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静
吴依含
张星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8-258,共11页
立足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从农业面源污染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环境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差异。基于200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以及合成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立足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从农业面源污染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环境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差异。基于200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以及合成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省级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能够显著降低立法省份单位面积总氮排放量的7.16%、总磷排放量的6.08%、水污染物排放量的4.13%、化肥施用强度的7.61%,其产生环境效应的机制是强化地方环境规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对不同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江西省的立法实践对所有污染物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贵州省对总氮排放的负向影响最大,青海省对总磷排放和化肥施用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而福建省生态立法治理成效最好的是水污染。因此,应坚持区域分异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各省份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应承担起环境管理的责任,鼓励、引导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进行自我环境规制,努力营造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制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
多期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法治建设如何引领绿色发展转型: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
28
2
作者
唐亮
姜海锋
+2 位作者
郑军
张蕊
熊鹭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共11页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既依赖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的引领。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法考察生态法治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既依赖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的引领。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法考察生态法治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显著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质量和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外部融资难度、优化环境战略决策和改善创新决策效率等渠道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地区法制发展水平低、利益主体监督需求高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差时,新《环保法》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惩戒机制占据主导作用,而且能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制建设
绿色发展转型
新《环保法》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徐静
吴依含
张星民
机构
南京警察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8-258,共11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RWYB202203)。
文摘
立足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从农业面源污染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环境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制与政策效果差异。基于2009—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三重差分以及合成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省级生态文明法制建设能够显著降低立法省份单位面积总氮排放量的7.16%、总磷排放量的6.08%、水污染物排放量的4.13%、化肥施用强度的7.61%,其产生环境效应的机制是强化地方环境规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对不同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江西省的立法实践对所有污染物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贵州省对总氮排放的负向影响最大,青海省对总磷排放和化肥施用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而福建省生态立法治理成效最好的是水污染。因此,应坚持区域分异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各省份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应承担起环境管理的责任,鼓励、引导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进行自我环境规制,努力营造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关键词
生态法制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
多期双重差分
合成控制双重差分
分类号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法治建设如何引领绿色发展转型: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
28
2
作者
唐亮
姜海锋
郑军
张蕊
熊鹭莎
机构
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3,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790198)
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51269)
+1 种基金
安徽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外访问研修项目(gxgnfx2021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2073)。
文摘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既依赖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的引领。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法考察生态法治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显著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质量和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外部融资难度、优化环境战略决策和改善创新决策效率等渠道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地区法制发展水平低、利益主体监督需求高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差时,新《环保法》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惩戒机制占据主导作用,而且能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生态法制建设
绿色发展转型
新《环保法》
绿色技术创新
Keywords
regional rule of law
green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省级生态文明立法的准自然试验
徐静
吴依含
张星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态法治建设如何引领绿色发展转型: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唐亮
姜海锋
郑军
张蕊
熊鹭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