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活动与生态水文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文君 谢山 +2 位作者 张晓敏 黄道明 高少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4,共6页
2010年5-8月对岷江下游的生态水文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个水文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位变幅和变化率明显低于流量指标,6个流量指标(日流量、日内最低流量、日内最大流量、日... 2010年5-8月对岷江下游的生态水文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个水文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位变幅和变化率明显低于流量指标,6个流量指标(日流量、日内最低流量、日内最大流量、日内流量变幅、日间流量变幅、日间流量变化率)和6个水位指标(日水位、日内最低水位、日内最高水位、日内水位变幅、日间水位变幅、日间水位变化率)与鱼卵径流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径流量的波动周期和频率与水文指标较吻合,一般较水文指标波动周期短2~3d;洪峰过程对鱼类产卵行为的刺激明显,是决定岷江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年产卵量多寡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但第1次洪峰过程对产卵行为的影响明显滞后,2次洪峰过程后,鱼类集中产卵行为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与水文指标的波动达到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下游 漂流性卵 生态水文因子 繁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发江生态水文因子分析及生态水文目标确定 被引量:66
2
作者 李翀 彭静 廖文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基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发江量历次调查数据,采用宜昌站作为长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分析的控制站,基于其1900,2004年共105年的日径流资料,采用每年5~6月涨水过程数、总涨水日数、平均每次涨水过程日数等3项生态水文指标。分析了四大家... 基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发江量历次调查数据,采用宜昌站作为长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分析的控制站,基于其1900,2004年共105年的日径流资料,采用每年5~6月涨水过程数、总涨水日数、平均每次涨水过程日数等3项生态水文指标。分析了四大家鱼发江量与3项生态水文因子的变化关系,认为产卵场所处江段每年5~6月的总涨水日数是决定家鱼苗发江量多寡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根据IHA方法,对宜昌站105年来的生态水文指标分析表明,长江宜昌站生态水文过程的改变并不明显,5~6月总涨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显著,显示长江中游影响四大家鱼苗发江量的生态流量过程改变不明显,与前人得出的葛洲坝枢纽修建后四大家鱼的产卵条件和卵苗江汛规律没有变化这一认识一致。但是,随着三峡水库的运行,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流量过程会有较大改变,本文建议三峡水库的调控以保障长江中游每年5~6月的总涨水日数维持在22.1±7.2范围内为生态水文目标,即可从生态环境流量过程方面补偿水利工程对中游四大家鱼鱼苗发江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家鱼 生态水文因子 生态水文目标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鱼类分布的生态水文因子建模及分析(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天蛟 刘刚 +2 位作者 Thomas A.Worthington Shannon K.Brewer Dan E.Storm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37-245,共9页
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自然水势改变,导致鱼类栖息地环境变化。为准确分析影响鱼类分布的生态水文环境,该文以美国阿肯色河流域的国家级濒危小型鱼类:产漂流性卵鲤鱼(Arkansas River Shiner,Notropis girardi,ARS)为例,根据其繁殖期特有的... 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自然水势改变,导致鱼类栖息地环境变化。为准确分析影响鱼类分布的生态水文环境,该文以美国阿肯色河流域的国家级濒危小型鱼类:产漂流性卵鲤鱼(Arkansas River Shiner,Notropis girardi,ARS)为例,根据其繁殖期特有的水文条件需求,选取流域40个水文站点的日径流数据,分别计算历史时期(1950-1962年)和当前时期(1990-2010年)的3个繁殖期生态水文因子:高流量,较高流量历时及断流历时。每个生态水文因子分别结合其他25个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理论(Max Ent)构建物种分布模型。运用经典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Parolo等提出的模型转移前后预测结果的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评价模型的自适应性(model fit)和转移能力(transferability)。3个模型在两个时期的ROC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均大于0.95,模型转移前后预测结果的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均大于0.6。研究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及转移性。3个生态水文因子中,高流量对模型的贡献率最大,对该种鱼类在两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影响最显著。不同的历史时期,物种的潜在适生概率随同一生态水文因子的变化呈现出了不一致的变化趋势。3个模型均预测出ARS的潜在生境有相同的空间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中国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与濒危鱼类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生态系统 最大熵(MaxEnt)模型 生态水文因子 繁殖期 产漂流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汉江生态流量定值及水华调控风险
4
作者 农翕智 赖程 +1 位作者 靖争 叶晔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2,共9页
生态流量定值研究对于维持河流生态健康与稳定十分重要,然而目前的生态流量定值方法尚有对水文、生态的多条件联合对比以及计算情景单一的不足。基于Copula函数与贝叶斯理论构建了2018年汉江水华暴发期间流量与藻密度的联合风险模型,并... 生态流量定值研究对于维持河流生态健康与稳定十分重要,然而目前的生态流量定值方法尚有对水文、生态的多条件联合对比以及计算情景单一的不足。基于Copula函数与贝叶斯理论构建了2018年汉江水华暴发期间流量与藻密度的联合风险模型,并在多情景中对不同藻密度概率下的生态流量进行了定值计算,所得结果与Tennant法、水文拐点法等传统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8年汉江水华暴发期间,当流量高于728.00 m^(3)/s和1096.30 m^(3)/s时,藻密度分别有超过80%的概率>2561.10×10^(4)cells/L和902.93×10^(4)cells/L;与Copula模型相比,Tennant法和水文拐点法往往忽视了变量间的相依性结构,从而导致对整体风险低估。研究成果为研究河流水文、生态因子间相关关系以及多情景生态流量定值的系统分析提供参考,对河流水华风险预警与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COPULA函数 水华暴发 多情景水文分析 水文生态因子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