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治理模式对公路边坡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芬露 唐璐泓 +3 位作者 熊梓睿 卢俊汝 侯晓龙 蔡丽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为探讨公路边坡不同生态治理模式的植被恢复效果,以福建福州已建设完成1.5、8.0 a的2条公路的3种不同生态治理模式边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Ⅰ)、锚索框架地梁内植草护坡(Ⅱ)、人字形骨架植草护坡(Ⅲ)]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态治理模式下... 为探讨公路边坡不同生态治理模式的植被恢复效果,以福建福州已建设完成1.5、8.0 a的2条公路的3种不同生态治理模式边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Ⅰ)、锚索框架地梁内植草护坡(Ⅱ)、人字形骨架植草护坡(Ⅲ)]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态治理模式下的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分析公路边坡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治理模式的边坡植被群落主要由豆科、菊科和禾本科植物组成。不同恢复时间下,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表现为生态治理模式Ⅱ>Ⅲ>Ⅰ,而Margalef指数则表现为生态治理模式Ⅲ>Ⅱ>Ⅰ。3种不同生态治理模式公路边坡的植被覆盖度均为恢复8.0 a大于恢复1.5 a。(2)恢复1.5 a的3种生态治理模式公路边坡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差异较小且不显著,而恢复8.0 a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差异较大,尤其土壤pH值、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差异(P<0.05)。生态治理模式Ⅲ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土壤抗冲性最佳。3种生态治理模式下,公路边坡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及土壤抗冲性均表现为恢复1.5 a大于恢复8.0 a。(3)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植被覆盖度均与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除Pielou指数外,其余3个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边坡坡长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坡度与土壤抗冲性、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比较,生态治理模式Ⅲ为公路边坡生态治理效果较佳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生态治理模式 生态恢复 植草护坡 植物多样性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区近自然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孙一丹 龚瀚 +1 位作者 郑宏刚 文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2-435,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由于高原地区近自然河道自身的特点,单一的工程措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在阐述高原近自然河道自然特性和生态河道治理内涵的基础上,从水利功能和生态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由于高原地区近自然河道自身的特点,单一的工程措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在阐述高原近自然河道自然特性和生态河道治理内涵的基础上,从水利功能和生态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原生态型、工程生态型、生物修复型3种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不同模式适用条件,对高原地区河道的生态恢复、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区近自然河道 生态治理模式 生态 工程生态 生物修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风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模式研究——以山东省聊城段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振健 董杰 +2 位作者 刘道辰 李庆朝 代其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184,187,共4页
风沙危害目前黄河故道区域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聊城段黄河故道为例,调查了气候、地质条件及人为活动,分析了风沙化土地成因、危害以及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 风沙危害目前黄河故道区域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聊城段黄河故道为例,调查了气候、地质条件及人为活动,分析了风沙化土地成因、危害以及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资源环境、区位等具体情况,提出了聊城段黄河故道建立有机循环农业和绿色文化园林生态治理模式和对策,以期在黄河故道同类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风沙化土地 生态治理模式 聊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山丘区生态治理模式最优决策序列研究
4
作者 仇锦先 罗金耀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4,共4页
为提高山丘区生态治理模式最优决策序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以江苏省淮北山丘区为例,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丘区生态治理模式若干决策系列,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层次、多目标、多决策的层... 为提高山丘区生态治理模式最优决策序列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以江苏省淮北山丘区为例,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丘区生态治理模式若干决策系列,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多层次、多目标、多决策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各决策因素对生态治理模式影响的权重,确定满足多目标前提下的最优决策序列,为山丘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决策序列是满意的,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区 生态治理模式 决策序列优选 模糊层次分析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南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新辉 刘孝盈 刘广全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58,20,共6页
南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评价既有利于深入了解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又对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 南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评价既有利于深入了解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又对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的特点,提出了岩溶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应用改进TOPSIS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云南省西畴县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植物防护工程模式的生态治理效益最高。以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为主的植物防护工程模式通过与水平阶、鱼鳞坑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是南方岩溶区石漠化问题较为理想的生态治理模式。通过调整不同生态治理模式的比重,可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升石漠化地区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岩溶区 石漠化 生态治理模式 TOPSIS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智慧监管 被引量:3
6
