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水力学法在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玉蓉 李嘉 +1 位作者 李克锋 芮建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以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建成后造成坝后119 km的减水河段为例,用生态水力学法计算了减水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得出为满足减水河段鱼类的生存及繁衍,枯水季节猫猫滩闸址处必须保证下泄45 m3/s流量,在该流量下,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中95%... 以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建成后造成坝后119 km的减水河段为例,用生态水力学法计算了减水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得出为满足减水河段鱼类的生存及繁衍,枯水季节猫猫滩闸址处必须保证下泄45 m3/s流量,在该流量下,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中95%左右河段水深、流速、水面宽、湿周率、过水断面面积、水面面积等水力因子可满足河道内鱼类的生存繁衍;水温的变化不会影响河道内鱼类的产卵;鱼类适应的缓流、急流、浅滩、深潭等水力形态的位置发生变化,数量保持不变。总的来说,水生生物的生物量将随着河道流量的减小而减少,但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该实例为生态水力学法计算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水河段 生态水力学法 生态基流量 雅砻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力学法的金沙电站最小下泄流量计算 被引量:12
2
作者 樊皓 闫峰陵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3,96,共5页
最小下泄流量的确定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以金沙水电站为例,采用生态水力学法,在综合评判河段水深、流速、水面宽、湿周率、过水断面面积等水力参数以及水力形态要素的基础上,确定金沙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以满足下游河道鱼类生产... 最小下泄流量的确定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以金沙水电站为例,采用生态水力学法,在综合评判河段水深、流速、水面宽、湿周率、过水断面面积等水力参数以及水力形态要素的基础上,确定金沙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以满足下游河道鱼类生产繁衍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力学法 最小下泄流量 金沙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伟 杨晓华 王银堂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0-565,共6页
为量化水库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所需水量,以滦河下游潘家口水库一滦河口为研究样区,采用逐月频率法和生态水力学法估算河道生态需水量,既具有水文学方法的简便,又考虑生物学特性,强调了水文一生态的联系。通过对研究区河道1956~2000... 为量化水库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所需水量,以滦河下游潘家口水库一滦河口为研究样区,采用逐月频率法和生态水力学法估算河道生态需水量,既具有水文学方法的简便,又考虑生物学特性,强调了水文一生态的联系。通过对研究区河道1956~2000年生态、水文及水力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①逐月频率法和生态水力学法在计算滦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中均合理;②最小、适宜、理想等级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29亿,8.93亿和16.29亿m^3,分别占河道天然径流量的10.18%、21.21%和38.68%;③年内汛期8月份及生物繁殖期(4~6月)需水量分别达到年度总量的33.5%和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逐月频率 生态水力学法 滦河下游 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秀英 白音包力皋 许凤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8,72,共7页
生态水力学法计算生态需水量需要依据河流生境特征、水生生物保护目标对生境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本文以楠溪江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为例,分析自然条件下生境条件与标准推荐方法的差别,探讨针对水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 生态水力学法计算生态需水量需要依据河流生境特征、水生生物保护目标对生境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本文以楠溪江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为例,分析自然条件下生境条件与标准推荐方法的差别,探讨针对水生态保护目标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综合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楠溪江干流水文情势、河势河型较为稳定,是洄游性鱼类香鱼的重要栖息地,生态需水量除可参照水文学、水力学方法确定外,还应分时段、分河段考虑香鱼洄游对水流条件的需求。本文提出的生态需水量以维持良好生境条件为目标,以满足基本生态需求为基础,可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生态水力学法 生境模拟 香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短缺平原河流的生态需水量计算——以通顺河武汉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章运超 曾凯 +1 位作者 王家生 蔡劲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40,共6页
各类计算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多需要长序列实测的水文或生境资料,无法直接适用于资料短缺的河流。在实测资料短缺的平原河流通顺河武汉段上布置10个典型断面,利用人为设定的多级试算流量来替代长序列实测流量,利用MIKE11软件模拟推求河道... 各类计算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多需要长序列实测的水文或生境资料,无法直接适用于资料短缺的河流。在实测资料短缺的平原河流通顺河武汉段上布置10个典型断面,利用人为设定的多级试算流量来替代长序列实测流量,利用MIKE11软件模拟推求河道典型断面水力参数(河宽、水深、流速和湿周等)随流量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平原河流滩槽明显的特点,选用水力学法中基于水力参数与流量间相关关系的湿周法和生态水力学法分别计算研究河段的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通顺河武汉段的河道基本形态得以维持和生物基本栖息地得以保障时的生态需水量应为26 m^3/s。所提出的计算方案能较好地推求资料短缺地区平原河流的生态需水量,也可为类似河流的生态需水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资料短缺 湿周 生态水力学法 通顺河武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