的创新,更需要具体生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这主要包括在法律上明确生态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依靠法治化的经济手段促进生态建设,完善生态建设的规划设计制度,科学设定和考核政府的生态义务,建立生态公益诉讼制度,健全生态法律责任制度。
-
关键词
生态法律制度
创新
生态法治建设
中国
-
Keywords
ecological
legal institution
innovation
-
分类号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当代转型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陈红兵
杨晓春
-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7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14ZDB005)
生态环境部委托项目"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传统生态思想文化也存在自身固有的局限。如传统生态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带有直观笼统的特点,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与论证;注重主体生态德性修养,忽视对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传统生态政治法律制度、生态民俗是适应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要求,在面对当代工业生产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存在自身的时代局限;在现代化过程中,传统生态民俗曾经被视作迷信被摒弃,客观上也限制了其在当代社会积极作用的发挥。要实现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当代转型,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是要结合古典文献、民间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资源;二是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研究,既应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需要出发,又要充分考察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自身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三是应注重从当代生态科学理论与方法出发,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科学研究;四是应注重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改造与升华,在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基础上,创新生态生产模式及生态民俗。
-
关键词
传统生态思想文化
生态哲学
生态政治法律制度
生态民俗
-
Keywords
traditional ecological ideology and culture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
ecological folklore
-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生态法的三维模式讨论
- 3
-
-
作者
张强
张未红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
出处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3期7-12,共6页
-
基金
西南林业大学教研项目资助:“生态法学”三维模式(制度、伦理和科学)探究(YD201322)
-
文摘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回应。但生态法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规范集成,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本文提出,生态法在三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所谓三维模式是由生态伦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种理想的模式,该模式生态法建立的基础、原动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乃至在生态领域的法治运行的解释路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生态伦理是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形成的伦理基础,生态技术则是将生态伦理和生态法律制度应用到社会生态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生态法律制度则是对生态伦理的不断演进以及生态技术生产和实施的保障,三者共同组成生态法立体型结构模式。本文从生态法三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生态法三维模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法在具体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在研究的深入细致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生态法的三维模式在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国家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创新和发展生态技术,完善生态法律制度,都是生态法走向完善的必要之举。
-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生态技术
生态法律制度
生态法
-
Keywords
ecological ethic
ecological technology
ecological law system
ecological law
-
分类号
S718.59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