作者 武新梅 周素茵 徐爱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3-551,共9页
针对污水排放监管存在的取证难度大、实时性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污水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提高企业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适用于生态治理模式的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智慧监管策略、监管模型以及Ecological数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生猪养殖... 针对污水排放监管存在的取证难度大、实时性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污水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提高企业应急反应能力,提出了适用于生态治理模式的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智慧监管策略、监管模型以及Ecological数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生猪养殖业污水生态治理方式,通过对监管策略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采用多种传感器监听与收集各节点的实时数据,并通过Ecological数学分析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预测。以Ecological方法为基础,分析并实现了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智慧监管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数据监管流程和具体算法,从而可以对生态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业污水违规排放进行实时判断。将该策略应用于指导生猪养殖业污水监测预警平台的构建,有效解决了生猪养殖污水排放实时监管问题,提高了污水排放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学 生猪养殖企业 污水处理 生态治理模式 智慧监管 监测预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冲沟地貌演化动力机制及其生态治理模式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鸿琨 苏正安 +4 位作者 朱大鹏 周涛 何周窈 方海东 史亮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3期35-39,I0001,共6页
冲沟侵蚀是干热河谷区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干热河谷区内冲沟分布范围广、沟壑密度大,冲沟侵蚀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威胁。从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的环境背景条件入手,论述了干热河谷区冲沟的地貌演化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 冲沟侵蚀是干热河谷区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干热河谷区内冲沟分布范围广、沟壑密度大,冲沟侵蚀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威胁。从干热河谷区冲沟形成的环境背景条件入手,论述了干热河谷区冲沟的地貌演化过程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水力侵蚀过程和重力侵蚀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冲沟发育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并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态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侵蚀 地貌演化 动力机制 生态治理模式 干热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分离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董瑞海 顾宝群 +1 位作者 张博雄 郭秋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212,共4页
长期以来,农村污水治理注重的是去除污染物,而缺少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源分离理念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模式,即在污染源头实现粪便、尿液分离,其中的营养物就近循环利用,之后利用人工湿地、稳定塘... 长期以来,农村污水治理注重的是去除污染物,而缺少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源分离理念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模式,即在污染源头实现粪便、尿液分离,其中的营养物就近循环利用,之后利用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生态型处理技术进行污水资源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源分离 生态治理模式 人工湿地 稳定塘 地下渗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近自然林生态治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春梅 柴永江 井丽文 《内蒙古林业》 2006年第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生态治理模式 近自然林 科尔沁沙地 土地面积 自我修复能力 自然生态系统 浅山丘陵区 黄土丘陵 生态建设 效益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几种林业生态治理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永江 郭世芳 +2 位作者 包晓英 亢彦清 陈乌力吉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1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林业生态治理模式 科尔沁沙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半干旱地区 风沙危害 工程建设 通辽市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坡地生态治理模式探索——以浙江省建德市平山顶生态园为例
11
作者 张日清 苏春丽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3-145,148,共4页
在实践中提出了"三型两配套"的丘陵山坡地治理模式,并在浙江省建德市平山顶生态园进行试验示范。与治理前相比较,植被覆盖率从25%提高到85%以上,年水土流失总量从2042t减少到430t,土壤侵蚀模数从3003t/km2.a下降到632t/km2.a... 在实践中提出了"三型两配套"的丘陵山坡地治理模式,并在浙江省建德市平山顶生态园进行试验示范。与治理前相比较,植被覆盖率从25%提高到85%以上,年水土流失总量从2042t减少到430t,土壤侵蚀模数从3003t/km2.a下降到632t/km2.a,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15倍以上,使该示范区的坡地生态系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找出了水土保持走生态经济和资源开发之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坡地 生态治理模式 浙江省建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潭县退耕还茶林业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敬钊 《防护林科技》 2004年第1期67-68,共2页
分析湄潭县退耕还茶林业生态治理模式的形成背景、主要技术思路和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模式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湄潭县 退耕还茶 林业 生态治理模式 技术措施 资金 品牌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模式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全阶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1期102-102,104,共2页
中小河流在我国水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小河流水土流失现象和水体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和流域断面逐步缩减,中小河流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防洪排涝能力也严重受损,阻碍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 中小河流在我国水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小河流水土流失现象和水体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和流域断面逐步缩减,中小河流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防洪排涝能力也严重受损,阻碍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内涵,对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探析。以期为推进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生态治理模式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鱼废水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秋红 《河南农业》 2022年第19期9-10,共2页
集约化水产养殖过程中,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天然水体中,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养殖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是鱼的粪便,其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营养,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病频发,养殖户大量用药,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水产品质... 集约化水产养殖过程中,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天然水体中,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养殖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是鱼的粪便,其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营养,促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病频发,养殖户大量用药,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水产品质量也会存在安全隐患。池塘养鱼废水底排污生态治理模式是一种鱼粪快速高效收集、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对推进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模式 集约化水产养殖 天然水体 水产品质量 水产养殖业 资源化利用 直接排放 排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阳市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的生态治理模式及效益调查
15
作者 黄志海 《浙江畜牧兽医》 2008年第5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生态治理模式 规模养殖场 排泄物 东阳市 效益调查 农业结构调整 畜禽养殖业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草原区林业生态治理模式及造林技术探讨
16
作者 王英 刘福旺 《内蒙古林业》 2018年第9期35-37,共3页
四子王旗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8℃~5.5℃,年降水量110~350毫米,年蒸发量1700~2400毫米。年平均风速每秒4.4米以上,年大风日数40多天,最多达75天以上。境内地表水资源贫乏,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仅在洪水期有径流。地... 四子王旗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8℃~5.5℃,年降水量110~350毫米,年蒸发量1700~2400毫米。年平均风速每秒4.4米以上,年大风日数40多天,最多达75天以上。境内地表水资源贫乏,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仅在洪水期有径流。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少,目前,四子王旗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很不合理,各地普遍开发深井提水,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严重威胁到干旱地区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治理模式 干旱地区 造林技术 草原区 大陆性季风气候 季节性河流 地下水资源 四子王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萍 文安邦 +1 位作者 贺秀斌 严冬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85-88,共4页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建立库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并开展库区消落带的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坡耕地面积广,水土流失量大,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建立库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并开展库区消落带的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对三峡库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流失 生态治理模式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被引量:131
18
作者 苏维词 朱文孝 熊康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影响效应 ,详细探讨了石漠化治理缓慢的难点与症结 ,阐述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六条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生产 (技术 )、生态、生活与发展等三... 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影响效应 ,详细探讨了石漠化治理缓慢的难点与症结 ,阐述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六条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从生产 (技术 )、生态、生活与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贵州 喀斯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金国 魏兴琥 王兮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阐述了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人口压力、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机理,认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内因,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和... 阐述了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人口压力、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机理,认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内因,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治理石漠化的生态经济模式,即保护型治理模式、生态农业型植被恢复模式和非农产业替代型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岩溶山区 土地石漠化 成因 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盘江镇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治理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滕建珍 苏维词 廖风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石漠化地区是造林的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为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 ,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北盘江镇花江大峡谷右岸的顶坛片区为例 ,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治... 石漠化地区是造林的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为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 ,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北盘江镇花江大峡谷右岸的顶坛片区为例 ,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治理模式 :如“花椒—养猪—沼气”模式、“砂仁—养猪—沼气”模式、“传统粮食经济作物 (如玉米、花生等 )—砂仁、花椒”套种模式等 ,对这几种发展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对比研究 ,查明第 1种和第 2种模式经济效益好 ,而第 3种模式有更好的生态效益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北盘江镇 喀斯特峡谷 石漠化地区 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